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搜索文档
关注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非遗展风采 生活韵更浓
河南日报· 2025-06-15 07:58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河南省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主题举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青春市集、科技赋能、非遗美食、非遗造物等特色板块 [1] - 活动在鹤壁浚县古城启动,来自郑州、开封、洛阳等地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为游客提供可看、可玩、可尝、可沉浸体验的文化嘉年华 [1] - 社火狮舞等非遗表演吸引大量观众,年轻游客积极参与互动拍照 [1] 非遗创新与商业化 - 线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彦妍团队将典籍香方与地域符号结合,开发出贴近当代审美的产品,如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联名的"老家河南"味道冰箱贴,销售火爆 [2] - 产品选用河南本土材料如河南土、小麦、太行崖柏、南阳玉兰等,体现地域特色 [2] - 非遗传承人通过科技赋能和融入当代生活的创新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2] 非遗展示形式多样化 - 郑州分会场通过舞台展演方式呈现笙管乐(超化吹歌)、苌家拳、古琴艺术、黄河玉门号子等多个非遗项目 [2] - 巩义宋陵公园举办非遗"赶大集"活动,包括泥塑现场表演、面塑即兴表演等老手艺展示 [2] - 洛阳举办"非遗正青春"活动,青年非遗传承人分享科技赋能非遗的创新经验 [2] 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 - 非遗被视为解锁乡愁的钥匙和现代人找寻精神寄托的方式,如胡辣汤、信阳毛尖等具象化乡愁体验 [1] - 专家认为非遗应契合当代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实用需求,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3] - 非遗通过日常化、实用化的方式实现"日用而不觉"的理想状态 [3]
全国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来了!这六个地方茶产业入选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00:32
入选茶产业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浙江西湖龙井茶、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河南信阳毛尖、广西梧州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六个茶产业入选 [2][3] - 入选茶产业涵盖绿茶、乌龙茶、黑茶三类 [4] - 名单选择标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现实规模、成长潜力,以及当地风土人情、历史积淀、饮食习惯、文化传承等因素 [6][7] 茶产业发展现状 - 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指引下,茶产业全链条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9][10]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内销总量有望接近260万吨,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13万亿元 [10][11] - 入选的六个茶类所在产区均已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2] 政策背景与规划 -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5] - 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涵盖乳制品制造、饮料制造、酿酒工业、精制茶制造等食品工业主要门类,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5][16] - 政策旨在打造"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 [1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开展重点培育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优先级 [18]
凤凰单丛第四!2025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品牌影响力排名 - 凤凰单丛茶以926的影响力指数位列2025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名,较2024年排名第五有所提升 [2][3] - 安溪铁观音以946.8指数位居榜首,信阳毛尖(945)和福鼎白茶(942.3)分列二三位 [4] - 榜单尾部品牌如福州茉莉花茶影响力指数仅136.5,与头部品牌差距显著 [4] 研究方法与样本 - 报告覆盖全国15个省区的88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6] - 评估体系包含产业发展、市场情况、品牌建设等六大维度 [7] -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专业研究机构编制 [5] 地域与品类特征 - 豫闽粤皖四省在茶叶品牌影响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11] - 乌龙茶与黑茶采取"小而精"策略,安溪铁观音与凤凰单丛形成"闽粤乌龙走廊" [12][13] - 绿茶品牌呈现"头部独大、尾部乏力"的断层现象 [12] - 广东茶品类中除凤凰单丛外,东源仙湖茶、鹤山红茶、大沙茶也进入榜单 [13][14] 品类竞争力分析 - 乌龙茶头部效应显著(946.8),平均影响力指数774.4居首 [16] - 黑茶平均影响力指数780.75仅次于乌龙茶 [16] - 红茶头部品牌影响力925.5,但平均指数仅685.3 [16] - 综合类茶品牌全面弱势,平均影响力指数683.3垫底 [16] 行业发展趋势 - 茶叶品牌呈现资源向头部集中、消费认知固化、新品牌壁垒高企三大结构性趋势 [17] - 头部品牌需强化价值引领,中部品牌可深耕细分市场,尾部品牌需敏捷创新破局 [18]
共庆国际茶日:“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新加坡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16:31
文化活动推广 -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策划"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庆祝国际茶日,吸引千余人次线下参与和330万人次线上互动[1] - 活动包括使馆申时茶会、信阳文旅推介、琴韵雅集专场等,展示中华茶文化的"古韵新声"[1] - 活动为中新建交35周年注入人文温度,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理念[1] 茶会活动 -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茶和天下·豫韵雅集"申时茶会,约60位嘉宾出席[2] - 活动以中国传统"申时茶"为特色,结合河南信阳毛尖的冲泡与品鉴,展现中国茶道礼仪与哲学[2] - 信阳市非遗茶艺传承人进行传统茶艺表演,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演员苏丽娜献唱经典选段[2][5] 文旅推介与展览 - 河南信阳文旅推介会与信阳毛尖茶文化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吸引200余人出席[4] - 信阳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贝娟介绍信阳2300年茶史,文新茶叶董事长刘文新展示毛尖啤酒、茶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4] - 非遗传承人分享"一片叶子的千年旅程",配合唐代煎茶、宋代点茶的实景复原展演[4] - 信阳毛尖茶文化展通过图片、实物和互动体验展示制茶传统技艺,观众可品鉴明前毛尖和欣赏文创产品[6] 琴韵雅集活动 -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举办"茶和天下·琴韵雅集"活动[8] - 活动包括茶文化知识分享、古筝、古琴、合唱表演、非遗茶艺展演等,诠释茶之礼、茶之道、茶之韵[8] - 古琴演奏家与茶艺师同步演绎,营造"琴茶一味"的意境,嘉宾领略《诗经》的千年风雅[8]
国际茶日,一片树叶写传奇!
新华社· 2025-05-22 08:20
茶叶行业概况 - 全球三大饮品之一 起源于中国 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 茶叶产量达370多万吨 [1] - 茶产业融合经济 科技 文化等多重价值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产业经济效应 - 河南信阳文新茶村"五一"假期吸引16万人次游客 带动周边10多个村4000余农户 茶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3] - 广东英德红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体系推动2025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6] - 浙江安吉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致富 并向贵州 四川 湖南等地捐赠茶苗 [6] 科技创新应用 - 培育多元化茶树新品种如"中茶108""保靖黄金茶1号"打破产品同质化 [7] - 创新六大茶类香气滋味调控技术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达90%以上 [7] - 开发速溶茶 功能性固体饮料等新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7] 文化遗产与全球化 - 中国四大茶类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包括云南普洱古茶园 福州茉莉花茶等 [10] - 9种茶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武夷岩茶 西湖龙井等 [10] - 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 全球60多个国家产茶 超20亿人饮茶 [10]
2025中国人送礼不完全指南
虎嗅· 2025-05-17 20:33
茶叶送礼行业洞察 行业核心特征 - 茶叶送礼是融合文化礼仪与消费心理的复杂行为,需同时掌握产品知识与社交规则 [1][2] - 行业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消费者需规避营销话术并理解茶叶品类鄙视链 [3][10] - 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春夏以绿茶为主(龙井/毛尖等),秋冬偏好发酵茶(熟普/黑茶等) [1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地域偏好差异显著:江浙偏好绿茶,福建青睐乌龙茶,广东消费红茶为主,云南侧重普洱茶 [13] - 代际差异突出:年轻群体更接受新式茶饮概念(如冷泡茶/茶咖),中年男性更关注品牌溢价(大红袍/正山小种) [12][13] - 办公场景茶礼需注重便利性,茶包类产品可建立轻社交关系 [15] 产品策略要点 - 包装设计直接影响价值感知,大红配色+木质礼盒可提升礼品属性 [15] - 反向选品策略可能产生惊喜效果,如向云南人赠送台湾高山茶 [13] - 新茶饮品牌通过创新形态(茶包/抹茶)降低消费门槛,扩大用户基础 [13] 消费禁忌与趋势 - 小青柑品类存在质量风险,需谨慎选择 [14] - 散装茶可作为深度社交关系的象征,但需配合场景化话术 [17] - 替代礼品(车厘子等)因"免回礼"特性形成竞争 [18] 注:分析基于公开文本的行业特征提炼,不涉及具体企业案例或投资建议
7分钟一趟动车!最近这座城市客流猛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8:45
信阳茶文化节与茶产业 - 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在河南省信阳市开幕,恰逢信阳毛尖春茶采摘圆满收官,进入加工与品鉴黄金时节 [1] - 信阳毛尖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吸引众多旅客慕名而来 [1] - 茶产业与特色旅游、绿色餐饮、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茶园变景区,吸引大量旅客乘坐高铁观光游览 [6] "信阳毛尖号"动车组列车 - 自2025年1月起,信阳至武汉、北京开行D37/38次"信阳毛尖号"动车组列车,由16节车厢组成,可同时满足近1000名旅客出行 [1] - 列车车厢内展示信阳文旅元素,如头枕片、小桌板、LED屏等,重点展示信阳毛尖茶等特色文旅资源 [3] 信阳东站交通与服务 - 信阳东站作为服务豫南茶产业的重要交通节点,连接多个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每天有100多趟动车经停,平均不到7分钟一趟 [3] - 信阳东站深化"信好有您"服务品牌,推出"一人受理联动全站"服务链,打造购票省心、候车舒心、进站安心、遇事放心、出行称心的全流程"五心"体验 [6] - 针对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群体,拓展"温馨服务接力卡"服务范围,亲情服务贯穿每一个环节 [6] 高铁对采茶工与旅客的影响 - 采茶季大量采茶工从安阳、漯河、驻马店等地乘火车来到信阳,武汉到信阳高铁最快39分钟,驻马店到信阳高铁仅需30分钟 [5] - 高铁便捷性解决采茶工出行难题,满足茶园用人需求,实现务工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5] - 旅客早上乘高铁到信阳东站,再坐40多分钟汽车即可到达茶山,感受茶园美景并采购信阳毛尖 [8] 信阳文旅资源与特色 - 信阳文旅资源包括鸡公山云海、南湾湖鸟岛秘境、田铺大塆青石巷等,适合全家人出游 [7] - 特色美食有信阳羊肉汤、固始鹅块、清炖南湾鱼头等,吸引旅客前来解锁 [7]
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 “茶+”新业态引领新消费
河南日报· 2025-05-01 07:31
茶文化节与产业创新 - 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同期举办2025中国绿茶品牌大会和信阳茶业博览会,展示丰富茶种类包括信阳毛尖、信阳红、花茶及年轻人喜爱的果茶、奶茶等[1] - 信阳嘉木饮茶业与信阳农林学院合作研发32款特色茶产品,依托500余亩白龙潭高山有机茶园,通过茶文化、茶科技赋能推动新品热销[1] - 信阳茶产业跨界融合,开发出30余种衍生产品如茶树花面膜、啤酒、护肤品等,利用先进萃取专利技术将茶树花变废为宝[2] 茶衍生品市场表现 - 信阳市浉河区作为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去年茶衍生品销售额突破8亿元[3] - 文新茶村在清明假期吸引15万名游客,创造260万元收入,茶衍生品与旅游体验项目成为新增长点[4] 产业链延伸与效益提升 - "茶+文旅"模式推动亩产效益倍增,从"卖原料"转向"卖体验",形成多业态融合[4] - 信阳市以"三茶统筹"引领产业升级,深化茶文化与生态康养、现代科技、文旅经济的融合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包括茶园到茶饮、茶艺到茶旅、茶研学到茶文创[4]
千年茶韵 浉河飘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10:57
行业概况 - 2025中国绿茶品牌大会以"绿茶发展 品牌引领 毛尖源地 山水浉河"为主题,聚焦绿茶产业升级,吸引全国300余家单位参会搭建合作平台 [1] - 浉河区种茶历史达2600多年,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记载其茶叶品质自唐代起备受赞誉 [2] - 信阳毛尖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章,近年累计获30余项国家级荣誉 [3] 产业规模 - 浉河区现有茶园面积63.5万亩,年产量5.7万吨,涉茶综合产值突破117亿元 [4] - 茶旅融合成效显著,2024年茶主题旅游接待量1630万人次,创收69亿元 [6] 产业升级举措 - 品种培优:投入1500万元建设"信阳10号"种质资源圃,良种覆盖率已达20% [4] - 品质提升:推出区块链溯源体系覆盖2.54万亩名茶山头,实现品质可追溯 [4] - 生态建设:40%茶园(25万亩)达生态标准,绿色生态茶园占比超95% [4] - 科技支撑:大别山实验室2024年揭牌,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4] 品牌与营销 - 打造"信阳毛尖521"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央视等平台提升影响力 [4] - 连续举办32届茶文化节,结合短视频大赛、非遗市集等活动扩大品牌传播 [6] 茶旅融合 - 开发"八大山头九道湾"精品线路,融合采茶体验、沉浸式文化展示等业态 [5] - 创新茶主题民宿、茶香露营基地及茶衍生品(茶多酚面膜、毛尖冰激凌)延长产业链 [5] - 茶旅标杆项目包括嘉木饮茶庄园宋代点茶体验、文新茶村等网红打卡地 [5]
云间有茶 缘起浉河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10:57
茶产业概况 - 浉河区拥有2600多年种茶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信阳毛尖久负盛名 [1] - 信阳毛尖195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2] -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地理与生态优势 - 位于北纬32°黄金产茶带核心区域,年均气温15.2℃,空气湿度75% [2] - 森林覆盖率高达70.1%,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达3.8% [1][2] - "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茶山头昼夜温差超10℃,茶树生长周期延长20% [2] 产品品质 -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出26%以上 [2] - 数字化智能生产线使加工效率提升4倍,品质稳定性达领先水平 [5][6] 产业规模 - 现有茶园63.5万亩,茶叶总产量5.7万吨,涉茶综合产值117亿元 [6] - 建成"信阳10号"优质茶苗基地5000亩,机械化采摘面积25万亩 [6] - 良种覆盖率达98% [6] 科技创新 - 首创区块链溯源体系覆盖2.6万亩核心茶园、147家茶企,溢价率提升20% [5] - 建立12个"产学研"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平台 [6] 茶旅融合 - 新建37家茶庄园,打造36个网红打卡地,推出9类文创产品 [3] - 2024年吸引游客1633万人次,旅游收入69亿元 [3] - 带动3.2万茶农年均增收1.8万元 [3] 国际市场 - 借力"一带一路"进入中亚、东欧10国,2024年出口量1800多吨 [6] - 2024年3月首批信阳毛尖通过中欧班列直抵汉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