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床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机床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4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8.89亿元 同比增长18.19%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收入15.1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3.53% [1] - 归母净利润4034.85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并实现182%增长 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7216.47万元 同比激增942% [1] - 扣非净利润仍亏损4008.91万元 但较去年同期亏损9316.5万元收窄56.97%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提升至15.32% 同比增长27.27% 净利率转正至2.86% 同比改善203.1% [1] - 三费占营收比降至10.23% 同比下降19.03% 其中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增加和汇兑损失减少而下降67.74% [1] - 每股收益0.02元 同比提升181.82% 每股净资产1.09元 同比大幅增长132.59%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增至11.95亿元 同比激增499.82% 但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仍为负值-0.05元 [1]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88.05%至8.18亿元 应收账款利润比高达11589.6% [1][4] - 存货营收比达167.05% 货币资金覆盖流动负债比例仅为34.63% [4] 资本结构与投资活动 - 有息负债基本持平于10.41亿元 同比微增0.32% [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35.78% 因其他投资活动净流入减少 [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149.6% 因净新增借款减少 [2] 战略发展与资产重组 - 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交割 取得中捷航空航天100%股权、中捷厂100%股权及天津天锻78.45%股权 [4] - 公司业务模式依赖研发与营销双驱动 研发投入因项目进度调整同比下降34.81% [2][3] - 历史ROIC中位数仅0.45% 2021年曾低至-398.92% 近10年28份年报中出现7次亏损 [2]
沈阳机床(000410.SZ):上半年净利润4034.85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31 00: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8.89亿元 同比增长18.1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4.85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171元 [1] 盈利质量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4008.91万元 [1] -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1]
日发精机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845.7%,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17亿元 同比下降31.41% 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3.67亿元 同比下降37.58%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21亿元 同比下降845.7% 第二季度单季度亏损1.73亿元 同比下降2441.58% [1] - 毛利率10.25% 同比下滑51.0% 净利率-30.84% 同比下滑1293.85% [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1.79亿元(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占营收比重25.02% 同比上升40.09% [1] -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总和占营收比例同比增幅达40.09% [1]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3.17亿元 同比增长10.69% 应收账款1.65亿元 同比下降40.98% [1] - 有息负债13.04亿元 同比下降8.73%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41.42% [1][3] - 每股净资产0.37元 同比下降75.77% [1] 现金流与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5元 同比增长6.64% [1] - 每股收益-0.29元 同比下降917.24% [1]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13.26% 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14.11% [3] 历史盈利能力评估 - 近10年ROIC中位数3.14% 2022年最低达-28.42% [3] - 上市14年年报中亏损3次 净利率去年为-37.4% [3] 业务竞争优势 - 在轴承装备领域精度和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 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3] - 成为轴承行业国际著名全球供应商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3] - 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和产品升级迭代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领域 [3]
秦川机床(000837.SZ)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利润4425.36万元,同比增长2.4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9:55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1亿元 同比增长4.46%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5.36万元 同比增长2.48%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3.85万元 同比增长23.90% [1] - 基本每股收益0.0439元 [1]
宇环数控:公司通过在资金等多方面赋能,不断加大南方机床的技术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9:48
公司经营发展 - 2024年收购南方机床后通过资金等多方面赋能 加大技术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1] - 提升南方机床产能和响应市场需求能力 实现经营规模和质量双提升[1] - 2025年上半年成功研发超大型立式榫槽拉床 拉削直径达2500mm[1] 技术能力突破 - 超大型立式榫槽拉床可加工超大直径涡轮盘榫槽 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电等行业轮盘槽型拉削[1] - 公司具备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汽轮机涡轮盘拉削及端面齿磨削整体加工能力[1]
宇环数控:公司已研发和生产了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等多种类型的高端磨床和拉床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8:44
公司研发方向与产品布局 - 高端磨床和拉床的研发生产是公司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 - 已研发生产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导轨磨、榫槽拉床、螺旋拉床等多类型高端产品 [1] - 高精度数控复合立式磨床覆盖轴承零部件、航空航天、机械加工领域 [1] - 榫槽拉床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电等领域 [1]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224.22万元 同比增长29.50% [1]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达9.93% [1] - 上半年有3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 [1] - 新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科德数控业绩说明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开拓航天科工领域新用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5:23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拥有完整技术链与产业链 是国内唯一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上市公司 [1]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自主化率达85% 涵盖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电机、转台等核心功能部件 实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批量化进口替代 [2] - 基于龙芯中科服务器搭建国产化AI平台 实现DeepSeek-R132B推理模型本地流畅运行 开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AI应用验证 显著提升加工效率与精度并降低刀具损耗 [4] 市场应用与客户拓展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已应用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航发四大集团近50家用户单位 不断开拓航天科工领域新用户 加工铝合金和钛合金关键部件 [2] - 多款五轴数控机床具备成熟镁合金材料加工能力 已服务于直升机主减速箱和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件制造 体现轻量化材料加工技术实力 [3] - 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公司共建国内首个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 聚焦C919/C929等民用大飞机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 [3] 产品进展与产能建设 - 五轴立加、卧加、卧铣复合、叶尖磨等产品批量用于C919飞机及发动机生产制造 新品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实现小批量订单投产 [2] - 在研新品大小翻板铣削加工中心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用于飞机结构件加工 [2] - 加快产能建设 根据大飞机及发动机制造进度 将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机床在民用航空领域放量应用 [3] 战略布局与新兴领域 - 与龙芯中科持续推进AI在数控领域应用 对通用语言大模型进行专用训练精简 实现AI与数控系统深度融合 [4] - 开拓高端装备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 助推制造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4]
宇环数控(002903) - 2025年8月27日、8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9 09:2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392.59万元,同比增长11.74% [2] - 利润总额1,334.80万元,同比增长196.90% [2] - 净利润893.71万元,同比增长39.70% [2] - 整体毛利率34.11%,较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回升 [6] - 研发费用2,224.22万元,同比增长29.50%,占收入比重9.93% [5]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制造业收入12,492.46万元,同比增长33.35%,主要客户包括蓝思科技(服务苹果等品牌) [2] - 汽车零配件业务收入3,258.03万元,同比增长100.22%,客户含比亚迪、一汽等 [2] - 其他业务(航空航天/半导体/轴承等)收入6,476.46万元,同比增长60.76% [2][3] 新兴领域布局 - 半导体领域:生产蓝宝石/单晶硅/碳化硅精密加工设备,涵盖磨削、滚圆、抛光工序 [4] - 航空航天领域:高端复合立式磨床客户含沈阳黎明航空,榫槽拉床可加工2500mm直径涡轮盘 [4][5] - 机器人领域:螺旋拉床用于行星减速机齿圈、RV减速机针齿壳等零部件加工 [4] - 轴承领域:磨床/拉床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客户包括洛阳轴承 [4] 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 - 2025年上半年3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5] - 南方机床成功研发超大型立式榫槽拉床,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电领域 [4] - 募投项目变更为"高端数控磨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增资子公司宇环智能至注册资本20,000万元 [6] - 通过AI技术驱动消费电子新材料新工艺设备需求 [6]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8:27
智能工厂建设进展 - 全国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万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 分布在31个省区市 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建设近2000个优秀场景 包括智能仓储、在线检测、数字化研发设计等 [7] 生产效率提升成效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通过27个智能场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3] - 行业层面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 [7]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中集环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产线布局 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化 并通过AI辅助检测使细微缺陷无所遁形 [3][7] - 亚威股份历经四阶段数字化跃迁:2005年PLM系统提升图纸管理效率40% 2010年ERP提升存货周转36% 2016年MES使不良率下降22% 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4] 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 - 综合应用AI、5G、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形成行业示范性场景解决方案 [3][7] -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6500余家 服务范围覆盖全部制造业领域 [10] 商业模式创新 - 亚威股份从销售机床转型为提供"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全方位解决方案 服务超百家企业 [9] - 智能工厂推动产业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变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3][9] 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50项国际标准 但在国际标准制定权和专利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10] - 通过应用端先发优势加快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以智能化转型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工信部强调要强化技术融合 打造自学习、自决策能力的行业解决方案 推动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6] - 制造业需加快高端技术研发投入 向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型 [4]
跨越“微米鸿沟”:中国“争气机”改写全球机床产业格局
在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时特")的车间里,一台现代感十足的数控机床正在加紧作 业。金属刀具与工件接触的瞬间,产生的火花细如发丝,却在0.4微米(1微米=1/1000毫米,相当于头发 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的精度刻度上,刻下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印记。 "当国外机床运抵即被GPS锁定,当关键零件被捆绑销售,当天价维修费成为常态,自主研发就成了唯 一的出路。"刘华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道出了佳时特自主创新的初心。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佳 时特团队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自主研发之路。 2013年,是佳时特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佳时特研发出首条自动化生产线,将机床精度提 升至八微米,已经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仗着技术优势,国外技 术封锁愈演愈烈。 这台由佳时特自主研发的高精密数控机床,登上了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这一细分领域的制高点,填补了国 产机床的性能空白,更以堪与德国工业巨头比肩的核心指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争气机"。 在佳时特车间墙上,"精度的尽头,是尊严的起点"的标语格外醒目。当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处于向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跃升期,佳时特的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