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研发与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乌海:“北京研发+乌海转化”首家企业落地
内蒙古日报· 2025-11-17 11:34
内蒙古万晨凯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落地乌海市,正是得益于这种"双向飞地"机制赋能。在推 进中,乌海市多部门联合乌海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专业团队,深入本地煤焦化等企业摸排 技术瓶颈并形成需求清单,再依托北京信息谷创新资源网络定向链接优质主体。最终促成北京凯元环保 技术有限公司与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千里山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新公司,实现技术、资本、产 业链资源的跨区域高效整合。 相较于传统区域合作模式,"北京研发+乌海转化"模式呈现显著优势:对北京市而言,乌海市丰富 的产业应用场景为优质科技成果提供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沃土",加速科技成果价值变现;对乌 海市而言,通过"按需引技"精准对接北京市研发资源,能够快速突破本地产业技术瓶颈,实现产业能级 跃升。这种双向赋能机制有效激发两地资源优势,形成"1+1>2"的区域协同效应,为乌海产业转型构建 起可复制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乌海北京"双向飞地"首家落地企业——内蒙古万晨凯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工商注册手 续,这标志着"北京研发+乌海转化"区域协作模式实现阶段性突破。 今年3月,由乌海市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携手共建的乌海北京信息谷科创中心在 ...
发布机器人新品预告,股价20cm涨停,上纬新材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14:29
股价异动与市场传闻 - 11月11日公司股价盘中直线拉升午后触及20厘米涨停 [1] - 市场传闻源于公众号"智元上纬"发布将推出身高1.88米全尺寸机器人的消息该公众号主体为公司 [1] - 有报道称公司将联合智元机器人开展业务但智元机器人方面澄清公司是独立开展具身智能业务并非联合开展 [1] 公司官方回应与业务现状 - 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业务正常开展未收到剥离原有业务的信息也未掌握负责开展机器人业务部门的信息 [1] - 对于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证券部门回应称应是营运方向部门在操作目前尚未收到内部协作信息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 [1] 股权变动与市场表现 - 智元机器人此前通过收购获得公司控股权并推动要约收购 [1] - 公司曾是年内首只20倍大牛股但智元机器人多次否认借壳上市传言 [1] 近期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公司营收4.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3%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66% [2]
今日上市:道生天合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08:55
公司上市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10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发行前控股股东易成实业持股47.55%,发行后持股38.04% [2] -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季刚、张婷合计控制60.47%股份,发行后控制48.38%股份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核心产品围绕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 [2] - 产品体系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 [2] - 主要服务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油气开采、电力、模具制造等领域 [2] 募集资金用途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788,642,400元,募集资金净额为686,950,112.60元 [2] - 募集资金拟用于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2]
道生天合将上市,募资约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05 13:59
上市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29日开启申购,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SH:601026 [1] - 发行价格为5.98元/股,发行数量为1.3188亿股 [1] - 预计募资总额约为7.89亿元,预计募资净额约为6.87亿元 [1] - 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获得受理,2025年6月通过上市委会议 [3] 募资用途调整 - 原计划募资8亿元,其中6.15亿元用于年产7.8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等项目,1.85亿元用于偿还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后续将拟募资总额调整为6.94亿元,用于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等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3] - 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 [3] - 主要服务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油气开采、电力、模具制造等领域 [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约为5.28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季刚 [3]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为季刚、张婷夫妇,合计控制公司60.47%的表决权 [4][5] - 控制权主要通过上海易成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7.55%)及担任多家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实现 [4] - 主要股东包括易成实业、衢州厚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3][4] 历史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为1.08亿元、1.52亿元、1.55亿元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04亿元、1.33亿元、1.36亿元 [5] 近期财务状况(截至2025年上半年)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为17.84亿元,净利润约为8497.1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约为7482.37万元 [6] - 资产总额为38.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93亿元 [6]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42.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7% [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7% [6]
新材料企业道生天合拟首次公开发行1.32亿股
智通财经· 2025-09-18 21:52
公司IPO基本信息 - 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1.32亿股,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3956.40万股 [1] - 初步询价日期为2025年9月24日,申购日期为2025年9月29日 [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使用募集资金6.94亿元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 - 产品围绕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 [1] - 主要产品系列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 [1] - 主要为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油气开采、电力、模具制造等领域提供新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4.36亿元,2023年为32.02亿元,2024年为32.38亿元,2025年1-6月为17.85亿元 [1] - 2022年净利润为1.08亿元,2023年为1.52亿元,2024年为1.55亿元,2025年1-6月为0.85亿元 [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等高端胶粘剂、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项目 [1] - 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1]
思泉新材盘中快速反弹 成交额突破1.24亿元
金融界· 2025-08-15 02:32
股价表现 - 思泉新材股价在2025年8月14日早盘5分钟内涨幅超过2% [1] - 截至9点35分股价报155.06元 [1] - 成交额达1.24亿元 [1] - 换手率为1.69%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与生产 [1] - 主要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 [1] - 业务涉及AIPC、AI手机等相关技术领域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92.38万元 [1] - 净流出占流通市值的0.27%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5037.48万元 [1] - 累计净流入占流通市值的0.69% [1]
朗迪集团:拟以不超1.21亿元收购聚嘉科技不超过20.1667%股权
快讯· 2025-06-30 15:38
收购计划 - 朗迪集团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超过20 1667%的股权 总价不超过1 21亿元 [1] - 收购完成后 公司将持有聚嘉科技不超过20 1667%的股权 [1] 标的公司情况 - 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具备从高性能LCP纤维级基体树脂 改性树脂到高性能LCP纤维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及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1] - LCP作为一种高端特种工程材料 在航空航天 工业输送 光缆电缆 高端绳缆等关键领域应用广泛 市场前景广阔 [1] 战略意义 - 本次投资若顺利完成 将积极推动公司实现新材料板块补链强链 [1] - 助力公司产品向汽车电子 低空飞行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拓展 [1]
晶臻科技邢斌:用材料守护生命
上海证券报· 2025-06-21 02:41
公司概况 - 浙江台州晶臻科技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超高温不燃面料碳纶新材的研发和生产 [2] - 碳纶新材由公司董事长邢斌命名,结合碳化工艺和黑色特征,耐高温达1800摄氏度 [2] - 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及全国纺织劳模团队共同研发,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消防、航空航天等领域 [3][6] 产品与技术 - 碳纶新材相比传统阻燃面料(如芳纶、聚酰亚胺)价格低50%,且耐温性能显著提升(传统材料仅200-500摄氏度) [4] - 产品应用场景明确:新能源车控火毯(已进入国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目录)、消防服外层、电焊防护、物流包裹防火等 [3][4] - 技术突破在于将本质阻燃面料的耐高温特性从传统上限500摄氏度提升至1800摄氏度 [2][3] 市场拓展 - 新能源领域订单量最大,尤其新能源汽车控火毯预计将在全国微型消防站推广 [3] - 产品已销往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并吸引日本品牌投资设立海外销售分公司 [5] - 初期市场推广困难,后通过海外客户反哺国内知名度,目前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 [4][5] 商业化进展 - 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并逐步产业化,但市场培育成本远超预期 [4] - 通过创业大赛获得科创基金和天使轮融资,与多家快递物流公司达成合作 [7] - 创始人强调产品需精准匹配应用场景才能转化为商品,过程需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 [4] 创始人背景 - 邢斌为连续创业者,前两次创业中第二次(LED照明)年产值突破1亿元并获国家高新技术认证 [6] - 团队称其"打不死的小强",创业理念强调坚定信念、学习新技术和感恩社会 [6][7] 行业前景 - 新材料可替代传统行业应用,市场空间巨大,尤其在消防、军工、新能源等增量领域 [3][4] - 碳纶新材兼具经济价值(降本增效)和社会价值(生命安全防护),符合多行业升级需求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