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雪迪龙连收3个涨停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09:55
股价表现 - 雪迪龙盘中涨停,已连收3个涨停板,截至9:26,该股报9.47元,换手率3.17%,成交量1136.26万股,成交金额1.08亿元,涨停板封单金额为3751.72万元 [2] - 连续涨停期间,该股累计上涨33.01%,累计换手率为23.66% [2] - 最新A股总市值达60.21亿元,A股流通市值33.96亿元 [2] 龙虎榜数据 - 该股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上榜龙虎榜1次 [2] - 买卖居前营业部中,机构净买入1198.08万元,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4768.34万元 [2] 财务数据 - 4月26日公司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9.66% [2] - 一季度实现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257.20% [2] 近期股价走势 - 2025年7月1日当日涨跌幅9.96%,换手率9.04%,主力资金净流入67.63万元 [2] - 2025年6月30日当日涨跌幅9.97%,换手率11.45%,主力资金净流入11459.54万元 [2] - 2025年6月27日当日涨跌幅0.71%,换手率1.84%,主力资金净流入242.81万元 [2] - 2025年6月26日当日涨跌幅-1.12%,换手率2.61%,主力资金净流出983.05万元 [2] - 2025年6月25日当日涨跌幅0.28%,换手率2.24%,主力资金净流出116.05万元 [2]
遥感监测精准发现“带病”柴油货车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8:09
案件背景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破获省内首起机动车所有人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案件 [1] - 案件侦破关键依托于常熟建立的柴油货车全方位立体监控体系 [1] - 该体系基于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系统构建 [1] 技术手段应用 - 常熟生态环境局在柴油货车集中通行区域建成3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 [2] - 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测过往车辆尾气排放达标情况 [2] - 遥感监测数据筛查发现某重型半挂牵引车连续多日氮氧化物排放严重超标 [2] - 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该车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超标幅度超过80% [3] 案件调查过程 - 执法人员通过车管所调取车辆信息确认车主为杨某某 [3] - 车辆注册于2020年11月30日,执行国五排放标准 [3] - 调查发现该车配备的SCR装置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低80%以上 [3] - 执法人员通过交通部门调取行驶轨迹锁定车辆停放位置 [3] - 现场检查发现SCR装置温度传感器被加装垫高螺母 [4] 违法事实认定 - 垫高螺母导致温度测试信号值降低,使尿素喷射量减少 [4] - 车主明知改装会导致排放超标仍持续使用改装车辆 [4] - 改装行为违反《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 [6] 执法结果 - 2024年5月28日对车主杨某某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6] - 要求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6] 行业影响 - 传统"公安拦停、环保检测"方式效率低且随机性强 [6] - 遥感监测技术可实现车主不知情情况下的精准锁定 [6] - 常熟计划在柴油货车密集区域增设遥感监测点位 [6] - 新监测体系将实现对全市道路柴油货车尾气的实时检测和快速预警 [6]
液相色谱仪等714份标准将于7月1日起实施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进程 - 2025年7月将有714份新标准实施,涉及色谱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高频技术领域,推动农业、环保、医疗、制造等行业技术升级[1][2] - 液相色谱法术语标准时隔17年更新(GB/T 9008-2024),对术语定义及符号进行修正,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3][7] -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核心手段,例如香柠檬精油有害成分检测标准(GB/T 45139-2024)[4] - 环境监测领域新增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抗生素残留标准(HJ 1399-2024),灵敏度达纳克级[5] 重点行业技术应用 食品与农产品 - 新增98份农林牧渔食品标准,覆盖冻虾滑(GB/T 44980-2024)、冻扇贝(GB/T 31814-2024)等产品检测方法[10] -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检测标准(SN/T 5719-2024)采用HPLC法,保障食品包装安全[10] - 建立22类进口食品溯源指南(SN/T 5652系列),涵盖乳制品、水产品等品类[10] 环境监测 - 57份环保标准聚焦水质监测,包括17种抗生素(HJ 1399-2024)、18种磺胺类(HJ 1398-2024)等新型污染物检测[11] - 大气监测新增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93-2024),采用色谱质谱法追踪污染源[5][11] - 四川省出台中药类制药(DB51/3205-2024)、页岩气开采(DB51/3203-2024)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工业制造 - 钢铁行业新增92份标准,包含电弧炉余热回收(YB/T 6211-2024)、钢渣分类(YB/T 6322-2024)等技术规范[15] - 汽车制造领域更新16项标准,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GB/T 29772-2024)、制动材料重金属检测(SN/T 5691-2024)[16] - 机械设备领域发布纯电动工程机械试验方法(GB/T 45049-2024等),推动新能源设备标准化[18] 新兴技术领域规范 - 氢能源领域新增PEM电解槽技术要求(GB/T 45539-2025)及性能测试方法(GB/T 45541-2025)[17] - 纳米技术标准涵盖单壁碳纳米管检测(GB/Z 45113-2024)、二硫化钼层数测量(GB/T 44935-2024)等前沿方向[14] - 5G+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指南(DB14/T 3275-2025等)规范医疗信息化发展[13]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完成80%以上粗钢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08:34
臭氧污染现状 - 全国臭氧浓度1-5月达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0.7% [1] - 臭氧超标天数1-5月累计2480天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1] - 污染出现时间提前至3月26日较常年平均早1个月 [1] - 5月26-30日首次出现连续5天单日超标城市超100个 [1] - 污染程度呈现北轻南重特征南方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1] 污染控制进展 - 臭氧污染上升趋势近三年趋于平稳得到初步控制 [1] - 6-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更易形成臭氧污染 [1] 防治措施执行 - 1-4月排查5912家企业发现10388个问题已完成9530项整改 [2] - 超低排放改造覆盖80%以上粗钢产能及1.7亿吨焦化产能 [2] - 完成0.3亿吨水泥熟料产能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 [2] 监管体系强化 - 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强臭氧及前体物浓度预测 [2] - 九部门出台机动车环境监管意见加强重型货车监管 [2] - 依法查处机动车检验维修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2]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专家团到访先河环保
快讯· 2025-06-18 10:51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水问题、水电与生态研究所技术负责人Haqdod Mahmadsharif教授等一行到访先河环保 [1] - 双方围绕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分析应用展开深度对话 [1] - 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共识 [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 公司与国际研究机构就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交流 [1] - 大数据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成为讨论重点 [1]
破发股力合科技某股东拟清仓 此前3个月套现6509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17 11:11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国科瑞华持有公司股份55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32% 占扣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2.38% [1] - 计划在2025年6月20日至9月1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 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32% [1]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及资本公积金转增所得 [2] 历史减持情况 - 2025年2月28日至5月23日期间 国科瑞华已减持601万股 减持均价10.83元/股 套现金额6508.83万元 [2] - 该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60% [3] 公司IPO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9年11月6日在创业板上市 发行数量2000万股 发行价格50.64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10.128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9.280079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8479.21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7166万元 [4]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历史分红及转增情况 - 2020年实施每10股派5元现金分红并转增10股 总股本由8000万股增至1.6亿股 [4] - 2021年实施每10股派2.5元现金分红并转增5股 以剔除回购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 [4]
陕西案件分别入选全国法院检察院环保典型案例
陕西日报· 2025-06-09 07:58
环境监测行业监管案例 - 某检测公司因出具大量虚假监测报告被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判处罚金20万元 主管人员分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有期徒刑 并被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1] - 该案例涉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持续时间长 涉及地域和行业广泛 属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情节严重情形 [1] - 法院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旨在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 [1] 环境监测行业影响 - 该案例彰显司法机关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决心 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有助于提升行业自律意识和诚信水平 [2] - 环境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决策、管理和执法的重要依据 打击造假行为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旅游行业违规案例 - 某旅行社因组织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被起诉 法院判令其停止相关活动 承担生态修复费用11.5万元 并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 [2][3] - 该旅行社全年组织穿越活动155次 参与人数3808人 收取报名费670632元 活动中存在破坏高山植被、生火做饭等行为 [2] 生态旅游行业监管动态 -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已针对非法穿越秦岭行为立案24件(行政公益诉讼15件 民事公益诉讼9件) 制发检察建议5件 移送线索2件 [3][4] - 该案公开判决对整治非法穿越行为具有示范意义 [3]
1.08亿采购大单,部分要求国产,江西环监启动二期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06-06 14:03
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概况 - 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启动"监测能力建设(二期)项目"招标 预算总额1 08亿元 计划采购478台(套)仪器设备 [3] - 采购清单中包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质)等高端设备 并明确要求部分设备采购国产产品 [3] - 项目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管理 整合省内多家环境监测机构职能 覆盖环境实时监测 调查评价 应急预警等领域 [3] 采购细分项目 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能力 - A包预算834万元 采购15台设备 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进口530万元) 微波消解萃取系统(111万元)等 [5] - B包预算807万元 采购15台设备 结构与A包类似 但加压流体萃取仪数量减少至2套(54万元) [7] - C包预算734万元 采购6台设备 含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进口420万元)和国产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160万元) [9][10] - D包预算791万元 采购14台设备 包括微型塑料分析系统(进口255万元)和2套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260万元) [11]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 - A包预算881万元 采购19台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420万元)占比最高 [12] - B包预算789万元 采购29台设备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420万元)和原子荧光仪(140万元)为主 [13] - C包预算856万元 采购24台设备 含3套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315万元)和6套离子色谱仪(216万元) [15] - D包预算773万元 采购36台设备 最大单项为双通道离子色谱仪(330万元) [17] 生态环境现场监测能力 - A包预算431万元 采购9台便携式设备 包括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VOCS 175万元)和便携式测铊仪(46万元) [19][20] - B包预算538万元 采购150台设备 以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80万元)和烟尘烟气分析仪(121万元)为主 [21] - C包预算237万元 采购125台设备 高光谱传感器(150万元)占预算63% [22] 实验室设备更新与优化 - 一期结转项目采购1套环保监测设备 预算727万元 [23] - 二期A包预算996万元 采购17台设备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进口440万元)为核心 [23] - 二期B包预算985万元 采购16台设备 含国产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220万元)和5套液相色谱仪(230万元) [24][28] - 实验室功能优化项目预算400万元 用于通风 供电等基础设施改造 [26] 执行细节 - 国产设备交货周期为合同签订后60天 进口设备为80天 [6][8][11] - 部分项目如饮用水监测设备要求60天内完成全部供货 [12][13][15] - 实验室功能优化项目需75天内完成安装调试 [27]
四十载劈波斩浪:以监测之力护航海洋强国梦——回望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发展40年
中国环境报· 2025-06-06 09:27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展历程 - 1985年成立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标志着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正式起步[4] - 40年来从基础薄弱到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1] - 荣获先进党组织22次及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5]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 - 北部湾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之一,2024年监测显示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海草床亚健康[8] - 2021年起开展布氏鲸、中华白海豚监测,累计识别布氏鲸超70头,中华白海豚超400头[8] - 2025年采用eDNA新技术检测布氏鲸活动痕迹及12种鱼类DNA,提供珍稀物种监测新方案[9] - 建成覆盖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全要素的监测体系,为全国项目最全的地方监测站[9] 数智化监测技术突破 - 2010年建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规模最大的16个海水自动监测浮标网络[12] - 2024年实现国内首个海水水质7天自动预报功能[12] - 2025年建成茅尾海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首创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样板[12] - 无人机巡检系统可自动识别红树林变化和生态破坏问题[13] - 获中华环保联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技术奖项[1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 2015年完成南流江综合整治方案,助力廉州湾水质从劣Ⅳ类提升至Ⅰ/Ⅱ类[17] - 2023年牵头全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创新"一湾一案"方案获生态环境部推广[18] - 建立"1+3+N"应急监测体系,形成6小时海上应急监测圈[18] - 2024年实现国内首次跨省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及天空地海一体化演练[19] 科研与科普成果 - 搭建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等[20] - 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6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6项[21] - 攻克类固醇激素监测技术,制定3项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22] - 2022年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主题科普展馆,获4个省级科普基地称号[23]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13:43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 某检测公司及6名责任人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 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 涵盖能源 化工 钢铁 机电 汽修 医疗 餐饮及科研院所等多领域 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检测公司罚金20万元 6名责任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 并禁止三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典型案例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法院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助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 - 最高法联合多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 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2424个 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3] - 环境资源审判法官6700多人 审判辅助人员9400多人 [3] -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 探索引入技术调查专家 [4] 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数据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 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 民事案件151256件 行政案件42209件 [4] - 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46件 [4] - 判令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 同比增长87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