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

搜索文档
回购增持带不动上海莱士股价
北京商报· 2025-09-23 00:31
股价表现与市场信心维护措施 - 公司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 9月22日收盘价报6.75元/股[1] -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5.72% 同期大盘累计涨幅达33.1%[2] - 控股股东海盈康完成"顶格"增持 累计增持7293.53万股(占总股本1.1%) 增持金额达5亿元[2] - 公司高管团队计划6个月内增持股份 拟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600万元[3] - 股份回购计划已执行4.7亿元 累计回购6832.2万股(占总股本1.03%) 成交价区间6.62-7.09元/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 同比下降7.06%[5] -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 同比下降17%[5] - 扣非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下降7.84%[5] - 收入下降主要因白蛋白和静丙产品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5] - 凝血因子类产品快速增长 人纤维蛋白原销量增29.7% 人凝血因子Ⅷ销量增34.4%[5]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中国最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主营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2] - 正通过增加浆站数量与拓展产品线寻求增长[6] - 2024年底曾筹划与海尔生物吸收合并重组 但于今年初终止[1][6] - 高管增持决策基于对拓浆脱浆战略发展规划的坚定信心[4]
回购、增持齐上阵,上海莱士股价表现仍疲软
北京商报· 2025-09-22 19:58
股价表现与股东增持回购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下跌5.72% 同期大盘上涨33.1% 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至6.75元/股[3] - 控股股东海盈康完成顶格增持 累计增持7293.53万股(占总股本1.1%) 耗资5亿元 持股比例达29.9%[3] - 管理层计划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600万元 公司已回购6832.2万股(占总股本1.03%) 耗资4.7亿元 回购计划规模为2.5-5亿元[4][5]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 同比下降7.06%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 同比下降17% 扣非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下降7.84%[7] - 收入下降主因白蛋白和静丙产品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 凝血因子类产品快速增长 人纤维蛋白原销量增29.7% 人凝血因子Ⅷ销量增34.4%[7] 战略发展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中国最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主营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产品[3] - 通过拓浆脱浆战略增加浆站数量与拓展产品线 行业地位稳固但面临市场竞争与政策压力[7][8] - 此前与海尔生物吸收合并计划于年初终止[8]
46.99亿入主派林生物 国药系血液制品版图再扩张
新浪证券· 2025-09-19 17:16
股权变更 - 控股股东胜帮英豪转让21.03%股份(近2亿股)予中国生物 总对价46.99亿元 单价23.51元/股 现金支付 [1] - 交易完成后中国生物成为新任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 - 此次转让是自2024年6月中国生物拟入主消息公布后的实质性进展 [1] 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中国生物控股天坛生物、卫光生物后 再收购派林生物 血浆资源总量占全国30%以上 掌握9个血液制品牌照 行业控制力显著增强 [2] - 血液制品行业步入整合深水区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资源聚合 并购频发加剧"马太效应" 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 [2] - 浆站资源、研发能力与血浆综合利用率构成核心竞争壁垒 [2] -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调整或设立合资企业解决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的同业竞争问题 [4] 公司经营与产能 - 派林生物2024年营收26.55亿元 归母净利润7.45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3.18% 净利润同比下滑27.89% [3] - 业绩波动主因子公司广东双林与派斯菲科推进二期产能扩建导致短期供应减少 [3] - 两大生产基地于2025年3月和6月投产 年产能提升至3000吨以上 采浆量同比增长11% 下半年起有望推动业绩回升 [3] 行业动态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血液制品板块整体承压 多数企业营收净利双降 人血白蛋白价格下降拖累毛利率 [5] - 头部企业多路径破局:上海莱士推行"拓浆+脱浆"双轨战略 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款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 [5] - 行业自2001年起未新批生产企业 正常经营企业不足30家 浆站资源稀缺 外延并购成为快速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 [6] - 行业逐步从"依赖资源"向"资源+创新"双轮驱动转型 [6]
派林生物又“卖身”,中国生物吞下血液制品龙头
新京报· 2025-09-12 21:54
交易概述 - 中国生物以总价46.99亿元受让派林生物21.03%股份 每股转让价格23.51元 较公告日收盘价18.4元溢价27.77% [1][2]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生物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2] - 胜帮英豪入主派林生物仅两年即退出 此前于2023年5月通过股权转让及表决权委托获得23.01%表决权 [4][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下降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27.89% [8][9] - 业绩下滑主因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导致产品供应量下降 [9]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11% 2024年全年采浆量超1400吨居行业第一梯队 [7][9] - 产能扩增项目于2025年3月及6月陆续投产 合计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9] 行业格局 - 血液制品行业自2001年起停止新设生产企业 形成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千吨级龙头企业竞争格局 [1][10] - 天坛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1吨居行业首位 与中国生物合计采浆量超4000吨 占全国总量近三成 [11][12] - 收购导致新增同业竞争问题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 [12] 战略意义 - 中国生物将同时控股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两大龙头企业 行业资源整合加速 [1] - 国药集团旗下拥有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 中国生物年投浆量超2000吨 [11]
派林生物又“卖身” 中国生物吞下血液制品龙头
新京报· 2025-09-12 21:54
控制权变更 - 中国生物以总价约46.99亿元受让派林生物21.03%股份 每股转让价格约为23.51元 较公告日收盘价18.4元/股溢价27.77% [2][3]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由胜帮英豪变更为中国生物 实际控制人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 [2][3] - 胜帮英豪于2023年5月通过股权转让及表决权委托方式获得公司控制权 入主仅两年后退出 [5][6][7] 公司经营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下降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27.89% [8] - 业绩下滑主因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两家全资子公司推动二期产能扩增导致产品供应量下降 [8][9]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约11% 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8][9] - 2024年采浆量超1400吨 居行业千吨级第一梯队 [8] 行业格局与整合 - 自2001年起国家停止批准新设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实行总量控制 [2][10] - 行业形成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为代表的千吨级龙头企业竞争格局 [2][10] - 天坛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1吨居行业首位 与派林生物合计采浆量超4000吨 占全国总量近三成 [11][12] -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与天坛生物的同业竞争问题 [13] 产品与业务 - 公司主营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三大类共11个品种 [8] - 天坛生物拥有16个品种产品 覆盖派林生物全部产品线 产品存在可替代性 [12][13]
血液制品企业不再“躺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1: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中国生物以46.99亿元收购派林生物21.03%股权 每股转让价格23.51元 较公告前收盘价18.4元溢价27.77% [1]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由胜帮英豪变更为中国生物 实际控制人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 [1] - 派林生物2023年3月曾以25元/股向胜帮英豪转让20.99%股权 总对价38.44亿元 [5]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55亿元同比增长14% 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21.76%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下滑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滑27.89% [5] - 业绩下滑主因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推动二期产能扩增导致产品供应量下降 [6]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11% 二期扩产后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6] 行业整合趋势 - 中国生物收购后血浆资源占比将超30% 合计拥有9个血液制品牌照 [7] - 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存在同业竞争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 [7] - 行业呈现整合趋势 拥有丰富浆站资源和强研发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6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多数企业业绩承压 7家上市公司中6家归母净利润下滑 [10][11] - 天坛生物坦言人血白蛋白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降低 [10] - 行业进入壁垒高 自2001年起未批准新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现存企业不足30家 [12] 企业战略调整 - 上海莱士推行"拓浆"与"脱浆"双战略 巩固主业同时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12] - 外延并购成为获取浆站资源重要手段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2] - 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但预计对行业影响有限 [13][14] - 企业通过浆站拓展和技术创新应对短期挑战 [14]
47亿元收购遇冷?派林生物易主背后 血液制品企业谋变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8:46
股权变更与收购 - 中国生物以46.99亿元收购派林生物21.03%股权 对应2亿股 每股转让价格23.51元 较公告前收盘价18.4元溢价27.77% [2]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由胜帮英豪变更为中国生物 实际控制人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 [2] - 派林生物股价在公告后次日下跌3.04%至17.84元/股 总市值169.55亿元 [2] 公司经营与产能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6.55亿元同比增长14% 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21.76%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下滑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滑27.89% [4] - 业绩下滑主因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推动二期产能扩增导致产品供应量下降 两家子公司已于2025年3月及6月完成扩产 合计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4]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约11% 预计下半年产品供应量将显著增长 [5] 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中国生物通过天坛生物拥有85家在营单采血浆站 2024年采集血浆2781吨 收购派林生物后血浆资源占比将超30% 合计拥有9个血液制品牌照 [5] - 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存在产品重叠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置换、出售、注入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5][6] - 血液制品行业呈现整合趋势 拥有丰富浆站资源和高血浆利用率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3] 行业市场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600亿元 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950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仅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3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 涨幅集中在8%-13% 其余企业营收下滑 [7][8] - 除华兰生物外 其他6家上市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博晖创新降幅超167% [7][8] - 天坛生物指出人血白蛋白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降低是业绩下滑主因 [7] 企业战略与发展方向 - 派林生物提出提升血浆供应能力 加强产品研发 推动行业并购整合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5] - 上海莱士实施"拓浆"与"脱浆"双战略 通过优化浆站布局和拓展生物制药高附加值领域寻求突破 [9] - 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但适应症及产量有限 对行业整体影响较小 [10] - 行业通过外延并购获取稀缺浆站资源 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减少对人源血浆依赖 [9][10]
47亿元收购遇冷?派林生物易主背后,血液制品企业谋变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8:45
股权变更 - 控股股东胜帮英豪向中国生物转让21.03%股份(对应2亿股)[1] - 股份转让总价46.99亿元 每股价格23.51元(较公告前收盘价18.4元溢价27.77%)[1]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 公司经营与产能 - 2024年营业收入26.55亿元(同比+14%) 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21.76%)[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27.89%)[3] - 业绩下滑主因系广东双林与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导致短期供应量下降[3] - 二期扩产后合计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11%)[3] 行业整合趋势 - 中国生物收购后血浆资源占比将超30% 合计拥有9个血液制品牌照[4] - 行业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4][5] - 外延并购成为企业扩大浆站资源、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8]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6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多数企业业绩承压:7家主要企业中仅3家营收增长 涨幅8%-13%[5][7] - 天坛生物、上海莱士等头部企业净利润均下滑(天坛生物-12.88% 上海莱士-17%)[6][7] - 业绩压力主因系产品降价(如人血白蛋白价格下降直接影响毛利率)[6] 企业战略方向 - 头部企业推行"拓浆+脱浆"双轨战略:优化浆站布局与拓展高附加值生物制药领域[8] - 行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如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10] - 浆站资源稀缺性强:国内正常经营企业不足30家 2001年后未批准新生产企业[8]
海尔系大健康企业的近忧和远虑
北京商报· 2025-09-04 19:45
公司战略转型 - 海尔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和战略转型在大健康产业已拥有上海莱士、海尔生物、盈康生命3家A股公司 构建横跨血液制品、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的大健康产业版图 [1] - 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思路主要围绕产业生态构建与战略协同展开 通过并购整合与自主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切入生物医疗、智慧医疗、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 形成从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10] - 海尔曾筹划由海尔生物吸收合并上海莱士以实现协同效应 但该并购最终未能成功 [11] 财务业绩表现 - 上海莱士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7% 为2022年以来中报净利最低水平 [3] -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业务毛利率下滑至37.74% 同比下降3.14个百分点 [3] - 海尔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 归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滑39.09% 已连续四年出现中报净利下滑 [4] - 盈康生命上半年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4% 归属净利润6182.72万元同比增长12.82% 为三家企业中净利规模最低 [4] 商誉风险状况 - 上海莱士账面商誉余额83.08亿元 较上年同期50.73亿元大幅增加 主要因并购南岳生物形成32.35亿元商誉 [6] - 盈康生命账面商誉余额10.12亿元 较上年同期6.93亿元明显增加 [7] - 海尔生物账面商誉余额7.59亿元 [7] - 上海莱士商誉主要来自控股合并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岳生物 [6] 行业竞争环境 - 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国内企业不断整合扩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面临压力 [9] - 海尔生物主营的低温存储设备市场呈现下行趋势 公司通过布局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新产业应对 新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 同比增长7.27% [9] - 盈康生命聚焦打造预诊治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 提供以肿瘤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以及关键场景、关键设备的研发创新 [10]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04
东海证券· 2025-09-04 11:41
博雅生物公司研究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下降36.05% [5]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4.72亿元 同比增长5.50% 归母净利润0.86亿元 同比下降47.63% 扣非归母净利润0.63亿元 同比下降51.90% [5] - 血制品业务实现营收8.52亿元 同比增长7.90% 其中母公司血制品收入7.29亿元 同比下降7.73% 净利润2.64亿元 同比下降17.30% [6] - 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实现收入1.2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9.91% 人血白蛋白收入2.49亿元 增长6.68% 人纤维蛋白原收入2.16亿元 增长3.84%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收入1.95亿元 下降11.42% [6] - 采浆量达到320.39吨 同比增长7.2% 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其中母公司采浆量263.41吨 增长6.7% 绿十字采浆量56.98吨 增长9.5% [7] - 10%静丙产品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已进入专业审评阶段 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29/22.48/26.0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49/6.65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89/1.09/1.32元 [8] 人民币汇率专题研究 - 2025年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最高触及7.12 中间价一度触及7.10重要关口 [10] - 本轮升值主要受市场自身驱动影响 测算显示逆周期因子贡献度仅占26% [10] - 美元情绪指数自2025年3月起下跌至历史相对低位35处徘徊 新兴市场货币被动升值 [11] - 中国股市估值修复带动风险资产吸引力提升 FPI资本流入强化人民币升值逻辑 [11] - 贸易结汇和套保意愿回暖 公司纳税和中报分红购汇需求支撑结汇盘 [11] - 6-7月外资抛售约4200亿元人民币债券 其中同业存单净流出2400亿元 但未引起人民币贬值 [12] - 外资减持债券后未立即汇兑获利 可能继续留在中国市场择机增持股市风险资产 [12] - 同业存单过去十二个月净流入已基本消耗殆尽 外资减持浪潮接近尾声 [12] 安井食品公司研究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 同比下降15.79% [15]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0.05亿元 增长5.69% 归母净利润2.81亿元 下降22.74% [15] - 调制食品实现营收37.59亿元 下降1.94% 占总收入比重49.4% 下降1.8个百分点 [16] - 菜肴制品营收24.16亿元 增长9.40%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15.80亿元 大幅增长26.10% 受益于小龙虾销量及平均售价增加 [16] - 面米制品营收12.41亿元 下降3.89% 第二季度营收5.83亿元 下降10.72% [16] - 特通直营渠道营收5.55亿元 增长7.22% 新零售及电商渠道营收5.83亿元 增长20.92% [17] - 毛利率为20.52% 下降3.39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18.00% 下降3.29个百分点 [18] - 销售净利率8.88% 下降1.94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净利率7.03% 下降2.87个百分点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4/15.93/17.91亿元 对应EPS为4.30/4.78/5.38元 [19]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44点 跌幅1.16% 收于3813点 深成指回落0.65% 创业板上涨0.95% [22] - 大单资金净流出超325亿元 量能明显缩小 日线指标明显走弱 [22] - 光伏设备板块逆市上涨1.21% 大单资金净流入超26亿元 贵金属 游戏 电池板块也逆市收红 [24] - 军工装备 军工电子 小金属 证券 多元金融 软件开发等板块跌幅均超3% [24] - 光伏设备板块自2022年8月最大跌幅超过74% 2024年9月波段底后震荡盘升 目前仍处相对低位 [25] - 科创50指数下跌1.64% 大单资金净流出约24亿元 日线KDJ死叉成立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