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IP
搜索文档
以文化品牌之力激活济阳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10-17 07:31
城市IP是城市的"精神图腾",品牌故事是发展的"文化密码"。为全面展现济阳文化特质与发展动能,系统 呈现城市的历史根脉、产业优势与创新实践,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济阳城市形象,本报特别开设《打造济阳 城市IP 讲好济阳品牌故事》专栏,以多元视角解码济阳的文化根脉、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下的创新脉动、 省会新区北起起势的蓬勃图景……一起走进济阳,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IP与品牌故事。愿这方土地 的独特魅力,成为您心中难忘的城市记忆。本期,让我们走进济阳区"济阳@黄河"文化品牌。 当黄河的臂弯被璀璨的灯火点亮,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济阳悄然开启。作为全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主题 夜经济街区——"九曲黄河万里情"主题街区,国庆节期间推出"红旗飘飘节"系列节庆活动,将爱国主义主 题与黄河文化、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相结合,接待游客30余万人,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大众日报》头 版头条聚焦报道。 近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指引下,济阳区锚定"一河一线一新区"特色人文基因, 倾力打造"济阳@黄河"文化品牌。从千年文脉的深度挖掘到"济北手造"的产业破圈,从黄河主题夜经济街 区的惊艳亮相到全域文旅场景的立体构建,济阳以扎实实践将 ...
景德镇需要的不是“鸡排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3:37
事件概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景德镇小摊主“鸡排哥”李俊永因其独特的经营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受到央视采访并被当地政府聘为文旅推介官 [1][8] - 当地政府迅速反应,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以应对其带来的假期人流高峰 [1][8] - “鸡排哥”的走红为景德镇带来了显著的短期流量效应,带动当地交通和酒店业数据增长 [8] 景德镇旅游基本面 - 景德镇本身已具备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是知名的“网红城市”,其在小红书平台的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50亿次 [1] - 过去两年国庆黄金周,景德镇均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而2024年其常住人口仅为160万,游客规模与人口约700万的洛阳相当 [1][9][10] - 2023年,景德镇接待国内外游客5896.35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36.5倍;旅游总收入达709.14亿元,同期GDP为1201.10亿元 [12] 城市IP与品牌形象 - 景德镇的核心城市IP围绕“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展开,拥有如“无语菩萨”、陶溪川文创街区、“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等成熟文化标签 [1][17][18][19] - “鸡排哥”的意外走红,为景德镇注入了“人情味”与“烟火气”,有助于丰富其以陶瓷艺术为主的单一城市形象,补齐文旅产品线 [13][14] - 城市拥有深厚的艺术根基,包括景德镇陶瓷大学、艺美产业园以及近10万以陶瓷创意为生的年轻从业者,形成了活跃的创意生态 [17][18] 流量挑战与城市承载力 - 流量激增放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游客在社交平台上集中吐槽交通拥堵、打车困难、酒店价格暴涨(有案例显示国庆期间房价从90元涨至约1000元)、卫生环境及旅游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20][21] - 作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江西省内靠后的城市,庞大的游客数量对其城市承载能力构成巨大考验 [21] 长期发展策略与机遇 - 专家建议,景德镇应利用其位于南方中心、靠近长三角及中三角的区位优势,开发周末短途旅游,以拉长旅游旺季,避免假期集中的“钟摆效应” [30] - 通过合理设计旅游产品与路线,与周边的南昌、九江、庐山、婺源、黄山等目的地形成联动,共同做强口碑 [30] - 当前对“鸡排哥”现象的关注,可成为倒逼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优化和承载能力提升的契机 [30]
海口:市民游客“艺”起来
海南日报· 2025-10-09 09:24
活动概况与规模 - 2025海口艺术周于9月28日至10月8日举行,包含重点活动、精品活动、配套活动和艺术培育活动等四大板块近150场次活动 [1][2] - 活动形式多样,涵盖优雅交响乐、火爆流行乐、潮流走秀和传统剪纸等,尽可能覆盖不同群体的审美喜好 [2] - 艺术周开、闭幕式音乐会惠民票开票2分钟即全部售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3] 活动内容与质量 - 开幕式音乐会由交响序曲《红旗颂》拉开序幕,中国交响乐团和著名指挥家景焕合作演绎《波罗乃兹舞曲》《金蛇狂舞》等经典曲目 [3] - 活动包括《舞动椰城·六韵和鸣》原创优秀精品舞蹈展演、“海口·我爱鲁”海岛欢乐大巡游、海口非遗剪纸艺术精品展暨创作体验等 [3] - 2025“夸下海口”国庆草坪音乐会实现了万人大合唱的体验,效果不输演唱会 [6] 惠民参与模式 - 艺术周推出多个无门槛、无“围墙”的惠民演出,如2025“夸下海口”国庆草坪音乐会和“海口·我爱鲁”海岛欢乐大巡游均不收取门票 [2][6] - 活动广邀市民游客参与设计创作,例如“锦色·非遗潮秀”招募素人模特与职业模特同台走秀 [7] - 千架无人机表演画面和部分草坪音乐会主题由群众票选和专家评审综合决定,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7] 城市品牌与文旅融合 - 艺术周活动强化了海口“不只有沙滩、海风和热带风情,还有浓浓的艺术气息”的城市IP形象 [8] - 艺术氛围的营造吸引了更多艺术家将目光投向海口,为艺术家创作带来灵感,并期待与海口本土艺术院团和人才有更多交流合作 [4][8] - 在自贸港出入境政策加持下,国外艺术团体出入境便利,预计未来的艺术周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团体和类型 [8]
济南:城市IP解锁多元消费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9-18 10:55
城市IP项目与消费新场景 - 以"夏雨荷"文化IP为核心的沉浸式文创空间雨荷馆正式亮相 主打四季济南系列与湖畔雨荷系列产品 [3] - 雨荷馆开放首日带动大明湖景区单日最高客流超11万人次 远超平常日均8万人次 [3] - 泺口服装城联动场内4600余家商户推出全品类折扣促销 服装销售环比增长39%-83% 其他商户夜间销售上涨10%-25% [4] - 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举办的电竞赛事门票收入超200万元 带动相关消费约3500万元 [4] - 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已举办近20场官方电竞赛事及70余场文化活动 吸引27万人次参与 线上曝光超千万次 [5] 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 - 济南积极探索"时尚+城市"综合发展模式 以"泉在济南"IP将泉水文化等与时尚产业结合 [4] - 通过打造多元城市IP 营造文化、服务、消费相融合的新场景以激发消费新活力 [5]
截至7月底,济南今年已开展市级以上重点体育赛事444场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19:19
体育赛事活动成效 - 截至7月31日济南市开展市级以上重点体育赛事444场 参与人次达87.1万 [3] - 赛事活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71亿元 其中拉动消费3.32亿元 [3] - 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产出效应10.16亿元 所得效应4.24亿元 税收效应3042.29万元 [3] - 赛事活动对第三产业拉动效应达7.08亿元 [3] 重点赛事经济贡献 - 电竞赛事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超5200万元 GDP贡献1.6亿元 [3] - 街舞大赛吸引超3000人参赛 省外选手占比40% 有效拉动端午假期消费 [3] - 中国女篮热身赛吸引近8000名观众 外地球迷占比72% 五档门票两天售罄 [3] 全民健身与区县赛事 - 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营造氛围 包括新年登高、冰雪嘉年华、大学生欢乐跑等活动 [3] - 历城"村超"首次代表山东出战全国赛 联动贵州"村超" [3] - 区县赛事包括济阳马拉松、槐荫生态黄河半程马拉松、平阴女子半程马拉松等 [3]
“羊城八景”名单揭晓 既有经典名胜 也有新兴地标及特色片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4 16:07
活动发布与评选结果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广州赛区活动暨2025年"羊城八景"发布活动于8月3日举行 [1] - 新入选"羊城八景"包括塔映花城、云山叠翠、越秀风华、荔湾胜境、南沙旭日、黄埔云帆、欢乐长隆、流溪烟渚 [1] - 评选通过线上投票、市民参与和专家评审层层遴选 入围景区涵盖经典名胜、新兴地标及特色片区 [1] 公众参与度与影响力 - "羊城八景"网络投票在132小时内获得1379万张选票 反映市民游客高度关注 [1] - 该IP延续千年历史 蕴藏城市发展轨迹并寄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 文学家刘斯奋指出评选体现广州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进步、新面貌 [2] 文旅产业价值开发 - 广州将挖掘"羊城八景"城市IP产业价值 重点打造配套系列文创产品 [2] - 通过丰富"广州礼物"文创产品内涵 邀请市民游客多形式体验八景风韵 [2] - 新景观将作为广州文旅发展全新名片 在十五运会契机下激发文旅新动力并提升体验内涵 [2]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 ——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2 09:48
武汉特色伴手礼行业分析 传统老字号创新出海 - 蔡林记热干面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通过天猫、京东覆盖全国及海外华人市场 [3]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后出现排队现象,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3] - 计划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翻番,重点拓展欧美市场 [3]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融合传统技艺与年轻化设计 [4] - 打造全国首家AAA级卤文化体验中心,提供生产参观与DIY互动项目 [4] - 规划推出音乐节、IP主题打卡点及文旅线路,强化文化IP价值 [6] 文创IP商业化突破 - "蒜鸟"毛绒玩具上半年线下销量超15万个,销售额达1000万元 [7] - 主题快闪店首日客流量2800人,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 [7] - 已整合110余家本地企业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目标创造百亿级增量 [7] 数字化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展示109款特色商品,支持线上下单 [8] - AR技术应用于黄鹤楼等场景,数字文创巴士实现商品即时邮寄 [8] - 技术融合推动从产品销售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型 [8]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1 08:39
传统老字号品牌发展 - 蔡林记作为1928年创立的百年老字号 从汉口小面馆发展为全球近30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是首个出海的湖北老字号餐饮企业[6] - 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 通过天猫京东触达全国 并吸引海外华人隔空下单[6]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 中晚餐高峰期需排队等位 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2024年马来西亚吉隆坡首店开业[6] - 计划深耕欧美市场 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再翻番[6] 文创IP与新兴品牌崛起 - 蒜鸟系列将武汉口头禅"算鸟"转化为毛绒鸟IP 成为2025年最火城市代言人 上半年发声毛绒玩具线下销量超15万个 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10][11] - 全国首家蒜鸟主题快闪店3月在武昌开业 首日迎客超2800人 平均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11][12] - 6月与湖博文创组成CP互动 引发新一轮抢购[11] - 武汉礼物公司整合110余家本地文创食品特产头部企业 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 推动从单品爆款到IP矩阵到品牌集群的行业进阶 带动百亿级产业增量[13] 产品创新与文化赋能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斩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 融合国潮风手绘插画与武汉特色文化元素如樱花黄鹤楼等[9] - 打造全国首家以卤为主题的AAA景区"湖北周黑鸭卤文化体验中心" 游客可参观现代化生产车间并参与互动体验[9] - 未来计划推出鸭鸭音乐节 景区周边IP主题打卡点 策划跟着周黑鸭游武汉文旅线路 并开发传统节日限定礼盒[9] - 加快国际化步伐让武汉卤香飘向世界[9] 数字化与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陈列109款精选商品包括十大伴手礼非遗手作老字号特产 支持线上下单与邮寄到家服务[14] - 数字文旅巴士覆盖巴公房子江汉路东湖等核心景区 搭建流动沉浸式移动文旅场景 支持AR跨时空互动与定制化数字剧游[14][15] - 蒜鸟系列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渠道 布局机场核心景区商圈自营门店 与主流电商深度合作实现快速破圈[11] - 通过营销整合帮助缺乏渠道的本地文创团队实现月销万只突破[11]
从区域品牌到城市IP: “直隶田园”的文化赋能密码
中国食品网· 2025-05-28 15:45
品牌定位与战略 - 保定市通过"直隶田园"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城市文化IP深度融合,以"京畿保定,多彩田园"为核心理念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赋能的创新路径[1] - 品牌定位超越传统农业品牌,形成文化符号、经济引擎和城市名片三重内核,成为保定"农耕文明复兴"的象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9][11] 品牌视觉系统建设 - 品牌标识以绿色为主色调,融合"直隶"历史底蕴与生态农业特色,通过首字母简拼等元素形成"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的视觉语言[3] - 构建包括VI系统、吉祥物和五款系列包装(预制菜、蔬菜、水果、杂粮、卤肉)的品牌认知矩阵,融入保定文创元素强化辨识度[3] - 吉祥物以保定特色作物为原型进行卡通化设计,拉近与年轻消费者距离,成为情感连接桥梁[3] 运营模式与质量管理 - 采用"政府所有+协会管理+京东科技运营"模式,首批吸纳51家核心企业覆盖十大产业集群[5] - 建立严格标准化认证体系,依据《商标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实现产品可溯源、安全可保障[5] - 通过京东旗舰店优化运营,完成店铺装修、产品筛选及订单管理标准化,提升品牌符号持续露出[5] 营销渠道拓展 - 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立体营销网络,在北京市绿丰家园、宇达创意中心等社区完成"六进工程"[7] - 铺货覆盖超市、饭店、食堂等场景并搭建品牌展厅,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触点[7] - 联动莲池区文旅大会、望都樱桃节等活动,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衍生产业发展[9] 文化赋能与IP建设 - 11分55秒品牌宣传片《直隶田园》展现农业现代化成果与品牌使命,强化城市文化认同[11] - 构建"农业+文化+旅游"IP生态圈,开发文创衍生品延伸价值链,实现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11] - 计划孵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梯度体系,推动安国中药材等子品牌专业化发展[11] 产业协同效应 - 品牌已覆盖设施农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果蔬等十大产业集群,整合57家挂牌企业[5][12] - 通过品牌聚合产业链,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衍生产业发展[9] - 依托京东科技数字化能力构建生产溯源与消费数据分析平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