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己二酸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印发——我国加强技术创新 精准控制氧化亚氮排放
科技日报· 2025-09-02 14:33
8月31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 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源头和 过程控制、资源化利用、监测和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开展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控排相关技 术申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有效提升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减排能力。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翠梅研究员说,自2021年起,我国逐步将硝酸生产过程的 氧化亚氮排放数据报告纳入全国碳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有企业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 排技术,减排效率接近国外产品且成本更具优势。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出台系列细化配套措施, 实现《方案》提出的控排目标,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全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治理提供"中国 方案"。(记者李禾)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主要来自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 胺的生产过程,己二酸行业是工业氧化亚氮最主要的排放源。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相对集中、行业聚 集程度较高,排放处理的技术路线也较为成熟,因此率先在工业领域开展氧化亚氮控排工作具有较高可 行性。 ...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方案出台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0:15
中化新网讯 8月2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 制行动方案》,提出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控制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 一是推动氧化亚氮减排。推动相关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使用治理设备、加装催化剂等方式有效减少氧 化亚氮排放。鼓励己二酸生产企业对氧化亚氮尾气进行回收提纯再利用。 二是完善氧化亚氮控排配套政策。研究利用相关资金渠道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氧化亚氮回收提纯装置和减 排装置,加快推进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减排。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开展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控排相关技术申报国 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推动成立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产学研联盟。 四是强化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协同管控。针对与氧化亚氮同源的氮氧化物等,研究探索建立协同控制制 度,研究在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氧化亚氮排放评价,提出 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措施。 五是加强工业领域氧化亚氮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进建立重点企业氧化亚氮排放报告制度,研 究制定监测标准和排放相关标准,在工业领域探索开展氧化亚氮排放源自动监测。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 ...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3
开源证券· 2025-08-13 22:45
宏观经济分析 - 美国7月CPI同比上升2.7%,环比上升0.2%,核心CPI同比上升3.1%,环比上升0.3%,核心通胀超市场预期[3][4] - 能源项同比下降1.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核心商品同比增速上升0.47个百分点至1.17%,核心服务同比上升3.637%[4] - 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25bp,但全年降息次数可能有限,需关注通胀反弹斜率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6][7]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 谷歌上调2025年资本支出目标至850亿美元,微软2025财年资本支出达882亿美元,同比增长58%,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660-720亿美元[10][11] - 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供应,有望缓解国内AI算力紧张局面[12] - 阳光电源布局AIDC电源业务,培育第三成长曲线[13] - 建议关注PSU、HVDC、液冷等环节核心标的,如麦格米特、阳光电源、英维克等[14] 可选消费行业(春风动力) - 2025H1营收98.55亿元(+30.9%),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41.4%),2025Q2营收56.05亿元(+25.5%),净利润5.87亿元(+36.0%)[16][17] - 全地形车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33.95%),极核电动销量25.05万辆,收入8.72亿元(+652.06%)[18] - 2025H1毛利率28.4%(-3.1pct),主因低毛利极核业务占比提升,净利率10.2%(+0.8pct)[19] 医药行业(和黄医药) - 2025H1总收入2.78亿美元(-9.16%),核心产品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1.63亿美元(+25%)[21] - 呋喹替尼联合达伯舒治疗肾细胞癌的III期研究获CDE受理,索凡替尼胰腺癌II/III期研究进展顺利[22] - ATTC平台首款候选药物计划2025年底启动全球临床试验,现金储备13.6亿美元[23] 化工行业(华峰化学) - 2025H1营收121.37亿元(-11.70%),归母净利润9.83亿元(-35.23%),Q2净利润4.79亿元(-42.61%)[25][26] - Q2己二酸价差2362元/吨(+7.44%),氨纶价差11078元/吨(+0.01%),行业产能出清加速[27][28] - 氨纶行业亏损两年,泰光产业、晓星氨纶部分产能关停,龙头成本优势凸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