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
搜索文档
东西南北中,发布到广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09:44
活动概况 - 活动为“2025内容创作者嘉年华”,汇聚了600多名全球优质创作者、MCN机构及主流媒体代表 [5] - 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指导,腾讯公司主办,旨在为全球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内容新质生产力第一试验场” [11] 政策扶持措施 - 广州市越秀、海珠、天河等6区及深圳市福田、南山等5区发布“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政策包”,包括免费创作场景、流量扶持、资金激励等 [5] - 海珠区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重点扶持数字文娱、游戏等领域 [6] - 宝安区推出“十条措施”,包括最高1000万元产业奖励、AI制作资助等 [6] - 南沙区提供税收优惠、免租园区、生活补贴及出海支持 [6] - 南山区提供租金补贴、人才引进、内容出海等八大举措 [6] 平台支持与技术创新 - 腾讯依托微信视频号、微信小店等平台推出针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计划,给予流量倾斜和商业变现支持 [7] - 腾讯在视频号平台上线“破茧”功能,帮助用户打破信息“茧房”,可自主调节内容偏好 [7] 创作生态与环境优势 - 广东拥有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文化宝藏,以及非遗、美食、美景等,为内容创作提供丰富灵感源泉 [9] - 广东孕育了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希音等头部企业,为创作者提供广阔的创作创业平台 [11] - 来自摩洛哥的创作者Ahddoune表示广东是“商业中心、历史文化、粤菜美食”,这里什么都有 [9] 创作者案例与成效 - “粤知一二”创始人郭嘉峰以粤语文化和市井生活为核心素材,成功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具有全国吸引力的爆款内容 [10] - “张弛有道粤语读诗”全网拥有超过220万粉丝,通过粤语分享传播广府文化 [11] - “Sir电影”创始人何君表示广东创作生态开放包容,其作为广州市自媒体协会会长单位在现场与政府直接互动 [6]
山东数文集团与浪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数字文化新生态
齐鲁晚报网· 2025-10-24 16:02
合作概述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与浪潮集团于10月24日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旨在构建引领行业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新高地 [1] - 双方将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企业数智化转型、智能化创新、生态共建与新赛道布局五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5] 合作背景与基础 - 合作基于山东省全力推进“数字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的背景 [3] - 双方此前已在新闻宣传、技术开发、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共建了山东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3] - 合作核心目标是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3] 合作方资源与优势 - 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业务涉及计算装备、软件、云计算服务等,已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4] - 浪潮集团在智慧媒体与数字文旅领域具备覆盖数字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文旅”的全栈服务能力 [4]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是省管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是山东文化数据、算力网络、科技研发的核心运营主体,负责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5]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已建设上线齐鲁文化大模型、孔子数智大模型、沂蒙精神数智大模型等重大文化新基建项目 [5] 合作目标与预期成果 - 双方将以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催生文化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载体、新场景、新业态 [5] - 计划共同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化项目,深度嵌入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场景 [4] - 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文化创新标杆,为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1][3]
千岛湖创意生活周绘就“文化+”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10-24 10:56
活动概况 - 2025千岛湖创意生活周于10月23日晚在秀水广场启幕 主题为“文化聚力 美好生活” [5] - 活动是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规模最大的分会场 通过文创展览 文艺展演 主题活动 美食市集 工坊体验等多元形式呈现文化盛宴 [6] - 活动以全域为舞台 旨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6] 战略合作与数字文化布局 - 淳安县与杭州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星光影视集团 杭州玩心不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文化“新三样”战略合作签约 共同布局网文 网剧 网游等数字文化新赛道 [6] - 千岛湖城市动漫IP“湖包包”焕新亮相 青春版形象融入地方元素 [6] - 淳安籍著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陈政华)受聘为“淳安县文化顾问” 并将其代表作《剑来》捐赠给县图书馆 [6] 区域文化联动与交流 - “新安文化朋友圈”持续扩容 文化联动从首届的三省四市九区县增加到覆盖十二省二十四市三十八县 [7] - 专题展区汇聚安徽文房四宝 苏州丝绸 景德镇陶瓷 衢州开化纸等流域文创产品 [7] - 同期举办“新安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及“中华诗词之乡联盟”成立仪式 推动跨区域文化对话 [7]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活动重点聚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举办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会及专场文艺展演 展示其在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服务供给 产业提升等方面的成效 [7] - 在“千岛农品”展区 “淳鲜鱼”“淳味药”“淳香果”等农产品通过创意包装实现从“土特产”到“农创品”的转型 [7] - “守艺人工坊”展示草龙编织 八都麻绣 蓝染等非遗技艺体验 “新安美食市集”以特色地方小吃带动农户增收与文旅消费 [7] 核心发展方向 - 活动核心方向是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被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缩小“三大差距”的深度实践 [8] - 发展路径涵盖从数字文化布局到新安文脉传承 从乡村振兴赋能到全域旅游拓展 [8]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展,山东数文集团四款产品精彩亮相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21:54
展会概况 -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于10月1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山东展区以“齐鲁版权 向新而行”为主题 [1]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等5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带来前沿数智化创新成果 [1] - 公司展示了四款产品,包括齐鲁文化大模型、“记忆沂源”智能体、数字超然楼和孔子数智大模型,为观众带来数智化新体验 [1] 齐鲁文化大模型 - 该大模型以山东省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为依托,聚焦齐鲁文化的数字化基因解码与利用,并保护数据安全 [1] - 模型具备八大重点功能,包括文化基因解码、文化知识问答、历史名人对话、关系图谱编织、AB路径探索、时空地图推演、自然景观复刻、文化产品创作 [1] - 模型以六大核心板块为基石,包括历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景观、民俗非遗、红色文化,构筑综合性文化资源宝库 [1] “记忆沂源”智能体 - 该产品是全省首个乡村文化数字化“样板”,以齐鲁文化大模型为技术底座 [2] - 以“记忆沂源”系列丛书的文本数据为基石,实现语音交互、知识问答、数字星谱编织、村镇对比等多项功能 [2] - 形成了乡村文化数字化与版权资源转化的区域样本 [2] 数字超然楼 - 数字超然楼是在文旅数字化平台“浩宇”基础上打造的沉浸式数字文旅场景 [2] - 依托高精度航拍扫描技术与模型智能修复技术,完成超然楼文化地标内外空间的1:1数字化重建 [2][3] - “步入”楼内可看到毫米级仿真复刻的数字展品,支持AI讲解和多角度细节展示 [2] - 结合实时渲染技术打造四季变换以及日夜更迭,观众可感受灯光秀和亮灯瞬间,并具备卷轴收集、烟花演出、俯瞰超然、快捷传送等功能 [3] - 每走一步都可实时调取齐鲁文化大模型的导游服务,例如了解画作作者和雕刻作品介绍 [3] 孔子数智大模型 - 该模型可实现与孔子的“跨时空对话”,目前不仅能实现中文对话,也可实现英语问答 [3] - 模型归集了孔子相关图书、古籍、文献、著作、影像等各类数据,通过“AI+人工”方式进行数据清洗、标注 [3] - 形成了孔子学术研究、孔子画像等多个高质量数据集 [3] - 孔子的形象整合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孔子画像资料,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高精度融合与还原 [4] - 运用影视级超高清建模技术,仅头发就做了20多万根,极致还原出孔子的容貌与神韵 [4] - 为本届版博会新增了两个“六艺”演示动作:“礼”(相见礼)和“书”(书写动作) [4]
“发现真实中国的立体、多元、美好”(外国博主眼中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外国博主在华内容创作趋势 - 越来越多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外国博主通过社交媒体向世界展示真实多元、充满活力的中国 [1] - 阿根廷籍博主吴飞得专注于上海方言研究与传承,其短视频获得网友热烈互动 [2] - 坦桑尼亚籍博主王晓乐通过斯瓦希里语视频向非洲观众展示现代中国面貌,过去7年制作3000多条短视频,累计收获上亿次浏览 [3] - 法国籍博主福迪尔作为外籍教师和拥有超过40万粉丝的博主,其创作素材涵盖中国历史、非遗、自然风光和手工艺品 [5] 文化传承与方言研究 - 吴飞得致力于研究上海方言,特别是金山方言,并得到当地专家帮助,其研究成果在乡音馆展示,有助于将口述方言转化为文字进行传承 [2] - 吴飞得认为方言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承载古老传统习俗,未来计划将上海话著作翻译成西班牙语,让更多外国人感受中国方言文化 [3] 现代中国形象展示 - 王晓乐通过短视频展示中国繁华商业区、数字化现代工厂、干净整洁的新农村以及农旅融合的生态农场等多元面貌 [4] - 王晓乐参与影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拍摄,担任斯瓦希里语老师和非洲文化顾问,认为剧集呈现了真实非洲大陆和中非友好关系 [4] - 福迪尔观察到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与动漫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重要趋势,并亲身体验了沉浸式次元变身直播间等新科技应用 [5] 传统文化与民俗体验 - 福迪尔在杭州新叶古村亲眼目睹盛大的祭祖仪式,被现场氛围震撼,并体验了抬阁、舞狮等非遗展演,感受到村民对文化根脉的认同和自信 [6] - 福迪尔认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在各地旅行,通过走进城市和乡村发现真实中国的立体、多元和美好 [6] 个人发展规划与影响 - 王晓乐计划回到坦桑尼亚做中文教师,帮助更多非洲青年深入了解中国,推动非中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4] - 福迪尔通过一次次旅行体验,品味昆曲等传统文化,发现中国的多元美好 [6]
良渚文化大走廊在数贸会“上新”
杭州日报· 2025-09-29 10:31
数字文娱与传统技艺创新 - 杭州小热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数贸会展示结合骨传导技术的数字音乐梨膏棒棒糖 实现可听可食的创新体验 [1] - 省级非遗传承人俞康发通过传统小热昏曲艺表演吸引游客 展现传统技艺在数字平台的推广 [1] - 径山书院复原唐代千年古法工艺制作径山素酱 并构建村民种豆至书院制酱再到统一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带动农户增收 [1] 文化科技融合与IP开发 - 良源文化有限公司推出动画作品《汉字小精灵》 将良渚文化七大玉器元素融入汉字精灵形象设计 以动画语言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2] - 思享无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用AI技术通过AI拍照亭让游客体验一秒穿越良渚古城 [2] - 良渚文化大走廊聚焦双招双引和新兴产业培育 加快建设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2]
虚实结合更新服务体验
经济日报· 2025-09-25 06:49
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转型趋势 - 公共文化服务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和沉浸式方向发展 [1]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辅助工具演变为重塑文化生态的核心力量 [2] - 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拓展线下体验空间 [2] 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 - 图书馆从传统藏书机构转变为面向公众的智慧学习空间 [1] -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推出AI大模型“智聊书”提供互动对话阅读体验 [1] - 国家图书馆通过技术创新让馆藏典籍以更鲜活形式呈现 [2] 技术应用与场景融合 - 借助高清数字化、全息投影和智能交互技术打造虚实结合文化新体验 [2] - 沉浸式VR院线和数字文物展陈院线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2] - 需探索关键技术与文化场景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和完善产业生态 [3] 平台建设与资源数字化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已发布1.2万余种、12万余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3] - 平台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联动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建设 [3] - 平台为学术研究和公众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发展理念与原则 - 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需坚持“科技向善”和社会效益优先 [2] - 文化机构需从内容提供者转变为体验设计者 [2] - 需实现“内容—场景—平台—市场”的政策协同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3]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 专家这样热议文化中的含“科”量
新华网· 2025-09-25 04:03
文化数字化应用案例 - 全景故宫平台实现四季流转漫游红墙黄瓦的沉浸式体验[1] -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提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和珍贵图像的跨时空对话功能[1]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破译古文密码并架设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1]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成果 - 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2] - 全球78个国家访问资源库且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2] -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通过场景再现展示藏经洞从发现到流失的全过程[2] 文物保护技术应用 - 博物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AI预测模型实现文物风险预警和自适应调控的预防性保护[2] - AI技术改变观众角色从信息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接收者[2] - 虚拟与现实融合技术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连接和互动体验[2] 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 -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重塑艺术领域边界并呈现技术突破与伦理挑战并行的复杂图景[4] - 人工智能打开平行宇宙般的创作维度并推动人类与机器共同编织新的美学语言[4] - 人工智能重构艺术叙事新体系而非充当艺术的终结者[4] 数字化文化传播变革 - 数字化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走向互动共生模式[4] - 技术突破使文化传播从地域局限走向全球共享格局[4] - 数字文化发展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并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4]
2025北京文化论坛“城市文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
环球网· 2025-09-24 21:05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于9月23日在北京举办 聚焦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主题 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1] - 论坛邀请公共文化领域国际组织代表 国内外公共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企业代表 专家学者等百余位参加[1] - 论坛围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新科技创新服务形式 智能驱动文商旅体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1] 国际视角与实践 -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策略 为市民构建新型阅读和学习体验[3] - 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强调人工智能和现代科技成为文化服务转型的催化剂[4] -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通过科技实现从亚洲视角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宏大愿景[8] - 塞尔维亚文化中心指出科技不仅赋能文化传播 更重塑公众与文化互动方式[9] 国内机构创新实践 -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通过数字技术全面激活乡村振兴 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4] - 国家图书馆积极拥抱技术发展趋势 已发布12万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提供智慧化知识服务[6][12]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强调技术应用需保护文化艺术精髓 提升公众艺术参与度[9]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提出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破解首都发展瓶颈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10] 学术观点与理论框架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主张数字文化发展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 促进科技向善[9] - 论坛成果发布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 已发布1.2万余种古籍数字化资源[12]
让古籍走出库房、刷短视频看名著,这场文化论坛科技含量特别高
新京报· 2025-09-23 23:37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发布 - 国家图书馆牵头发布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已上线1.2万余种、12万余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1][3] - 平台对古籍中人名、地名、官职、区域等进行智慧化加工,支持公众免费查询,例如可查询任何朝代的宰相及其相关史实记载 [3] - 该平台由全国古籍收藏单位联合建设,旨在提供开放共享、全面多元的古籍资源,目前仍在逐步完善中 [4] 科技赋能阅读与古籍推广新形态 - 图书馆行业利用VR、AI、数字孪生、全息影像等技术构建虚拟阅读空间,实现沉浸式阅读与学习场景,例如北京城市图书馆的虚拟阅读空间 [3] - 为适应手机阅读、听书、短视频等趋势,图书馆尝试将古籍等有阅读门槛的内容制作成浅显易懂的短视频,以技术为内容赋能,引导公众接触古籍 [4] -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应用机器人学习、AI技术开发“智聊书”,如将《西游记》打造成可与读者对话的互动式书籍,通过APP或网络版本提升阅读吸引力 [7] 数字文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数字文化发展面临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挑战,需要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技术的跨界人才 [5] - 应鼓励企业挖掘数字文化的市场机会,找到合适的盈利切入点,以提升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5] - 建议政府加大文化数字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云平台、数字化服务使优质文化产品直达基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5]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区域实践与建议 - 北京凭借其科技、人才、教育资源及文化消费场景优势,在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6] - 通过VR、AR等虚拟技术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性,提升各年龄段受众在文化空间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7] -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需坚持有效的评价机制,确保科技手段服务于文化内容的表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