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返贫致贫
搜索文档
韩文秀:继续对欠发达地区予以长期帮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0:41
三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以 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 环境舒适度,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设立5年 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今年 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即将结束。 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是过渡期结束后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 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就是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常态化帮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实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实践证明,过去5年过渡期的帮扶政策是有力有效 的,过渡期后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总体稳 定。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继续实行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根 据实际 ...
优先补上最大短板,“十五五”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第一财经· 2025-10-24 13:20
农业政策支持 - 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1] - 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1] - 过渡期后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总体稳定 [5] 农业现代化建设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1] - 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做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两篇文章以确保粮食安全 [1] 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 [2]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2] -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5] 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 - 设立5年过渡期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 - 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4][5] - 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省级重点县给予集中支持 [5] 产业发展与区域帮扶 - 发展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以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 [5] - 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优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做法 [5] - 中央和省分级负责,分层分类帮扶欠发达地区 [5]
坚持精准原则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10-14 06:09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截至2024年7月底累计对监测识别有返贫致贫风险的600多万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并消除风险 [1] - 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1] - 设立5年过渡期以避免政策急刹车 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并与乡村全面振兴顺利衔接 [1] 脱贫地区经济发展 - 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22元 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2] - 各脱贫县形成2至3个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17万亿元 [2] - 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 超过3000万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2] 乡村振兴政策方向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建立农村防返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2] - 帮扶政策将从加大精准帮扶 强化开发式帮扶 促进区域协作 完善社保体系四方面完善 [3] - 政策坚持精准原则优化帮扶机制 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期稳定并推动农村经济从脱贫走向振兴 [3] 脱贫攻坚的深远影响 - 脱贫攻坚成功实践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为世界减贫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4] - 脱贫攻坚不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更增强生活动力 为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 [4]
刘国中在四川调研时强调 一以贯之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网· 2025-10-11 19:12
政策方向与工作重点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 - 过渡期即将迎来收官,要毫不松懈抓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1] - 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保持过渡期后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 [2] 产业发展与就业帮扶 - 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健全帮扶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1] - 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1] - 以开发式帮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2] 监测帮扶与民生保障 - 进一步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及时识别、精准帮扶,确保稳定消除风险 [1] - 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落实落细帮扶措施 [1] - 以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2] 协作机制与社会动员 - 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1] - 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持续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 [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认真总结推广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 [2] -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化支持保障,提高基层综合防治能力,健全完善防治体系 [2]
防贫保险:织密防返贫防线
金融时报· 2025-09-24 12:51
防贫保险项目发展现状 - 中国人寿寿险崇左分公司联合集团成员单位推出"防贫保"普惠型综合保险项目 累计监测超两万人 为近1300名农户发放理赔金1578万余元 [1] - 项目构建动态监测机制 涵盖"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三大功能 通过深入基层方言解读条款与精准数据核查实现高效落地 [1] 行业参与规模与保障模式 - 全国31家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办防贫保险业务 覆盖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等返贫致贫高发风险 [2]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采用政府与个人共担保费模式 脱贫人口保费全额由政府承担 其他农牧户政府承担60% 个人承担40% [2] 保险责任与创新条款 - 防贫保险责任全面覆盖医疗费用补偿、意外伤害补偿、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及教育保障补偿 其中教育补偿针对大专/本科教育费用 最高一次性补偿3000元 [2] - 产品设计注重普惠性 通过降低投保门槛、优化理赔机制扩大保障覆盖 数字化查勘与动态监测技术提升理赔效率 [3] 政策支持与区域推广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提出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农民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产品供给 研发面向脱贫人口等群体的低门槛保险产品 [3] - 广西、云南、甘肃等地复制推广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与社会保障体系深度融合 [3]
截至6月底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风险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经济日报· 2025-08-06 08:49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1][2]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 - 每个脱贫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 [2] - 近75%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 政策与机制优化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从2021年1565亿元增至2025年1770亿元 [4] - 过渡期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支持900多万脱贫户 [4] - 脱贫地区贷款累计发放27.2万亿元,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6.02万亿元 [4] - 开放"绿色通道"帮扶8万多名突发返贫风险农户 [2] 就业与产业发展 -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第一大来源 [3] - 云南省"幸福里"社区带动500余万人次务工就业 [5][6] - 广西柚罐非遗工坊年产值约3000万元,带动2200人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元以上 [6] - 全国培育13万余名乡村工匠,帮助230万人掌握技能,带动500多万人就业 [6] 民生改善数据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至2024年17522元 [4] - 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4] -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4]
截至6月底 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经济日报· 2025-08-06 06:13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1][2]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 - 每个脱贫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 [2] - 近75%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 政策与机制优化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从2021年1565亿元增至2025年1770亿元 [4] - 过渡期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支持900多万脱贫户 [4] - 脱贫地区贷款累计发放27.2万亿元,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6.02万亿元 [4] - 建立"绿色通道"机制,8万余人快速获得帮扶 [2] 就业与收入提升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至2024年17522元 [4] - 云南省"幸福里"社区模式带动500余万人次务工就业 [5][6] - 广西"非遗工坊+农户"模式带动2200人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元以上 [6] - 全国乡村工匠名师培育13万余人,带动500多万人就地就业 [6] 产业与技能发展 - 全国认定273名乡村工匠名师,帮助230万人掌握工匠技能 [6] - 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训与劳务协作机制强化,工资性收入成农民主要来源 [3] - 农业农村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6] 公共服务与保障 - 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4] -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农村危房改造持续推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