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芯片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激光芯片行业结构、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激光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行业规模将增长至538.4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4 09:12
内容概况:激光芯片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激光的核心光电子元器件。其快速 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驱动力量: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催生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 求,5G通信网络的规模部署、数据中心的加速建设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都对高速率、低功 耗的激光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对光电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明确 的产业规划引导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保障,为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市场需求持续拉动与产业政 策有力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激光芯片行业实现显著成长。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国激光芯片行业市 场规模从189.09亿元增长至311.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09%。未来,随着5G网络的深度覆盖、数据 中心规模的进一步扩容以及智能传感应用的广泛普及,激光芯片产业规模将保持稳步提升态势,预计 2028年中国激光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38.43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长光华芯(688048)、炬光科技(688167)、芯碁微装(688630)、奥普光电 (002338)、福晶科技(002222)、容大感光(300576)、彤程新材(603650)、大 ...
首期规模超百亿元!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9:36
基金概况 -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是千亿元未来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基金首期规模超百亿元,采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机制 [3] - 基金由成都科创投集团作为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尽调与投后管理,其管理的未来产业创投发展基金规模达65亿元,存续期15年 [3] 投资方向 - 基金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先进核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同时覆盖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氢能、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都市支柱产业 [3] - 基金旨在打造天使与创投相结合的基金集群,催化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 [3] 项目进展与企业反馈 - 基金启动会上有5家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相关部门现场开展项目入库评价 [1][4] - 深圳市瑞康光联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由海外归国专家组成,聚焦激光芯片、光通讯、AI光模块等领域,前期已自主投入数千万元启动资金,芯片技术基本成型,正寻求约1亿元的Pre-A轮融资以加速产业化 [5] - 企业选择成都因其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具备打造完整产业生态的土壤 [5] - 四川远航华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用十年时间从产值500万元扩张到5000万元,认为入库后将获得更多资本认可和市场拓展机遇 [5]
长光华芯:有意在合适时机兼并业内标的,整合国产激光产业链优质资源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5:01
公司战略与产能规划 - 公司有意在合适时机收购兼并业内同类标的,整合国产激光产业链优质资源,以做大做强[1] - 公司已建成的产能和正在释放的募投项目产能足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强调作为理性企业不会盲目扩充产能,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1] - 作为平台化公司,公司会根据未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体系、新产品进行产能补充,并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同行企业赋能,避免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1] 行业竞争与市场观点 - 公司认为良性的竞争和合理的利润是促进激光生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国内企业应协同并进形成合力,而非沉迷于低质量价格战和恶性竞争[1] - 在国家提倡“反内卷”的背景下,公司有意通过资本运作参与产业整合,有关部门也关注到激光芯片领域资本局部过热现象,支持通过整合并购引导创投资金有序退出[1] - 同城企业的协同发展可极大推动中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自主化进程和全球竞争力[1] 公司发展历程与护城河 - 公司于2022年上市,已实现从技术领先到IDM全产业链平台构建的跨越[1] - 公司秉承“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发展战略,以半导体芯片为支点,横向扩展多应用领域,并向下游器件、模块及激光器领域纵深拓展[1] - 在资本平台加持下,公司正加速驶入集团化发展新航道,致力于打造引领行业未来的光电产业生态集群,并已构筑以技术、管理、资本为壁垒的护城河[1]
长光华芯:高额研发投入主业毛利率却逼近个位数,“国产激光芯片龙头”难掩两年巨亏2.58亿窘境丨大A避雷针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两年业绩巨亏 合计扣非净利润亏损达2.58亿元 [1][8] - 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10.13% 扣非净利润暴跌67.35% [8] - 2020-2021年高速增长期营收达2.47亿元和4.29亿元 同比增78.46%和73.59% [6] - 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617.91万元和1.15亿元 同比增120.31%和340.49% [6] - 当前股价较高位下跌近60% 但市值仍超90亿元 [1] 产品结构与市场 - 高功率单管系列产品占营收主导地位 占比约80% [4] - 高功率巴条系列产品营收占比约10% VCSEL及光通信芯片占比仍较低 [4] - 产品应用于激光加工、智能制造、激光雷达、3D传感等十余个领域 [4] - 已建成IDM全流程工艺平台和2/3/6吋量产线 [4] 盈利能力恶化 - 毛利率从2022年51.57%断崖式跌至2024年23.85% [9] - 单管产品毛利率2024年骤降至10.93% [9] - 2023-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5808.65万元和4883.45万元 [11] - 行业价格战导致芯片价格下调 削弱盈利空间 [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1年8592万元增至2024年1.27亿元 [13]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从20%提升至46.69% [13] - 取得193项专利(含144项发明专利) 突破单管芯片132W功率纪录 [16] - VCSEL芯片效率提升至74% 填补氮化镓蓝绿光激光器产业化空白 [16] 资金管理与风险事件 - 信托理财投资6000万元暴雷 全额计提亏损 [11] - 投资中融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6% 远超同期LPR利率 [11] - IPO超募资金13.91亿元 当前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共13.32亿元 [12][17] - 较上市初期22.5亿元资金规模已显著消耗 [1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激光芯片属高技术门槛、资本密集型赛道 受国家自主可控战略推动 [6] - 行业陷入价格战 市场竞争激烈 [9] - 新业务领域(VCSEL/光通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贡献 [16] -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与技术快速迭代带来持续压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