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呈现末日状态,三大危机同时爆发,中国国运大涨时刻来临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12
美国面临的挑战 - 国家债务突破37.88万亿美元,人均背负11万美元债务,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占联邦预算15% [6] - 政治制度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法案通过耗时八年,而中国高铁年铺设2万公里 [6][8] - 社会撕裂加剧,2025年上半年全美枪击案高达2.4万起,平均每日约130人死于枪击 [15] - 贫富差距悬殊,前10%人口控制93%的股票财富,底层50%人口仅占2.5%资产 [17] - 公职人员腐败案件达每千万人口8.2起 [10] 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 2025年GDP增长预测为4.8%,国家GDP突破66万亿人民币,对全球增长贡献达三分之一 [17] - 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显著,国家AI基金82亿元,风投总额1380亿元,AI大模型技术全球领先 [19] - 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60% [19]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10万辆,充电桩总数超1000万座 [19] - 人民币国际结算比重升至5.3%,位居全球前五 [20] - “一带一路”项目重启,推动非洲、东南亚及中欧的基础设施建设 [20]
从课堂到铁轨,马东铁青年逐梦铁路未来
新华社· 2025-10-21 09:46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设计全长600多公里,建成后将连接马来半岛东海岸和西海岸,成为“陆上桥梁” [2] - 项目将带动东海岸地区经济发展,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 [2] - 项目不仅是一条铁路,更被定位为一条人才之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 本地化人才培养与就业 - 项目通过“中马铁路人才培训计划”为当地培养铁路行业人才,计划包括火车机车副司机培训班、师资培训班、学历教育订单班等 [2] - 项目已为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提供超过2.3万个就业机会,招募本地员工累计超1万人次 [4] - 项目已为当地培训超过2000名铁路建设和运维人员,未来还计划培养更多本地铁路人才 [4] - 今年5月启动的“中马铁路人才培训计划”将在年内选派210名马来西亚学员赴中国交流学习 [4] - 首批机车副司机培训班有37名本地员工参与,培训合格后将正式加入项目运营 [2] 项目执行与合作模式 - 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并与中国院校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进行人才培训 [2][4] - 培训课程涵盖基础理论、操作规范、安全制度等多个环节,由中国师傅进行指导,包括手把手演示 [4]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该人才计划为马来西亚青年开辟了更宽广和稳定的职业道路 [4] - 本地学员认为中国同事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人深受启发 [4]
成达万高铁7条高压线后退6公里
四川日报· 2025-10-21 06:21
项目背景与核心决策 - 成达万高铁(南充段)重要电力迁改工程收官项目500千伏南长二线于10月20日凌晨成功送电[7] - 原设计线路经过嘉陵江流域候鸟迁徙必经鸟道 涉及近60种、3万余只候鸟[7] - 为避免候鸟因接近或撞击高压线路伤亡 项目相关方决定更改设计线路为候鸟让路[7] 工程方案与实施细节 - 最终方案为7条高压和超高压迁改线路累计平移6公里 与湿地保持700米以上距离[8] - 在满足安全运行前提下尽量降低新建铁塔和高压线高度 以减少鸟类撞线风险和辐射磁场影响[8] - 工程于10月1日启动 17日完成新设施架设并加装警示设施 20日成功送电投用[8] 项目意义与生态效果 - 成达万高铁全长486.4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9] - 工程投用后监测显示斑嘴鸭、崖沙燕等部分候鸟已出现在凤仪湾生态湿地[9]
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新进展:“通甬园梦号”盾构机掘进突破7000米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18:03
10月20日,由沪杭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通甬园梦号"盾构机累计掘进突破7000 米大关,已完成总掘进里程的60%以上,施工进入下半程掘进关键阶段。 自首次始发以来,在多项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通甬园梦号"盾构机在风险源密集区每天以8至10环的速度稳步推进,已完成第一区间掘进任务,并创造 了最高日掘进34米、周掘进198米、月掘进734米的国内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施工纪录,成型隧道管片拼装整齐,不渗不漏。目前,"通甬园梦号"二次始发 后,正在第二区间稳步掘进。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于朋臣介绍,第二区间全长6224.8米,需穿越多处重要市政道路、河流和建构筑物。随着掘进距离增长、高水压密封等技术难题 更为突出,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项目团队在总结首段成功经验与掘进参数的基础上,持续应用"同步推拼+同步注双液浆"新技术以及超前地质预报系 统、壁后注浆雷达自动扫描等智能建造技术,同时应用基于"大数据+AI"技术自主研发的盾构自主掘进系统等核心智能技术,全力保障盾构机施工安全稳 定、智能高效。 据了解,通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 ...
新型铁路信号模拟试验装置投入使用
科技日报· 2025-10-20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铁六局电务公司研发的新型铁路信号模拟试验装置正式投入使用,该装置通过多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试验模式的痛点,显著提升了试验效率和安全性 [1] - 该装置已在10余个车站改造工程中成功应用,展现出突出的技术实用性和经济性,并获得行业荣誉 [1][2] 技术原理与创新 - 装置融合计算机软件设计、嵌入式硬件、现场CAN总线通信三大核心技术,由盘面、支架、试验模拟装置三部分组成 [1] - 通过三种模拟电路精准还原列车运行动态信息,可全面检测室内外信号设备联锁功能 [1] - 创新改进智能终端,彻底改变依赖人工操作模拟盘的传统试验模式 [1] 核心优势 - 试验过程全程可视、结果可存储检索,解决了传统试验不彻底的问题 [1] - 终端高度集成且便携,能在不影响正常行车的情况下随时开展试验 [1] - 装置具有高适应性,克服了传统方式“一站一制”、无法重复使用、效率低下等痛点 [1] 应用成效与经济效益 - 在北京丰台站改造中,用1.5微法电容替代试验灯泡,节省120个且可循环使用 [1] - 无需信号变压器,每站减少设备约30台 [1] - 试验人员从每站6至7人减至3人,单站试验周期9至10天,累计节约人工工时约120天 [1] - 已成功应用于丰台站、官庄站等10余个车站改造,大幅提升试验准确性、降低施工成本 [1][2] 行业影响与认可 - 该装置为铁路信号连锁试验这条行车安全“生命线”筑牢了安全防线 [1] - 为铁路信号试验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已荣获河北省建筑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2]
通讯|从课堂到铁轨,马东铁青年逐梦铁路未来
新华网· 2025-10-20 16:37
新华社马来西亚关丹10月20日电 通讯|从课堂到铁轨,马东铁青年逐梦铁路未来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毛鹏飞 程一恒 如今,马东铁项目已为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提供超过2.3万个就业机会,招募本地员工累计超1万人次, 为当地培训超过2000名铁路建设和运维人员,未来还计划培养更多本地铁路人才。今年5月,"中马铁路 人才培训计划"启动,年内将选派210名马来西亚学员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马来西亚总理 安瓦尔表示,该计划为马来西亚青年开辟了更宽广和稳定的职业道路。 午休过后,伊克马尔在机车副司机培训班的同学陆续来到员工培训室,一边看笔记温习课程内容,一边 等待中国师傅黄明咏的到来。在马方学员看来,无论是中国师傅还是中国同事,其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 令他们深受启发。 黄明咏说,语言障碍没有阻挡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连续几个月的培训课程涵盖基础理论、操作规范、安 全制度等多个环节,"有时我们手把手演示,他们理解得更快,效果也更好"。 来自吉隆坡的帕蒂班曾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工作,去年加入马东铁项目并成为一名火车机车副司机学 员。"首批学员相当于'先行者',"帕蒂班自豪地说,"这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未来我们还将参与 培训下 ...
中铁三局承建的宜昌三峡疏港铁路杨木岭隧道顺利贯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0 11:41
转自:新华财经 10月19日,随着最后一次爆破声响,中铁三局承建的宜昌三峡疏港铁路最后一座隧道——杨木岭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三峡疏港铁路所有隧道全部实现贯 通,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宜昌三峡疏港铁路是湖北省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全长39.59公里,全线共有13座隧道、29座桥梁,桥隧比达89%。其中,中铁三局管段长27.6公里,其中隧道 10座。杨木岭隧道全长3648.3米,围岩级别以III、IV级为主,最大埋深约429米,该隧道穿越3处断层破碎带、5处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区段,且隧道上穿 既有翻坝高速公路季家坡隧道,两座隧道垂直净距仅16米,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机械设备振动,减少对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扰动是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编辑:赵鼎 宜昌三峡疏港铁路是国内首条具备翻坝转运功能的新型货运铁路。建成通车后,将通过汉宜铁路、雅宜铁路、焦柳铁路辐射鄂西南、江汉平原以及湘北等地 区,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水铁联运无缝衔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对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张鹏波、温 淑娟) 为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推进,项目部坚持以"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为原则,根据 ...
冲刺模式下 这样抓项目促投资
四川日报· 2025-10-20 08:24
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进展 - 2025年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6% [3] - 截至8月底81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84.6%,超时序进度18个百分点,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四川部分)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5.3%,超时序进度8.6个百分点 [6] - 截至9月底项目储备库超2.9万个项目,总投资近12万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过半 [6] 重点项目建设动态 - 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整体进度已完成60%以上,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与成渝中线高铁同步开通 [5] - 成都百联奥特莱斯项目于202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5] - 市域铁路成德S11线鸭子河北岸大桥预计12月底实现整体合龙,三星堆站即将破土动工 [5]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截至2025年7月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3% [9] - 汉舟电气实施智改数转后立体仓库效率提升60%以上,精确性达99%,累计投入2亿余元引入智能设备和管理系统 [8] -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东总装车间每57秒有一辆新车下线,正以生产线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体系全面升级 [8] 锂电新能源产业链 - 遂宁以天齐锂业为链主构建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约670亿元占全省锂电产业四分之一,天齐锂业与四川裕能协作年节省物流成本200余万元 [10] - 全省形成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等协同发展的锂电产业格局,目标到2027年产业链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力争达6000亿元 [11] - 2025年1-5月成都市汽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26.7亿元,同比增长21.1%,集聚一汽丰田、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及56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 [8] 新材料及其他重点产业链 - 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规划年产10万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已吸引4家核心外协加工企业从沿海迁至绵阳,并带动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对接合作 [11] - 绵阳依托中电科九所等平台构建完整产业链,2024年实现产值79.7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11] - 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实行链长制协同推进机制,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加速涌现 [12]
全球首台、世界最大!上周末,大国工程捷报频传
环球网资讯· 2025-10-20 08: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刚刚过去的周末 我国在空天领域、工程建设方面 好消息不断 首台、毫秒级、填补空白 空天信息探测取得重大突破 正式启用、成功架设、实现国产化 又一批中国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01 全球首台 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正式启用 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由该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全球首台太阳磁场精确测量中红外观测 系统(AIMS望远镜)近日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启用。该望远镜填补了国际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空 白。 该望远镜采用了离轴光学系统设计,核心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使我国天文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 提升。 "中国天眼"捕获新的毫秒级射电暴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 03 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意 义。 将创下四个世界第一! 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 17日,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石沱长江大桥全面进入结合梁施工阶段,为全线按期 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石沱长江大桥正 ...
全球首台、世界最大!上周末 大国工程捷报频传
央视新闻· 2025-10-20 07:16
空天信息探测领域 - 全球首台太阳磁场精确测量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启用,填补了国际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空白 [2] - AIMS望远镜采用离轴光学系统设计,核心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标志着公司天文仪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 -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填补了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 [3] 重大工程建设进展 - 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标志着大桥全面进入结合梁施工阶段,正线长度为1416.9米 [4] - 石沱长江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四项世界第一:世界首次采用公铁合建双联塔、世界首次采用公铁同层分幅主梁、6主塔高253米为世界最高双联主塔、主跨跨度608米为世界最大公铁合建同层分幅混合梁斜拉桥 [4][8] - 渝万高铁建成通车后,重庆至万州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极大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5] - 金沙江上游昌波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该电站是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调压室群水电项目,预计2028年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6] - 昌波水电站建成后平均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超4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60万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