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

搜索文档
廖鲁川:为山东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持,助力品牌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22:02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新质山东 品筑未来"2025年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暨《山东企业ESG行动指南》发布 [1] - 由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主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 [1] - 活动聚焦数智化时代品牌进化路径 分享ESG理念山东企业成功案例与创新实践经验 [1] 山东品牌发展 - 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 推动品牌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 - "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反映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与追求卓越 [1] - "企业ESG优秀案例"树立可持续发展新标杆 [1] 数智化平台建设 - 启动"齐鲁品牌文化数智平台共建"项目 整合多方资源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1] - 平台旨在为山东品牌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持 助力品牌文化传播与创新 [1]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 - 集团于4月1日成立 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2] - 主营业务涵盖智慧媒体 数字文化 数字经济 数字科技 文化交易与投资五大板块 [2] - 承担全省文化数据 算力网络 科技研发 应用呈现和多元服务的核心运营主体责任 [2] 媒体影响力 - 集团全媒体矩阵总覆盖人群超1.86亿 [2] - 核心平台齐鲁壹点客户端下载量超过1.05亿 [2] - 官方抖音号 快手号 微博号 头条号的粉丝量和影响力全省领跑 全国前列 [2] 媒体责任与使命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利用平台账号讲好山东品牌故事 做好ESG传播 [2] - 继续发挥舆论引导 文化传播和资源整合优势 为山东企业提供展示舞台 [2] - 推动品牌建设与ESG实践深度融合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保障 [2]
中文在线(300364) - 300364中文在线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8:22
出海战略 - 模式出海 3.0 指从简单版权输出进化为以 IP、平台、AI 能力和本地团队为核心要素的“在地化 + 系统化”输出路径,公司已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建立全资子公司,打造多个海外本土短剧平台,构建内容工业化体系 [2][3] - 公司独特竞争壁垒体现在原创 IP 主导优势(拥有 560 万种内容储备和超 450 万名作者)、技术与平台一体化能力(构建全流程 AI 生产链条)、在地团队 + 全球协同机制(在多地组建本土核心团队,通过系统实现跨区域协作) [3] - 国际化是基于全球市场机遇和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选择,海外市场是国内市场的 4 倍以上 [4] AI 赋能 - AI 技术改变文化出海各环节,逍遥大模型英文版能跨越语言障碍生成英文剧本,智能推荐系统提升内容曝光效率和用户观看时长,其优势在于植根公司二十年内容积累 [5][6] - 公司对 AI 的战略定位是“平台级能力”,构建“AI 生成内容 + 智能分发 + 场景化衍生”的内容商业闭环,2025 年成立“AI 动漫部”“AI 投放部” [10][11] - AI 大模型“中文逍遥”在多领域商业化应用和关键创作场景取得突破,AI 多模态在有声书、漫画等领域技术布局和商业化落地,AI 漫剧日充金额高速增长,数据语料储备从 60TB 增长到 600TB,可售语料十倍增长 [15][16] 财务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59 亿元,境外收入 3.03 亿元,同比增长 132.41%,境外收入占营收 26.15%,较 2023 年度提高 16.89 个百分点 [7][14]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3 亿元,因海外短剧业务投入期利润亏损 [14] - 2024 年数字内容授权及其他相关产品毛利率 24.49%,较上年下降,因拓展新媒体付费市场;IP 衍生开发产品营业收入 45,490.29 万元,较上年下降,因国内短剧业务精品战略和国际短剧业务投入期 [11] 业务优势 - 内容储备方面,拥有 560 万种数字内容资源、450 万名驻站作者,与 600 余家版权机构合作 [9] - 全渠道分发能力覆盖主流阅读、音频平台等完整销售网络 [9] - IP 开发领域有 49 万小时音频资源储备,通过自研大模型实现 AI 多模态内容生成 [9] 项目情况 - 短剧《牧神记之延康变法》4 月 25 日上线红果短剧平台,截至 4 月 29 日,37.3 万人追剧,获 70.7 万次点赞,站内热度达 6143 万,进入短剧热播榜前 10 [13] - 罗小黑已发布多种谷子商品,多款上线即售罄,与多行业头部达成授权合作,主题快闪计划落地上海并将全国开展,2024 年底与中国刺绣艺术馆合作,另有多款 AI + 产品和 3C 类电子设备受关注 [11] - 罗小黑战记 2 日语配音版会上映,其他国家发行上映在推进中,其他语种配音版根据市场和发行方安排决定 [17] 盈利增长点 - 通过数字内容版权分发销售和 IP 衍生开发实现版权增值 [18] - 深化国际布局,国际短剧业务平台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内容生产体系和 AI 技术赋能 [18] - 利用 AI 技术制作多部作品,累计观看量超 30 亿次,开拓 AI 漫剧市场,后续持续规模化生产 [18] - 拥有自有 IP 罗小黑并获多个国际知名 IP 授权,形成国谷、日谷、美谷品类矩阵 [18] 行业前景 - 2024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 14.2 万亿元,增长 6%;文化新业态 16 个行业小类营收 5.9 万亿元,增长 9.8%,贡献率 65.7% [20] - 2024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 505 亿元,超电影票房规模,预计 2025 年达 634.3 亿元,2027 年达 856.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9.2%,海外短剧市场将是百亿级美元市场 [20] - 2024 年海外视听类应用下载量 Top100 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 19 个,新增 3 个,2 个为微短剧应用 [20] - 2024 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 1689 亿元,增长 40.63%,2025 年预计突破 2000 亿元,2029 年突破 3000 亿元 [20] - 中国动漫产业总值由 2019 年的 760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4000 亿元,2025 年中国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达 6521 亿元,2029 年有望达 8344 亿元 [20] 发展战略 - 2025 年围绕“夯实内容、决胜 IP、国际优先、AI 赋能”四大战略支柱,聚焦技术驱动、内容生态协同与 IP 全球化布局,构建数字文化业务生态,推动可持续增长 [22]
VR沉浸展、1:1复刻的莫高窟 “五一”你到北京打卡了吗?
央视新闻· 2025-05-06 13:24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文化园区内,全新推出的复合式VR院线,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前来体验。 数字消费新场景 交互体验聚人气 这个"五一"假期,北京的文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一批首次投入市场的文化演出、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活力。 实景搭建的VR沉浸展、炫酷的视觉艺术、环绕式立体声音响效果,让不少消费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台记者 高雪:戴上这副眼镜,就可以跟随海洋博士乘坐潜水艇,在30分钟的时间里来一场海底探险,去与水母、珊瑚、大白鲨来一场亲密之旅。 一副眼镜,五个展厅,八个不同主题的VR影片,让消费者在海洋、火星、过去与未来等不同时空里,沉浸式交互体验。未来,院线还将定期更新VR影片, 提供集合式、一站式数字文化消费体验。 798·751园区相关负责人 刘琛: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同一个空间叠加不同的内容,通过打造这种新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激发城市新 的假日消费活力。 得益于"五一"假期推出的首店、首展等首发经济效应,整个"五一"期间,园区接待游客量持续上升,日均入园量约6万人次。 1∶1复刻莫高窟 提升游客观展体验 除了感官刺激的VR影片,这个假期,不用去甘肃敦煌,在北京就能与远在 ...
华阳国际(002949)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一季度营收扭亏为正 积极布局微短剧平台和AI应用
新浪财经· 2025-05-02 08:44
文章核心观点 - 华阳国际2024年销售毛利率持续提升,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15.4%扭亏为正,持续升级和优化BIM正向设计平台,布局数字文化赛道,积极拓展国际业务 [1] 投资要点 - 维持增持,下调预测2025 - 2026年EPS0.77/0.87(原0.95/1.06)增20.0/13.2%,预测2027年EPS为0.97增12.0%,给予2025年21倍PE,下调目标价至16.17元 [2] 2024年业绩情况 - 营收11.7亿元减22.6%(Q1 - Q4同比 - 11.1/-35.0/-16.0/-21.8%),归母净利1.3亿元下降22.3%(Q1 - Q4同比 - 25.13/-14.9/-23.5/-40.1%),扣非归母净利1.1亿元下降12.7% [3] - 毛利率35.1%(+2.88pct),期间费用率16.6%(+1.09pct),归母净利率10.7%(+0.03pct),加权ROE8.1%(-2.48pct),资产负债率47.1%(-1.86pct) [3] - 经营现金流1.7亿元(23年同期2.9亿元),Q1 - Q4为 - 0.9/-0.3/1.0/2.0亿元(23年为0.8/-0.9/-0.2/3.2亿元),收现比106.8%(23年同期107.2%),付现比30.7%(23年同期33.5%) [3] - 应收账款3.9亿元减11.4%,减值损失合计0.4亿元(23年同期0.6亿元) [3] 202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 营收2.6亿元增15.4%,归母净利0.02亿元减20.2%,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 [4] - 毛利率19.5%(+1.88),期间费用率18.8%(-2.14pct),归母净利率0.9%(-0.42pct),加权ROE0.2%(-0.04pct),资产负债率46.2%(-0.77pct) [4] - 经营现金流 - 1.3亿元(24年Q1为 - 0.9亿元),收现比63.5%(24年Q1为104.4%),付现比49.9%(24年Q1为33.7%) [4] - 应收账款4.5亿元增0.1%,减值回转0.02亿元(24年Q1回转为0.09亿元) [4] 业务布局与发展 - 持续升级和优化BIM正向设计平台—华阳速建,构建全专业BIM正向设计能力,将管控颗粒度提升至参数级 [5] -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辐射华南区域,布局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区域市场,拓展国际业务 [5] - 积极布局数字文化赛道,打造全栈式微短剧平台,在多领域持续创新 [5] 利润分配 - 年报利润分配预案为每股派发股利0.35元(2023年度每股派发股利0.80元),本年度股利支付率将达到54.76%(2023年度股利支付率97.21%),对应股息率为2.7% [5]
国美副院长:AI绘画多是取代低端创作,有利于行业存优去劣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17:15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在福州举行 主题为"数聚文旅 智启新程" 展示数字文化建设新成果并交流发展新理念 [1]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数字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达4 16万亿元 显示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4] - 数字文化产品商业化加速 需警惕"过度娱乐化"和"文化符号滥用"问题 [4] AI技术对艺术行业影响 - AI技术目前主要取代低端水平创作 对依赖重复 重组或抄袭的从业者形成威胁 [3] - AI绘画技术普及将推动行业"洗牌" 存优去劣 激发艺术从业者进取突破 [3] - AI可快速学习艺术家技能风格 但艺术家特质在于持续自我突破 [3] 艺术与AI融合的挑战 - "人工智能+"赋能艺术领域时需注意伦理缺失问题 强调"赋能"而非替代 [3] - 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人类判断力丧失 技术错误的责任仍需人类承担 [3] - 外骨骼机器人案例显示技术增强能力的同时可能带来身体损伤风险 [3] 艺术智性主张 - 提出"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概念 强调艺术家独特的感知和处理问题方式 [4] - 倡导"重新发明日常"和"重建设计人文" 在技术主导的世界保留艺术反思性思考 [4] - 中国美术学院通过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实践艺术智性理念 评价体系涵盖功能 美学等多重标准 [4] 文化符号开发 - 数字文化产业注重中国文化符号提取 但需避免符号堆砌和过度功利化 [4] - 文化符号打造需长期积累 急于商业化易导致产品同质化和内涵浅薄化 [4]
华阳国际(002949):积极转型数字文化 布局微短剧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1.7亿,同比下滑22.6%,归母净利润1.25亿,同比下滑22.3%,低于预期1.89亿,主要因行业下行压力及收入不及预期 [1] - 24Q4营收3.55亿同比下滑21.8%,25Q1营收2.64亿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24Q4/25Q1分别为1342万/248万,同比下滑40.1%/20.2% [1] - 24年综合毛利率35.1%,同比提升2.87pct,主要因裁员22%及低毛利EPC业务收缩至1176万收入(同比下滑93%) [1] - 24Q4/25Q1毛利率分别为37.5%/19.5%,同比提升4.7/1.9pct [2] 业务分项 - 建筑设计业务24年营收9.5亿同比下滑15%,毛利率36.4%同比提升1.4pct [2] - 造价咨询业务24年营收1.5亿同比下滑19.4%,毛利率37.9%同比下滑4.3pct [2] - 数字文化业务24年收入846万,通过子公司布局微短剧产业链,覆盖内容制作、投流及版权运营 [2] 费用与现金流 - 24年期间费用率16.6%同比上升1.09pct,其中管理费率上升1.67pct,销售/研发费率分别下降0.34/0.68pct [3] - 24年归母净利率10.7%同比微升0.03pct,25Q1净利率0.94%同比下滑0.42pct [3] - 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4亿同比少流入1.13亿,25Q1净流出1.3亿同比多流出0.35亿 [3] 战略转型 - 公司推进"设计+科技"战略,加强AI、BIM技术研发,推动设计流程智能化 [1] - 数字文化业务初步完成全栈式平台搭建,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分子公司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8/0.97/0.93亿(原预测2.17/2.45亿),调整幅度-50%/-60% [4] - 给予25年30倍PE估值(行业均值25倍),目标价16.47元,维持"买入"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