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
搜索文档
宋韵茶香溢湾区,英德红茶霸屏广州地铁枢纽
南方农村报· 2025-05-25 19:36
活动概述 - 英德红茶在广州地铁陈家祠站启动"宋韵茶事"系列宣传活动,融合传统茶文化与现代都市元素 [7][8] - 活动通过城市地标场景、地铁城际矩阵及沉浸式文化体验提升品牌影响力 [8][9] - 现场设置宋代点茶表演、"画中仙"主题打卡区、汉服赠茶礼等互动环节 [16][17] 品牌推广策略 - 在广州地铁陈家祠站设立品牌专区,100块灯箱进行为期4周的高频曝光 [20][21] - 抢占广东城际200个灯箱广告位,实现长达半年的持续展示 [21][22] - 利用日均客流量超300万人次的陈家祠站精准触达多元群体 [22][23] - 通过贯通湾区六城的广东城际线路扩大品牌辐射范围 [24][25][26][27] 产业发展现状 - 英德市茶园面积超18万亩,4月初已进入采摘期 [34] - 英德红茶年干茶产量达1.8万吨,综合产值超过90亿元 [36][37] - 计划2025年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37]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文化+传播+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38] - 推动英德红茶从区域特色品牌迈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39] - 通过多元化创新活动促进乡村振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39]
中国故事丨一杯抹茶的“跨山越海”之旅
新华网· 2025-05-25 13:56
中国抹茶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贵州江口县抹茶销量突破1200吨,产值达3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中国预计2025年抹茶总产量超5000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其中贵州产量占全国25% [1] - 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高海拔云雾环境使茶叶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 [2] 贵州抹茶产业链建设 - 江口县引进贵茶集团建设高标准抹茶产业园,全县16万亩茶园中近20%用于抹茶生产 [3] - 采用"龙头企业+联盟企业+农户"模式,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欧盟标准统一化管理 [5] - 铜仁市获"中国抹茶之都"称号,江口县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5] 生产工艺与技术突破 - 抹茶需经遮阴覆盖、蒸汽杀青、精细研磨等20余道工序 [5] - 初期照搬日本技术失败后,本土企业调整工艺适应贵州茶树特性,2024年已向日本出口4吨抹茶 [10] - 贵茶集团投资5000万元成立食品公司,规划4条生产线实现年产能4000吨抹茶产品 [16] 市场拓展与消费趋势 - 贵阳概念店2024年销售额达400万元(同比+122.2%),70%消费者为年轻人 [14] - 产品线覆盖茶饮、烘焙、冰淇淋等80余个品种,通过商超和电商渠道销售 [16] - 文化体验中心展示宋代点茶技艺,推动抹茶文化传播 [14] 产业扶贫成效 - 全国337个原贫困县以茶产业脱贫,贵州茶产业带动近10万茶农人均增收2500元 [11] - 碾茶机采效率达600斤/人/天(传统茶仅20斤),茶园套种鹿茸菇提升综合产值 [11]
从苗栗到泰宁:一位台湾制茶师的山水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8:08
行业分析 - 泰宁县梅口乡依托大金湖景区核心辐射带优势,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拥有4000余亩生态茶园和30余家涉茶企业,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1][2] - 当地茶产业链产值在2024年突破亿元,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显示茶旅融合模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3] - 梅口乡成立台企服务专班,打造闽台产业创业园,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涵盖茶文化展示、研学体验等多元功能[3] 公司分析 - 台湾制茶师左如玉在泰宁创立"泰宁功夫茶"体系,融合台湾乌龙茶工艺与当地特色,开发出百余种茶品,并引进20余个优质茶种如金牡丹[1][2] - 左如玉通过连续举办茶事活动,带动近20家台企落户梅口,形成"本地种茶、台胞制茶、村民务工"的产业模式[3] - 其创新工艺推动当地茶叶产值和工艺水平显著提升,茶农反馈台湾师傅带来技术革新理念[3] 产品与技术 - "泰宁功夫茶"保留台湾乌龙茶精华,融入当地丹霞地貌生态特点及人文特质,采用"适茶适种、适茶适做"理念[1][2] - 茶园利用高负氧离子环境提升制茶品质,结合3D光影茶文化馆等体验设施增强游客参与度[2][3]
从“春茶独舞”到“三季飘香” 找准卖点 达州茶立足特色谋突围
四川日报· 2025-05-23 11:48
茶产业生产转型 - 达州推动茶产业从"春茶独舞"转向"三季飘香",夏秋茶可采收3—4轮,为茶农增加亩均近1000元收入,加工企业产值可比肩春茶 [6] - 万源市通过东西部协作支持,扩大茶园面积并改造标准化茶园,政府提供树苗、补种低效茶树、修建产业路,首次实现机采夏秋茶 [7] - 万源去年夏秋茶产量3000吨,产值6.8亿元,占茶产业综合产值32.1%,预计今年产量增至5600吨 [8] 加工与产能提升 - 万源市引进3家夏秋茶加工企业,引导本地绿茶企业添置夏秋茶加工生产线,提升产能 [7] - 达州计划打造夏秋茶开发利用示范点,支持万源建设夏秋茶精深加工园区 [8]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达州在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评"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3个单品获"特别金奖",21个获"金奖" [9] - 达州突出"全国三大富硒区"卖点,组织"巴山青"等区域公用品牌参展,强化品牌矩阵 [10] - 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添置色选机等设备,提升产品品质并助力评奖 [10] 行业发展规划 - 达州计划到2027年再创5个以上单品金奖,推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从77亿元提升至120亿元 [11] - 行业将采取促加工延链条、强品牌拓市场等举措,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 [11]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21:02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3] - 中国全球重要农遗数量增至25项 居世界首位 [3] 中国涉茶类全球重要农遗概况 - 中国已有4项涉茶类全球重要农遗 包括福鼎白茶、普洱古茶园、福州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 [8][9][10] - 这些遗产在茶树基因库扩充和生态种植管理模式示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0][11]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独特性 - 系统位于福建福鼎市 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悠久历史 [13] - 包含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 [14][15] - 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 提升资源利用和病虫害防治效率 [15][16] 白茶产业的经济贡献 - 2024年遗产地茶叶产值达12.93亿元 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0.44% [17][18] - 带动食品加工、物流、包装、文旅等关联产业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18][19] - 为全球小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19]
共庆国际茶日:“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新加坡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16:31
文化活动推广 -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策划"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庆祝国际茶日,吸引千余人次线下参与和330万人次线上互动[1] - 活动包括使馆申时茶会、信阳文旅推介、琴韵雅集专场等,展示中华茶文化的"古韵新声"[1] - 活动为中新建交35周年注入人文温度,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理念[1] 茶会活动 -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茶和天下·豫韵雅集"申时茶会,约60位嘉宾出席[2] - 活动以中国传统"申时茶"为特色,结合河南信阳毛尖的冲泡与品鉴,展现中国茶道礼仪与哲学[2] - 信阳市非遗茶艺传承人进行传统茶艺表演,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演员苏丽娜献唱经典选段[2][5] 文旅推介与展览 - 河南信阳文旅推介会与信阳毛尖茶文化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吸引200余人出席[4] - 信阳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贝娟介绍信阳2300年茶史,文新茶叶董事长刘文新展示毛尖啤酒、茶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4] - 非遗传承人分享"一片叶子的千年旅程",配合唐代煎茶、宋代点茶的实景复原展演[4] - 信阳毛尖茶文化展通过图片、实物和互动体验展示制茶传统技艺,观众可品鉴明前毛尖和欣赏文创产品[6] 琴韵雅集活动 -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举办"茶和天下·琴韵雅集"活动[8] - 活动包括茶文化知识分享、古筝、古琴、合唱表演、非遗茶艺展演等,诠释茶之礼、茶之道、茶之韵[8] - 古琴演奏家与茶艺师同步演绎,营造"琴茶一味"的意境,嘉宾领略《诗经》的千年风雅[8]
“茶都”杭州带来了哪些“新意”?
杭州日报· 2025-05-22 11:19
行业概况 - 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吸引全球爱茶人士参与 [1] - 杭州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发祥地 2024年茶园面积达55 8万亩 茶叶产量3 3万吨 同比增长5 3% [1] - 展会涵盖传统茶品牌 新式茶饮 茶包装 茶机械等多元化品类 [1] 展会亮点 - 杭州馆面积645平方米 汇集9个区县51家茶企 以"山水茶都"和"AI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1] - 展馆分为展示区(茶树品种 西湖龙井 龙井茶集群项目等)和展销区(传统茶叶与创新茶制品) [2] - 采用沉浸式体验设计 融合自然人文景观与十大名茶文化 提供可游 可品 可忆的茶文化体验 [1] 参展企业 - 中茶 浙茶·狮峰 卢正浩等知名品牌参展 各具特色 [1] - 杭州馆集中展示全市茶产业链发展成果 突出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新结合 [1] 活动形式 - 展会持续至5月25日 提供现场品鉴与购买渠道 [2] - 同步开设"云上茶博会"线上平台 支持直播互动与限定新品秒杀 [2]
“我是羽芽儿” 中国茶叶博物馆首位AI员工上岗
杭州日报· 2025-05-22 10:32
行业活动与品牌推广 - 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主题为"521·吾AI茶",展现"茶和天下"愿景 [2] - 中国茶叶博物馆推出三大品牌活动:"四季AI茶诗大会"、"西湖龙井文创茶具设计大赛"、"中国茶人之家全国海选大赛",聚焦诗文、茶器、茶艺之美 [2] - "西湖龙井"文创茶具设计大赛以"西湖嘉叶 创意无界"为主题,由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等主办,旨在培育"三茶融合"创新品牌 [3] - "中国茶人之家"评选活动自2009年启动,覆盖全球分赛区,累计培训3000余户家庭,受众超数万人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 中国茶叶博物馆与华数集团合作发布AI形象数字员工"羽芽儿"及AI互动一体机,开启文旅科技战略合作 [2] - 首场AI茶诗会在龙井馆区举办,以WALK&TALK形式开启"龙井问茶"之旅 [2]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中国茶叶博物馆与浙江省茶叶集团、华数科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 - "狮峰牌龙井茶"获颁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样"收藏证书 [3] 公众互动与文化传播 - 系列活动包含讲座、品鉴等环节,加强公众互动,全方位展示茶文化魅力 [3]
宝藏之城丨梵净山下的这“抹”绿色,飘香全球
新华社· 2025-05-22 08:20
行业概况 - 贵州省江口县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拥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 [4] - 2024年江口县抹茶产量达1300吨,产值3.02亿元,带动近10万人就业 [4] - 抹茶产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预计2025年中国抹茶总产量将超5000吨,贵州产量占全国25% [27] 生产技术 - 抹茶生产工艺包含遮荫覆盖、杀青、碾茶炉干燥等20多道精细工序 [16] - 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千年茶艺的工业化转化 [16] - 机械化生产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提升茶青下树率 [23] 产业链布局 - 形成"龙头企业+联盟企业+基地"模式,联动60余家茶企 [23] - 辐射茶园14万余亩,覆盖贵州多地 [23] - 开发抹茶冰淇淋、面条、米豆腐等多元化食品 [20] 文化价值 - 抹茶发源于中国,古称"末茶",最早见于魏晋时期 [15] - 20世纪末从日本引回碾茶技术实现产业复兴 [15] - 融合宋代点茶技艺与现代茶饮创新 [20][21] 企业案例 - 贵州贵茶集团建立高标准原料基地和产业园 [4][5] - 技术研发人员从化工领域转型茶产业创新 [6] - 通过产品检测技术优化种植、加工全流程 [6][13][14]
国际茶日,一片树叶写传奇!
新华社· 2025-05-22 08:20
茶叶行业概况 - 全球三大饮品之一 起源于中国 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 茶叶产量达370多万吨 [1] - 茶产业融合经济 科技 文化等多重价值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产业经济效应 - 河南信阳文新茶村"五一"假期吸引16万人次游客 带动周边10多个村4000余农户 茶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3] - 广东英德红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体系推动2025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6] - 浙江安吉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致富 并向贵州 四川 湖南等地捐赠茶苗 [6] 科技创新应用 - 培育多元化茶树新品种如"中茶108""保靖黄金茶1号"打破产品同质化 [7] - 创新六大茶类香气滋味调控技术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达90%以上 [7] - 开发速溶茶 功能性固体饮料等新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7] 文化遗产与全球化 - 中国四大茶类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包括云南普洱古茶园 福州茉莉花茶等 [10] - 9种茶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武夷岩茶 西湖龙井等 [10] - 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 全球60多个国家产茶 超20亿人饮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