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焊接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佳士科技:2025一季报净利润0.47亿 同比下降6%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17:43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 1000元 同比下降9 09% 2024年同期为0 1100元 [1] - 每股净资产为4 63元 同比下降1 7% 2024年同期为4 71元 [1] - 每股公积金保持稳定 为2 28元 与2024年同期持平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为1 15元 同比下降9 45% 2024年同期为1 27元 [1] - 营业收入为2 79亿元 同比增长4 49% 2024年同期为2 67亿元 [1] - 净利润为0 47亿元 同比下降6% 2024年同期为0 5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为2 10% 同比下降3 23% 2024年同期为2 17%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3812 02万股 占流通股比31 61% 较上期减少712 58万股 [1] - 徐爱平为第一大股东 持有4705 80万股 占总股本10 77% 持股未变动 [2] - 深圳市千鑫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持有2466 61万股 占总股本5 64% 持股未变动 [2] - 深圳市前海永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永诚1号证券私募基金减持241 24万股 现持有1005 24万股 占总股本2 30% [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零零三组合减持40 80万股 现持有698 50万股 占总股本1 60% [2] - 珠海阿巴马私募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阿巴马元享12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进 持有662 99万股 占总股本1 52% [2] - 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分红产品新进 持有507 58万股 占总股本1 16% [2] - 嘉实价值精选股票和大成策略回报混合A退出前十大股东 原分别持有958 71万股和567 05万股 [2] 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 本次公司不分配不转赠 [2]
瑞凌股份:技术深耕与市场拓展并进,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劲增49.48%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0: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5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 同比增幅达49.48% [1]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天工"芯片广泛应用于手焊、气保焊、氩弧焊等产品 显著提升焊接参数稳定性 [2] - 完成碳化硅场管在手工弧焊和交直流氩弧焊上的应用开发 [2] - 推出融合"天工芯片+断码屏+碳化硅"技术的焊匠系列产品 [2] - 对数字工业机进行全面升级 满足市场对高效节能环保焊接设备的需求 [2] 市场拓展 - 整合国内及海外渠道资源 优化产品线并补充激光焊等新产品 完善立体化销售渠道布局 [3] - 针对新能源汽车、船舶等直销客户提供定制化项目开发与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深入研究海外市场特点与行业标准 成功开拓多个空白市场并优化海外客户结构 [3] - 通过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等多线布局完善全球线上渠道运营网络 [3] - 举办新品发布会、体验会及参加行业展会加强品牌推广 [3] 组织管理 - 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吸引激励优秀人才 推动人员目标与组织目标对齐 [4] - 鼓励创新思维支持员工尝试新方法 适应市场和技术动态变化 [4] - 调整人才结构向一线业务聚拢 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4] -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多样化培训课程提升员工职业技能 [4] 运营效率 - 完善日常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升级下属公司信息化系统 打通部门数据壁垒 [4] - 加强数字化技术研究 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平台 [4] - 采用RPA流程自动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4] -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体系 推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 [4] 发展战略 - 秉承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焊接企业集团愿景 [5] -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 市场拓展为驱动 人才梯队建设为支撑 [5]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二号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4-21 18:35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 - 会议主题为"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将于2025年6月15-1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 [4][6] -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焊接协会主办,斯达半导体等承办,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协办 [4][5] - 设置14个大会专题报告、25个新技术展示展位,并安排参观SiC自动化生产车间及第28届北京埃森焊接展 [6] - 论坛创办20年,已成为焊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与全球最大焊接展"北京·埃森展"配套 [6] 机器人行业动态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13]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同时面临技术突破与产业重构 [13]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AI融合带来新机遇 [13]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折纸四足机器人等 [13] 技术研究方向 - 院士专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涉及微纳感知、机构智能、双驱动模型等关键技术 [13] - 清华大学团队研究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强调创新信心 [13]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如模拟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 [13] 行业活动与调研 - 论坛二号通知已发布,三号通知将于2025年5月15日通过协会官网及公众号公布 [8][10] - 正在开展2025机器人产业需求调研问卷,邀请行业参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