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千余专家相聚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寻找更多产业创新“最优解” 诺奖得主看好“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活动主题为“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 包含一场开幕活动 一场成果展览和15场系列专题论坛 [1] - 活动吸引千余位国内外专家参与 旨在通过交流合作寻找产业创新最优解 [1] 产业创新生态 - 上海具备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能显著降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综合成本并打通研发全链条 [1] - 上海国投通过搭建以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为底座的创新生态圈 聚力赋能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与产业集聚 [2] - 上海在脑机接口等前沿产业具备优势 上游芯片和电极材料属于科研和产业强项 并能源源不断供给研发人才 拥有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临床转化医院 [2] 前沿技术与源头创新 - 诺贝尔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在论坛上介绍其最新科研进展 一种能同时靶向HIF-1α和HIF-2α的双重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癌症治疗潜力 [3] - 上海拥有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 被视为孕育源头创新的沃土 高校与产业界紧密合作有望研发出从0到1的首创新药 [3] -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 采用独特基因编辑策略 相关UCART产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取得很好疗效 论文发表于《细胞》期刊 [4][5] - 该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自体CAR-T产品无法批量生产 价格高达百万元的问题 [4] 产业化与政策支持 - 华东师范大学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项目已获得上海张江数千万元经费支持 正在建设GMP生产与转化平台以加快产业化进程 [5] - 上海推出“新优药械”支持政策 要求医疗机构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 [6] - 在“新优药械”政策推动下 新药进全市医院的时间从过去几年缩短至现在几个月内 例如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目前已进入42家上海医院 [6] - 截至今年8月 已有196种产品纳入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 包括64种药品和132种医疗器械 [6] - 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入选上海市第五批“新优药械”产品目录 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1亿元 [6] 未来展望 - 展望“十五五” 上海计划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 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优化创新生态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6] - 目标是将上海建设成“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和“全球投资首选地” [6]
诺奖得主看好“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
解放日报· 2025-10-18 09:06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主题为“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 活动内容包括一场开幕活动 一场成果展览和15场系列专题论坛 [1] - 活动吸引千余位国内外专家参与 旨在通过交流合作寻找产业创新最优解 [1] 产业创新生态 - 上海具备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能有效降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综合成本并打通研发全链条 [1] - 上海国投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和多元伙伴协同的网络 聚力赋能上海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与产业集聚 [2] - 上海在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的上游芯片和电极材料领域具备科研和产业强项 并能源源不断地供给研发人才 拥有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临床转化医院以推动产品上市 [2] 前沿技术策源 - 诺贝尔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在活动上介绍其最新科研进展 一种能同时靶向HIF-1α和HIF-2α的双重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癌症治疗潜力 [3] - 上海拥有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 高校科研团队与产业界紧密合作 有望在未来全球创新药研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并研发出从0到1的首创新药 [3] -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研发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取得突破 相关论文于去年7月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细胞》 该UCART产品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取得很好疗效 [4][5] - 企业已获得来自上海张江的数千万元经费支持 正在建设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产品GMP生产与转化平台以加快产业化进程 [5] 政策支持与商业化 - 上海推出“新优药械”支持政策 要求医疗机构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以“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 [6] - 截至今年8月 已有196种产品纳入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 包括64种药品和132种医疗器械 [6] - 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入选目录后 已在几个月内进入42家上海医院 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1亿元 相比过去新药进院需几年时间大幅提速 [6] - 展望“十五五” 上海计划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 优化创新生态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创新药械最友好城市”和“全球投资首选地” [6]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辽宁专场启幕 超220个次50万元以上岗位“含金量”足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6 16:10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5日至18日举行,由中山市负责实施,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4所重点高校 [1] - 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超2.2万个次,其中年薪20万元以上岗位超1700个次,50万元以上岗位超220个次 [1] - 活动汇聚超790家次企事业单位报名 [2] 岗位需求结构 - 按学历划分,本科岗位超1.7万个次,硕士岗位超1900个次,博士岗位超1500个次 [2] - 岗位需求高度集中于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1] - 招聘阵容涵盖头部企业、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国企,实现产业科研全覆盖 [2] 产业与人才匹配 - 中山市的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等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带来大量人才需求 [1] - 辽宁重点高校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学科优势突出 [1] - 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高度契合,实现“专业对口、人岗适配” [1] 参与企业类型 - 参与企业包括明阳智能、康方生物、大洋电机、联合光电、福昆航空等头部及创新企业 [2] - 参与单位也包括华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 [2] - 广晟矿业、大宝山矿业、中山投控、中山公用等国企也参与招聘 [2]
金句来了丨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大放送DAY2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32
根据提供的文档,文档仅包含来源信息“(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1],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公司或行业的实质性新闻内容,因此无法进行关键要点总结。
中国馆海派非遗令观众驻足 多场经贸活动引来企业家关注 “上海日”压轴亮相大阪世博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8
上海日活动与文化展示 - 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上海日主场活动,上海作为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压轴亮相,兼具上海特色和创意融合的现场表演吸引大批观众打卡[1] -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协同上海市各相关委办局组织超百人代表团赴日,成功开展经贸研讨、产业对接等多样的交流活动[1] - 上海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与文人香道在中国馆展区进行现场展示,吸引众多国际游客驻足互动[2] - 上海民族乐团与日本太鼓乐团联袂演绎《和鸣·共生》,AKB48 Team SH献唱中日经典歌曲,上海京剧院表演戏曲绝活《悟空》,三位男高音翻唱上海世博会主题曲将活动推向高潮[2] 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 - 上海代表团赴日举办多场经贸交流活动,包括上海—关西经贸交流会、上海—京都企业家研讨会,深化上海与日本关西地区的友好交流与经贸合作[3] - 日本公司Biome代表董事表示其开发的生物多样性社交软件在日本有120万用户,期待找到合作伙伴开拓在华业务[3] - 上海市商务委、经信委、科委等单位在交流会中围绕上海绿色低碳、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进行推介[3] - 日企(上海)中小企业国际产业园已在今年7月正式落地开园,首批已有十余家日本企业入驻,临港新片区被介绍为适合日本中小企业展业的制度型开放试验田[3] 合作成果与未来展望 - 上海日活动为大阪世博会增添上海元素,为中日地方合作带来新可能[4] - 上海代表团借助世博平台推动产业与技术精准对接,为中日企业畅通沟通渠道,帮助中日企业共享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红利[4]
下周财经日历(10月13日-10月19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1 20:47
| | 7经昌历 | | --- | --- | | 时间 | 事项 | | 周一 10/13 | 中国9月贸易帐 | | | 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 | | "互换通"每日净限额提高至450亿元 | | | 港交所推出泡泡玛特股票期权 | |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10/13-10/17) | | | 2025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美国华盛顿,10/13-10/18) | | | 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 | | 【新股申购】马可波罗 | | 周二 10/14 | IEA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 | | 【新股申购】 不元生物 | | | 中国9月CPI、PPI 第138届广交会开幕 | | 周三 10/15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深圳, 10/15-10/17) | | | 紫金黄金国际将于收市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 | | 【新股申购】超颖电子 | | | 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 | | 周四 10/16 |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北京, 10/16-10/18) | | | 第113届秋季全国糖酒会(南京 ...
这些“顶流”悉数到场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即将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10-10 18:47
活动基本信息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链动全球赋能产业” [1] - 活动采用“1+1+15+N”架构,包括1场开幕活动、1场成果展览、15场专题论坛和全年N场主题活动 [1] 参会嘉宾阵容 - 科学界嘉宾包括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赵国屏、林国强、岳建民以及清华大学药学院创始院长丁胜 [1] - 产业界嘉宾包括直观医疗董事会执行主席盖瑞·古萨特、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任峰、深势科技创始人孙伟杰、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方明杰、博睿康技术董事长胥红来 [2] - 投资界嘉宾包括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陆雯、比邻星创投管理合伙人李喆、奥博资本执行董事应大为、本草资本合伙人汪晓燕 [2] 行业发展背景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的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 [2] -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1712亿元增至2024年2011.67亿元,年复合增长6.9% [2] 组织与合作伙伴 - 活动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办,上海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一财万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2] - 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上海联影医疗科技、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2] - 特别支持伙伴为波士顿科学和赛默飞世尔科技 [2]
信长星会见丹纳赫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毕睿宁
苏州日报· 2025-09-19 08:59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丹纳赫集团为世界500强企业 业务方向与江苏重点培育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契合[3] - 公司加大在江苏投资布局 体现战略眼光[3] - 集团全球总裁毕睿宁表示将与中国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深度对接 布局更多优质项目[3] 区域发展与合作 - 江苏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地[3] - 江苏拥有坚实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 处在中国对外开放前沿[3] - 毕睿宁回忆曾在江苏工作经历 称得益于当地良好环境使投资取得丰硕成果[3] 高层交流与互信 -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会见丹纳赫全球总裁兼CEO毕睿宁 省委副书记及苏州市委书记参与[1][4] - 信长星希望公司坚定发展信心 继续深耕江苏共享发展机遇[3] - 江苏承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集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3]
无锡海关积极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新华日报· 2025-09-19 05:56
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成效 - 无锡市连续3年入选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1] - 专项行动推动外贸稳量提质,今年1-8月无锡市外贸进出口5353.4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1] 物流通道拓展 - 无锡开通“中吉乌”国际班列,采用“国内铁路+跨境公路”多式联运模式,节省30%物流成本并覆盖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 [2] - 班列实现“一单贯通、一箱出境”,已常态化运行并累计发运货物超1476吨 [2] - 无锡机场国际邮件交换站启用,保障国际邮件直航出境,“水水中转”“空空中转”模式持续扩容 [2] 产业支持措施 - 进口危险化学品“白名单”制度落地无锡,为SK海力士等企业进口光刻胶原料提供快速通关,每年节省物流仓储及物料损耗成本近千万元 [3] - “白名单”制度通过对企业信用和产品风险综合评估,实施降低检验比例等便利措施,已惠及34批货物 [3] - 生物医药产业“白名单”试点扩面增效,分三批将5家企业、13项研发用物品纳入试点,企业以免于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方式快速进口研发物料 [3] 新业态发展 - 无锡建成全省首个普货、快件、跨境电商“三合一”全兼容海关监管中心,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 [5] - 今年1-8月无锡海关累计验放跨境电商出口小包裹1196万票,同比增长1.18倍,创历史同期新高 [5] -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企业拓展保税维修业务,前8个月维修各类硬盘近30万个,实现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升级 [6]
“全程绿灯”加速好药上市步伐
新华日报· 2025-09-17 08:18
□ 本报记者 王梦然 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正 式发布。9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该方案背后的"首创性"与"集成性",以3个关键词 勾勒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新蓝图: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让"好药"研发、通 关、使用环节实现"全程绿灯";从全球高端人才到跨境数据资源自由流通,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外 籍专家号……这场覆盖全链条的改革实践,让"江苏造"创新药离市场更近,更快造福患者,折射民生温 度。 三大关键词锚定"全链创新" 该方案以"全链条改革、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创新"为核心骨架,系统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 产、流通、使用全周期的创新体系,每个关键词都精准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一条链的改革,贯通6个方面18项政策集成。"省商务厅厅长司勇介绍,方案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 升审批服务水平、构建生产流通体系、完善采购使用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守牢安全底线6个方面,细 化18项举措,核心目标是为国家探制度、为江苏赋动能、为企业解难题。 "全链条改革"立足优势精准破局。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1/8,创新药获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