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国潮里的“Z世代”自信丨抹茶出海:潮流茶饮喝出“东方韵味”
新华网· 2025-11-21 22:08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杭州余杭径山茶企不再仅出口茶叶原料,而是通过创新将径山抹茶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公司自2020年启动抹茶出海战略,目前已发展出纯抹茶、固体饮料系列等多个产品线,十余款标准化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1] - 公司今年以来海外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实现翻倍增长 [1] 行业规模与产能 - 余杭地区共有碾(抹)茶生产企业14家,碾(抹)茶园面积8320亩 [2] - 余杭地区年产碾茶910余吨、抹茶近1600吨,抹茶产值达4.5亿元 [2]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抹茶总产量将超过5000吨 [2] 行业趋势与意义 - 中国抹茶正加速打开海外市场,其出海成功被视为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的突破 [2] - 抹茶的成功为传统农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2] - 中国抹茶已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符号,不再仅是传统茶饮原料 [1]
国际认可度提升 外销稳中快进 中国铜仁抹茶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37
公司业务与出口表现 - 贵茶集团今年已3次对日本出口抹茶,总量达16吨,日本大规模购入抹茶尚属首次[1] - 公司通过邀请日本专家传授新技术并建造大型工厂,已成功实现抹茶量产[1] - 公司牵头组建"贵茶联盟",实行"龙头企业+联盟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标准以形成稳定供应链[2] 地区产业发展与规模 - 铜仁市被誉为"中国抹茶之都",2024年出口抹茶180吨,今年上半年出口量达230吨,同比增长42%[1] - 今年上半年铜仁新增抹茶基地2.34万亩,产量达820吨,消费市场覆盖日本、美国、法国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1] - 铜仁市政府设定目标,力争碾茶在今年年内量产1750吨以上,2026年超过2200吨[2] 产业发展战略与目标 - 铜仁市计划培育一家以上世界级抹茶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关联企业、建设100条碾茶生产线等具体目标[2] - 铜仁已开发出58款抹茶系列产品,登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市货架,并计划在美国、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建立分公司[2] - 产业尝试融入饮品、糕点等消费领域,跳出单一"原料"角色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2] 全球市场动态与机遇 - 中国今年的抹茶产量预计超过5000吨,位居世界前列,铜仁抹茶在拥有传统文化的日本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3] - 受极端天气影响,日本京都等碾茶主产区产量减少25%,导致碾茶价格攀升,今年5月拍卖价达每公斤8235日元,同比增长170%[3] - 全球抹茶供应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对铜仁抹茶认可度持续提升,订单量日益增长[1]
中国铜仁抹茶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21
行业概况与市场地位 - 铜仁市被誉为中国抹茶之都,以独特气候和土壤优势规模化生产抹茶制品[1] - 2024年铜仁市出口抹茶180吨,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达230吨,同比增长42%[1] - 全球抹茶供应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对铜仁抹茶认可度持续提升,订单量日益增长[1] - 2025年上半年铜仁新增抹茶基地2.34万亩,产量达820吨[1] - 2025年铜仁抹茶消费市场覆盖日本、美国、法国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1] - 中国2025年抹茶产量预计超过5000吨,位居世界前列[3] 公司运营与出口表现 - 贵茶集团2025年已3次对日本出口抹茶,总量达16吨,日本大规模购入抹茶尚属首次[1] - 公司从日本邀请专家传授新技术,建造用于生产抹茶的大型工厂并成功实现量产[1] - 贵茶集团牵头组建贵茶联盟,实行龙头企业+联盟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标准贯穿种植管护、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等环节,形成稳定供应链[2] 产业发展战略与目标 - 铜仁市政府设定目标,力争在2025年内将抹茶原料碾茶量产1750吨以上,2026年超过2200吨[2] - 2025年7月提出培育一家以上世界级抹茶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抹茶关联企业、100条碾茶生产线、1000个抹茶家庭农场、融入1万个抹茶消费场景、建设10万亩抹茶原料基地的目标[2] - 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铜仁跳出单一原料供应商角色,开发出58款抹茶系列产品,登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市货架[2] - 铜仁计划在美国、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建立分公司并招聘本地营销团队[2] 国际市场动态与机遇 - 抹茶在日本镰仓时代从中国传入,近年来中国提升制造技术加大向日本出口[3] - 受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2024年以来日本京都等碾茶主产区产量减少25%,导致碾茶价格攀升[3] - 2025年5月碾茶在日本京都拍卖价格达每公斤8235日元,同比增长170%[3] - 面对市场供需矛盾,随着铜仁和日本抹茶贸易稳定扩大,铜仁碾茶和抹茶产品未来将在日本市场占有更大份额[3]
铜仁创新生态产品再分类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10:11
文章核心观点 - 铜仁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创新性地将生态产品重新分类为权益性、公共性和经营性三类 并据此构建了差异化的价值实现路径 以破解“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瓶颈 [1][2] 生态产品分类创新 - 权益性生态产品指具有明确或可界定产权、能够标准化并进行市场交易的生态权益指标 如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林权 其核心特征是产权相对清晰、可分割、可交易 [2] - 公共性生态产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如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核心特征是难以直接向特定受益者收费 [2] - 经营性生态产品指产权清晰、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回报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如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生态康养 其核心特征是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2] - 新的分类方法直接服务于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 增强了政策设计的精准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2] 权益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赖政府搭建规则清晰、监管严格的交易平台 通过市场竞价实现价值 因而交易平台搭建与产权明晰是关键 [3] - 铜仁市探索推动地方性法规立法 建立“一地一证、一权一码”的自然资源产权登记系统 并尝试在生态资源领域应用“三权分置”改革 分离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激活流转市场 [3] - 在平台建设方面 打造“梵净生态账户” 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集核算、管理、交易于一体的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收储—交易—开发—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3] 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因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集成是核心 [3] - 铜仁市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机制 在分配生态补偿资金时 大幅提高GEP核算结果、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客观指标的权重 形成强激励约束机制 [3] - 推动补偿政策从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尝试整合不同来源、不同目标的生态补偿资金 集中投向系统性保护修复项目 并探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积分体系” [3] 经营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营 这类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最为多元 因而品质提升与品牌溢价是根本 [4] - 铜仁市将构建认证体系和打造区域品牌作为突破口 加快制定“梵净山珍”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认证标准和监管流程 [4] - 建成高标准基地6万多亩 拥有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 产销量全国第一 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 综合产值超10亿元 带动11万茶农增收 [4] - 支持贵茶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高端抹茶产品并获欧盟认证 推动食用菌、茶叶等产品获得104张有机认证证书 以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全国性机制建立建议 - 针对权益性生态产品 建议夯实产权基石 构建统一大市场 包括健全产权制度 明确权益归属 整合现有各类权益交易平台 建设国家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并推动产品标准化与金融化 [6] - 针对公共性生态产品 建议完善补偿机制 推动多元协同 包括建立与生态保护成效刚性挂钩的补偿机制 推动生态补偿从单要素向多要素、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并创新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方式 [6] - 针对经营性生态产品 建议强化品牌认证 优化市场环境 包括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产品认证国家标准和标识体系 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 并完善市场交易与监管体系 [7]
贵州江口:梵净山下,农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
新京报· 2025-10-16 17:58
旅游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江口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4.32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96.56万人次 [1][6] - 梵净山接待游客197.44万人次,同比增长7.18%,为市场化经营以来最高值 [1] - 江口县正从旅游“过境地”转变为“目的地”,借力“黄小西吃晚饭”黄金旅游线路的溢出效应 [6] 乡村旅游发展 - 寨沙侗寨2024年接待游客32.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86.72万元,已成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胜地之一 [3] - 云舍村已发展农家乐52家、民宿42家,日接待游客能力超过3000人 [3] - 寨沙侗寨通过“月上寨沙”文艺实景演出和民俗表演等夜间活动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 [2][3] 特色旅游项目与设施 - 梵净山房车露营基地占地70亩,已开发约40亩,配备19个5C标准房车营位和104个生态停车位,提供多元化休闲活动 [4][5] - “抹山集”抹茶体验馆自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约三分之一游客选择体验点茶 [7] - 露营基地通过打造帐篷节、星空音乐节等IP活动,将生态野趣与艺术创意融合 [5] 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 - 江口县拥有16万余亩茶园,近五分之一用于抹茶生产,抹茶产量居中国第一,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二 [8] - 抹茶产业衍生出糕点、饮料、面膜等数十种产品,并通过美食创意共享会探索全球美食文化应用 [7][8] - 当地民宿计划引入抹茶制作体验项目,以推广“中国抹茶之都”的品牌形象 [8] 民族文化资源利用 -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江口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60,民族文化被推动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4] - 云舍村挖掘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常态化推出摆手舞、婚嫁歌剧等原生态民俗表演 [3] - 寨沙侗寨侗族人口占比约79%,2008年起结合民族特色打造风情农家乐,使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 [2][3]
为保障山东农产品“飘香”海外,海关这样“破壁拓路”
齐鲁晚报· 2025-10-16 16:0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创新高,对农产品出口构成显著挑战,海关部门通过监测预警、国际磋商和服务区域发展等举措积极应对,以支持企业出口 [1][2] 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与影响 - 2024年全球95个WTO成员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6484件,同比增长6.8%,数量创历史新高 [1] - 农产品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点关注领域,海外市场通过严苛法规、独特认证和严格评定程序限制进口,导致企业面临订单丧失、产品退回等直接损失 [1] -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6%,位居全国第一,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 [2] 海关应对措施与成效 - 济南海关2024年对31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研究,成功推动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取消6项、修改或澄清19项涉及禽肉、西兰花等产品的限量标准 [2] - 前三季度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2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2] - 强化监测预警,通过潍坊农食产品技贸评议基地推送预警信息1073条,并举办23次针对性培训以提升企业合规出口能力 [2] - 参与国际磋商,追踪主要贸易伙伴新动向,深入研究新型食品等标准,提出11项关注议题以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 [2] - 服务区域发展,联合黄河流域18个技贸评议基地组成联盟,推动晴王葡萄、抹茶等140余个名优特产品首次进入新市场 [2]
26亿元,浙茶出海跑出“加速度”
每日商报· 2025-10-15 14:46
行业整体表现 - 今年1—8月浙江省茶叶产品出口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23.1% [1] - 浙江茶叶出口企业积极开拓中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增量占总订单的30% [2] - 政策支持包括联合出台《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条意见》,从十个维度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公司案例: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 - 公司今年1—8月出口额达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6.1% [2] - 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精准对接全球需求,并针对不同市场偏好调整产品条形、口感和包装 [2] - 公司受益于海关"绿色通道"政策,实现"即报即查、合格即放",通关时间从1-2天压缩至当天 [4] 公司案例: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公司今年1—8月自主品牌抹茶出口额达140余万元,占其抹茶出口总额的10%,同比增幅翻倍 [3] - 公司注重全链条品质把控,从有机茶园土壤检测到生产加工均有严格标准,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3] - 公司依托径山茶文化,开发自主品牌抹茶产品,并计划申请欧盟有机认证以降低出口欧洲门槛 [2][4] 市场拓展与产品策略 - 行业从"等订单"转变为"找订单",通过因地制宜的产品适配快速打开新兴市场局面 [2] - 企业不仅出口茶叶,更注重传递茶文化,通过文化展示和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企业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免,并获得海关对进口标准的专业解读支持 [3][4]
你在日本喝的抹茶,很可能来自贵州这个小县城
36氪· 2025-10-09 10:15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江口县抹茶产量达1300吨,产值超过3亿元[1] - 在全球抹茶消费版图上,大约每消费七杯抹茶,就有一杯的原产地来自贵州铜仁[2] - 中国是世界抹茶产量第一大国,占全球约六成,而全国每四份抹茶里至少有一份产自贵州江口[10] - 贵茶集团投资6亿元打造的世界抹茶超级工厂于2018年建成,设计年产能高达4000吨,拥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4] 生产设施与技术优势 - 工厂占地相当于31个足球场,抹茶单体车间长278米,宽48米[4][5][8] - 生产线高度智能化,流水线上很少见到工人身影[6] - 抹茶制作工艺考究,需经过切叶、蒸青、冷却、干燥、剔除叶脉黄叶等工序,半成品为"碾茶",最终经烘干、灭菌、研磨成粉[8] 产业选择与发展战略 - 选择抹茶产业是为了避开传统茶叶红海,开辟"新赛道"[13] - 抹茶行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一间符合标准的碾茶加工厂及生产线成本高达300万元[20][24] - 产业崛起得益于龙头茶企贵茶集团入驻,构建了从标准化种植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现代化供应链体系[20] 自然资源与地理优势 - 江口县地处北纬27°黄金产茶带,背靠梵净山,高海拔、低纬度,常年云雾缭绕,利于茶叶积累内含物质[15] - 当地喀斯特地貌导致茶园分散,反而使生物链未被破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病虫害不易大规模蔓延[17][18] - 普遍采用"林茶相间"的生态种植模式,从源头禁用化学农药[19] 品质标准与种植管理 - 为达到出口标准并与日本竞争,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24] - 采摘前约15天为茶树盖上遮阴网,以促使茶叶形成更多茶氨酸,抑制茶多酚,这是抹茶独特风味的来源[24][26] - 茶园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需投入巨额成本进行人工除草[21] 品牌建设与未来规划 - 江口县正努力让"梵净抹茶"从原料标签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品牌[10] - 通过举办"抹茶雅集"文化节、美食创意共享会,规划抹茶小城与特色街区来提升品牌影响力[10] - 本土茶饮品牌如"抹山集""抹香集"开始冒头,尝试直接与消费者对话[12]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积极尝试抹茶产品跨界,开发出抹茶巧克力、抹茶精酿啤酒、抹茶面条、抹茶雪花酥等[30][32] - 贵茶集团的"吾茶白"系列新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门店走向全国市场[32] - 产业向烘焙、护肤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并发展茶旅融合的"体验经济"[32][34]
贵州铜仁69亿电商奇迹背后的“网红”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省铜仁市通过以直播电商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模式,成功推动“黔货出山”和乡村振兴,实现了网络零售额的高速增长和乡村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培育 - 政策导向从“撒胡椒面式”补贴转向“精准滴灌”,出台专项措施推动电商从“政府推着走”转向“市场自己跑” [2] - 累计争取电商示范项目31个,获得资金720万元,并提供参展补贴、销售额奖补、物流补贴等政策支持 [4] - 2024年培育电商示范企业23家、直播示范基地6个,通过电商带动数万人就业 [4] 供应链与物流效率提升 - 构建“1+8”电商云仓供应链体系,整合发运后整体物流成本下降38% [5] - 市级云仓发货首重1公斤1.7元、2公斤2元、3公斤2.3元,较建设前分别下降34%、24%、11% [6] - 云仓系统服务286家企业(生产基地),形成“生产-仓储-销售-区域协作”的完整供应链 [6] 直播电商与人才矩阵 - 本土网红“爱莲嬢嬢”拥有200多万粉丝,2024年通过直播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200多万元 [8] - “天生兄妹”账号粉丝超500万,年带货销售额达3000万元,其中农特产品超1000万元,带动周边4000户农户就业 [8] - 构建“头部+腰部+村播”多层次人才矩阵,2024年全市开展助农直播1200余场次,“和美乡村·数商兴农”活动在抖音曝光1.2亿人次,销售额400万余元 [9] 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 探索“电商+旅游”新模式,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升级,如江口县建立“网货池”和“梵净优选”小程序,入驻全县涉旅场所 [11] - 松桃自治县红星村投入2000万元改造村寨,打造“网红打卡点集群”,吸引上百名全国主播常驻,形成直播矩阵 [11] - 寨沙侗寨通过“月上寨沙”抖音号展现侗寨风情,全网活跃粉丝超50万,累计播放量1.2亿次 [12] 人才培育与体系构建 - 通过产业园区、直播基地等平台举办电商培训50余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14] - 政企校协同成为关键抓手,如万山朱砂电商产业园与铜仁学院合作,贵州佳里佳公司为300多名高校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并发放创业基金40余万元 [14] - 已成功培育1个电商示范园区、6个直播示范基地和23家示范企业,形成完整电商人才体系 [15]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人民日报· 2025-09-05 14:42
新茶饮行业市场规模 - 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3] 新茶饮定义与分类 - 新茶饮指以原叶茶和/或茶汤、水果、现榨果蔬汁、原榨果汁、果汁、蔬菜汁、蔬菜、乳制品中一种或多种为原料 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2] 消费趋势特征 - 喝法创新增强消费者参与感和互动性 如加一元换购冰杯DIY饮品 [5] - 健康化趋势明显 羽衣甘蓝、芹菜、红菜头、甜椒等蔬菜及沙棘、桑葚、蓝莓等水果与陈皮、枸杞等中药材加入茶饮配料 [6] - 文化元素融合成为重要特征 如茶杯印制世界名画联名款 [8] 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带动作用 - 黄皮价格同比上涨60% 果农实现增收 [9] - 茶百道直采及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采收农产品原料超25万吨 惠及农户超10万户 [10] - 蜜雪冰城合作农场一级果数量提升15% [11] - 潼南区柠檬种植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用水量减少90% 病虫害防控率达95% [11] - 贵茶联盟带动近10万茶农种植抹茶 亩均增收2000-3000元 [13] 农产品品质提升与技术创新 - 抹茶种植采用遮阴覆盖技术 提高氨基酸含量和叶绿素 降低茶多酚含量 [13] - 贵茶集团抹茶精制车间研磨精度达奶粉颗粒度的1/10以下 拥有十几项专利 [13]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抹茶附加值远高于传统茶叶 贵茶集团新茶饮板块占比超60% 去年产值4.38亿元 [12] - 茶叶应用突破饮用范畴 延伸至茶面条、茶拿铁、茶饼干等食品 以及含茶提取成分的膳食纤维补充剂、面膜和茶纤维纺织品 [14]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