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交易
搜索文档
南京农村产权交易从业者一较高下
新华日报· 2025-10-20 05:54
行业意义与创新 - 南京举办全国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领域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队伍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1] - 该竞赛为全市一级赛事,检验了农村产权交易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1] - 农业农村部指出此举展现了前瞻视野与改革担当,为全国专业化队伍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1] 市场发展规模 - 南京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自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交易5万宗[1] - 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49亿元,并实现连续两年高位增长、交易额翻倍[1] - 交易品种已拓展至集体经营性资产、涉农资金项目、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16大类[1] 从业人员与能力建设 - 大赛自启动以来有近千名农村产权交易业务人员参与,最终50名选手从全市近千名从业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1] - 基层从业人员的政策理解、业务操作、风险防控、群众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1]
台儿庄五村联合杨树项目线上竞拍成功,20分钟溢价最高达85%
齐鲁晚报· 2025-10-13 08:20
交易概况 - 枣庄市台儿庄区五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组织的1889棵杨树出售项目通过山东农发权属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线上平台完成竞拍[1] - 交易全程线上公开进行,竞价记录实时可查,保障了农民集体权益并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3] 交易结构与模式 - 项目被科学划分为5个标段,采用正向自由竞价模式进行[3] - 全程竞价仅用时20分钟,交易效率高[3] 交易结果与市场反应 - 五个标段的溢价率分别达到0.1%、63%、34%、85%和54%[3] - 最高溢价率超过八成,显示市场对农村集体资产价值的高度认可[3]
武汉农交所将升级为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长江日报· 2025-09-30 08:4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武汉农交所将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整合全省现有90多家相关单位资源 [1] - 公司目标是打造立足湖北 依托武汉 面向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 链接全国的新时代农村集体资产权益交易所 [1] - 重构工作将实现机构主体 交易平台 规则标准 交易流程 交易品种和监督管理的六个统一 [1] 业务整合与运营规划 - 目前全省有线上平台近30个 存在经营分散 标准不一 流动不便的问题 [1] - 公司将构建统一交易体系 多维服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 [1] - 通过打造线上交易天网 线下服务地网和金融服务金网 消除地域和平台障碍 [1] 发展里程碑与财务目标 - 预计2024年底基本形成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上线运行统一平台 [1] - 目标2026年全面完成平台整合 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1] - 目标2027年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200亿元 [1] 公司背景与历史 - 武汉农交所于2009年设立 是全国第二家 中部地区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2] - 公司主要为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设施 信息发布 组织交易等服务 并对交易行为进行鉴证 [2]
湖北15项举措重构武汉农交所 目标2027年实现交易额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9-18 16:07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北省政府发布《重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重构推动农村产权交易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1] - 方案目标为2026年全面完成平台整合且交易额达到100亿元,2027年交易额达到200亿元 [1] -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依法监督”原则,采用线上“淘宝网”与线下“广交会”相结合模式,打造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新时代农村资产权益交易所 [2][3] 构建统一交易体系 - 按照机构主体、平台支撑、规则标准、交易流程、交易品种、监督管理“六个统一”要求整合全省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3][4] - 武汉农交所将采取全资、控股、合作等方式整合省内原为企业性质的交易机构 [4] - 建设运营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一体化农村产权交易数智平台,并依法扩大交易品类至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十余个品种 [4] 构建多维服务体系 - 打造线上资产、项目和服务超市,统筹归集地、水、林、田、草及农事服务等农村资源要素,形成线上“淘宝网” [5] - 做优线下“广交会”,利用“湖北农博会”等展会资源设立长江经济带展区,组织洽谈对接、现场签约,打造“汉交会”品牌 [5] - 鼓励金融机构进驻以提供支付、保险、融资、担保等服务,并增强农村各类产权融资权能 [5] - 拓展大宗及特色农产品线上交易渠道,推动交易向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转型,并与大型电商平台等建立合作以提升湖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5] 构建风险控制体系与工作保障 - 通过规范交易行为、健全内控制度、加强风险防控等3项措施提升平台稳健经营水平 [6] - 要求各部门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支持,以提升工作质效 [1][6]
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
海南日报· 2025-09-05 09:12
核心观点 - 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大关,标志着三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1] 交易平台发展 - 交易中心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大关 [1] - 业务范围持续扩容,从基础交易品种逐步拓展至涉农项目招投标、海域使用权等创新领域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2] 重点项目与模式 - 崖州区梅东村696.35亩集体土地流转项目顺利完成 [1] - 该项目主要用于崖州区“农光互补”光伏蔬菜大棚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向共赢 [1] - 通过“农光互补”模式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 [1] 行业影响与作用 - 平台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1] - 通过规范产权交易流程、明确交易标准,推动农村产权资源向优质项目、高效领域集中 [1] - 未来将在盘活农村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助力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
得意之笔丨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18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省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主导、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 构建了“查改治”一体贯通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机制 有效破解了管理难题并提升了村集体资产价值 [5][6][14] 监管机制与工作格局 - 构建了省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协同监督 市县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的多方联动工作格局 [7] - 建立市县纪委监委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村组党员干部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以摸清土地“家底” [9] - 推动全省18个市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制定集体产权“应上尽上”平台交易规定 实现集体土地流转线上竞价交易 [11] 科技赋能与平台建设 - 推进“机器管‘三资’”改革 建成全省统一监管平台 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网统管 [5][6] - 平台整合土地、合同、资金等数据 打造“以图管地”、“以网管账”、“以码管物”、“以平台管交易”的“四管”模式 [10][11] - 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超期合同、低价租赁等异常情况并发送预警 平台已向县级“监督一张网”自动推送办件信息13条 [10][12] - 将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数据化 自动生成“土地电子身份证” 形成集体土地“一张图”实现动态监管 [10] 清查核实与数据整合 - 选取屯昌县先行试点 利用现有土地数据通过套图分析呈现未确权宗地 仅用1个月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清查核实工作 [7] - 通过“机器管‘三资’”平台 已核清农村集体所有权土地2280.75万亩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115.09亿元 [9] - 打破数据壁垒 汇集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林木权属、房地一体化等登记确权图以及行政村空间规划等图表形成详实资料 [8] 案件查处与警示教育 - 加大查办力度 对虚报冒领、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并严肃追责 [13] - 通过组织旁听庭审、编发警示教育读本等方式 对近3000名村“两委”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发挥震慑作用 [13] 制度完善与长效机制 - 坚持“查改治”一体贯通 通过通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和推动建章立制来做深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14] - 督促相关部门印发文件 在全省开展超低价、超长期、不规范问题合同清理 持续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14] - 针对管理漏洞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 推动出台制度规定、成立产权交易中心和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以健全市场体系 [15] 实践成效与价值体现 - 三亚市吉阳区临春社区174.47亩农用地20年使用权以总价2632.1万元成交 租金同比溢价366.69% 较挂牌价溢价66.68% 创下“单价、总价、溢价”最高交易纪录 [5]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探索资源流通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0:48
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 西安市于2023年11月设立全国首个"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综合性平台 围绕农村资源资产 集体经济项目 公共服务采购等要素开展制度创新 [1] - 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流程交易体系 包含申请受理 形式审查 信息发布等八大环节 确保交易阳光运行 [2] - 截至2025年4月18日 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79宗 为村集体增收13.62亿元 带动农民增收9730.9万元 交易溢价金额达7210.79万元 [2] 交易品类与机制创新 - 交易品类从最初8类12种扩展至土地类 资产类 服务类 设施类四大板块21个细分品种 [3] - 推出"揭榜挂帅""自主报名""集采组合"等灵活交易机制 激发市场供需双方积极性 [4] - 蓝田县东代寨村通过平台挂牌出租50亩"四荒地" 为村集体增收27万元 灞桥区务西村服务采购项目节省开支1.75万元 节省率达14.6% [3] 服务网络与配套支持 - 构建"市—区县—街镇—村"四级服务体系 设立9家子公司 1家分公司和一批服务窗口 [5] - 累计开展培训170场 覆盖15个区县 170个街镇 2416个行政村 培训5100余人 [5] - 联合秦农银行推出26类定制化金融产品 与天津 沈阳等城市交易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5][6] 监管与标准化建设 - 建立"六统一"标准化交易管理体系 包括统一信息系统 交易规则 收费标准等 [7] - 每宗交易出具《交易鉴证书》 作为财务报账 权属确权等重要依据 [7] - 通过"系统审核+自动比对+平台监管"多重机制实现动态合规把控 [7]
华蓥首宗农村产权集中交易顺利成交,盘活农村资源就靠这招!
搜狐财经· 2025-07-18 08:09
交易项目概况 - 华蓥市首宗农村产权集中交易项目为明月镇白鹤咀村4组56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 通过公开挂牌和线上竞价方式完成交易 [1][3] - 本地致富带头人张小川以每亩520元溢价竞得 流转期限2年 年成交金额2.84万元 [3] - 交易全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标志着该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规范化进程取得突破 [1][3] 交易机制与成效 - 华蓥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中枢平台" 提供信息发布、交易鉴证、抵押登记等一站式服务 [3] - 通过集中交易平台规范流程 解决了农户私下流转导致的权责纠纷问题 同时发现土地真实市场价值 [3] - 实现多方受益: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 农户享有"租金+务工"双重收入 企业通过连片土地降低生产成本 [3] 政策背景与筹备工作 - 华蓥市领导曾带队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地考察学习 强化对规范产权交易的认知 [4] - 开展全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体检" 摸排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林权等品类的闲置情况 [4] - 绘制"华蓥市农村产权交易流程示意图" 制定线下交易文件 为试点提供操作指南 [4] 未来发展规划 - 将以首宗交易为契机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5] - 计划完善交易规则、拓宽服务范围 推动农村"沉睡资产"转化为"流动资本" 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