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con
搜索文档
圣母大学团队打造分子设计新利器:让AI像写文章一样创造分子
仪器信息网· 2025-11-19 17:08
核心观点 - DemoDiff是一种基于上下文学习的AI分子设计系统,能够通过少量示例分子快速生成全新分子结构,显著提升药物和材料研发效率[6][7][8] - 该系统采用创新的节点对编码方法将分子描述效率提升5.5倍,原本需要38个原子描述的分子现仅需4个分子积木即可准确表达[9] - 在33个不同设计任务测试中表现优异,与比其大100-1000倍的大型语言模型相媲美,某些任务甚至更优[19][20] AI分子设计原理 - 模仿人类化学家思维过程,通过分析一组标记为正面、中等和负面示例的分子来理解功能与结构关系[10][11] - 基于扩散模型技术,采用渐进式生成方式,从随机分子结构开始经过数百步骤逐步优化至目标结构[16][17] - 具备独特负面学习能力,仅通过效果不佳分子示例就能反向推理设计出高质量分子,在新药开发早期阶段特别有价值[21][22] 技术创新点 - 开发节点对编码方法,类似汉字偏旁部首概念,用分子基团组合描述复杂结构,大幅提升计算效率[12][13] - 采用图注意力机制处理分子三维空间结构,保持全局理解同时确保化学合理性[23] - 模型规模经过优化测试,在7.39亿参数时达到性价比平衡点,性能随参数增加稳步提升[24] 数据基础 - 构建包含超过100万个分子结构和155万种分子属性记录的综合性数据库,涵盖药物和材料领域[9][14] - 数据来源包括ChEMBL药物数据库和各种材料科学数据库,组织成164万个设计任务[14][15] - 分子属性分布遵循齐普夫定律,既保证学习常见设计模式又接触多样化特殊案例[15] 性能表现 - 在六大类33个设计任务测试中表现全面,包括药物重发现、多目标优化、材料设计等[19] - 生成分子多样性优秀,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传统方法需数万次试验而DemoDiff仅需少量示例[19][20] - 在属性驱动设计任务中表现突出,能根据期望分子性质而非简单模仿结构进行创新设计[20] 应用前景 - 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大幅缩短,降低数十亿美元开发成本[25] - 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突破,在相互制约性能指标间找到平衡,如高强度轻量化航空材料[25] - 可能催生分子设计民主化,让不同背景研究人员参与创新,类似个人电脑普及对软件开发的影响[26] 发展展望 - 当前模型在处理精确控制分子结构细节任务时仍有局限性,未来需开发专业化模型变种[27] - 计划通过增加模型规模、扩展训练数据和优化方法提升处理复杂挑战能力[27] - 正与多家制药公司和材料研发机构合作,在实际项目中验证技术价值[28]
达摩院八观气象大模型落地浙江,台风强度预测误差减少50%
环球网· 2025-11-19 16:43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巴西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阿里巴巴达摩院应邀分享应对气候挑战的先进AI技术和实践 经验,其自研的"八观"气象大模型已在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应用,将台风强度预测误差减少50%以上。面向长期气候预警,达摩院还在会场宣布了八观大 模型全面升级,最早可提前12个月预测世界重大气象事件,如厄尔尼诺、寒潮等,助力全球防灾救灾和社会经济规划。 本次大会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后的首次气候治理多边会议,吸引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科学家、企业代表等齐聚一 堂,聚焦多项重要气候议题,呼吁全球携手为应对气候危机寻找共同解决方案。AI正在极端天气预警方面发挥重大价值。达摩院研发出新一代高精度气象 大模型"八观",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曾入选联合国AI for Good创新影响力案例集并获评杰出案例奖。 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孙亮介绍,基于八观气象大模型,今年达摩院联合浙江省气象台研发"浙江八观"台风预测模型,并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台 风预报示范计划。经统一检验评估,针对2025年影响我国的所有台风,八观的路径预测与强度预测能力均居第一梯 ...
独家 | 通义核心人才相继“叛逃”,阿里双管齐下:砸天价年薪揽才+竞业锁喉
钛媒体APP· 2025-11-19 16:37
公司战略转向 - 阿里巴巴于2024年底启动AI战略重大转向,从长期深耕B端企业服务转向聚焦C端大众市场布局[2] - 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建设,该金额超过过去十年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总和,覆盖算力部署、模型研发及AI云计算全链条[2] - 2025年9月云栖大会期间,公司CEO吴泳铭明确推进该投资计划并披露追加后续投入规划,进一步聚焦AI驱动的业务增长路径[2] 核心产品与技术 - 2025年11月17日,公司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千问App公测版同步上线,基于全球性能领先的开源模型Qwen3,凭借免费策略及与阿里生态生活场景深度绑定,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1] - 千问App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世界模型”,目标是构建“理解生成一体化”的模型,让AI同时实现“交互”与“创造”,既能理解信息,也能生成内容、理解世界规则并预测变化[4] - 技术路线上探索Autoregressive LLM、Diffusion及两者结合的路线,同时攻关多模态训练数据、自动化评估等,向AGI推进[4] - 2025年9月云栖大会发布的通义千问旗舰模型Qwen3-Max综合性能跻身全球前三,总参数超万亿,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其Instruct版本在SWE-Bench Verified编程测试中获69.6分,位列全球第一梯队;Tau2-Bench智能体工具调用测试中取得74.8分,超越Claude Opus4和DeepSeek-V3.1;推理增强版本在AIME 25和HMMT高难度数学测试中斩获满分[6] - AI智能体生态已形成规模,通过打通淘宝、天猫、高德、饿了么等内部核心业务数据与授权能力,千问App已具备解决用户多元生活需求的服务能力[6] 研发体系与架构 - 通义千问实验室与阿里达摩院形成“基础研究 + 应用攻坚”的协同模式,通义千问实验室承接达摩院在机器智能、多模态融合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专项负责模型迭代优化与场景落地应用[7] - 相较于OpenAI“研究实验室 + 产品部门”的一体化架构,阿里的协同体系更侧重技术产业化效率[7] - 通义大模型研发体系由阿里云CTO、达摩院副院长、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统筹管理,下设自然语言智能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应用视觉实验室、智能计算等二级部门[8] 人才战略与流动 - 公司通义团队正以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力度大规模招募AI人才,部分岗位薪资翻倍,整体溢价超50%,核心专家岗位薪酬较百度文心、字节火山大模型同级别岗位具有30%-50%的竞争力优势[25] - 薪资结构采用“基础薪资 + 高额期权 + 专项奖金”组合模式,资深技术专家可获得极具竞争力的基础年薪与长期期权激励,特别优秀的应届博士人才年薪可突破百万级[27] - 核心招募方向聚焦多语言大模型和世界模型两大赛道,多语言大模型赛道重点突破低资源语言处理、跨文化语义理解等,千问系列模型已支持119种语言和方言,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6亿次[27] - 世界模型研发被视为向AGI进军的战略支点,重点探索Autoregressive LLM与Diffusion模型结合的创新架构[28] - 招聘筛选标准极为严苛,候选人需具备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在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至少2篇一作论文,且至少1篇聚焦多语言或跨文化语义理解方向[29] - 公司同步启动“全球揽才计划”,面向斯坦福、MIT、剑桥等国际顶尖高校精准招募,侧重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双语 + AI”复合型人才[30] 关键人才变动 - 语言技术实验室前任负责人司罗已离职,现任斑马智行CTO,目前该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由黄非领衔[13] - 应用视觉团队负责人薄列峰于2025年6月前离职,其主导研发了人物动作生成框架Animate Anyone、一键换装技术Outfit Anyone等爆款技术,离职后加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14][16] - 语音团队负责人鄢志杰于2025年2月15日离职,后加入京东探索研究院出任语音实验室负责人,该岗位空缺后,公司于6月初引入原零一万物联创兼VP李先刚出任通义语音实验室负责人[17][19] - 智能计算实验室技术骨干周畅于2024年7月从阿里离职,后加入字节跳动,公司以其“违反竞业协议”为由提起劳动争议仲裁[23] - 2025年5月,32岁的通义千问开源负责人林俊旸晋升,成为公司最年轻P10级专家,同步统筹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研究[23] 竞业限制策略 - 公司通过严苛的竞业限制协议构建技术壁垒,绝大多数算法工程师岗位需签署竞业限制协议,限制期限为离职后1至2年,覆盖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国内互联网AI巨头及商汤、旷视等AI企业[31] - 作为竞业限制对应补偿,公司按员工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50%按月支付补偿金,向资深算法专家盖坤支付的月补偿金达47500元,对应年度补偿金超57万元[31] - 对于违反竞业协议的行为采取“零容忍”追责态度,除对周畅提起超千万元索赔外,盖坤离职后化名加入快手,被法院判决返还已领取的补偿金33万余元,并支付违约金207万余元[31]
Gemini 3发布同一天,AI投资曲线也出现新拐点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11-19 16:05
投资规模与结构 - 微软与英伟达共同向Anthropic投入总计高达150亿美元的资金与资源承诺,包括现金注资、算力保障及长期云计算采购合约 [2] - 英伟达与微软分别承诺投资最高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Anthropic则承诺采购价值300亿美元的微软Azure算力资源 [2] - Anthropic计划投资500亿美元在美国得州和纽约州建设定制化数据中心,首批设施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3] 战略合作与技术协同 - 所有算力将完全基于英伟达的Grace Blackwell及下一代Vera Rubin架构芯片,双方将联合优化模型性能与芯片架构,实现“芯片级深度协同” [2] - 此次合作使Anthropic的Claude系列模型成为全球唯一同时登陆AWS、Google Cloud和Azure三大云平台的前沿大模型 [2] - Claude模型被集成至微软Copilot全家桶并引入Azure AI Foundry,覆盖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企业客户 [2][3] 公司估值与市场地位 - 注资使Anthropic估值飙升至3500亿美元,超越OpenAI的13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AI独角兽 [3] - Anthropic的年营收超10万美元的大客户数量在过去一年增长近7倍 [3] - Claude的多平台接入能力可能对OpenAI的企业客户产生分流效应 [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大模型竞争已从模型之战演变为战略资本与算力版图的争夺,微软、英伟达和Anthropic的阵营成为不可绕过的第四极 [3][4] - AI大模型本质上是平台级基础设施投资,收益兑现可能滞后,类似于2000年代初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4] - 科技巨头竞争下,各家模型之间差距在缩小,但生态层面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4]
“惊人转变!清华超过美国顶尖四校总和”
观察者网· 2025-11-19 15:51
不过目前,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保有最具影响力的专利与性能最优的模型。例如,在专利影响力排名 中,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始终领先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也显示, 2024年美国科研机构研发的知名人工智能模型达40个,而中国为15个。但在部分性能测评指标上,中国 机构正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这也让美国想要保住人工智能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正面临不小挑战。华盛顿智库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 基金会(ITIF)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前2%)中,中国占比从 10%升至26%,美国占比则从35%降至28%。 LexisNexis驻波恩的知识产权分析与战略高级总监马尔科·里希特(Marco Richter)指出,"这是不到十 年内全球创新领域的惊人转变,反映了中国打造人工智能强国的坚定决心与协同努力。"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以爆发式速度迭代,与美国的差距快速拉近。据彭博社19日报道,一项最新统计显 示,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入选"全球引用量最高100篇论文"的数量位居全球高 校之首,且该校获批的相关专利数量更超过麻省理工学院 ...
昇腾CANN开源开放沙龙·浙江站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11-19 15:45
来源:鲁网 2025年11月14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浙江省昇腾生态创新中 心、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共同协办的"昇腾CANN开 源开放沙龙·浙江站"成功举行,现场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全球计算联盟、杭州联汇科技、杭州旷维炬 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260+政 产学研用伙伴及开发者齐聚。 此次活动聚焦CANN开源开放策略,旨在助力昇腾生态开发者深入掌握CANN分层解耦的技术架构与关 键技术,加速AI计算能力在浙江的落地,为本地优势产业的智能升级注入新动能。 "CANN生态联创计划"发布 昇腾CANN开源开放沙龙·浙江站现场 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理生在开场致辞中提到,自2000年华为杭州研究所落户滨江区,已集聚超万 名高端研发人才,产出全球影响力硬核成果。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生态高地,希望与华为 及在场各位共筑优质开发者生态,推动本地计算产业发展。 华为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周黎致辞表示,浙江省昇腾生态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昇腾AI在浙江的产 业应用及相关人才培养,未来将通 ...
“日本版OpenAI”创下估值新高,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老黄也投了
36氪· 2025-11-19 15:45
刚刚,创下日本估值新高的AI初创公司诞生了! 它就是Sakana AI,由Transformer论文八子之一创办,老黄的英伟达也投了。 而且它的投资方阵容也堪称豪华——除英伟达(参与A轮)之外,还有一众美国顶级风投(如Khosla Ventures、NEA)和日本产业与金融巨头(如三菱日 联、四国电力)等。 所以,Sakana AI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估值? 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要做基于自然启发的AI模型 Sakana AI成立于2023年7月,至今不过短短两年。 之所以一开始就受到巨大关注,毫无疑问离不开它的两位明星创始人。 联创兼CTO Llion Jones,大名鼎鼎的Transformer论文8位作者之一。 帮大家快速回忆一下,这家公司其实就是史上首位"AI科学家"背后的出品方—— 当时他们发布的The AI Scientist,一登场就一口气生成了十篇完整学术论文,而且每篇成本才15美元左右(约107.62元),一时吸引大量关注。 根据Sakana AI公告,最新B轮融资筹集了200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9亿多人民币),总估值来到约4000亿日元(约合26.35亿美元、184亿人 ...
中国AI工程师招聘量与薪资双增长 有企业在脉脉年薪140万挖人
扬子晚报网· 2025-11-19 15:37
中美AI工程师薪酬对比 - 中美AI工程师薪酬差距缩小至约2倍,显著低于普通程序员约7倍的薪酬差距以及人民币兑美元7:1的汇率差 [1] - 中国科技巨头如华为、字节跳动及AI头部企业MiniMax为AI工程师提供最高年薪达14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 [1] 中国AI人才市场需求 - 2025年9月中国AI相关新发岗位数量同比激增超过11倍 [1] - 超过1000家AI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超过7.2万个AI岗位,企业高管亲自参与招聘,人力资源部门活跃度极高 [1] 中美AI从业者工作强度 - 美国硅谷顶尖AI实验室的研究员和高管周工作时长常态为80至100小时 [5] - 约三分之二的中国AI从业者周工作时长在60小时以内 [1][5]
对话陈锴杰:做你的Personal Agent,更要做你的“高情商Agent”|NEXTA创新夜谈
36氪· 2025-11-19 15:33
我们正处在一个与AI日常对话的时代,但这些强大的模型似乎总是患有"健忘症"。每一次新的对话,我 们都不得不重复描述任务、背景和我们的需求。我们期待一个能真正记住"我是谁",理解"我在干嘛", 甚至感知我们情绪与处境的AI。当AI能做到这一点,它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我们真正的数字 伙伴。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连续创业者、马卡龙AI创始人陈锴杰,正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创立的马卡 龙AI,并非又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致力于成为"Personal Agent"(个人智能体)的全新物种。 技术背景的转变是这一切的起点。陈锴杰指出,AI行业正从单纯依靠增加参数和数据的"规模定 律"(Scaling Law)时代,迈向"经验时代"(Era of Experience)。当互联网上的高质量数据被消耗殆 尽,模型的智能提升遇到了瓶颈。未来,智能系统的竞争力将不再由规模参数决定,而是取决于其从真 实用户经验中持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强化学习(RL)。陈锴杰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其本质:看十小时网球视频,远 不如亲自拿起球拍挥动一次学得快。每一次真实的互动,都为模型提供了蕴含因果关系的高质量数据, 让它知 ...
CNBC Daily Open: AI firms are getting money while their stocks are losing value
CNBC· 2025-11-19 15:30
Money keeps flowing in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ies but out of AI stocks.In what looks like — once again — a scenario of the left hand scratching the right, Microsoft and Nvidia will be investing a combined $15 billion into Anthropic, while the OpenAI competitor has committed to buying compute power from its two newest stakeholders. At this point, it seems as if a big proportion of AI news can be summarized as: "Company X invests in Company Y, and Company Y will buy things from Company X."Okay, t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