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北人上半年亏损,核心业务承压计提减值准备30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0: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06亿元 同比下降28.2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71.82万元 [1] - 报告期内计提减值准备3099.60万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2547.42万元 储能设备减值190.58万元 联营企业股权投资减值325.25万元 [2] 智能制造业务 - 营收规模收缩 因主动放弃低毛利订单及海外订单转化周期延长 [1] - 海外项目交付周期长导致收入未兑现 国内汽车产业链价格竞争持续挤压毛利率 [1] -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完成首代产品交付 并在船舶、重钢领域开展二代产品测试 [1] 储能业务 - 行业价格战加剧及政策趋严导致成本攀升 市场需求萎缩 [1] - 存量旧型号产品价格受冲击 毛利率承压 [1] - 各级政府标准升级推高项目实施成本 项目落地数量减少且周期延长 [1] - 资产持有方投资意愿减弱 公司主动收缩业务规模导致订单规模效应减弱 单位制造成本上升 [1] 资产质量风险 - 存货账面价值达8.05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55.77% [2] - 存货以非标定制化产品为主 叠加下游汽车零部件厂商资金压力加大 [2] - 存货跌价风险与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形成双重资产质量压力 [2]
“智能工匠”铸造工业升级前景,「仁新机器人」产品矩阵赋能多领域高端制造
36氪· 2025-08-27 17:44
公司融资与战略 - 公司完成由深创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为首轮融资[1] - 融资将全力投入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落地 加速破解焊接、切割等环节的无人化瓶颈[1] - 公司计划围绕三大方向提升实力: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建设[12] 技术体系与产品 - 融合3D视觉、AI算法、SLAM自主导航和RX焊接工艺库的手—眼—足—脑协同体系 实现焊割作业全流程闭环控制[1] - 已研发出四大系列三十余款产品 包括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和智能工厂解决方案[1] - 产品在石化装备、轨道交通、核能核电、重型机械、钢结构及桥梁隧道等多个行业开展应用[3] 应用案例与效果 - 高原基建项目中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有效降低作业风险并保障施工质量与效率[6] - 大型石化装备制造中 具身智能切割机器人实现智能化作业 大幅提升效率与质量并降低人工依赖与时间成本[9] - 系列产品获得数十个国央企客户认可 并进入北美、欧洲等地实现产品交付[11] 全球化布局 - 公司成立美国公司 并以加拿大北美总部为基点 在美国、巴西、新加坡设立分公司[11] - 重点面向北美能源重工、南美基建等领域 聚焦石化装备、油气管道、钢结构等复杂焊接场景[11] - 积极参与加拿大卡尔加里能源展、美国Fabtech、北京埃森展、德国埃森展等世界级工业展会[11]
金融活水润泽三秦大地 科技繁花结出更多产业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07-15 04:55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正成为全国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西北工业大学孵化的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代表 [1] - 因诺科技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能源巡检和智慧城市,单次飞行覆盖数十公里,异常识别准确率超95% [2] - 西安中科光电研发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可应用于船舶制造和重工机械,实现一键式自主焊接作业 [3] 企业融资案例 - 西安中科光电获得长安银行8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解决轻资产企业抵押难题 [3] - 因诺科技获得浦发银行5000万元贷款额度,资金主要用于无人机电池续航和智能系统研发 [3] - 光电子先导院获得国家开发银行5亿元授信,累计发放贷款2.69亿元支持光子产业中试平台建设 [5] 金融产品创新 - 浙商银行推出"航空随享贷",设备抵押成数最高九成,贷款期限最长5年,解决西安翔辉机电回款周期长和抵押物不足问题 [5] - 浦发银行硬科技支行专注早期硬科技企业,在并购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非信贷领域提供综合服务 [6] -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00户,累计投放贷款456亿元,科技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元且年初增长超50% [6] 产业发展痛点与解决方案 - 光子产业面临环境条件要求高、前期投入大等痛点,光电子先导院通过"专项基金+研发平台+中试平台"模式提供全流程服务 [4][5] - 科技型企业面临"达尔文死海"挑战,中试阶段缺乏平台支持且周期漫长 [4] - 金融机构转变传统授信逻辑,不再单纯依赖财务报表,北京银行等通过非财务指标评估专精特新企业 [6]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即将启幕:顶级专家报告曝光
机器人圈· 2025-05-28 18:37
焊接技术专题报告 - 南京埃斯顿电气总经理何志军在焊接领域深耕20多年,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CLOOS焊接工艺在碳钢、不锈钢、镍基合金等金属焊接上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汽车等多个行业 [4] - 通过改变焊接工艺曲线设计可兼容复杂施焊条件,减少前期准备工作并降低成本 [4] - 采用全流程标记、视觉识别和自动路径规划技术实现复杂构件自助焊接 [4] - 机器人+视觉+电弧跟踪方案降低了对施焊人员的技能要求 [4]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发展 -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船舶和钢结构等行业对复杂结构、小批量产品的机器人焊接技术需求迫切 [8] - 传统工业机器人在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凭借灵活性和精准度成为解决方案 [8] - 江苏北人研发总监严华博士长期从事机器人系统开发,参与制定多项智能焊接机器人行业标准 [6] - 报告聚焦AI智能识别决策、焊接工艺自适应调节和智能运动规划等前沿技术 [8] - 结合江苏北人创新成果,展望了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8] 机器人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10] - 2023年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11]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和价格战现象 [11]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带来新机遇 [11]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11]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即将启幕:首批顶级专家报告曝光
机器人圈· 2025-05-26 18:22
会议概况 -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将于2025年6月15-1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主题为"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由中国焊接协会主办,斯达半导体等企业承办,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协办 [1] - 会议将邀请15位专家作专题报告,首批公布7位专家及其研究方向 [2]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 -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结合类人机器人灵巧操作与具身智能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复杂结构焊接领域 [5] - 技术聚焦三大方向:核心部件与类人机构、运动控制与具身智能、自主焊接技术与系统,通过机电控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升操作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5] - 陈树君教授团队承担2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拥有30余项国家专利和2项国际专利 [3] 桥梁智能焊接技术突破 - 中国钢桥保有量占比仅3%,远低于日本(41%)和美国(35%),发展空间显著 [9] - 港珠澳大桥建成国内首条板单元机器人智能焊接生产线,获2022年IIW国际焊接工程最高奖和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 - 中铁山桥集团开发"五线一系统"智能管控体系,在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工程中实现钢桁梁弦杆焊接生产线升级 [9] TKY管节点智能焊接创新 - TKY管节点焊接面临空间曲线复杂、应力集中等挑战,徐向军团队研制世界首套自适应智能焊接系统 [13][14] - 突破四大关键技术:超大行程精度控制、自主视觉测量、焊接路径自主规划、工艺程序在线生成,实现免示教焊接 [14] - 技术已应用于海洋工程导管架平台,央视专题报道其工程化突破 [14] 工程机械焊接自动化实践 - 唐山开元以提升熔敷效率和智能化为核心,开发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结构件机器人焊接解决方案 [20] - 通过自动化产线降低人工成本,案例显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20] 焊接机器人国产化挑战 - 埃夫特分析市场痛点:船舶钢构领域需免编程智能焊接,汽车领域需薄板批量制造解决方案 [26] - 提出工艺性、易用性、鲁棒性优化方向,覆盖汽车、船舶、激光焊等多场景需求 [26] 功率器件技术演进 - 斯达半导体研发宽禁带器件(SiC/GaN),解决焊接电源对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的需求 [31] - 刘志红团队获202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主导多项国家级功率半导体项目 [30] 切割技术智能化趋势 - 切割装备数字化率达60%,向无人化发展,典型案例包括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等 [34] - 方万团队主编《中国焊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割专项,技术覆盖船舶、新能源等领域 [33]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三号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5-22 18:22
会议概况 -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将于6月15-1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主题为“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聚焦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等12个领域的应用实践 [3] - 论坛由中国焊接协会主办,斯达半导体等机构承办,设置15个专题报告,涵盖具身智能机器人、宽禁带器件焊接电源等前沿技术 [3][6][7] - 同期将举办第28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6月17-20日上海),该展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焊接行业盛会 [4] 技术议题 -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现状与前景(北京工业大学陈树君)[6] - 港珠澳大桥智能焊接实践(中铁山桥徐向军)、TKY管节点智能焊接技术(天津大学徐连勇)[6][7] - 宽禁带器件焊接电源应用(斯达半导体刘志红)、云边端智能焊接解决方案(智流形机器人刘越)等创新技术 [7][8] -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锋元机器人连中原)、激光焊接装备案例(思创激光杨青春)等产业化应用 [7][8] 活动安排 - 6月15日参观斯达半导体SiC生产车间,16日全天会议,17日转场上海展会 [9][10] - 会议酒店为嘉兴晶晖酒店,商务房280元/间(含双早)[13] - 参会费用:中国焊接协会会员1000元/人,其他代表1500元/人,特邀嘉宾免费 [13] 行业动态 - 机器人领域年报显示2024年55家企业业绩分化,人形机器人赛道价格战加剧 [18] - 具身智能成为技术热点,孙立宁院士提出微纳感知赋能方向,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分析发展挑战 [18] - 国际前沿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等创新成果 [18]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三号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5-16 17:56
会议概况 - 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将于6月15-1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主题为“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聚焦船舶海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12个领域的应用实践 [3] - 会议由中国焊接协会主办,斯达半导体等承办,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协办,吸引15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3] - 论坛与第28届北京·埃森焊接展(6月17-20日上海)联动,后者为全球最大焊接行业盛会 [4] 技术议题 -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现状与前景(北京工业大学陈树君) [6] - 港珠澳大桥智能焊接实践(中铁山桥徐向军) [6] - 大型TKY管节点智能焊接技术(天津大学徐连勇) [7] - 宽禁带器件在焊接电源中的应用(斯达半导体刘志红) [7] -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机器人焊接产线(厦门锋元机器人连中原) [7] - 云边端技术驱动的智能焊接解决方案(深圳智流形机器人刘越) [8] 活动安排 - 6月15日:报到及参观斯达半导体SiC生产车间 [9] - 6月16日:全天会议 [10] - 6月17日:上午参观,下午转移至上海焊接展 [10] 参会信息 - 费用:会员单位1000元/人,非会员1500元/人,特邀嘉宾免费 [13] - 住宿:嘉兴晶晖酒店商务房280元/间,豪华房320元/间(含双早) [13] - 报名截止:2025年6月6日,需提交回执至指定邮箱 [11] 行业动态 - 焊接技术向智能化、机器人化加速渗透,覆盖工程机械、电力铁塔等重工业场景 [3] - 头部企业如埃夫特、江苏北人、欧地希等将分享机器人焊接商业化案例 [7][8] - 配套活动显示行业与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产学研结合紧密 [6][7]
江苏北人: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8:16
根据提供的股东大会会议资料,以下是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关键要点总结: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699.22百万元,较2023年的853.89百万元下降18.11% [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5.20百万元 [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人民币13.43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26.07% [44][5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1%,较2023年减少4.29个百分点 [4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6%,较2023年增加1.41个百分点 [44] 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AI+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系统集成 [16] - 业务覆盖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重工、军工等高端制造业,提供智能化工厂产线建设服务 [16] - 2024年海外市场取得良好开局,墨西哥和欧洲的首批项目顺利启动 [17] - 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院士工作站等多项荣誉资质 [16][17] - 公司推行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构建焊接工艺推理引擎,产品已实现首单客户的小批量交付应用 [18][31]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重要议案 [20][21][22][23][24][25][26][27]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各委员会严格依规运作 [27] - 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保障全体股东与公司利益最大化 [28] 股东大会审议议案 - 本次股东大会将审议13项议案,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年度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 [5][6][7][8][9][10][11][12][13][14][15] - 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0,622,728.30元 [40] - 公司拟向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用途 [13] - 公司拟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以规避外汇市场风险 [15] 董事及监事薪酬 - 2024年度公司董事获得报酬情况如下:董事长朱振友154.98万元、副董事长林涛84.03万元、董事黄志俊67.67万元、独立董事周婉婷8.00万元、独立董事严多林2.00万元、独立董事孙振华6.00万元 [10] - 2024年度公司监事获得报酬情况如下:监事会主席曾佑富9.89万元、监事陈波34.01万元、监事强化娟21.25万元、历任监事易斌44.52万元 [12]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拓展增量市场空间,提升订单储备能力 [29] - 公司将围绕新能源行业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发展的战略重心,计划围绕主业相关领域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应用、工业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无线充电设备等领域的开发和投资布局 [34] - 公司将持续重视技术创新与前沿工具结合的探索,在人工智能与业务技术应用方面开发升级,赋能产品、业务、财务、供应链的智能数字化管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