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

搜索文档
每日市场观察-20250801
财达证券· 2025-08-01 11:19
市场表现 - 7月31日上证指数跌1.18%,深证成指跌1.73%,创业板指跌1.66%[1][2] - 两市4133家下跌(占比79.3%),1019家上涨(占比19.6%),68家收平[1] - 主力资金净流出:上证172.49亿元,深证96.06亿元[4] 行业动态 - 仅6个板块收涨:化学制药、软件开发等,跌幅前五为能源金属、钢铁等[1] - 全球黄金需求二季度达1249吨,同比增长3%,ETF流入170吨[11] - 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试点启动,聚焦5大重点领域[8] 宏观经济 - 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7]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企稳,6月同比增长5.4%[6] - 公募基金自购达49.66亿元,被动指数型占比20.65%[12] 政策动向 - 创新药将设置价格稳定期支持高回报[10] - 链博会促成6000项合作协议,匹配次数达2.4万次[5]
北交所定期报告20250731:国际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北证指数收跌1.16%
东吴证券· 2025-07-31 22:31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7月31日资本市场、行业新闻频出,北证指数收跌,北交所市场成交减少,部分公司有股份变动公告,且无新股上市 [1][2] 各部分总结 资本市场新闻 - 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外交部称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态势持续增强,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变革转型机遇 [2][7] - 商务部回应冯德莱恩表态,希望欧方开放市场,中方将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欢迎欧企投资 [2][8] 行业新闻 - 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2][9] - 国家能源局拟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涉及5类系统 [2][11]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规范城市商业医疗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12] 市场表现 北交所板块表现 - 2025年7月31日,科创50、北证50、A股指数、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300均下跌 [2][13] - 截至当日,北交所成分股268个,平均市值31.09亿,成交额202.10亿,较前一日减少68.01亿 [2][13] 北交所个股表现 - 收盘上涨44只,涨幅居前的有*ST广道、方盛股份、美登科技,分别涨29.94%、15.13%、9.11% [14] - 跌幅居前的有恒立钻具、骑士乳业、百甲科技,分别跌11.39%、7.78%、7.45% [14] 公司公告 - 新威凌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减持127.52万股,占比1.9952%,减持金额3783.94万元 [20][21] - 科强股份控股股东等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因员工持股平台减持,持股比例从39.2118%降至38.8489% [22] 今日新股 - 无新股上市 [1][23]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7-31 16:41
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工作通知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工作 旨在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力 [2] - 试点任务聚焦5大重点领域 包括井工煤矿智能掘进/采煤系统 露天煤矿智能采剥系统 智能选煤系统 辅助及其他智能系统 [4][5] - 试点项目将通过技术创新或集成应用 形成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高效可靠智能化系统 实现生产系统自主运行和少人无人作业 [3][4] 总体要求 - 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立足煤矿智能化现状 聚焦重点领域和典型场景开展技术攻关 [3] - 推动建成装备智能控制水平高 生产系统自主稳定运行能力强的典型项目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化方案 [3] - 目标是通过试点引领煤矿智能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提升行业生产力水平 [3] 试点任务 井工煤矿智能掘进系统 - 强化高精度地质探测 掘支一体化等技术装备升级 重点突破高效支护 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技术 [4] - 形成煤巷 半煤岩巷 岩巷等智能掘进模式 实现探—掘—支—锚—运高效协同和常态化稳定运行 [4] 井工煤矿智能采煤系统 - 强化采煤设备自适应截割和高阶数智开采 重点突破高精度感知 精准控制 智能决策等技术 [4] - 形成薄及中厚煤层综采 大采高综采 综放等智能开采模式 提升地质适应性和资源回收率 [4] 露天煤矿智能采剥系统 - 强化全业务流程智能协同升级 重点突破自主采装 装备协同控制 智能穿爆及排产等技术 [5] - 形成间断工艺 半连续工艺 连续工艺等智能采剥作业模式 实现采运排系统设备远程控制或自主作业 [5] 智能选煤系统 - 强化全流程标准化建设 重点突破精准检测 在线分析 智能调控等技术 [5] - 形成动力煤 炼焦煤等智能分选模式 实现选煤厂提效降耗和生产现场无人作业 [5] 辅助及其他智能系统 - 强化系统集成和AI深度融合 开展智能辅助运输 特殊作业环节智能装备 煤矿大模型等技术研发 [5] - 提升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运行水平及人工作业环节机器替代率 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5] 组织实施 组织申报 - 申报单位需编制试点项目申报书 内容包括工作基础 建设内容 技术方案 资金投入等 每个单位限1个试点方向 [7] - 优先支持新建智能化建设项目 鼓励已建成项目进行迭代升级 允许煤机装备制造企业 科研单位联合申报 [9] 初审推荐 - 各省区/央企初审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山西 内蒙古 陕西不超过10个) 同一试点类别不超过2个 [7] 专家评选 - 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评审申报材料完整性 科学性 技术可行性及推广潜力 必要时进行现场答辩 [7] 验收推广 - 试点建成后由省级部门/央企组织验收 国家能源局抽查合格后发布成果并组织行业推广 [8] 工作要求 -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 项目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需定期提交年度进展报告 [9] - 国家能源局将加强政策支持 召开推进会宣传试点经验 推动成熟模式全国范围推广 [10]
山西见证!中国中煤携手华为,矿鸿开启煤矿智能化新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7-12 11:37
煤矿智能化技术突破 - "基于矿鸿的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控制系统"入选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是煤炭领域唯一入选项目[1] - 该技术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联合华为等企业共同研发 在山西大宁煤矿完成工业性试验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3] - 项目突破煤机装备从根技术到单机产品的"卡脖子"困境 实现8项首次创新包括首次在综采工作面核心装备控制器中应用矿鸿操作系统[13]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依赖国外操作系统 存在通信协议碎片化和"信息孤岛"问题 导致设备交互效率低下[5] - 矿鸿系统首创自主工业物联网架构 通过三级索引通讯和标准物模型协议实现设备直接交互 提升数据质量[9] - 系统统一不同厂商设备通讯标准 实现无缝协同 大幅提升采煤作业流程协同性[9] 硬件创新成果 - 开发基于根技术的电路板 PLC 工控机等关键器件 完成自主元器件选型测试与适配[11] - 移动驾驶舱实现无感近场连接 支持综采面设备全域全时全景移动监控 属行业首例[11] - 操作方式从多按钮控制简化为手持终端远程触控 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11] 软件系统升级 - 开发矿鸿操作系统和管理平台 实现各子系统设备数据主动上传和统一协议交互[13] - 监控系统实现1人监控所有设备 故障信息实时同步地面人员 大幅缩短检修时间[13] - 提供1000多个JS开发接口 简化开发流程 技术人员可直接通过高级语言调用功能[15] 产业链合作模式 - 中国中煤负责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研发和成套产品测试 华为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和基础通信服务[15] - 合作模式为行业树立标杆 解决传统研发人员适应新环境等挑战 通过生态协同攻克技术难点[16] - 项目成果为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借鉴模式 推动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16]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含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0 16:48
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规范了分布式调相机并网原则和技术要求,支撑"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和安全运行 [2] - 《多能互补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填补了国内多能互补项目经济评价空白,提供统一评价框架和方法 [2] -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验收技术规范》规范10kV及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验收程序,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规范选址、支护等设计要求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计规范》针对10MW以上非补燃式电站,提高设计规范化和设备兼容性 [3] - 煤矿5G通信终端标准修订推动5G在煤矿行业应用,促进智能化发展 [4] - 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标准完善防爆机器人检验认证要求,提升智能化水平 [4][5] 能源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 《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规范扫掠面积≤200m²的小型风机技术要求 [6] - 《直流输出型风力发电机组》规定10kV-100kV直流风电机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6] - 1000kV升压变压器标准吸纳工程经验,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7] - 大采高液压支架标准修订提升支架技术水平,规范设计和检验 [7] 能源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质量评价规范》为380V/220V户用光伏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8] - 《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技术规范》填补压水堆核电供热设计规范空白 [8] -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标准推动建设标准化和运维规范化 [8][9] - 煤矿液压钻车标准提升岩巷掘进和支护工程安全性 [9] - 煤矿气动钻机标准统一产品名称型号,提升安全性能 [9] - 煤矿隔爆型电机能效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 [10] - 煤矿水力压裂标准规范瓦斯抽采利用,降低瓦斯危害 [10]
矿用机器人产业招商清单:中信重工、中铁重工、郑煤机等最新投资动向
前瞻网· 2025-07-03 15:39
矿产资源概况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1] - 主要非金属矿产储量:磷矿34.41亿吨盐矿155.35亿吨芒硝9.21亿吨高岭土7.21亿吨晶质石墨1亿吨滑石4843.89万吨[1] 矿用机器人行业背景 - 传统煤矿作业存在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高危问题安全生产是核心痛点[1] - 矿用机器人服务于煤炭金属矿等领域其生产的砂石骨料广泛应用于基建行业[1] - 智慧矿山建设获政策支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推动智能化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1] 产业链与企业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中游为整机制造下游为矿山应用[3][14] - 行业代表企业包括:中信重工(注册资本45.8亿元)中国铁建重工(53.3亿元)郑州煤机(17.8亿元)徐工集团(118.2亿元)中国神华(198.7亿元)[7][8][9] - 地方政府积极招商引资推动传统矿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意义[6] 重点企业分析(中信重工) - 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45.8亿元前身为国家"一五"重点项目洛阳矿山机器厂[10] - 业务覆盖矿山装备机器人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拥有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1] - 矿用机器人产品包括本安型轨道巡检机器人参与2025年应急演习实现断网环境下自主搜救[11] 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 **核心零部件**:FPGA芯片技术防爆机械臂(提升机动故障检测能力)轻量化防爆电池(增强安全性与多样化)[13] - **软件系统**:ROS算法升级(分布式协同工作)虚拟仿真(结合AR/VR与数字孪生)大数据与AI应用[13] - **应用工艺**:高压水射流煤仓清理智能虚拟摊铺系统井下自动排水(光纤环网通信技术)[13] 行业成本与前景 - 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成本70%以上是产业链最高壁垒环节[14] - 绿色矿山政策推动集约化发展单个矿山智能化投资呈增长趋势[17] - 智慧矿山成为煤炭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但基础共性技术仍存瓶颈[18]
研判2025!中国智慧煤矿行业相关政策、建设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智能煤矿建设稳步推进,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4 09:13
智慧煤矿行业概述 - 智能煤矿是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 [1][2] - 智能煤矿建设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网络安全为保障,以数据平台为支撑,实现煤矿各要素和流程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 [3] - 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全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优势 [5] 智慧煤矿行业发展背景 - 煤炭是我国当前的主体能源,2024年中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 [8] - 2025年1-4月全国原煤产量为15.85亿吨,同比增长7.38% [8] - 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四地区占据了我国原煤超80%的产量 [8] - 全国煤矿数量由4600余处减少到2024年末的4300处以内,平均单井(矿)规模由110万吨/年左右提高到140万吨/年以上 [10] 智慧煤矿行业发展现状 相关政策 -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12] -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 [12] - 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煤炭大省也纷纷发布支持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政策,加速完善顶层设计 [14][15][17] 市场规模 - 2023-2024年期间中国智慧煤矿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537.3亿元 [18] 建设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智能化煤矿907处,投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806个,智能开采产能占比突破50%,超过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 - 截至2024年末,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智能化煤矿数量达到268座 [22] - 截至2025年5月初,内蒙古七成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智能化煤矿数量、产能分别达到209处、10.87亿吨/年 [22] - 截至2025年3月中,陕西省建成15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超99% [22] 智慧煤矿行业发展趋势 - 煤矿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目前已从被动建设走向主动建设 [27] - 智慧煤矿加速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蓬勃发展 [28] - 行业标准体系加速完善,到2030年,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 [29]
北路智控(301195):公司跟踪点评:利润恢复增长,第二增长曲线值得期待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7 20: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为 53.46 元,当前价格为 35.20 元 [1][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恢复,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39/15.67/18.17 亿元,归母净利润 2.35/2.81/3.32 亿元 [4][9] - 煤矿智能化需求是强驱动力,未来两到三年煤矿智能化业务会保持平稳发展,为第二增长曲线奠定基础 [4][11] - 非煤矿山、化工及井下无人驾驶构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前景广阔,预计最晚 2026 年将在业绩上得到显著体现 [4][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08|1,129|1,339|1,567|1,817| |(+/-)%|33.4%|12.1%|18.6%|17.0%|15.9%|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225|201|235|281|332| |(+/-)%|13.5%|-10.6%|17.0%|19.2%|18.2%| |每股净收益(元)|1.70|1.52|1.78|2.13|2.51| |净资产收益率(%)|9.9%|8.5%|9.4%|10.5%|11.6%|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0.67|23.10|19.75|16.56|14.02|[3] 升幅情况 - 1M 绝对升幅 11%,相对指数 9%;3M 绝对升幅 -2%,相对指数 6%;12M 绝对升幅 8%,相对指数 2% [4] 公司基本情况 - 总市值 4,649 百万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132/50 百万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0 百万股 [4] - 股东权益 2,424 百万元,每股净资产 18.35 元,市净率 1.9,净负债率 -39.37% [4] 可比公司估值对比 |证券简称|证券代码|股价(元)|市值(亿元)|2024 EPS(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4 PE(倍)|2025E PE(倍)|2026E PE(倍)| |----|----|----|----|----|----|----|----|----|----| |梅安森|300275.SZ|12.26|37.41|0.18|0.32|0.44|67|39|28| |震有科技|688418.SH|27.60|53.44|0.14|0.68|1.00|195|41|28| |云鼎科技|000409.SZ|10.93|74.10|0.14|0.19|0.24|80|58|45| |平均||| |0.15|0.39|0.56|114|46|34| |北路智控|301195.SZ|35.20|46.49|1.52|1.78|2.13|23|20|17|[7]
中国煤炭科工打造无人化智能开采示范 助入煤炭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0 07:39
煤矿智能化发展 -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和转型升级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1] - 2020年国家八部门提出目标:到2025年综采工作面实现少人/无人操作,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模式已在全国大部分矿井推广,但"无人化采煤"仍是行业核心追求 [2] - 2024年全国已建成47处智能化示范矿井,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5%,5G+工业互联网、AI视觉识别、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传统煤矿数字化转型 [4] 中国煤炭科工技术突破 - 公司以"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成套技术"项目为牵引,突破装备群智能协同作业、自适应连续推进等技术瓶颈,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1] - 2021年启动"无人化采煤控制系统"揭榜挂帅项目,7支团队角逐后形成2套解决方案,累计攻克31项难点和89项任务,成果已在山东能源、川投嘉阳等煤矿常态化运行 [3] - 2024年创新提出"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新模式,在国家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支撑39处(占比55%),2023-2024年分别支撑全国智能创新大赛28个(39%)和34个(46%)获奖工作面 [6] 产学研合作与基础能力 - 公司与清华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与华为战略合作推进矿鸿操作系统,与矿业院校共建实验室,深度参与企业智能化工作面建设 [4] - 建成9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远程智能服务平台(总面积2500㎡,仪器价值3200万元),获CNAS认证,牵头或参与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5] - 生产基地实现每10分钟下线一组电液控换向阀,36小时装备一个采煤工作面,拥有6套智能加工系统、8条柔性生产线和20余套信息化系统 [7] 行业标杆地位与未来规划 - 生产基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绿色工厂 [8] - "十五五"期间将聚焦智能无人化开采主业,打造"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双智企业,推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标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 [8]
内蒙古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 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8:36
内蒙古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展 - 内蒙古70%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煤矿数量达209处 产能达10 87亿吨/年 运行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81个 [1] - 全区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 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 44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 370台无人驾驶车辆投入运行 [1] - 国能准能集团实现智能穿爆技术应用 建立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选煤厂成套数据标准 [1] - 龙王沟煤矿建成98个智能化子系统 劳动定员减少56% 产能增加50% 成为全国首批47处智能化中级示范煤矿 [1] 企业智能化实践案例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实施276项建设项目 总投资8 6亿元 打造"尧光一号"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 [2] - 该公司百余台无人驾驶宽体矿卡24小时运行 40座变配电站实现无人值守 [2] 行业发展规划 - 内蒙古明确四大智能化发展任务:扩大建设范围 加快提档升级 创新建设模式 强化研发运用 [2] - 要求2025年底前I类井工煤矿和服务年限超10年的大型露天煤矿完成智能化提档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