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湖龙井
icon
搜索文档
清凉守护14年 西湖凉茶10个点位7月7日开张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0
活动概述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举办"'凉'好青年,西湖夏日养生局"免费凉茶启动主题活动,包含健康义诊、凉茶品鉴、高校义卖、慈善公益、西子新农人等五大互动体验活动 [2] - 活动在柳浪闻莺微笑亭启幕,吸引游客参与互动体验 [2] 茶文化与展示 - 高级制茶师陈骏辰展示西湖龙井茶艺,包括温杯、投茶、注水等传统工艺,并提供冷泡茶体验 [2] - 西湖景区新生代茶人在节气当天为游客冲泡正宗西湖龙井,传播茶文化 [3] 健康与公益服务 - 浙江医院专家提供推拿、针灸、心肺复苏教学及中医养生咨询 [2] - 杭州医学院学生展示团队研发的健康产品,吸引游客关注 [2] 免费凉茶服务 - 西湖免费凉茶服务进入第14年,今年新增特色消暑茶和浙江医院提供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茶" [3] - 凉茶供应持续至10月8日,覆盖西湖景区10个点位 [3] 志愿者与社区参与 - 西湖景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参与免费凉茶项目 [3] - 志愿者原创IP形象"心心"系列表情包亮相,增强志愿服务亲和力 [3] - 长期志愿者李敏表示,传递凉茶和收获游客感谢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动力 [3]
西湖龙井技艺传承赛审评又严又精 助力“老茶蓬”长出“新枝叶”
杭州日报· 2025-07-03 11:00
西湖龙井炒制传承活动 - 活动核心聚焦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群体种"鲜叶原料的炒制技艺传承,该品种以馥郁香气、醇厚滋味和丰富层次感著称,对炒制技术要求严苛 [1] - 现场选用传承赛前10名中的5个优质茶样作为技艺标杆,展示成熟炒制工艺形成的品质特征 [2] - 专家针对比赛中排名靠后茶样进行缺陷分析,直击技艺薄弱环节并提供改进方向 [2] 审评环节设计 - 第一环节通过5份优质茶样集中展示同一原料在不同成熟技艺下的品质特征 [2] - 第二环节解剖典型缺陷茶样,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 [2] - 第三环节额外审评6份全手工炒制群体种茶样,剖析不同山头风土赋予的独特韵味(香气类型、滋味厚度、回甘特点) [2] 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 - 西湖街道团工委启动"茶创客联盟"培育计划,鼓励新生代茶人深耕传统技艺同时推动跨界融合 [2] - 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审评强化技艺诊断能力,探索全产业链高素质茶业人才培养路径 [3] - 强调精湛炒制技艺是释放群体种"根与魂"独特魅力的核心要素 [2]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举办
每日商报· 2025-06-26 06:32
低碳发展成效 - 浙江通过"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实现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例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和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1]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并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1]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作为低碳社区案例,拥有十余处绿色建筑,如杭州万象城办公楼、杭州西子国际中心等,通过智能照明、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系统等措施实现节能 [1] 低碳楼宇管理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总结低碳楼宇管理经验,牵头起草并发布"低碳楼宇"标准,荣获全球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示范区授牌,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2] - 社区培育形成"1+3"产业格局,同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杭州低碳发展举措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炭消费量大幅削减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培育出吉利汽车、杭叉集团等低碳领军企业 [2] - 科技创新方面,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 [2] - 绿色消费成为风尚,西湖龙井、径山茶等产品有了碳标签,千岛湖水获得碳身份证 [2] - 杭州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培育第三方碳服务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 [2] 高校环保参与 -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和部分在杭高校环保社团共同发起成立在杭高校绿色联盟,目前拥有22所高校35个环保社团成员,志愿者达4500多人 [3] - 高校环保社团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水质、土壤检测,承办科普讲堂进小学等活动传播环保理念 [3]
自印“杭州群体西湖龙井茶”? 其实并未获得“西湖龙井”商标授权
每日商报· 2025-06-19 07:36
商标侵权事件 - 一家企业因在未获得"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授权的情况下,在茶叶商品外包装上标注"杭州群体西湖龙井茶"字样而被行政处罚 [1] - 该企业在某平台店铺中将非授权茶叶的商品名称和"茶种类"参数标称为"西湖龙井",以吸引顾客并提升销量 [1] - 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企业无实际经营地址,并在其法定代表人家中查获印有"西湖龙井"字样的茶叶和包装材料 [1] 违法行为认定 - 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2] - 该企业在商品页面使用"西湖龙井"名称对外展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2] - 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该企业被处以罚款14540元的行政处罚 [2] 行业影响 - 部分商家为抢占市场和提高产品卖点,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滥用"西湖龙井"商标,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影响商标声誉 [3] - 打击此类商标侵权行为有助于维护商标持有人合法权益并净化市场环境 [3]
青年归乡“炒”旺西湖茶村
杭州日报· 2025-06-05 10:05
行业动态 - 2025年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中,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的俞华平与陈亚荣分别获得"炒制能手"和"青年炒制能手"称号,体现当地茶产业人才培育成果 [2] - 西湖区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免费开设炒茶培训班,年均培训茶农百余名,并通过举办赛事促进炒茶技艺创新发展 [3] - 2024年上城埭村营业收入达5855.5万元,同比增长17.35%,带动农产品销售5157.8万元,同比增长90.16%,反映茶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显著贡献 [4] 公司/个人案例 - 俞华平2015年返乡创立茶企,继承父亲非遗传承人俞子良的绿茶制作技艺,通过政府培训班系统学习多位大师技艺并获奖,体现传统技艺传承路径 [2][3] - 陈亚荣退伍后跨界进入茶行业,仅学习两年即在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新锐赛获第二名,其针对夏秋茶叶特性调整炒制温度与手法的案例显示快速学习能力 [3] 产品与创新 - 陈亚荣为适应年轻消费者偏好"整朵茶"需求,调整理条手法并选用龙井43品种,平衡外观与口感,同时尝试电商销售模式拓展销路 [3] - 俞华平通过参与科普活动、与农业部门合作拍摄宣传片等方式推广茶文化,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 [4] 市场趋势 - 返乡青年成为乡村振兴新生力量,从技艺传承到电商创新,显示茶产业正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模式 [4] - 西湖区通过培训+赛事双轨机制培育新一代茶人,促进工匠精神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3][4]
国际茶日,一片树叶写传奇!
新华社· 2025-05-22 08:20
茶叶行业概况 - 全球三大饮品之一 起源于中国 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 茶叶产量达370多万吨 [1] - 茶产业融合经济 科技 文化等多重价值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产业经济效应 - 河南信阳文新茶村"五一"假期吸引16万人次游客 带动周边10多个村4000余农户 茶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3] - 广东英德红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体系推动2025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6] - 浙江安吉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致富 并向贵州 四川 湖南等地捐赠茶苗 [6] 科技创新应用 - 培育多元化茶树新品种如"中茶108""保靖黄金茶1号"打破产品同质化 [7] - 创新六大茶类香气滋味调控技术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达90%以上 [7] - 开发速溶茶 功能性固体饮料等新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7] 文化遗产与全球化 - 中国四大茶类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包括云南普洱古茶园 福州茉莉花茶等 [10] - 9种茶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武夷岩茶 西湖龙井等 [10] - 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 全球60多个国家产茶 超20亿人饮茶 [10]
国际茶日:北纬三十度的中国表情选粹
第一财经· 2025-05-21 09:47
茶产业全球概况 - 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茶 160多国近30亿人饮茶 茶被称为"和平之饮"和"客来敬茶"的共同礼俗 [1] - 联合国大会2019年12月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 2020年5月21日为首个国际茶日 中国成功推动设立该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1] 中国茶产业地理优势 - 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大产于北纬30度附近 形成世界绿茶黄金带 包括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等 [2] - 北纬30度被公认为茶叶黄金线 横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具备生产力 消费力和人文基础 [2][3]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绿茶产量增长6.53% 绿茶领先 红茶第二 乌龙茶 花草茶紧随其后 [6] - 2025年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茶振兴五年计划"乡村振兴年 以数字化助推源头产区转型升级 [6] 区域茶产业案例 - 安徽茶产业2024年茶园面积320万亩 干毛茶产量18.1万吨 产值239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建成12个5G+智慧茶园示范基地 [6] - 湖北襄阳2024年茶园面积50万亩 干茶产量2万吨 综合产值80亿元 襄阳高香茶年出口额超3亿元 [7] - 湖北恩施玉露2024年产量2900吨 产值19.2亿元 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2亿元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7] 中国茶产业整体数据 - 中国春茶产量占全年45% 产值占65%以上 2025年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 总产值约3300亿元 全产业链规模约1.13万亿元 [9]
“铁砂掌”炒出龙井香(追梦路上)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西湖龙井茶行业 -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桐坞村是原产地之一 [1] - 传统手工炒茶技艺要求严苛,需在200摄氏度高温下炒制5小时才能出一斤好茶 [1] - 手工炒制的茶叶香味更浓郁持久,口感更甘醇,但从业者越来越少 [2] 传统技艺传承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从事采茶、炒茶50余年,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广技艺 [1][2] - 樊生华广收弟子,在职业学校授课并培训茶农,致力于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 [2] - 成立工作室引入年轻团队负责直播电商等新型推广渠道,同时坚持亲自管理茶园 [2] 生产工艺特点 - 炒茶工艺需要手掌与茶叶千万次磋磨,形成独特"铁砂掌"手部特征 [1] - 炒制过程中需根据青叶大小和老嫩程度调整手法力度,揉捻环节对口感影响重大 [2] - 传统全手工炒茶曾是家家户户必备技能,现已被机器制茶逐渐替代 [2]
宣称狮峰龙井 实则来自钱塘产区 一家公司被罚50万元
每日商报· 2025-05-07 07:15
虚假宣传与商标侵权案例 - 杭州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茶叶产地被罚款50万元,其将钱塘龙井虚假宣传为狮峰龙井[2] - 某家庭农场未经许可使用"西湖龙井"包装销售自行加工的龙井茶,已售金额达27000元,被罚款10万元[3] - 杭州某茶叶有限公司线下店陈列2584件侵权包装材料,包括"狮峰龙井""梅家坞龙井""西湖龙井"等商标,因无法提供许可文书被查处[3] 行政执法与处罚情况 -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对虚假宣传公司处以罚款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 - 建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侵权家庭农场没收侵权物品并罚款[3] - 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侵权茶叶公司罚款3万元并没收包装材料[4][5] 地理标志保护行动 -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选公布2021-2024年度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行政执法典型案例[6] - 典型案例涉及多种侵权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未经许可使用商标、销售侵权包装等[6] - 执法行动旨在强化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