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航宇科技:山东怀谷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5-28 16:13
航宇科技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山东怀谷拟减持不超过295 59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2% [1]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 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9月22日 [1] - 减持原因是引入战略投资者 [1] - 减持后山东怀谷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控制权不发生变更 [1]
广联航空拟控股天津跃峰完善布局 第一季赚4594.9万研发费增61.2%
长江商报· 2025-05-28 07:22
并购交易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天津跃峰51%股权,交易完成后将实现控股[1][2] - 天津跃峰业务覆盖运载火箭贮箱等结构件的全流程工序,多次为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提供核心结构件加工[3] - 收购有助于公司深化航天板块布局,获取商业航天业务机会,与现有业务形成互补[1][3] 天津跃峰概况 - 天津跃峰仅有李鹏程(95%)和吴晶(5%)两名自然人股东[2] - 公司需在协议生效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4000万元意向金[2] - 天津跃峰已形成涵盖火箭贮箱、壳体的生产焊接、检测服务等多方位业务布局[3] 战略布局 - 2024年4月公司投资不超过3亿元建设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二期工程[4] - 2024年10月拟募资不超过11.34亿元用于上海民用航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项目[4] - 2025年4月通过股权转让为子公司成都航新引入战略投资者[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8.87%[1][7]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594.85万元,同比增长50.63%[1][7] - 2024年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41.64%,连续三年攀升[6] 研发投入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457万元,同比增长61.21%,占营收5.48%[1][6]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从1359万元增至8314万元,占比从4.32%提升至7.93%[6]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6] - 复合材料工艺装备、零部件和部段加工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6] - 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形成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6]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上涨1.0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长城等
金融界· 2025-05-26 22:50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5月26日上涨1 01%报2437 01点 成交额175 42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 48% 近三个月下跌1 82% 年初至今下跌0 96%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50只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航空动力及控制系统 微波雷达 卫星导航 光电红外 通信设备 电子元器件 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材料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基日为2012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82% 中航沈飞(7 3%) 中航光电(6 9%) 航发动力(6 21%) 中航西飞(4 69%) 中国长城(3 85%) 中航机载(3 78%) 海格通信(3 32%) 航天电子(3 21%) 中航成飞(3 2%) 菲利华(3 17%) [1] - 沪市股票占比51 68% 深市股票占比48 32%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74 18% 原材料占比10 73% 信息技术占比7 6% 通信服务占比7 49%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联接A/C及ETF [2]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上涨1.41%,前十大权重包含航天电子等
金融界· 2025-05-19 19:58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收盘上涨1.41%至2465.82点 成交额达249.39亿元 [1] - 近一个月指数上涨3.00% 近三个月上涨1.06% 年初至今微跌0.19% [1] 指数构成 - 指数选取50只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航空动力控制系统、微波雷达、卫星导航等高端装备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以2012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航沈飞(7.11%)、中航光电(6.9%)、航发动力(6.15%)、中航西飞(4.73%)、中国长城(3.83%)等 [1] - 按交易所划分: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1.51%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8.49% [1] 行业配置 - 工业类占比74.47% 原材料占比10.72% 信息技术占比7.54% 通信服务占比7.27% [2] 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跟踪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ETF及其联接A/C份额 [2]
广联航空:将持续深化西南地区战略布局 深度融入地区产业生态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18:48
公司概况 - 广联航空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国内知名的民营航空航天工业配套产品供应商,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主要包括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与无人机产品 [1] - 公司在复合材料工艺装备、零部件和部段的加工制造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1] - 公司参与了国家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包括C919大型客机的零部件、成型工装供应,C929货舱门等零部件及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供应,以及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配生产线设计制造 [1]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航空工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承接了C919、C929等众多型号飞机的航空工装研制任务 [2] - 公司掌握大跨距加辅助支撑结构薄壳工装技术、可实现变形补偿的成型模具技术、过渡工装毛坯高精度制造技术、快速安装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等 [2] - 公司凭借严格质量管控与高效交付能力,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41 64%的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攀升 [2] - 受科研投入增加、产品结构变化、客户产品价格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呈现阶段性亏损 [2]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动态需求分析机制捕捉市场动向,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并完善客户体系,深耕航空航天产业板块 [3] - 公司推进全业务链条成本优化,实施供应链集中采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降低隐性成本 [3] - 公司聚焦高效能、低成本、模块化等新技术研发突破,建立业务风险评估机制以平衡创新投入产出效益 [3] 区域业务进展 - 广联航发(沈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2024年进入试生产阶段,围绕航空发动机工装业务拓展市场份额,助力公司工装类产品业务占比大幅提升 [3] - 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提高金属零部件、航空工装等产品快速研制能力,智能生产线和精益生产单元产能资源充分释放,确保客户批产任务交付 [3] - 广联航空(西安)有限公司2024年亏损金额大幅收窄,经营业绩好转,随着西安当地主机厂业务放量,将推动战略产业布局 [4] - 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是公司在西南地区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基地,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一期建设进入试生产阶段,相关科研任务储备将提升长期竞争力 [4] 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持续深化西南地区战略布局,成都、自贡两地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地区产业生态链,巩固在西南地区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地位 [4] - 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有人机金属零部件制造核心业务,构建完整的金属结构件制造体系,高效供应中小框、梁、肋等关键金属结构件 [4] - 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稳步推进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凭借超大型复合材料工装一次性等前沿技术,满足无人机对高性能材料的严苛要求 [4] - 西南地区将基于智能设计与柔性制造技术,深度参与多个重点型号飞机装配工装及零部件研发,巩固在西南航空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 [5]
广联航空(300900) - 300900广联航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6:38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 [2] - 参与单位有富国基金、国海证券、银河基金、浦银安盛等 [2] - 时间为2025年5月9日,地点在上海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毕恒恬先生和证券事务专员刘金昊女士 [2] 2024年利润亏损应对方案 - 2024年因科研投入增加、产品结构变化、客户产品价格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出现阶段性亏损 [2] - 围绕精准化市场布局、精细化成本管控及前瞻性技术储备构建发展体系,通过“需求分析 - 成本控制 - 技术储备”提升运营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3] 主要子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 广联航发(沈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进入试生产阶段,推动航空发动机工装业务增长,提升工装类产品业务占比 [4] - 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提高产品研制能力,产能资源释放,生产经营恢复 [4] - 广联航空(西安)有限公司亏损金额大幅收窄,随着当地主机厂业务放量将推动产业布局实现 [4] - 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加大“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科研生产投入,一期进入试生产阶段,储备科研任务助力可持续发展 [5] 西南地区业务发展情况 - 2025年成都、自贡两地协同发展,巩固在西南地区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地位 [5] - 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有人机金属零部件制造,构建完整制造体系 [5] - 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推进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凭借前沿技术提升市场供给能力 [5] - 西南地区协同发力,参与重点型号飞机装配工装及零部件研发,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5] 航空工装市场地位及生产优势 - 公司在航空工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行业领先企业,承接C919、C929等型号飞机的航空工装研制任务 [6] - 具备显著生产实力与竞争优势,掌握多种技术,能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严格质量管控与高效交付能力 [6][7]
迈信林: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8.73%
快讯· 2025-04-25 19:2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77亿元,同比增长62.3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4.29万元,同比增长198.73% [1] - 基本每股收益0.31元/股,同比增长210% [1] 分红政策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7元(含税) [1]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283.2万元(含税) [1] - 分红金额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50.13% [1]
广联航空:2024年营收同比增41.64% 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攀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10:2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10.48亿元,同比增长41.64%,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攀升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897.54万元,主要受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产品构成战略调整及航空零部件订单价格变动影响 [1] - 公司称上述投入与调整系面向长远发展的主动作为,预计随着新产能释放与技术成果转化,经营质量将进入持续改善通道 [1] 战略布局 - 2024年是公司加快推进两机应用、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低空经济等核心业务建设的关键之年 [2] - 公司把握战略契机,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聚焦主责主业"为首要任务 [2] - 通过整合同行业资源,创新技术研发、升级智能制造,构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和客户生态体系 [2] 业务发展 - 公司聚焦军工央企及科研院所需求,积极开拓两机应用、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 [3] - 航空工装板块新增航空发动机工装业务,带动工装类产品占比提升 [3] - 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毛利率下滑,加之无人系统联合研制成本较高,阶段性拉低综合毛利率 [3] 研发创新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3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270项,外观设计2项,完成科研课题11项 [4] - 通过构建"研发—应用"双向促进体系,保证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4] - 大型民用客机全尺寸舱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已申报黑龙江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4] 产能建设 - 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自贡广联一期建设已于报告期内进入试生产阶段 [4] -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联航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5] - 多项复合材料产品相关专利成功运用于C919、C929国产大飞机零部件、部段的研发试验 [5]
爱乐达:2024年报净利润-0.25亿 同比下降136.23%
同花顺财报· 2025-04-21 20:39
主要财务表现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同比下滑139.13% 由盈转亏[1] - 净利润-0.25亿元 同比下滑136.23% 营业收入3.01亿元 同比减少14%[1] - 每股净资产6.26元 同比下降2.8% 净资产收益率-1.34% 同比下滑136.51个百分点[1] - 每股未分配利润2.09元 同比下降8.33% 每股公积金2.77元 维持不变[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19.9% 较上期减少1490.2万股[2] - 新进股东包括李鹏(318.87万股) 闪红光(140.42万股) 全国社保基金四零一组合(137.95万股)[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2.85万股 王远青减持6.31万股[2] - 退出股东包括冉光文(892.89万股) 丁洪涛(879.4万股) 内蒙古禾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5.69万股)[2] 利润分配方案 - 2024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也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3]
航亚科技:2024年报净利润1.27亿 同比增长41.11%
同花顺财报· 2025-03-27 18:2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 49元 同比增长40 2023年为0 35元 2022年为0 08元 [1] - 每股净资产4 42元 同比增长8 87 2023年为4 06元 2022年为3 71元 [1] - 每股公积金2 36元 同比增长3 06 2023年为2 29元 2022年为2 29元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0 92元 同比增长37 31 2023年为0 67元 2022年为0 36元 [1] - 营业收入7 03亿元 同比增长29 23 2023年为5 44亿元 2022年为3 63亿元 [1] - 净利润1 27亿元 同比增长41 11 2023年为0 9亿元 2022年为0 2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11 64 同比增长29 48个百分点 2023年为8 99 2022年为2 09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2763 11万股 占流通股比49 39 较上期减少590 17万股 [1] - 第一大股东严奇持有3731 74万股 占比14 44 持股不变 [2] - 第二大股东阮仕海持有1697 51万股 占比6 57 持股不变 [2] - 江苏新苏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199 68万股 占比4 64 减持0 32万股 [2] - 伊犁苏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减持194 81万股 现持有1069 11万股 占比4 14 [2] - 国联证券资管新进1000万股 占比3 87 [2] - 中国航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减持53 58万股 现持有949 94万股 占比3 68 [2] - 无锡华航科创投资中心减持62 85万股 现持有940 48万股 占比3 64 [2] - 北京华睿互联创业投资中心减持250万股 现持有750万股 占比2 9 [2] - 北京优能尚卓创业投资基金新进674 65万股 占比2 61 [2] - 国联证券-无锡通汇投资有限公司和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A退出前十大股东 原分别持有1000万股和703 26万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