Workflow
汽车维修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少”:谁在冲击传统汽修店?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53
行业变革背景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已占据半壁江山,导致传统燃油车维保需求持续萎缩 [2] - 2023至2025年全国传统汽修门店数量减少18.7%,从42.3万家降至34.4万家,一二线城市降幅超25% [6] - 汽车修理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18年11.11万家跌至2024年3.18万家 [6] 传统汽修店经营困境 - 燃油车保养订单下滑,新能源车保养项目少(仅空调滤芯更换),利润空间有限 [5] - 互联网企业(途虎、京东)入局加剧竞争,4S店通过赠送基础保养进一步挤压市场 [5] - 材料费和工时费利润降低,199-299元基础保养促销活动导致行业净利率缩水至10%-15%(原50%毛利) [5][6] - 10人规模门店年利润从100-200万降至20-30万,回本周期延长 [6] 冲击因素分析 -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结构简单,5辆新能源车保养需求仅相当于1辆燃油车 [8] - 国补政策推动新车置换潮,维修期燃油车提前报废导致进厂台次同比下滑超30% [9] - 保险业务利润贡献从30%-40%降至不足10%,保险公司压缩维修费用 [9] - 新能源车维修需厂家授权,投资门槛高(500-1000万元),且技术风险大 [9] 转型路径探索 - 短视频平台成为获客新渠道,部分门店通过改装车、二手车交易拓展业务 [11] - 夫妻店模式逆势增长,聚焦社区服务(月产值5-10万,净利2万),降低运营成本 [11] - 行业协会建议:投入电动车维修技术培训(高压电系统)、争取厂商授权、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 [12] - 政策推动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降低,鼓励技术开放和零部件供给多元化 [12] 市场数据表现 - 汽修门店累计产值下滑1%,单车年均维保价值稳定在2500-2600元但单次消费项目数减少(1项目占比从62%升至66%) [8] - 典型300㎡门店月现金营收从2023年13.7万元暴跌至2024年1.6万元,降幅超750% [6] - 燃油车保有量仍占乘用车市场90%,但客户加速向优质服务门店集中 [11]
“汽车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少”:传统汽修店的起落与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7-07 19:01
行业变革现状 - 中国汽车后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汽修门店面临严峻考验,新能源汽车占据半壁江山导致燃油车维保需求萎缩 [1] - 2023至2025年全国传统汽修门店数量减少18.7%,从42.3万家降至34.4万家,一二线城市减少幅度超25% [3] - 汽车修理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18年11.11万家跌至2024年3.18万家,新增汽修店数量锐减 [3] 传统汽修店经营困境 - 燃油车保养订单下滑,新能源车保养项目少且利润低,如空调滤芯更换难以盈利 [2] - 互联网企业入局加剧竞争,4S店通过赠送基础保养抢占市场,汽修店信息差优势消失 [2] - 材料费和工时费利润压缩,促销活动导致基础保养利润降至199-299元,月净利润从6-7万缩水至2万 [2][3] - 典型300㎡汽修店月现金营收从2023年13.7万元暴跌至2024年1.6万元,降幅超750% [3] - 10人规模门店年利润从100-200万缩水至20-30万,净利率降至10%-15% [3] 市场冲击因素 -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结构简单故障率低,5辆新能源车保养需求仅相当于1辆燃油车 [5] - 新能源车维修需厂家授权,投资门槛达500-1000万元,中小汽修店难以承担 [5] - 国补政策推动新车置换潮,导致维修期燃油车提前报废,部分门店进厂台次同比下滑超30% [5] - 保险业务收入占比从30%-40%降至不足10%,保险公司压缩维修费用加剧盈利压力 [5] 转型路径探索 - 汽修店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流量,发布科普内容或创业故事吸引客户 [6] - 夫妻店聚焦社区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月产值5-10万可实现净利2万,依靠洗车快修等高黏性业务 [6] - 行业建议拓展改装车和二手车交易业务,利用投流和简单模式创造增量 [6] - 政策鼓励降低新能源车维修成本,推动技术开放和零部件供给多元化 [7] - 行业协会建议汽修企业投入电动车维修技术培训,争取厂商授权并提升数字化水平 [7]
汽修“土专家”的担当
经济日报· 2025-06-03 09:41
行业技术发展 -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汽车维修技术基础薄弱,维修手册多为外文,需翻译后反复研究[1] - 成功解决汽车水箱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故障,将原需两天的维修工作缩短至4小时[1] - 主导的轿车全系统修复案例代表当时中国先进汽车维修水平,被国外媒体争相报道[1] - 培训课程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电驱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前沿技术[3] 公司业务与成就 - 创立上海幼狮高级轿车修理有限公司,提供轿车维修、故障诊断和客户服务[1] - 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多家企业单位指定的维修服务商[1] - 国家级"陶巍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挂牌成立,成为技能人才培育重要阵地[2] 人才培养与教育 - 注重培养徒弟思维方式,要求先画图再模拟操作后实操[2] - 参与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推动成长为高级汽车维修人才[2] - 总结的汽车使用和维修理论成为多家高校教材,多次参加汽车专业讲座[2] - 2023年起接收云南职教学员进行两年制脱产培训,培养能教书懂技术的"土专家"[2] - 推动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学校[3] 行业标准与国际化 -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等级标准体系[3] - 推进我国汽车维修人才的全球化认证进程[3] - 徒弟林创创持有国际认证的高级维修技师资格[3] 工匠精神与技术理念 - 强调不断精进、不懈攀登的工匠精神[3] - 现代汽修人应扮演技术翻译官角色,将机械语言转化为服务价值[3] - 坚持每天走进车间检查维修现场、指导学员操作,感知技术发展脉动[3]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传统汽修行业萎缩,新能源车维修人才跟不上,该如何重构汽修行业生态?
央广网· 2025-05-25 10:38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修行业的冲击 - 新能源汽车崛起导致传统汽修行业业务量大幅下降 江苏泰州汽修厂业务减少50% [1] - 新能源汽车质保政策限制第三方维修市场 要求必须在4S店维修保养才能享受"三电"质保服务 [1][4] - 传统燃油车面临保养率低、进场率低、公里数低等问题 行业萎缩成为必然趋势 [8] 传统汽修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门槛高 涉及三电系统(电池、电控、电机)和智能化 需要专业资质 [8][15] - 设备投入大 维修数据和技术由车企控制 不对外开放API接口 [8] - 维修周期长 转型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存在业务空档期 [8] - 传统维修人员缺乏三电系统构造和车联网知识 转型难度大 [11][15]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缺口现状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 专业维修人才严重短缺 [11] - 2025年预计需要120万人才 缺口达103万 其中新能源售后人才缺口占80%(82.4万人) [11] - 新能源维修人员薪资水平显著提高 大工月薪可达9000-10000元 [15] - 4S店面临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需高薪招聘有经验技师 [11] 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与转型路径 - 维修人员需考取低压电工证等专业资质 才能从事新能源车维修 [9] - 培训周期长(约4年) 要求维修人员具备编程和调试能力 [15][16] - 行业建议通过转型现有燃油车技工来填补人才缺口 进行再培训 [16] - 部分汽修店已开始主动转型 获取资质并改造店面 [9]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特点 - 以三电系统为核心 与传统机械零部件维修思路差异大 [15] - 控制单元数量增加 诊断过程需要更多专业知识 [15] - 维修存在安全隐患 如电池维修工艺不过关可能导致爆炸 [8]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加速构建新型商贸文旅生态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7:10
核心观点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通过跨境汽修、商品车销售、跨境直播等新业态推动商贸文旅生态发展 前4月进出人员同比增长104% [1][3][4] 跨境汽修业务表现 - 跨境汽修服务价格优势显著 吸引哈萨克斯坦客户前来维修 费用较阿拉木图更低 [1][3] - 服务中心两个月内承接50多笔跨境维修订单 营业额超20万元人民币 [3] - 月均维修保养车辆达30辆 自3月开展保税维修服务以来业务量持续增长 [3] 多元化业态发展 - 中心推出商品车展示销售、多语言跨境直播、中医诊疗及国际人才培训等创新模式 [3] - 通过"七平台四基地"建设构建"商贸+文旅+体验"三维驱动产业生态 [4] - 配套建设1条连接通道、2大特色风情区、5大文化IP及N个现代消费场景 [4] 客流与区域经济影响 - 2023年前4月合作中心进出人员达309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104% [4] - 新业态吸引国内外企业及旅客开展旅游、务工和商务洽谈活动 [3]
新州“投诉榜”出炉!这10大行业成投诉“重灾区”
搜狐财经· 2025-04-28 04:48
文章核心观点 新州电子产品与白色家电成消费者投诉最多行业,2024年新州公平交易厅收到超3.4万起投诉,政府准备推出租赁改革措施预计相关投诉将增长,厅长鼓励消费者了解权益并给出消费建议 [1][3] 投诉行业情况 - 2024年新州公平交易厅收到超3.4万起投诉,投诉最多的是零售商品质量与供应问题,其次是家具及床上用品类商品 [1] - 汽车维修以及新车和二手车销售相关投诉占全部投诉量十分之一以上,房地产及物业服务相关纠纷大量涌现 [3] - 新州投诉最多的10大行业包括零售业(电器等、家具等、服装等、汽车等、手机及配件)、房地产与物业服务(租赁事务、房产销售)、其他服务业(旅行与旅游服务、汽车维修与保养) [8] 政府举措与建议 - 新州政府准备于5月推出更严格租赁改革措施,预计相关投诉持续增长 [3] - 厅长鼓励消费者了解自身权益,消费前查阅新州公平交易投诉登记册并阅读评价和评级 [3] - 建议消费者遇到问题先与商家沟通,协商无果可通过新州公平交易机构处理,仍未解决可提交仲裁庭、申请退款或上报专门行业机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