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

搜索文档
河源连平县忠信镇:灯舞乡韵“千亩方”,校地携手创新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13:36
产业发展现状 - 忠信镇是广东省民间文化(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和首批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2] - 当地拥有花生、火蒜等特色种植产业和忠信花灯非遗文化产业 [3][4] - 产业发展在品种优化、技术提升和产业链延伸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4] 花生产业振兴措施 - 连片打造1800亩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形成田园综合体 [6][7] - 已完成500亩土地流转 建立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28][29] - 专家建议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花生全程机械化 促进农民增收 [13][14] - 计划深入挖掘"忠信花生"品牌价值 提升市场竞争力 [12][13] 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 忠信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15] - 计划将花灯制作技艺融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15][16] 校地合作与产业融合 - 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品种选育和种植管理合作 [8][9][19] - 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点 加强技术帮扶 [27] - 计划发展教育研学、生态观光等新业态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25][26]
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经济日报· 2025-06-06 07:22
"三北"工程战略背景与规划 - 工程启动背景为20世纪70年代末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5.05%,沙化土地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扩展速度超15万公顷,直接影响1300万公顷农田和群众生活[1] - 总体规划覆盖13省551县406.9万平方公里,规划73年分三阶段实施,目标造林3508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4.95%[2] - 六期工程(2021-2030)聚焦13省775县,部署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阻击战[4] 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 前五期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5.05%提升至13.84%[3] - 六期工程已安排中央投资577亿元实施369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布局68个重点项目区[5] - 内蒙古作为主战场完成造林1.19亿亩,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实现绿化,植被覆盖度达53%[19] 科技创新与机械化应用 - 机械治沙比例达50%,作业效率提升20-30倍,成本降低40%[6][8] - 研发螺旋钻孔机(效率10秒/棵)、自走式稻草沙障铺设机(20亩/天)、沙柳沙障铺设机(56亩/天)等设备[8] - 建立"林机云"监管系统实现设备实时监控,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7][8]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形成"防沙治沙+特色种植+加工销售"模式,阿拉善肉苁蓉年产值15亿元,新疆于田县肉苁蓉年产值4亿元[12][13] - 宁夏枸杞产业全产业链产值290亿元,"中宁枸杞"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14] - 内蒙古发展光伏治沙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2] 区域实践案例 - 库布其模式带动农牧民年增收6000元,生态旅游累计收入24.6亿元[19]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0.04%提升至37%,形成"四位一体"防沙治沙综合体[21] - 赤峰"以路治沙"模式2024年建设穿沙公路450公里带动治沙85.8万亩[21]
宁阳:特色种植串起乡村振兴“金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5-23 12:04
乡村振兴特色种植产业 - 山东泰安宁阳县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格局,泗店镇发展千禧果种植,蒋集镇发展丹参芍药种植,乡饮乡发展芦荟种植 [1][2] - 泗店镇后辛庄村利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闲置老木器厂改造为现代化种植大棚,种植绿色食品标准的千禧果,使用豆粕菌渣有机肥和地埋式滴灌管网,水肥利用率达90%以上 [1] - 千禧果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5个大棚仅需一人不到半天即可完成灌溉施肥,相比传统模式大幅提升效率 [1] 特色种植经济效益 - 蒋集镇丹参种植每亩收入7000元,白芍3年起挖亩产干货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100元,与知名药厂签订订单种植 [2] - 乡饮乡库拉索芦荟单株重达30斤,每亩种植3000株,年收益3万元,已研发"芦荟π"系列饮品 [2] - 乡饮乡计划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构建种植、研发、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 [2] 农业技术创新 - 泗店镇千禧果种植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营养液精准滴灌、绿色食品标准管理等,产出果实糖度高、口感好 [1] - 新农人将农业新技术新理念融入种植过程,显著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和劳动效率 [1] - 特色种植产业从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提升土地资源价值 [2]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多维度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5-07 16:50
科技兴农战略实施 -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科技兴农为核心抓手,深化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合作,聚焦水产养殖、特色种植及生蚝深加工等产业升级 [1] - 持续推动大湖镇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 - 通过"科技+产业+人才"多维度发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涵盖鲈鱼养殖智能升级、柚子病害防治、生蚝产业链延伸及校园基地科技赋能 [6] 水产养殖智能化升级 - 联合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汕尾市裕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鲈鱼摄食行为识别装置"技术成果转化 [1] - 调研技术应用成果并研讨水质参数在线检测与循环水养殖技术,计划构建"水质监测+生态循环"一体化智慧养殖体系 [1] - 旨在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化水产养殖样本 [1] 特色种植病害防治 - 针对柚子产业黄龙病威胁,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专项防治培训与跟踪干预,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1] - 通过土壤检测、科学种植指导及技能培训传授防治技术,组织专家实地查看并提出养护建议 [1] - 有效降低病害风险,科技护航特色种植 [1] 生蚝产业链延伸 - 深入养殖一线调研,协同推动生蚝产业全链条升级 [4] - 安排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村委干部建立联系,提供技术指导及品质检测服务 [4] - 探索生蚝深加工技术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4] 教育领域科技赋能 - 对实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调研,研究种植种苗选育方案 [6] - 通过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延伸科技支农的社会价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