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秦汉乐舞展演、大鼎回家……赴一场“文化之约” 博物馆里体验别样假日
央视网· 2025-10-04 14:22
此外,为最大限度满足假期期间市民与游客的参观需求,成都博物馆严格实行预约入馆制度,并特别调整与延长开放时间,为公众提供更 充裕的观展时段。 央视网消息:假期出游,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这个假期,成都博物馆推出"诗乐金秋·双节雅集"系列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数十场精 彩纷呈的体验。 国庆假期,成都博物馆推出秦汉乐舞展演,优雅的舞姿与悠扬的古乐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在博物馆内一项 项新潮有趣的打卡体验,将流行文化融入文博场景,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互动中,感受文物"活"起来的魅力。 国庆中秋假期,"国宝回家乡——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览面向社会正式开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杜岭一号"方鼎首次 回到出土地郑州展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早商文明的璀璨辉煌。 成都博物馆交流宣传部主任 王立:在国庆和中秋来临的时候,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为大家准备了夜间博物馆,把每天开馆时 间延长到了七点,周末延长到八点半,方便亲子家庭和有工作的朋友们能够在空余时间错峰安排参观。 河南郑州:四大青铜方鼎"团聚" 感受早商文明辉煌 在展厅中心,"杜岭一号"方鼎格外引人注目,鼎身通高约一米,造型雄浑庄重,四 ...
“双节”长假三星堆持续火爆 游客博物馆追文物“明星”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8:53
"双节"长假三星堆持续火爆 游客博物馆追文物"明星" 中新网广汉10月3日电 (记者 岳依桐)调整角度将脸置于黄金面具的投影中再拍照,拍出的照片就像自己 带上了金面具;在青铜人头像陈列柜一侧立正拍照,模仿"集体站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位于 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人气持续火爆,游客们除了观展外,更将拍照打卡玩出花样。 近年来,文博游热度持续走高。每当长假将至,提前抢票已经成为文博爱好者的固定日程。中新网记者 了解到,三星堆博物馆于9月26日就全部放出假期门票,10月1日至6日的日间票在短时间内就宣告售 罄。截至3日20时,"双节"长假前三日,三星堆博物馆已经接待游客7.39万人次。 作为集中展示古蜀文明风采的博物馆之一,三星堆博物馆内游人如织,有因好奇前来一探究竟者,更有 多次前来的"真爱粉"。久负盛名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黄金面具等众多造型独特的 文物展柜前围满游客。 记者假期在三星堆博物馆采访游客时发现,不少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文物"明星"。来自重庆的游客王佳 妮已经是第四次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我的书签、我儿子的书签全都用的青铜神树文创产品,我家冰 箱上也贴了好几个青铜神树冰箱 ...
考古现场,如何“搬”进博物馆(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博物馆核心定位与独特性 -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是唯一完整展示良渚文明早中晚各时期长达1000年演进历程的考古遗址博物馆[12] -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等多个展厅[12] - 博物馆自2025年5月18日开馆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显示出极高的公众吸引力[12] 馆藏文物与历史价值 - 博物馆精选展出1800件(套)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其中多数展品为首次亮相[12] - 玉架山遗址自2008年发掘以来共清理墓葬600余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总数超8000件,包括刻符玉璧、玉梳背等珍贵文物[13] - 遗址由6个相邻环壕围沟组成,每个环壕代表一个氏族居住地,整体构成一个持续上千年的稳定聚落,为研究良渚社会演进提供了关键样本[13] 展陈设计与教育功能 - 博物馆突破传统展陈模式,不仅展示文物,更系统介绍考古学方法如测年技术、文化层判定和田野发掘技术,并设立互动体验区还原探访现场[14] - 运用裸眼3D技术展现稻田盛景,通过数字虚拟影像叠加静态文物呈现增强现实效果,将"玻璃柜+标签"模式转化为可听可看可感的故事叙述[15] - 布展逻辑侧重于展现考古学科如何揭示古代社会面貌,使文物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15] 建筑特色与参观体验 - 博物馆采用"以玉为媒,间架为山"的设计理念,形成地景式建筑布局,沿街两侧如耸起的山岩,面向环壕的一侧则如低矮错落的历史宝匣[16] - 在玉架山遗址厅创新使用超大自承重防弹玻璃幕墙,使观众在参观文物的同时能北望公园,将遗址实景尽收眼底,解决了遗址可视性难题[16] - 未来计划结合遗址公园和周边企业资源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社教课程,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17]
数字技术带来沉浸式文化之旅(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4 05:47
行业宏观背景 - 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超91% [1] - 行业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1] - 今年暑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3.0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1] 公司智慧化转型战略 - 公司自2014年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开启长达10年的智慧蜕变 [1] - 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实现文物保护、管理运营和公众服务的全面升级 [1] 多元化公众服务矩阵 - 针对不同观众群体,建设大众版、学术版、青少年版和英文版4个不同版本的网站 [2] - 通过官方公众号提供参观指南、团队预约、语音导览等一站式微服务 [2] - 展厅内导览终端配合蓝牙室内定位系统,AI导览设备可实现互动问答 [2] - 微信语音导览提供馆内优秀讲解员录制内容,文物展牌二维码支持8种语言导览 [2] 前沿数字化应用与体验 - 利用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与重建、VR技术打造“考古时空门”,观众可沉浸式走进考古现场 [3] - “再现金沙”VR眼镜让观众穿越回3000多年前,感受古蜀祭祀 [3] - 云观展平台将整个博物馆搬上云端,支持手机随时随地漫游 [3] 内部智慧化管理体系 - 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技术,为2976件(套)馆藏文物建立数字档案 [3] - 其中90件精品文物和祭祀区遗址现场具备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 [3] - 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覆盖展厅、库房和遗址现场,24小时守护文物安全 [3] -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博物馆“大脑”,高度集成各类应用数据,提升管理效率并支持考古研究与展览策划 [3]
假期去博物馆的人,已经后悔了
虎嗅· 2025-10-03 15:01
博物馆行业需求激增 - 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次从2007年的2.6亿增长至2019年的11.2亿,翻了三倍以上,并在2024年达到历史新高的13.3亿人次 [8][9] - 2023年博物馆参观人次强势反弹至12亿,显示出“报复性”回归的态势 [9] - 地县级博物馆同样表现活跃,2023年其参观人次较2019年增长了7.65% [21] 头部博物馆流量表现 - 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占据最热博物馆榜单的第一和第三位,尽管2024年因限流参观人次有所下滑 [13]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1161万接待人次在省级博物馆中位列第一,上海博物馆参观人次超600万,几乎可与国博媲美 [14] -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地县级博物馆新贵,2024年吸引600万人次到访,较2019年暴涨823% [22][23] 博物馆创收模式分析 - 特展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持续13个月,总收入逾7.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达3.2亿元 [15][56] - 文创产品销售潜力巨大,故宫博物院2017年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湖北省博物馆2024年文创销售额突破亿元,售出280万件产品 [60] - 多数博物馆盈利能力有限,2023年全国博物馆整体亏损达14.23亿元,财政拨款占其总收入超过八成 [54][55] 行业运营挑战与瓶颈 - 游客量激增导致参观体验下降,突出问题包括“拍照党”占位、游客吵闹、插队、触摸展柜等不文明行为 [26][27][28][30] - 未成年人参观群体显著扩大,全国博物馆未成年参观人次超三亿,占总量的四分之一,部分省份占比超过30% [36][39] - 博物馆自身存在硬件设施落后、路线导引不清晰、灯光设置不合理、限流分流措施不足等管理“硬伤” [50][52] 基层博物馆经营压力 - 县级博物馆承担全国超半数客流,但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如湖南省慈利县博物馆年度免费开放补助仅20万元,不足以支付日常开支 [61] - 基层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存在断层断代现象,影响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53] - 部分县级博物馆如山东省莘县博物馆出现财政补助资金无法按时到位,导致基本运维困难的情况 [62]
“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成立
内蒙古日报· 2025-10-03 08:13
2000年前,昭君出塞,一路向北,书写了民族融合的壮丽诗篇;2000年后,多馆齐聚,共同续写新 时代的团结佳话。据了解,"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将致力于深化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推动展览交 流与联合阐释,拓展社教功能与活化利用,共同讲好昭君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呼和 浩特博物院院长白云峰说:"呼和浩特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昭君文化节,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牵头沿 线各馆举办了昭君和亲之路讲解员大赛,在第十届博博会期间,举办'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 沿线精品文物展',这些都是对昭君文化研究使命的担当与延续。" 9月28日至30日,由宜昌市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院等20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融合之路——昭君文 化展"展览开幕式暨"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湖北宜昌博物馆举行。 ...
探索陕西,从打卡博物馆开始
陕西日报· 2025-10-03 08:00
喜迎国庆,三秦大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文化坐标,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 彩的历史画卷,欢迎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陕西文博领域不断创新,博物馆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参观,深度感知穿越时空的文明。以 各类博物馆为载体,陕西持续丰富文博体验,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经典焕新,创意迭出 《马球图》中骑手扬鞭击球,《观鸟捕蝉图》里少女裙裾飘拂。"戴上VR眼镜,好像穿越到章怀太 子墓的壁画里,近距离感受唐代的历史。"9月28日,四川游客陈佳珊说。 游客体验的项目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大空间沉浸式VR数字 体验项目《壁画那边是唐朝》。该项目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个以唐墓壁画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化产 品。 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性珍藏,因材质极为脆弱、保存条件严苛,唐墓壁画的真品难以像其他文 物一样赴外展出。"因为壁画的这些特性,我们大力借助数字化等新技术,让壁画在虚拟世界中'活'起 来,以满足观众对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需求。"该馆馆长庞雅妮说。 9月29日,西安博物院"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 ...
越来越多顶级文物在“数字孪生”中“复活”
中国青年报· 2025-10-03 03:13
数字化文物保护规模与进展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超过100万件文物数据的采集,计划再用10到20年完成全部195万件文物的数字化 [4]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并对212个洞窟进行了三维重建,总数据量超过500TB [4] - 全国博物馆在2024年推出了1.2万个线上展览 [7] 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创新 - 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已覆盖4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和5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智能传感网络实时预警安全风险 [4] - 在三星堆遗址,AI技术辅助实现了多个跨坑器物的完整拼接;在殷墟,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让78对甲骨碎片实现缀合 [5] - 上海博物馆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数字孪生系统,为考古发掘和保护提供全方位数据保障 [5] 公众参与与互动体验 - “云上中轴”小程序通过“数字打更人”功能吸引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公众参与近110万人次,巡检记录近9万条,图片超16万张 [8] - 敦煌研究院上线“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放共享1.1万余份数字资源,并通过云游戏再现藏经洞历史 [8] - 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利用沉浸式投影和三维互动技术,呈现500多件超高清马文化文物影像数据 [12] 数字化平台与展览创新 - 故宫博物院推出“全景故宫”和“数字文物库”,其中“故宫名画记”提供高达数十亿像素的文物影像 [2][7][11] - 上海博物馆东馆打造“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构建沉浸式空间,成为热门打卡点 [9] - 上海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自行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平台“海上博物”,让文物以新方式走进年轻人生活 [9]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遗产管理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为文物修复和研究提供新方法 [5] - AI导览助手结合知识图谱与语义理解,实现多语种交互,改变传统博物馆单向知识传递模式 [12] - 数字化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新场景,实现从“专业守护”到“大众共享”的跨越 [12]
双节期间我省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
新华日报· 2025-10-02 07:28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等江苏多地博物馆在双 节期间延时开放,部分场馆将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夜游"体验。《金陵寻梦·夜瞻园》让游客在瞻园廊 榭之间穿越金陵旧梦;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全新推出"今熙有戏"实景园林沉浸式夜游;六朝博物馆的六朝 有好"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游客夜游博物馆。 双节期间,南京博物院安排了文创市集、非遗手作、研学活动、非遗展演等丰富体验活动;扬州中 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非遗展演、互动体验等近300场活动;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7家场馆30余项文化活动 也将"上线";南京市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一系列民俗体验活动;南京城墙博物馆推出社教课 程、中秋亲子特别活动及传统游艺活动。 国庆中秋双节,我省各地博物馆纷纷"上新",并通过延时开放,举办各类社教活动,丰富节假日群 众生活。 南京市博物总馆目前有10个特色主题临展在展,其中新推展览3个: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何以见园 ——文物里的园林意象"、江宁织造博物馆"宝藏·珍藏"、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我们的节日 节日里的我 ——南京非遗与青春共舞";张昭金印等30件/套文物在六朝博物馆首次对公众展示;苏州博物馆西 馆"铸河 ...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
人民网· 2025-10-01 10:53
文章核心观点 - 故宫博物院内的“乾隆花园”经过修缮后正式向公众开放 [1][2][3] 开放区域与内容 - 此次开放的区域包括花园内的倦勤斋、符望阁、竹香馆、玉粹轩等主要建筑 [5][7] - 倦勤斋内设有通景画,这些画作由郎世宁的弟子王幼学绘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