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国企高端装备亮相链博会 彰显供应链自主硬实力
新华财经· 2025-07-19 17:48
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成果展示 - 中信集团展出了7500吨级一体化压铸单元,能将车身底盘98个零部件合为整体压铸成型,实现底盘关键部件减重33%,提升车辆性能和节能水平 [1] - 中信重工推出具备图像识别、异常声音分析、温度监控预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烟雾火灾报警五大功能的特种机器人,适用于矿山、石油石化等高危场景巡检 [1] - 中煤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达3×2000千瓦,输送能力不低于3000吨/小时,设计运距突破550米,具备高智能化、低能耗等特性 [2] 国有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链作用 - 展出的高端装备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型,如7500吨级压铸单元代表汽车轻量化前沿方向 [1][2] - 国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如刮板输送机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保障煤矿井下高效安全运输 [2] - 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凸显国有企业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重点产业链安全中的"顶梁柱"作用 [1][2] 技术参数与性能提升 - 7500吨级压铸单元使底盘部件减重33%,直接提升车辆能效 [1] - 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达3000吨/小时,运距550米,兼具低运行阻力和超强耐磨性 [2] - 特种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传感技术替代人工巡检,提升高危场景安全性和效率 [1]
向新,看中原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农业与食品产业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余万亩,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 [9][1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 [12]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13] - 双汇、思念、白象、卫龙等老品牌与嗨吃家、食族人等新兴品牌共同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14] - 小麦深加工产业链延伸至赤藓糖醇、谷朊粉、蛋白肽等高端原料,以及可降解生物塑料 [15] 制造业与工业升级 - 洛阳轴承集团生产从机器人轴承到盾构机轴承的全系列产品,展示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16] - 郑州比亚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一期产能40万辆、二期60万辆,实现每分钟下线一台整车 [17] - 中铁装备盾构国产率突破95%,郑煤机液压支架市占率行业第一,超聚变服务全球10000多家客户 [18] - 工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33] 文化与旅游产业 - 双槐树遗址通过3D、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发展可视化互动新业态 [39]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出1600余件文物,建筑空间达1.97万平方米 [40] - 洛阳应天门等地推出战国袍、唐襦裙等传统服饰体验,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消费 [43] - 南阳武侯祠、邓州花洲书院等文化IP与餐饮结合,形成日用型文化产品 [4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温室加速小麦育种进程 [10][11] - 新乡"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整合气象、墒情等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8]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实现"算天、算地、算人",赋能千行百业 [33] - 兰考县打通27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刷脸办理"政务业务 [25] 生态环保与绿色经济 - 三门峡小秦岭矿山生态修复后,林麝、豹猫等野生动物重现 [31] - 民权林场6.9万亩林地构筑黄河故道绿色屏障 [31] - 全省创建无废景区、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3014个 [34] - 碳减排领域预计2030年前年需投入2.2万亿元,带来产业新机遇 [34]
中国煤炭科工打造无人化智能开采示范 助入煤炭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0 07:39
煤矿智能化发展 -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和转型升级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1] - 2020年国家八部门提出目标:到2025年综采工作面实现少人/无人操作,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模式已在全国大部分矿井推广,但"无人化采煤"仍是行业核心追求 [2] - 2024年全国已建成47处智能化示范矿井,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5%,5G+工业互联网、AI视觉识别、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传统煤矿数字化转型 [4] 中国煤炭科工技术突破 - 公司以"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成套技术"项目为牵引,突破装备群智能协同作业、自适应连续推进等技术瓶颈,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1] - 2021年启动"无人化采煤控制系统"揭榜挂帅项目,7支团队角逐后形成2套解决方案,累计攻克31项难点和89项任务,成果已在山东能源、川投嘉阳等煤矿常态化运行 [3] - 2024年创新提出"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新模式,在国家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支撑39处(占比55%),2023-2024年分别支撑全国智能创新大赛28个(39%)和34个(46%)获奖工作面 [6] 产学研合作与基础能力 - 公司与清华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与华为战略合作推进矿鸿操作系统,与矿业院校共建实验室,深度参与企业智能化工作面建设 [4] - 建成9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远程智能服务平台(总面积2500㎡,仪器价值3200万元),获CNAS认证,牵头或参与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5] - 生产基地实现每10分钟下线一组电液控换向阀,36小时装备一个采煤工作面,拥有6套智能加工系统、8条柔性生产线和20余套信息化系统 [7] 行业标杆地位与未来规划 - 生产基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绿色工厂 [8] - "十五五"期间将聚焦智能无人化开采主业,打造"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双智企业,推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标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