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

搜索文档
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推介会在京启幕,“醉美三明秀·非遗沙县味”主题亮点纷呈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5:25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商务厅、三明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福建省驻北京人才工作服 务总站指导,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三明市商务局主办,三明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北京沙县企 业商会协办。活动为期三天,不仅融合了沙县小吃新版品牌形象发布、沙县特色旅游线路推介、特色非 遗展演等多元环节,而且通过"产业招商+非遗体验+美食品鉴"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沙县的文化底蕴、 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及小吃魅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施宇辉,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吴健成,福建省三明市 沙县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晓峰分别致辞。施宇辉表示,福建省驻京办将助力沙县讲好美食文化故事,推 动小吃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吴健成称,三明将沙县小吃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期待与客商共享商机。吴晓峰表示,沙县区委区政府将持续推动沙县小吃产业"五化"转型升级,诚邀各 界投资沙县。 ...
“醉美三明秀 非遗沙县味”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招商活动在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8-17 13:14
活动背景与目的 - 活动主题为"醉美三明秀 非遗沙县味"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招商,旨在落实福建省扩大消费八大行动及新闽菜发展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 - 目标包括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推动小吃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2] 政府支持与战略方向 - 福建省驻京办定位为沙县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品牌宣传的"传声筒"、企业投资的"护航员",助力小吃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1] - 三明市将小吃产业作为富民与就业增收的核心,推进"一二三产业"全链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并探索新产品、新业态及数字化运营 [1] - 沙县区政府推动小吃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目标打造"国潮品牌"和"世界语言" [2] 活动内容与形式 - 融合品牌形象发布、旅游线路推介、非遗展演等环节,立体化展示文旅资源、产业成果及营商环境 [2] - 采用"产业招商+非遗体验+美食品鉴"的沉浸式形式,为期三天全方位呈现沙县文化底蕴与产业优势 [2] 主办与协作单位 - 指导单位包括福建省商务厅、三明市政府等,主办单位为三明市沙县区政府及商务局,协办方含北京沙县企业商会等 [2]
农行福建省分行精准发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8 21:43
农行福建省分行金融服务县域经济 - 公司聚焦县域经济主战场 深化银企合作 创新金融产品 优化服务模式 支持地方重点产业链发展 [1] - 截至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494.5亿元 较年初净增181.7亿元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 - 公司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签约 强化信贷优惠和模式创新 [3] - 已走访全省3061家龙头企业中的3000多家 覆盖率99% 信贷支持覆盖率提升至20.48% 较年初提高6.66个百分点 [3] - 建立省 市 县三级分层服务体系 精准服务不同级别龙头企业 [3] 茶产业全链条金融服务 - 南平分行深化"三茶"统筹服务 将金融嵌入种茶 加工 销售 茶旅等全产业链 [3] - 支持建设"武夷山茶旅小镇"等茶叶综合体项目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4] 特色产业定制化方案 - 为茶叶 林竹 水产等优势产业量身定制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5] - 龙海支行向冻干食品龙头企业华进食品发放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研发生产 [6] 沙县小吃产业赋能 - 创新推出沙县小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方案 覆盖种植 加工 餐饮等环节 [7] - "惠农e贷"产品为小吃业主提供30万元贷款 解决升级改造资金需求 [8] - 累计为4112户小吃业主及上下游提供9.34亿元信贷支持 [8]
正新鸡排陷“蛆虫门”:食安风波频发,门店数量已“腰斩”
贝壳财经· 2025-05-16 23:44
食品安全事件 - 5月16日网传视频显示正新鸡排门店鸡腿出现蛆虫,引发舆论关注,涉事门店证照齐全但产品已封存送检[1] - 2022年10月北京门店因工具混用被责令整改,2023年11月湖南门店因老鼠出没被查封,2024年7月江西门店被曝用油反复使用20多天[3][4]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共有1011条关于正新鸡排的投诉,涉及商品生蛆、吃到生肉等食品安全问题[6] 公司管理问题 - 专家指出公司存在加盟管理不力、供应链缺陷和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导致食安问题频发[7] - 公司对食安事件的回应多为"正在核实"等模糊口径,缺乏公开透明的整改措施[7] - 创始人曾强调统一进货的重要性,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加盟商外部进货现象[7] 门店发展情况 - 公司门店数量从巅峰期2.5万家缩减至约1万家,实现"腰斩"[2][9] - 2019年门店突破2万家,2020年单月签约超600家,2022年初达2.5万家峰值[8] - 公司曾提出"十万门店,千亿产值"的森林计划,但目前发展受阻[2][8] 经营策略分析 - 低价策略是主要营收法宝,9.9元产品可贡献55%营业额[8] - 采用直营带动加盟模式,通过店长责任制等激励制度绑定员工利益[8] - 产品结构单一,在消费多样化趋势下面临市场拓展压力[10] 品牌优劣势 - 优势包括品牌知名度高、门店分布广、价格亲民和稳定消费群体[10] - 劣势体现在加盟管理不足、产品创新缺乏和年轻化营销滞后[10]
「摆摊月入10万」,正在疯狂收割创业者
36氪· 2025-04-28 17:44
摆摊收徒骗局的核心套路 - 通过短视频平台制造"月入10万"的摆摊造富神话吸引潜在学员 但实际是专门为摆摊创业人群设计的陷阱 [6][7] - 典型收费模式为收取2580-2980元不等的学费 并通过捆绑销售原料获取持续收益(如240元/桶的卤味底料) [8][9][15] -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流量巨大 仅"揭秘摆摊卖卤菜月入10万骗局"单个话题播放量就达2779万次 [4] 骗局实施的三步法 - **第一步:虚假流量营造** 通过雇佣群演排队制造线下火爆假象 批量复制内容打造矩阵账号 典型话术包括"负债四十万摆摊三个月还清"等 [16][18] - **第二步:话术洗脑转化** 线下教学时通过唠家常等方式灌输"生意简单轻松"观念 使学员产生认知偏差 [21] - **第三步:供应链捆绑** 将核心配料研磨成粉末强制学员采购 使学员成为持续现金流来源 有案例显示日营业额仅300元仍被要求持续进货 [19][21] 受害者画像与损失规模 - 典型受害者包括待业人员(如郑州周敏)及跨省学艺的夫妻(河北闫柯夫妇) [9][15] - 实际经营数据远低于承诺 多数日营业额仅50-300元 与宣传的"日赚一两千"相差4-40倍 [9][15][19] - 隐性成本高昂 除学费外还需承担设备采购(二手器材转卖现象普遍)及原料积压损失 [10][15] 行业运作特征 - 主要聚焦小吃领域 账号命名多含"收徒""技术可教"等关键词 通过私域流量转化 [16] - 配方同质化严重 不同师傅传授的"祖传配方"实际内容完全一致 [11] - 变现链条完整 从流量造假到教学收费再到供应链控制形成闭环 [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