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搜索文档
京沈高铁迈入350公里时速新时代
快讯· 2025-07-01 13:15
京沈高铁正式投入运营 - 东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安全标准示范线——京沈高铁北京至沈阳段于7月1日零时正式投入运营 [1] - 京沈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哈京港澳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全长708公里 [1] - 途经北京、河北、辽宁,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沈阳经济圈等 [1] 新型动车组技术升级 - 增开CR400BF-GS新型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 [1] - 标准编组列车定员由578人增至619人,提高载客能力 [1] - 采用降噪内风挡、新型地板及墙板减震器,有效降低客室噪声 [1] 运营效率提升 - 区段平均旅速提高8.6km/h,标杆列车平均旅速提高23km/h [1] - 列车总走行里程增加7000公里,增长7.3% [1] - 沈阳至北京间复兴号动车组可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1] 旅行时间压缩 - 北京至沈阳最快旅行时间为2小时29分,较之前压缩15分 [1] - 北京至铁岭、四平、本溪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46分、3小时14分、3小时,较之前分别压缩44分、53分、67分 [1] - 北京至丹东最快旅行时间为3小时47分,较之前压缩67分 [1] 列车服务优化 - 铁岭、四平、本溪等城市首次安排进京标杆列车停靠 [1] - 增加阜新、凤城等地县级市列车停靠40余列次 [1] - 开行经由京沈高铁的时速350公里高品质标杆列车56列 [1]
2025年铁路暑运客流将突破9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13:02
铁路运输 - 2025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日均发送1537万人次,有望接近9.7亿人次 [1] - 动车组日均运用率将超过95%,上线率比2024年提升1%左右 [1] - 2025年暑运将增开临时旅客列车402列,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5万列以上,同比增长5.5% [1] - 铁路暑运客运量连续三年创新高,2023年8.3亿人次(+88.6%),2024年8.87亿人次(+6.9%) [1] - 前5个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63亿人次(+7.32%),其中5月发送4.06亿人次(+12.61%) [2] 铁路运营措施 - 利用新线新站能力提升区域运输能力,包括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 [2] - 通过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增加热门方向运力 [2] - 在主要枢纽储备应急客车和乘务人员,保持普速列车开行规模 [2] - 扩大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应用,部分动车组推出最低4折票价 [2] - 加强防洪重点处所巡守监护,全面排查整治主要设备设施 [2] 民航运输 - 2025年暑运民航预计运输旅客1.5亿人次(+5.4%),日均超240万人次 [3] - 预计执行客运航班106.1万班次(+3.9%),日均1.7万班次 [3] - 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计划航班量占境内航司总量的42.4% [3] - 中国东航暑运期间将执行1150余条航线,日均航班超3200班(+5%),新开38条国内航线 [3] - 暑运经济舱平均票价达946元(不含税),较2019年高7.6%,较2024年高16% [5] 民航航线 - 2025年暑运计划增量前十名航线多为京、穗相关城市线,日均增量超8班次 [4] - 国际市场预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东亚恢复率107.8%,西亚、中亚、非洲超2019年水平 [4] - 热门通航国家日本、泰国、韩国位列前三,日本、韩国航班量超2019年水平 [4] - 境内39家航司中31家计划航班量增长,青岛航空(-13.3%)、乌鲁木齐航空(-11.2%)、广西北部湾航空(-9.0%)降幅较大 [3]
铁路暑运今日启动,京沈间高铁一站直达,最快不到两个半小时
新京报· 2025-07-01 12:47
铁路暑期运输概况 - 2025年铁路暑期运输自7月1日至8月31日共62天,国铁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8045万人次,日均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5.1% [1] - 北京朝阳站每日开行列车86.5对,其中新增车次5对、变化车次54.5对,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高标运行列车28对 [4] - 暑运期间客流集中,旅游流、商务流、学生流叠加,车站延长闭站时间至23点40分并增加应急保障人员30名 [4] 高铁提速与运行图调整 - 京哈高铁京沈段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至沈阳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29分,比现行最快列车缩短15分钟 [3] - 京哈高铁标杆列车首次延伸至北京西站始发终到运行,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3] - 国铁北京局安排108对暑期临客列车运行线,包括长春、沈阳等方向长途列车63对和京津冀内短途列车45对 [5] 客运服务优化 - 北京西站、北京南站试点"轻装行"服务,提供同城行李搬运,价格68元/件(站外至车站)或98元/件(站外至站台) [6][8] - 北京南站常态化开启地下换乘层4个快速进站厅,北京丰台站增设4处候车区平面图指引 [5] - 中铁旅集团开行"京藏号""京和号"等银发旅游列车,配备特色美食餐车,并计划开行京津冀旅游班列 [5] 汛期安全防控 - 国铁北京局全面启动汛期防洪备战,与京津冀三地防汛部门数据共享,安排专业人员入驻地方防汛应急管理部门 [9] - 动员民众参与防洪工作,发现险情可拨打010-51821110,核实后奖励1000元至20000元 [9]
枢纽经济走弱,“京九第一镇”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2:26
常平经济地位变化 - 1995年常平以"京九第一镇"登顶东莞镇街经济榜首,现退居全市第七 [1] - 从上世纪70年代全市经济实力倒数第三跃至90年代第一,现又跌至第七 [1] - 随着周边高速公路网完善和物流渠道多元化,铁路运输功能减弱导致常平专业市场影响力下降 [4] - 周边镇街如厚街、虎门、长安等已形成家具、服装、电子等产业集群 [4] 铁路交通现状与挑战 - 常平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大型火车客运站(东莞东站、常平站)的镇 [2] - 2019年春运常平站发送旅客37.1万人次,东莞东站85.2万人次;2023年分别降至12.4万和34.8万人次 [7] - 京九玩具城从高峰期上千家商铺到现在仅剩不到30家仍在营业 [5] - 火车站周边餐饮店节假日营业额从三四千元降至一千多元 [7] 高铁始发站改造计划 - 常平镇党委书记提出谋划常平站、东莞东站作为高铁(动车)始发站的建议 [2] - 常平站设施老化,功能定位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亟待综合改造 [3] - 改造面临推进难度大的问题,建议由市级层面研究可行性 [3] - 专家认为从"过境站"转为"始发站"可提升节点地位,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 [13] "香港城"TOD项目 - 常平站TOD"香港城"项目规划总面积783亩,是2022年东莞市政府重点工程 [9] - 项目先导工程木棆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项目北地块今年3月才正式动工 [9] - 专家建议需明确与香港的协同机制,梳理常平近三十年发展路径 [10] - 常平提出将提速"香港城"回迁安置北地块项目建设,加快南地块土地招拍挂 [11] 专家建议与发展方向 - 常平早期依赖传统制造业与商贸物流,未能及时抓住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机遇 [12] - 建议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延伸与拓展,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连接 [13] - 应深化莞深产业合作,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13] - 利用中欧班列优势发展跨境电商,但需政策加持和人才等资源要素赋能 [14]
火车上开始提供“减肥餐” 长三角铁路上线79款全新餐食
贝壳财经· 2025-07-01 12:23
铁路餐饮服务升级 - 长三角高铁列车上线79款全新餐食,包括24款冷链餐食、48款热链餐食和7款烘焙产品 [1] - 新增餐食涵盖轻食系列、儿童套餐、地域风味等多元品类 [1] - 新增7款烘焙单品,包括肉松面包、全麦吐司、提拉米苏蛋糕等,满足旅客多时段用餐需求 [5] 健康轻食系列 - 推出10款健康轻食系列套餐,其中8款冷链、2款热链 [4] - 轻食套餐参照中国烹饪协会《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研发,确保食材多样性与营养均衡 [4] - 每份轻食套餐包含谷薯类主食、蔬果类、肉蛋类优质蛋白和大豆坚果类,融合不少于六种食材 [4] - 8款冷链轻食套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适度碳水特点,包括"秘制牛肉香煎巴沙鱼荞麦面"等 [4] - 2款热链轻食依托5个高铁站点自营"华东印记"主题餐厅厨房制作 [4] 地方特色与素食选择 - 新增2款冷链素食套餐,包括"本帮卤素鸡菌菇"和"黑胡椒菌菇面筋" [5] - 在14个高铁站点热链厨房新增46款地方特色套餐 [5] - 旅客可通过扫描座椅扶手处二维码或前往列车餐车现场选购地方特色套餐 [5]
增开客货列车、试点同城行李搬运 铁路全方位服务暑运高峰
央视网· 2025-07-01 11:15
铁路调图新变化 - 全国铁路图定旅客列车增至13302列 较之前增加236列 [1] - 沪昆高铁杭长段和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可常态化按350公里时速运营 [1] - 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后 重庆至长沙最快旅时压缩1小时18分至3小时53分 成都至长沙压缩50分至5小时45分 [1] - 日照站改建后增开至郑州 武汉 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动车组列车10列 [1] 高铁网络优化 - 重庆车站图定开行旅客列车396对 较二季度增加45.5对 [3]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张家界 长沙新增旅客列车30对 [3] - 成都至昆明 磨憨间各增开动车组列车2列 串联热门旅游城市 [3] - 福建东南沿海新增"海滨旅游专线" 福州至厦门 平潭至福州实现平均15分钟一班公交化开行 [3] 货运能力提升 - 全国铁路货物列车增至23635列 较之前增加39列 [4] - 跨局长途货运班列增至424列 较现图增开21列 覆盖广东 湖北等8省市 [6]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图定运行线达24条 新增湛江至云南等多式联运班列3列 [6] - 中老铁路中亚班列增加11列 [6] 暑期客运服务 - 全国19座车站试点同城行李搬运服务 35公里内可预约 [7] - 深圳北站"门到站"服务每件68元 "门到车"服务每件98元 [7] - 服务可通过12306App预约 开车前48小时至4小时可办理 [9] - 行李重量限制为儿童10千克 外交人员35千克 其他旅客20千克 [9] 云南暑期运输 - 国铁昆明局预计发送旅客2600万人次 同比增长8.3% [10] - 昆明至成都 重庆等方向客流集中 大理 丽江等车站发送量预计增长6% [12] - 增开省际临客8列 省内动车24列 普速临客9列 [12] - 中老铁路跨境游和越南入境游成新亮点 增开中老方向国际列车席位和中越方向临客 [12]
深圳铁路2025年暑期运输7月1日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超1870万人次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1:06
2025年深圳铁路暑期运输规划 客流预测与运力安排 - 2025年暑期运输期限为7月1日至8月31日共62天,深圳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73.7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万人次增幅3% [1] - 深圳北站预计发送1316.7万人次(+38.4万,+3%),深圳站227.6万人次(+10.1万,+4.7%),深圳东站141.8万人次(+1.1万,+1%),福田站79.9万人次(+2.1万,+2.7%)[1] - 客流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以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为主,商务流为辅,周末客流较周中激增 [2]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150列,增开7对直通方向列车,安排70列临时旅客列车(含62列动车组+8列普速)[1][2] 服务优化措施 - 实施"一日一图"动态调整运力,优先重联和增开重点方向动车组 [2] - 完成82台安检仪、214部电梯等设备检修,强化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3] - 深圳北站试点宠物托运服务和"轻装行"行李预托运,动态调整安检通道 [3] - 深圳东站为研学团体开通专用通道和候乘区,福田站提供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服务 [3] - 深圳站设置爱心窗口/通道专区,协助老年旅客办理全流程服务 [3] 客流分布特征 - 学生及旅游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及风景区 [2] - 中小学生探亲流前期流向湖南、贵州等地,后期返深 [2] - "迎春花"服务品牌联动青年志愿服务队,在进站口/站台等区域提供重点旅客帮扶 [3]
国铁北京局今日启动暑期运输 预计发送旅客8045万人次
北京商报· 2025-07-01 10:43
暑期铁路运输安排 - 2025年铁路暑期运输自7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62天 国铁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8045万人次 日均129 8万人次 同比增长5 1% [1] - 公司优化高铁和客运专线效能 扩大普速客车运输能力 在7月1日实施三季度运行图基础上同步实施暑期临客列车运行图 安排108对运行线 包括63对长途旅客列车和45对京津冀内始发终到旅客列车 [1] - 中铁旅集团将开行"京藏号""京和号"等银发旅游列车 计划开行沧州 唐山 塞罕坝等方向京津冀旅游班列 [1] 电煤及物资运输保障 - 公司密切对接管内电厂 开辟电煤运输绿色通道 在重要站点派专人盯控卸车 确保电煤应装尽装 快装快运 为迎峰度夏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2] - 与地方部门沟通制定粮食 成品油等重点物资运输方案 依托天津港 曹妃甸港 黄骅港等集疏港通道 实行路港双向合署办公 共享物流信息 提升铁水联运效率 [2] - 加快"物流总包"与"一单制"服务 降低企业成本 持续运营港城班列 北京-广州 石家庄-广州多式联运快速班列和天津-成都汽车零配件快运班列等品牌项目 拓展货物品类至20余类商品 [2] 汛期防洪措施 - 公司全面启动汛期防洪备战 聚焦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 从智能监测 物料保障到全民联防 全面构建防洪安全屏障 [3] - 与京津冀三地防汛部门数据共享 安排专业人员入驻地方防汛应急管理部门 通过"数据共享 联合研判 制度约束"三维联动 及时掌握信息 超前预警布控 大幅缩短防洪响应时间 [3] - 在管内各条铁路线开展全员防洪工作 鼓励民众参与汛期铁路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对及时报告险情信息的人员给予1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奖励 [3]
新变化、新线路、新车站 “车轮上的中国”活力满满 驶向新蓝图
央视网· 2025-07-01 09:49
暑期铁路运输 - 全国铁路暑期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 [1] - 增开临时旅客列车402列,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500列以上,同比增长5.5% [1] - 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提速至350公里/小时,北京至沈阳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29分,缩短15分钟 [3] - 杭州至南昌、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压缩15分、23分,上海至贵阳、昆明最快旅行时间分别压缩1小时18分、2小时03分 [3] - 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开通运营,张家界西站动车组开行达108趟 [5] - 新增"海滨旅游专线",福州—厦门、平潭—福州等地平均每15分钟一趟列车 [5] - 鄂尔多斯与呼和浩特间城际动车组加密至10对,呼和浩特与北京间动车组最高每天54对 [5] - 全国19座车站试点"轻装行"行李搬运服务,覆盖同城35公里内及站内搬运 [7][9] 新疆阿禾公路通车 - 阿禾公路全长209公里,连接阿勒泰市与禾木村,通车后通行车辆超4.9万辆次,吸引游客16万人次 [11] - 与G217等道路构成"阿勒泰市—禾木村—布尔津县—阿勒泰市"旅游交通大环线 [11] - 通巴草原沿线车流量增长,带动当地文旅活动,如传统舞蹈、特色美食等 [13][15] - 新疆6条国省干道通车,自驾游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赋能乡村振兴 [17] 吉林通化站更新 - 88年历史的通化站关闭,新通化站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候车室容量达1500人,为老站4倍 [18][20] - 新站集高铁、普速、长途客运、公交于一体,下半年沈白高铁开通后将提升出行体验 [20] - 新站位于市郊,靠近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释放城区土地 [22]
沈白高铁通化站开通运营
新华网· 2025-07-01 09:48
新建通化站开通运营 - 新建通化站于6月30日正式启用,老通化站停止运营 [1] - 新站是吉林东南部最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集高铁、普速、长途客运、公交于一体 [1] - 候车室容量达1500人,为老站的4倍以上 [1] - 规模扩大至6站台14条线路,比老站多3站台9条线路 [1] - 采用中央高架站房和南北站房三体结构,屋盖为钢网架,施工中运用计算机同步液压提升技术 [1] - 此次开通普速场,下半年沈白高铁开通后将实现高铁与普速无缝衔接 [1] 沈白高铁项目进展 - 新建通化站启用标志着沈白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 [1] - 沈白高铁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2] - 开通后将实现辽宁"市市通高铁",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2] - 结束吉林通化市、白山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2] - 预计将显著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