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海尔系大健康企业的近忧和远虑
北京商报· 2025-09-04 19:45
公司战略转型 - 海尔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和战略转型在大健康产业已拥有上海莱士、海尔生物、盈康生命3家A股公司 构建横跨血液制品、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的大健康产业版图 [1] - 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思路主要围绕产业生态构建与战略协同展开 通过并购整合与自主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切入生物医疗、智慧医疗、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 形成从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10] - 海尔曾筹划由海尔生物吸收合并上海莱士以实现协同效应 但该并购最终未能成功 [11] 财务业绩表现 - 上海莱士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7% 为2022年以来中报净利最低水平 [3] -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业务毛利率下滑至37.74% 同比下降3.14个百分点 [3] - 海尔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 归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滑39.09% 已连续四年出现中报净利下滑 [4] - 盈康生命上半年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4% 归属净利润6182.72万元同比增长12.82% 为三家企业中净利规模最低 [4] 商誉风险状况 - 上海莱士账面商誉余额83.08亿元 较上年同期50.73亿元大幅增加 主要因并购南岳生物形成32.35亿元商誉 [6] - 盈康生命账面商誉余额10.12亿元 较上年同期6.93亿元明显增加 [7] - 海尔生物账面商誉余额7.59亿元 [7] - 上海莱士商誉主要来自控股合并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岳生物 [6] 行业竞争环境 - 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国内企业不断整合扩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面临压力 [9] - 海尔生物主营的低温存储设备市场呈现下行趋势 公司通过布局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新产业应对 新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 同比增长7.27% [9] - 盈康生命聚焦打造预诊治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 提供以肿瘤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以及关键场景、关键设备的研发创新 [10]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04
东海证券· 2025-09-04 11:41
博雅生物公司研究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下降36.05% [5]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4.72亿元 同比增长5.50% 归母净利润0.86亿元 同比下降47.63% 扣非归母净利润0.63亿元 同比下降51.90% [5] - 血制品业务实现营收8.52亿元 同比增长7.90% 其中母公司血制品收入7.29亿元 同比下降7.73% 净利润2.64亿元 同比下降17.30% [6] - 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实现收入1.2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9.91% 人血白蛋白收入2.49亿元 增长6.68% 人纤维蛋白原收入2.16亿元 增长3.84%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收入1.95亿元 下降11.42% [6] - 采浆量达到320.39吨 同比增长7.2% 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其中母公司采浆量263.41吨 增长6.7% 绿十字采浆量56.98吨 增长9.5% [7] - 10%静丙产品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已进入专业审评阶段 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29/22.48/26.0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49/6.65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89/1.09/1.32元 [8] 人民币汇率专题研究 - 2025年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最高触及7.12 中间价一度触及7.10重要关口 [10] - 本轮升值主要受市场自身驱动影响 测算显示逆周期因子贡献度仅占26% [10] - 美元情绪指数自2025年3月起下跌至历史相对低位35处徘徊 新兴市场货币被动升值 [11] - 中国股市估值修复带动风险资产吸引力提升 FPI资本流入强化人民币升值逻辑 [11] - 贸易结汇和套保意愿回暖 公司纳税和中报分红购汇需求支撑结汇盘 [11] - 6-7月外资抛售约4200亿元人民币债券 其中同业存单净流出2400亿元 但未引起人民币贬值 [12] - 外资减持债券后未立即汇兑获利 可能继续留在中国市场择机增持股市风险资产 [12] - 同业存单过去十二个月净流入已基本消耗殆尽 外资减持浪潮接近尾声 [12] 安井食品公司研究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 同比下降15.79% [15]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0.05亿元 增长5.69% 归母净利润2.81亿元 下降22.74% [15] - 调制食品实现营收37.59亿元 下降1.94% 占总收入比重49.4% 下降1.8个百分点 [16] - 菜肴制品营收24.16亿元 增长9.40%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15.80亿元 大幅增长26.10% 受益于小龙虾销量及平均售价增加 [16] - 面米制品营收12.41亿元 下降3.89% 第二季度营收5.83亿元 下降10.72% [16] - 特通直营渠道营收5.55亿元 增长7.22% 新零售及电商渠道营收5.83亿元 增长20.92% [17] - 毛利率为20.52% 下降3.39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18.00% 下降3.29个百分点 [18] - 销售净利率8.88% 下降1.94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净利率7.03% 下降2.87个百分点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4/15.93/17.91亿元 对应EPS为4.30/4.78/5.38元 [19]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44点 跌幅1.16% 收于3813点 深成指回落0.65% 创业板上涨0.95% [22] - 大单资金净流出超325亿元 量能明显缩小 日线指标明显走弱 [22] - 光伏设备板块逆市上涨1.21% 大单资金净流入超26亿元 贵金属 游戏 电池板块也逆市收红 [24] - 军工装备 军工电子 小金属 证券 多元金融 软件开发等板块跌幅均超3% [24] - 光伏设备板块自2022年8月最大跌幅超过74% 2024年9月波段底后震荡盘升 目前仍处相对低位 [25] - 科创50指数下跌1.64% 大单资金净流出约24亿元 日线KDJ死叉成立 [26]
博雅生物(300294):公司简评报告:采浆量稳健增长,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
东海证券· 2025-09-03 17: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采浆量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在营20个浆站采集量达320.39吨 同比增长7.2% 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6] - 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 10%静丙于2025年5月获批 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 [6] - 人凝血因子VIII快速放量 2025H1实现收入1.2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9.91% [6] - 坚定聚焦主业 2025年7月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博雅欣和80%股权 [6] - 国际拓展成果显著 静丙获得多米尼加共和国注册证书 静丙和纤原取得土耳其GMP证书 [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6] - 血制品业务营收8.52亿元 同比增长7.90% 其中母公司血制品收入7.29亿元 同比下降7.73% [6] - 销售毛利率53.01% 同比下降14.02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22.37% 同比下降12.88个百分点 [6] -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29/22.48/26.0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49/6.65亿元 [6] - 对应EPS分别为0.89/1.09/1.32元 PE分别为29.34/24.01/19.82倍 [3][6] 业务板块表现 - 人血白蛋白收入2.49亿元 同比增长6.68% [6] - 人纤维蛋白原收入2.16亿元 同比增长3.84% [6]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收入1.95亿元 同比下降11.42% [6] - 生化药业务收入0.87亿元 同比下降14.36% [6] - 化学药业务收入745万元 同比增长55.91% [6] 研发进展 -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已进入专业审评阶段 [6] - 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跻身国内前三 [6] 并购整合 - 绿十字血制品2025H1贡献收入1.23亿元 净利润1933万元 [6] - 利润端下滑部分受并购绿十字产生的评估增值摊销影响 [6]
上半年超七成企业利润承压 血制品行业业绩持续分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20:45
行业格局 - 血液制品行业处于终端医疗需求阶段性波动、集采政策持续影响市场价格体系、浆站资源竞争加剧的多重环境交织格局 [1] - 行业加速向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1]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头部企业合计营收占8家公司总营收的74.64% [2] 营收表现 - 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39.52亿元 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 [2] - 天坛生物营业收入31.10亿元 同比增长9.47% 超百家浆站提供稳定采浆能力 [2] - 华兰生物营业收入17.98亿元 同比增长8.8% 其中血液制品板块营收17.37亿元 同比增长7.57% [2] - 博雅生物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成为唯一营收增速超过10%的企业 [3] - 派林生物营收9.86亿元 同比下降13.18% [3] - 卫光生物营收5.18亿元 同比下降0.92% [3] - 博晖创新营收4.0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17.03% [3] - 赛伦生物营收1.01亿元 同比微增2.82% [3] 盈利能力 - 上海莱士归母净利润10.30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39亿元 [4] - 华兰生物归母净利润5.16亿元 同比增长17.19% 血液制品板块毛利率提升至51.69% [4] - 天坛生物归母净利润6.33亿元 同比下降12.88% [4] - 博雅生物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 [5] - 派林生物归母净利润2.36亿元 同比下降27.89% [5] - 卫光生物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微降2.02% 血液制品毛利率下降3.85%至39.31% [5] - 博晖创新归母净利润亏损1868.82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167.63% 人血白蛋白产品毛利率下降12.19%至30.27%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毛利率下降14.90%至29.81% [6] 核心驱动因素 - 头部企业凭借浆站资源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稳健增长 华兰生物上半年采浆量达803.66吨 同比增长5.23% [1][3] -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采浆效率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博晖创新虽新增2家浆站但采浆效率尚未完全释放 [3] - 毛利率管控与费用控制能力差异导致盈利分化 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对冲成本压力 [6] - 终端需求阶段性疲软导致常规产品采购量减少 集采政策对产品定价形成潜在压力 企业面临资金与研发压力 [6]
卫光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14%,创新驱动、产能扩容打造血制品先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9: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扣非净利润1.06亿元 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物业出租收入达7367.47万元 同比增长28.02% 园区创业空间去化率约80% 入驻企业60余家 [7] 产能扩张战略 -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 其中12亿元投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23.08亿元 建设周期4.5年 [2] - 基地建成后年处理血浆能力达1200吨 较现有650吨产能实现近翻倍增长 可生产十余类血液制品 [2] - 作为华南唯一国有血液制品上市企业 项目获光明区政府支持 预计吸引生物医药人才并推动区域发展 [3]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费用达2383.45万元 同比增长14.22% 聚焦新产品产业化与工艺升级 [4] - 已上市产品11个品种23种规格 包括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 位列行业前列 [3] - 四代静丙完成Ⅲ期临床受试者入组 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启动Ⅲ期临床 多个产品完成临床前研究 [4] - 检测中心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技术能力达国际标准 [5][6] 行业地位与整合趋势 - 血液制品行业面临需求与价格双降背景 公司成为少数利润稳健企业之一 [1] - 国内五家国有企业产能占全国36% 采浆量占39% 行业整合加速推进 [1] - 全国在建产能超5000吨 规划产能数千吨 行业处于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转型关键期 [2] 产业平台生态构建 - 卫光生命科学园获"2025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及"生态式园区标杆"称号 [7] - 园区建设动物实验平台、CDMO公共技术平台、mRNA疫苗等公共服务平台 [7] - 设立三支专项产业基金 投资汉腾生物、新阳唯康等入驻企业 聚焦合成生物、AI制药等四大方向 [8] - 通过"房东+股东"模式实现产业孵化与资本赋能联动 构建平台化产业生态 [8]
坚定“拓浆”和“脱浆”齐步走 上海莱士上半年实现营收39.5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8:5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 同比下滑7.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亿元 [1] - 扣非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下滑7.84%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 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类产品 [1] - 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1] - 通过同路医药获得基立福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权 开展进口人血白蛋白及血筛产品销售业务 [1] 行业趋势与经营策略 - 血液制品需求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具有临床不可替代性 需求刚性及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强关联性 [2] - 凝血因子类产品市场快速成长 同时供给增加及政策影响带来行业挑战 [2] - 公司积极拓展血浆资源 加速脱浆战略实施 展现韧性和战略执行力 [2] 研发进展与创新布局 - 持续加码新药研发 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2] - 创新产品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阶段 针对血管性血友病预防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2] - 构建自主创新+专利引进+技术合作的多维研发体系 实现多个国内首个创新突破 拥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3] 战略发展与资源整合 - 作为行业整合先锋 拥有丰富并购整合经验 2025年6月成功完成南岳生物并购 提升整体规模及浆站覆盖面 [3] - 海尔集团成为实控人 与基立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海外发展布局全面升级 构建国内领先 全球协同业务格局 [3] - 坚持拓浆和脱浆齐步走发展战略 [3]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剥离副业忙自救,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30 09: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1][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1][2] - 毛利率53.01% 较上年同期下滑14.02个百分点 [1][2] 利润下滑原因 - 绿十字评估增值存货转销及资产折旧摊销影响净利润5226万元 [2] - 白蛋白及静丙产品受市场供需变化导致价格下降及成本上升 [2] - 生化药业务受集采影响收入同比下降14.36% [4] - 出售博雅欣和80%股权较首次挂牌价折价25.8% 形成前期增资损失 [5] 浆站布局与采浆能力 - 截至2025年初浆站数量增至21个 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2] - 2024年采浆量达630.6吨 同比增长10.4% [7] - 绿十字中国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56.98吨 同比增长9.5% [7] - 每新增浆站可带来年均15-20吨血浆采集量 [2] 产品市场动态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3]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69% 三级医院超70% [8] - 核心产品白蛋白 静丙 纤原实现产销平衡 [4] - 凝血因子产品Ⅷ因子迅速上量 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3]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部分品种超50% [4] - 区域联盟集采形成隐形集采压力 广东河南等地要求报市场最低价 [3] 研发与产能建设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471.89万元 占营业收入4.44% [9]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式获批上市 预计提升吨浆产值约15% [8] - 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预计2027年投产后自动化率提升至90% [9] 战略转型举措 - 聚焦血液制品主业 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一家子公司 [1] - 先后转让天安药业 复大医药 博雅欣和等非核心资产 [1][5]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6] - 通过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布局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 [9]
上海莱士2025上半年净利润10.30亿元 创新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全景网· 2025-08-29 22:50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下降17.0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7.39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1] 产品与市场 - 人纤维蛋白原销售数量同比增长29.70%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1] - 人凝血因子Ⅷ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4.40%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1] - 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生产销售包括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 [2] 上游资源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血浆供应规模稳健扩张 [1] - 2025年6月完成南岳生物并购浆站覆盖面与整体规模提升 [1] - 浆源管理能力和规模优势巩固为新产品投产奠定基础 [1] 研发进展 - 创新药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研究阶段 [2] - SR604针对血管性血友病预防治疗适应症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2] - 持续拓展凝血类/免疫球蛋白等产品适应症范围 [2]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剥离副业忙自救,集采围堵下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4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1][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1][2] - 毛利率53.01% 较上年同期下滑14.02个百分点 [1][2] 业务板块分析 - 血液制品业务营收7.29亿元 同比下降7.73% 主要因白蛋白及静丙价格下降和销量减少 [5] - 生化药业务营收0.87亿元 同比下降14.36% 受缩宫素注射液和肝素钠注射液集采影响 [5][6] - 化学药业务营收745万元 同比增长55.91% 主要因西他沙星销售增长 [5] - 绿十字(中国)自2024年11月并表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3亿元 [5] 浆站布局与采浆量 - 浆站数量增至21个 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2] - 2024年采浆量630.6吨 同比增长10.4% [10] - 绿十字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56.98吨 同比增长9.5% [11] - 每新增浆站可带来年均15-20吨血浆采集量 [2] 产品价格与市场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4]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69% 三级医院超70% [11] - 核心产品白蛋白、静丙、纤原实现产销平衡 [6] - 凝血因子Ⅷ产品上量迅速 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6]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471.89万元 同比增长2.12% 占营收4.44% [13]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式获批上市 预计提升吨浆产值约15% [12] - 参设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重点布局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 [13] 资产剥离与战略调整 - 转让天安药业股权、复大医药股权、博雅欣和股权 [1][7] - 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一家子公司 [1] - 博雅欣和80%股权转让较首次挂牌价折价25.8% 回笼资金1.58亿元 [7]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9] 行业环境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4]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竞争充分品种超50% [6] - 区域联盟议价形成"隐形集采压力" 广东河南等地要求报出市场最低价 [4] - 重组技术突破威胁传统血制品 植物源重组白蛋白成本或降至10元/克以下 [11]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剥离副业忙自救 集采围堵下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3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同比增长12.51% [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28.68% [2] - 毛利率53.01%,同比下滑14.02个百分点 [2] - 净利润下降主因绿十字评估增值存货转销及折旧摊销等合计影响5226万元 [3] - 生化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36%,受缩宫素及肝素钠注射液集采影响 [5] 业务板块分析 - 血液制品业务收入7.29亿元,同比下降7.73% [5] - 白蛋白及静丙因市场供需变化导致销量价格双降 [5] - 凝血因子Ⅷ产品快速上量,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6] - 化学药业务收入744.97万元,同比增长55.91% [5] - 绿十字(中国)自2024年11月起并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33万元 [5][9]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4]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69%,三级医院超70% [9]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4]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5] - 行业采浆量增长缓慢,浆站资源成为核心优势 [7] 战略转型举措 - 聚焦血液制品主业,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 [2] - 2023年以来累计出售复大医药、天安药业等非核心资产 [6] - 2025年7月折价25.8%出售博雅欣和80%股权,回笼资金1.58亿元 [6]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7] 浆站布局与产能建设 - 浆站数量增至21个,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3] - 2024年采浆量630.6吨,同比增长10.4% [8] - 内蒙古达拉特旗浆站获批成为新增长点 [3] - 绿十字采浆量56.98吨,同比增长9.5% [9] - 智能工厂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2027年投产 [10] 产品研发与创新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 [10] - 预计新产品可提升吨浆产值约15% [10] - 研发投入4471.89万元,同比增长2.12%,占营收4.44% [10] - 参设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布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前沿领域 [10] 历史业绩波动 - 2022-2024年营收从27.59亿元降至17.35亿元 [7] - 2023年计提2.98亿元商誉减值致净利润骤降 [7] - 2024年净利润反弹至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 [7][8] - 扣非净利润增速110.77%,主业改善显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