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
搜索文档
湖北三峡疏港铁路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7:55
中新网宜昌10月19日电 (张鹏波 温淑娟)由中铁三局承建的三峡疏港铁路杨木岭隧道于19日顺利贯通, 这标志着三峡疏港铁路所有隧道全部实现贯通,工程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三峡疏港 铁路杨木岭隧道顺利贯通。张鹏波 摄 三峡疏港铁路是湖北省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全长39.59公里,全线共有13座隧道、29座桥梁,桥隧比达 89%。杨木岭隧道全长3648.3米,最大埋深约429米,隧道穿越3处断层破碎带、5处岩溶发育区等不良 地质区段,且隧道上穿既有翻坝高速公路季家坡隧道,两座隧道垂直净距仅16米,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 机械设备振动,减少对既有高速公路隧道的扰动。 为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推进,项目部根据隧道围岩情况,运用TSP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探测和超前水 平钻钻孔等综合物探技术手段精确识别不良地质情况,并采用C20混凝土填充配合帷幕注浆加固施工工 艺,对溶洞地质及断裂带进行整治施工。 三峡疏港 铁路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张鹏波 摄 中铁三局项目部总工程师郝世全介绍,项目团队在上跨翻坝高速施工时,对既有隧道内科学布设激光测 距传感器,借助裂缝计、自动测量机器人、振动仪等先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收敛变形、道床沉降 情况,科学指 ...
西十高铁西南联络线跨陇海铁路连续梁成功转体
陕西日报· 2025-10-19 08:32
10月17日凌晨,西十高铁西南联络线跨陇海铁路连续梁成功转体,为后续工程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图 为航拍连续梁正在转体。 本次转体施工需跨越贯穿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的陇海铁路,转体施工区域距正线安全界限最近处仅5.3米。极 高的施工安全风险和对施工技术精度的要求,给转体施工带来极大挑战。 为确保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密性,西安铁路局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指导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结合 软件建模,形成转体全流程的动态模拟。在正式转体前,项目团队对转体结构进行试转,通过试转采集修正转体 参数,实现了转体施工的参数优化及风险预判的可视化管控。 "正式转体阶段,我们通过信息化系统准确监控转体结构转动的实时位置、速度和角度,联动智能监控系统 和智能化牵引系统,将转体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确保桥体按设计要求精准就位。"西安铁路局西安站改扩建工程 指挥部副指挥长赵伟说。 同时,项目团队通过运用电子防侵入雷达屏障、来车预警以及全封闭的防护棚架等安全管控措施,全方位筑 牢邻近营运线施工的"防护网",在60分钟的"天窗点"内顺利实现桥梁转体精准到位、安全正点。(记者:杨光) 10月17日,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 ...
盐宜铁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新华日报· 2025-10-19 06:06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南北向联络线、江苏"六纵六横"高铁网的骨干线路,盐泰锡常宜铁路 建成后,将在苏北、苏中、苏南之间形成"2小时快速交通圈"。项目部强化安全和质量管理,聚焦桩 基、承台、管线迁改及大临设施建设,划分网格单元,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作业面;与此同时,提 前梳理风险源,制定专项管控措施,规范作业流程,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目前,该标段施工按序时进度 推进,计划于2030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本报讯(黄伟逸民)日前,盐泰锡常宜铁路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由中铁十五局承建的站前施工02标, 位于盐城市、兴化市境内,线路全长34.114公里。项目部抓住天气适宜条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
感受“中国速度” 迎接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 2025-10-19 06:02
不久前,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体验了前往苏博蒂察的试运行列车。他表示,此前火车从贝尔格莱德 至苏博蒂察需要近5个小时,这趟列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他感慨说:"没有中国朋友,我们不 可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采用由中国铁路自主研制的列控系统,引进中国国产自主化通信信号、电力及 电气化、钢轨、道岔、桥梁钢结构等装备,量身打造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作为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第 一单,匈塞铁路也成为中国铁路技术装备通过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的首个项目。 10月的塞尔维亚秋意正浓,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央火车站内,一列崭新的高铁列车停在站台旁,电子屏幕 显示终点站是边境小城苏博蒂察。这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开通后发出的第一趟客运专列,当地民 众踏进车厢,一同体验一段全新旅程,一起感受列车的"中国速度"。 连接贝尔格莱德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全长341.7公里,其中塞尔维亚段长183.1公里,设计 最高时速200公里,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项目多数路段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中方联营体负责建设。 正午12时,列车正 ...
“小创新”破解津潍高铁连续梁施工精度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23:27
项目背景与挑战 - 津潍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二通道与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 - 项目站前六标山东滨州市无棣特大桥全长31.907公里,包含11联连续梁[1] - 施工中挂篮轨道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始终不足六成,仅为56.9%[1] - “精轧螺纹钢不垂直”问题占比超72.7%,频繁造成返工并拖慢工期,存在安全隐患[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项目团队通过“图纸核查—现场实测—方案优化”的闭环工作路径精准锁定问题根源为构件位置冲突[2] - 创新采用“现场适配调整”方案,在设计规范允许范围内重新优化挂篮行走轨道、垫枕与锚固精轧螺纹钢三者位置布局[2] - 该优化方案具备强适配性,可根据不同连续梁节段施工参数灵活调整,避免资源浪费[2] 实施效果与效益 - 将挂篮轨道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从56.9%大幅提升至95.4%[1] - 跨东外环128米、工业八路80米、滨德高速80米三处连续梁的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均突破94%,远超85.8%的预设目标[2] - 后续巩固期内合格率进一步攀升至98.6%,施工效率提升40%[2] - 方案减少返工成本,为项目节约费用约6万元[2] 行业意义与公司能力 - 此次技术优化为高铁连续梁挂篮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精度控制经验[2] - 展现了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创新实力[2]
全国铁路建设再推进 前三季度投产新线968公里
新华网· 2025-10-17 21:49
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进 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地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带动作用,确保铁路"十四五"规划 圆满收官。 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铁路部门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运用资源力量,加快推进铁路规划建设。 前三季度,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襄阳至荆门高铁等一批新线、新站开通运营,进一步 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升运输整体效能,为沿线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有力带动产业升级和资源开发,成 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各参建单位优化施工组织,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推进在建铁路项目建 设,一批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在湖北,由中铁十九局承建的合武高铁红安轨枕场应用国内先进的自 动脱模工艺设备,日均生产1000根轨枕,全力助推合武高铁铺轨建设。在贵州,由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 黄百铁路贵州段重难点工程纳拢隧道建设顺利推进,成功应对喀斯特地貌区复杂地质挑战。在广东,由 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广湛高铁江大联络线新增电气化改造工程"四电"主体施工任务完成,全线进入开通 运营攻坚阶段。 新华 ...
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红船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6:09
项目工程进展 -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苏州东隧道盾构区间"红船号"盾构机在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5号竖井顺利始发 [1] - 苏州东隧道是通甬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 全长2289.7米 设计时速350千米 为单洞双线隧道 [1] - 隧道盾构段长1586.7米 采用一台直径14.82米的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掘进施工 [1] - 盾构始发覆土仅为1.36米 为国内首座极浅覆土始发盾构隧道 [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应用 - "红船号"盾构机针对极浅覆土始发 超浅覆土掘进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度智能化定制 [2] - 盾构机集成"智能掘进脑"系统 实现参数自决策 操作自执行的智能掘进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突破 [2] - 盾构机具备智能掘进 弧形件智能拼装 智能感知 超前地质预报等多个智能化运行功能 [2] - 搭载同步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系统 实现盾构掘进地表及管片上浮毫米级控制 [2] 绿色施工与环保技术 - 创新采用拼装式桶槽泥浆结构 配合集成模块化固液分离技术 实现泥水盾构泥浆高效绿色零排施工 [2] - 该施工方法将实现盾构掘进零渗漏 零排放 零污染 破解细颗粒地层高效掘进与绿色环保兼顾的难题 [2] 项目战略意义与规划 - 通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线路长30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3] - 全线设10座车站 建设工期5年 自南通西站起 经苏州 嘉兴至宁波站 [3] - 项目建成后将与盐通高铁 京沪高铁 沪昆高铁 甬台温铁路 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相连 [3] - 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完善区域路网 方便出行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京沪铁路下行线拨接施工顺利完成,可过渡京沪铁路既有与新建线路
齐鲁晚报· 2025-10-16 17:05
此次施工面对"封锁作业时间紧、工程量大、安全风险高、专业协调项点多"的等难点和挑战,中铁十局兖州北站扩能改造项目部采取了"管理前置、计划先 行、点前模拟"原则,利用BIM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了实战推演,投入作业人员近1000人,配备挖掘机18台,现场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全方位直播,实现 统一调度,确保多工序平行流水作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牧青 通讯员 王可扬 10月15日18时整,随着最后一组钢轨的顺利就位,线路捣固完成,兖州北站扩能改造工程京沪下行线拨接施工完成并开通。 P A 3 12 North Case STORE CHANNE patil ill Du 本次封锁施工历时270分钟,多个专业工种协同奋战,在京沪铁路白家店至兖州区间范围内,进行了3处关键点的拨接作业,完成了3.1km新建铁路线路的顺 利开通。施工作业还同步完成了相关股道及道岔、线路的拆除,配套信号、接触网等设备设施的改造。 HHHHHHHHHH a d the later and a = + CT 19 iz pt n (A p 40 l read a S u T . D 兖州北站作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是山东省铁路货运 ...
交通强国: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03
交通强国建设总体成就 - 行业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如期达成 [1]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1] -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确定的顶层设计和"施工图"已落实 [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3] - 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开通运营,北京朝阳至长白山站最快4小时33分钟可达 [2] -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等开通运营,与广肇、广惠等4条城际铁路贯通,串联6座城市,助力广东城际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 [2]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 [3] - 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增加约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 [3]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971个,增加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22个 [3] 交通网络覆盖与能力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 [4]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4] - 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 [4] 智能化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应用'双层连铺+3D智能摊铺'技术及智慧管理平台,提升路面精度与摊铺效率,实现对全链条的可视化监控与实时分析 [5] -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推动20个区域、超过6万公里通道改造升级,通行效率提升约2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约30% [5][6] - 国家邮政局应用"无人"技术,实现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 [5] 先进装备与技术突破 - 在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项目建设中首次引进地砖铺贴机器人,安装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7] - 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 [7] - 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 [7] 客运服务与出行便利性 - 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 [9] - 平均每天约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 [9] - 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1%,多个客运枢纽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 [9]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 [4] - 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支持37个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4] - 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至1次至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4]
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四川成都领跑西部城市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6:32
在抓项目中,位于金牛区的成都站(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项目热火朝天,成都速度锐不可挡。 据介绍,成都站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站。本次扩能改造站房建筑面积约8万㎡,站场规模10台18线,定位为西南区域铁路 枢纽核心项目,是成都"四主三辅"客站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后,成都站将整合高铁、市域铁路、地铁(1/7/18号线)、公交等交通方式,实现"立体交叉 零换乘"。设计理念以"千年巴蜀传竹韵,繁花似锦耀蓉城"为主题,融合蜀锦、竹编文化元素,屋面采用"芙蓉花"造型。目前,成都车站项目一阶段已完 成,二阶段已完成倒边过渡,核心工程节点顺利推进,项目正处于第三阶段,主要施工9至18道站房基础及结构,总体改造工程已完成进度的60%。成都站 扩能改造项目以技术创新攻克复杂地质与交叉施工难题,预计2027年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标杆。 在促投资方面,康弘药业和百联奥特莱斯项目则用政府部门有效务实的行动,解释了成都为什么能加速发展的原因。 "最快56秒即可下线一辆新车,平均一天要生产1200辆。"这是记者10月13日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抓项目促发展万千气象看四川"第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