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bile Phones
icon
搜索文档
优化用机体验,京东荣耀大屏AI手机为生活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4:29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手机行业进入AI发展阶段,硬件与功能堆叠不再是加分项,操作便捷性成为关键胜负手 [1] - 消费者最期待的AI功能包括:AI语音操控(方言识别)、AI唤起付款码、AI设置提醒、AI实体按键功能集成,AI聊天和AI购物点外卖也是高频需求 [3] - 厂商需用最简单方式串联AI功能,解决语音识别困境,提供最便捷的体验 [3] 产品创新与解决方案 - 京东联合荣耀定制首款大屏AI手机荣耀畅玩70 Plus,售价1299元,部分版本享补贴后最低1019.15元 [4] - 产品侧边设置AI实体键,一键唤起高频功能如乘车码、点外卖、设闹钟,解决操作路径冗长问题 [4][5] - 支持精准方言识别,打破语言壁垒,覆盖四川话、东北话、广东话等 [6][9] - 大屏设计降低视觉和操作门槛,实体AI键简化交互,未来可能成为手机最重要按键 [8] 技术实现与场景应用 - 硬件配置:搭载骁龙6系最新芯片、7000毫安超大电池,2米抗摔高度,IP65防水 [13] - 软件设计:AI主动学习用户习惯,生成个性化指令清单,实现"越用越懂你" [13][14] - 聚焦三大高频场景:产品操控、智能出行、居家生活,解决真实痛点 [6][8] 合作模式与战略方向 - 采用C2M反向定制模式,结合京东供应链数据与荣耀技术能力,降低硬件成本 [11] - 京东基于用户调研选择"大屏+AI"关键点,覆盖老中青用户需求 [11] - 荣耀强调AI手机需兼顾硬件技术(续航、功耗)与软件解决方案,核心方向是普惠性 [14] - 双方协作从供应链协同升级为"需求洞察-技术落地-服务闭环"全链路共创 [14] 未来展望 - AI手机应通过场景化设计降低技术门槛,让科技适应人的生活而非反之 [14] - 实用主义导向:"减操作、加体验",解决真实痛点比追逐技术噱头更具长期价值 [15] - 手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智能设备,将成为探索人机交互模式的关键载体 [14]
荣耀前CEO赵明回应加盟智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38
核心事件与辟谣 - 荣耀前CEO赵明加盟智界传闻被多方否认 赵明本人表示"不会的" 奇瑞内部人士也予以否认[1] - 该传闻源于奇瑞与华为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后开始传播[1] 企业合作动态 - 奇瑞与华为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 双方共同投入超100亿元 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1] - 双方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 推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独立运作[1] 高管背景信息 - 赵明1973年出生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98年加入华为[1] - 历任华为CDMA/WiMAX/TD-SCDMA产品线总裁、全球无线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意大利代表处代表、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等职位[1] - 2015年接任荣耀事业部总裁 全面负责荣耀业务[1] 职业成就 - 带领荣耀在销售额和销量方面持续多个季度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1] - 2020年一度使荣耀成为中国Top2手机品牌[1] - 2019年底带领荣耀超越三星成为俄罗斯第一手机品牌[1] - 在法国、意大利、沙特、捷克、芬兰等市场长期进入Top5行列[1] 离职情况 - 2025年1月17日赵明因身体原因辞任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CEO[2] - 赵明发布内部离职信并在个人微博发文告别 表示十分遗憾无法陪荣耀走向下一个十年[2] 后续传闻 - 离开荣耀后七个月内关于赵明去向传闻从未间断[3] - 此前传闻称其加入字节跳动负责AI智能终端业务 但遭官方否认[3]
荣耀副总裁李云鹏:AI手机不是无序叠加硬件,让用户付出额外成本
钛媒体APP· 2025-08-11 14:37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18亿台 同比增长59.8% 市场占比40.7% [1] - AI功能已成为旗舰机基础配置 区别在于端侧或云侧实现方式 [1] - 千元机市场开始布局AI产品 例如荣耀畅玩70 Plus配备实体AI键 售价1299元 补贴后最低1019.15元 [1] 产品策略 - 京东与荣耀通过C2M模式定制大屏AI手机 基于用户评价、热点跟踪及售后数据分析需求 [3] - AI设计理念聚焦生活便捷性 包括一键清理、唤起乘车码、方言识别等功能 [3] - 目标用户覆盖年轻群体和老年人 解决智能手机使用障碍问题 [3] 技术挑战 - 行业面临创新匮乏问题 部分产品过度堆砌硬件导致体验下降 [4] - AI手机需平衡硬件成本与消费者需求 避免无限叠加配置 [4] - 端侧AI应用需本地化芯片算力支持 涉及隐私保护与生态联动 [5] 生态合作 - 手机厂商同时采用自研技术与大模型厂商合作 需解决技术融合与隐私数据处理难题 [4] - 端到端AI服务依赖互联网生态业务联动 涉及硬件、软件及用户全链条协作 [5] - 智能体与AGI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协同 属于长期演进过程 [5] 市场观点 - 产业变革期是终端品牌实现超越的关键机遇 [4] - AI技术成熟度与消费者信任度是当前主要挑战 [4] - 当务之急是推动AI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日常使用释放潜力 [5]
华为再诉传音侵权 涉及图像显示专利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07:10
当前诉讼事件 - 华为于2024年6月20日向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慕尼黑分庭提起诉讼 指控传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侵犯其图像处理技术专利(EP2725797)[2] - 涉诉专利为"偏移解码装置、偏移编码装置、图像滤波装置" 首次申请于2011年 旨在提升视频编码效率与存储器使用率[2] - 华为是第四家就高效视频编码(HEVC)专利向传音发起诉讼的专利权人 NEC、JVC、Sun Patent Trust等公司已在欧洲及巴西对传音提起诉讼[2] 历史纠纷背景 - 2019年10月华为曾起诉传音侵犯"珍珠极光Pearl主题壁纸"美术作品著作权 索赔金额达2000万元[3] - 该案于2020年6月达成和解 具体细节未对外披露[3] 公司经营状况 - 传音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9.87%[3] - 传音在非洲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Canalys数据显示其2025年一季度非洲市占率下滑5个百分点[3] 专利实力对比 - 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5] - 传音2024年财报披露其获得发明专利仅为1201个 与华为存在巨大差距[5] 行业专利竞争态势 - 通信领域专利纠纷频发 包括高通与苹果全球诉讼 小米与华为相互诉讼或交叉许可[5] - 企业常通过无效宣告请求应对专利侵权诉讼 以扫清技术实施障碍或增加谈判筹码[5] - 出海企业需加强自主创新构建专利壁垒 加强专利分析与管理 寻求交叉许可机会[5] 其他专利诉讼 - 2023年7月高通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传音侵犯其四项非标准必要专利[4] - 传音曾回应部分专利权人未遵循FRAND原则 要求与其专利持有量不符的过高许可费[4]
知名A股巨头,被华为起诉侵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9:26
法律诉讼事件 - 华为于6月20日向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慕尼黑分庭起诉传音控股侵犯其欧洲专利EP2725797 该专利涉及图像滤波设备以提高视频编码效率和存储器使用率 适用于智能手机图像显示模块 [1] - 这是华为第二次起诉传音控股侵权 2019年10月曾因主题壁纸著作权侵权索赔2000万元 双方于2020年6月达成和解 [3] - 除华为外 高通于去年7月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传音侵犯四项非标准基本专利 传音认为部分市场专利权人要求过高许可费 [4] 公司专利状况 - 涉诉专利EP2725797原始申请人为华为 首次申请日为2011年6月 PCT国际申请为2012年6月 发明人均为日本研发人员 [1] - 传音控股在拓展新兴市场过程中面临国际科技公司的法律诉讼压力 专利问题成为公司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4] 市场地位与经营表现 - 传音控股占据非洲手机市场57%份额 被称为"非洲之王" [3] - 2023年第一季度在非洲出货量900万部 市场份额47% 仍排名第一但较高点有所下滑 [4] -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主营TECNO 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 销售网络覆盖非洲 南亚等超过70个新兴市场国家 [3][4] - 截至8月6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85.61元 总市值976.25亿元 当日成交量9.48万手 成交额8.04亿元 [5] 业务拓展战略 - 在非洲市场取得成绩后 公司近年来进军东南亚 中东 南亚及拉美等新兴市场 [4]
新机“自带风扇”,OPPO押注AI和中低端的这个法宝灵不灵?
36氪· 2025-08-04 07:29
核心观点 - OPPO K13 Turbo系列首销单日激活量较上代提升380%,验证内置风扇主动散热方案的市场可行性 [1] - 主动散热技术成为行业新趋势,资本加速布局,锐盟半导体一年内获三笔融资,年度融资规模逼近亿元 [5] - 东北证券分析认为主动散热能释放端侧AI潜力,或成旗舰机标配 [9] - OPPO在中低端市场面临激烈竞争,2025年Q2出货量同比下降5%,市场份额被小米等对手蚕食 [15][18] - OPPO放弃自研芯片后转向AI手机和中低端市场,Find X8海外销量亮眼但生态构建仍落后华为小米 [22][23] 行业趋势 散热技术演进 - 传统被动散热依赖VC均热板等组件,效率有限,热量仅能通过辐射导出 [4] - 主动散热通过空气对流提升热管理能力,避免芯片降频并释放性能潜力,Frore Systems推出全球首款固态主动散热模块AirJet PAK,MacBook Air改造后CPU功耗释放从14W增至20W [6][7] - 艾为电子研发超低功耗微泵液冷驱动产品,计划2025年Q4量产 [7] 市场需求驱动 - AI大模型渗透端侧设备导致散热需求激增,83%用户认可AI对效率提升,60%用户已将AI融入生活场景 [24] - 高负载游戏(如《原神》《鸣潮》)推动手机性能竞赛,测评指标从帧率扩展到功耗发热 [4] 公司动态 OPPO产品策略 - K13 Turbo Pro采用L型背进侧出鳍片方案,风量较红魔方案翻倍且体积减少70%,游戏性能超越红米Turbo 4 Pro [2] - Find X8瞄准年轻用户需求,亚太欧洲首销增长1-2倍,中国市场创Find系列同期销量纪录 [22] - 端侧AI技术实现8倍解码加速,3B模型出字速度超200 token/秒 [23] 竞争格局 - 华为、iQOO、一加等厂商均测试内置风扇方案,华为Mate 80或支持IP68防尘防水 [7][9] - 2025年Q2中国手机市场:华为份额18%(+3pct YoY),OPPO 16%(-5%出货量),小米15%(+3%出货量) [15][18] 技术突破 - OPPO与芯片厂商合作研发端侧AI并行译码加速技术,行业领先 [23] - 锐盟半导体聚焦散热赛道,创始人称云端和终端芯片散热需求迫切 [5] - Frore Systems AirJet PAK模块使设备更薄更静音,抗震防尘 [6]
镶钻小折叠,让我们想起了国产手机的“至暗时刻”
36氪· 2025-08-01 19:13
折叠屏技术发展现状 - 折叠屏设备存在"原罪",即结构限制导致的散热效果、电池容量、影像模组尺寸等短板 [5] - 大折叠机型技术进步明显,已实现不输直板旗舰的性能释放、超薄高能量密度电池及多主摄级影像设计 [6] - 小折叠机型受限于结构(VC均热板面积仅机身一半)和女性市场定位,性能释放和影像能力显著弱于同价位直板机 [8][10] 小折叠市场定位与用户需求 - 小折叠价值日益集中于"颜值",反映用户需求对产品的反向筛选 [11] - 目标用户群体为追求小巧、好看且高溢价产品以获取情绪价值的消费者,数量足以影响多个品牌的产品方向 [13] - 该群体对游戏性能和高画质拍照需求低,但小折叠影像硬件规格甚至落后于两三千元直板机 [10] 珠宝设计手机的历史教训 - 2001年TCL推出万元级"镶钻手机"999D,通过与社会地位强关联的营销策略实现短期暴利(2002年手机利润占集团总利润80%) [16][18][20] - 后续揭露钻石仅为造型且故障率高达45%,引发经销商拒货,三年内导致TCL手机积压退货 [20][22] - 波导、迪比特等品牌跟风推出低成本镶钻功能机,透支消费者信任并导致国产手机行业集体塌房 [22] 联想珠宝小折叠的行业影响 - 联想作为拥有悠久手机行业历史的厂商,推出镶钻小折叠引发对历史教训重现的担忧 [23][25] - 行业需警惕只重外观轻技术的产品方向在小折叠领域"复辟",可能重蹈覆辙 [27]
16U搭载,小米探索连续光变技术,手机影像又有新活儿能整了?
36氪· 2025-07-28 15:23
手机影像技术发展 - 小米16 Ultra或将搭载连续光变技术 提升手机长焦表现 但该技术此前在手机市场未成功普及 [1][2] - 连续光变技术可实现标定焦段区间内无损光学变焦 显著提升视频录制体验 但面临体积暴增问题 例如尼康2470 F/2.8镜头长达126mm 重805g 远超定焦镜头 [4][6] - 精密机械结构易受损 手机使用环境复杂 抗冲击性成挑战 OPPO和vivo曾尝试连续光变技术但未落地 OPPO 2021年发布85mm-200mm连续光变技术后无进展 vivo概念机APEX 2020采用6.2mm厚四群组镜片模组也未量产 [6][8][9] 连续光变技术难点 - 需解决高精度滑轨 透镜组和驱动马达的高成本问题 同时需优化末端焦段小光圈带来的亮度对比度变化 [9][10] - 某手机高管公开表示不愿投入该技术 行业认为实现成熟商用仍需较长时间 [10] - 历史显示华为伸缩镜头 小米努比亚可变光圈等创新技术仅沿用一两代便退场 连续光变可能面临类似昙花一现风险 [14] 替代性影像创新方向 - 外挂镜头成为新思路 小米MWC 2025推出磁吸式M43传感器模块 通过LaserLink传输数据 结合手机AI ISP算力提升成像质量 [15][19] - 外置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优于算法补偿 但存在便携性问题 需厂商进一步优化 [19] - 传感器潜力挖掘受关注 华为Pura80系列通过调校老款一英寸传感器实现反超 vivo X200 Ultra用三颗大底传感器通过无损裁切覆盖五个焦段 [19][20] 行业发展趋势 - 手机影像未来将做减法 连续光变技术有望将多镜头整合为单一模块 兼顾性能与手感 [22] - 技术下放与用户需求形成双向循环 专业功能普及推动大众产品进化 进而反哺专业场景创新 [23]
Sonim XP Pro Ultra-Rugged Smartphone Launches on T-Mobile
Newsfile· 2025-07-23 20:00
产品发布 - Sonim Technologies推出XP Pro超坚固智能手机 通过T-Mobile上市 专为急救人员和关键任务用户设计 [1] - XP Pro是Sonim坚固移动产品线的最新进化 提供关键任务性能 一键通话功能和极端耐用性 [2] - 产品通过T-Priority认证 这是美国首个专为急救人员和关键任务用户设计的5G网络切片 [1][3] 产品特性 - 搭载高通SM4450 5G芯片组 提供更快数据速度 扩展带宽和超可靠连接 [3] - 标准配置8GB内存和256GB存储(可扩展至2TB) 可处理近实时监控 高分辨率成像等要求苛刻的应用 [5] - 采用Sonim坚固性能标准(RPS)设计 超越IP68和MIL-STD-810H耐用标准 具备IPX9K防水认证 [9] 目标市场与应用场景 - 专为急救人员 政府 企业和现场用户设计 适用于极端工作环境 [1] - 针对企业 建筑 物流 医疗 海事 公共安全等要求苛刻的环境量身定制下一代功能 [3] - 特别适合工业 应急响应和海事环境 可在-4°F至131°F温度范围内操作 [9] 技术支持与生态系统 - 配备5000mAh大容量电池 支持快速充电和多种充电选项 [9] - 具有双扬声器 100dB+输出 集成回声和噪音消除技术 适用于高噪音工作场所 [9] - 完全兼容坚固配件 如车载支架 耳机和多槽充电器 实现无缝部署 [9] 公司背景 - Sonim Technologies是美国领先的坚固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1999年以来受到急救人员 政府和财富500强客户的信赖 [11] - 目前通过北美 EMEA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一级无线运营商和分销商销售坚固移动解决方案 [11]
苹果折叠机倒计时,荣耀、vivo们抢抓窗口期
36氪· 2025-07-23 17:17
苹果折叠屏手机动态 - 苹果决定首款折叠iPhone采用三星显示方案 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 放弃自研折叠屏和铰链技术以缩短研发时间[1] - 铰链部分选择与三星合作密切的供应商Fine M-Tec 此前唯一确认的核心组件是三星显示提供的折叠屏[1] - 此举可能是为避免再次"跳票" 作为全球主流手机中唯一未推出折叠屏的厂商 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1] 安卓阵营应对策略 - 小米/vivo/荣耀在10天内密集推出新款折叠机型 形成对iOS系统的阻击态势[2][4] - 三款机型参数对比:荣耀Magic V5以8.8mm厚度成全球最薄 217克重量与vivo X Fold5并列最轻大折叠 电池容量6100mAh领先[5] - 价格优势明显:国产机型最高配置10999元 预计苹果起售价不低于2000美元(约14359元)[8] - 全系强调打破苹果生态壁垒 支持与苹果设备互联/传文件/兼容配件等功能[10] 折叠屏市场现状 - 2025Q1国内折叠屏出货量284万台 仅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7160万台的3.97%[9] - 硬件竞争白热化:厂商争夺"最薄/最轻"头衔 防冻能力需承受-20℃低温[18] - 第一梯队的华为/三星已布局三折叠形态 华为更将技术扩展至笔记本电脑[20] 苹果市场挑战 - 中国市场份额从2023Q4的21%下滑至2025Q1的15% 主因国产品牌崛起及AI/折叠屏布局迟缓[12] - 选择三星方案是曲线救国 结合三星技术优势与苹果生态 多家券商看好其需求潜力[14] - 需突破华为/三星建立的专利壁垒 在折叠形态创新上仍有差距[20][22] 行业竞争格局 - 折叠屏被视为高端化重要锚点 苹果入局可能推动小众市场向主流高端转型[9] - 第二梯队厂商需从软件生态/场景定义等维度突破 硬件参数竞争渐近物理极限[22] - 全员战争阶段来临 差异化用户需求洞察成为下半场竞争关键[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