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设施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菜篮子”这样的工程奇迹,为何只出现在中国?
虎嗅APP· 2025-10-23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实施“菜篮子工程”,成功构建了全球领先的蔬菜供应体系,实现了从季节性短缺到全年丰富供应的转变 [10][42][43] - 中国蔬菜年产量达8亿吨,全球占比超过50%,设施农业面积超过4200万亩,占全球总面积80%以上 [10][18] - 中国模式的成功源于将民生保障作为核心目标、强大的国家能动性以及“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独特结合,与欧美由资本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31][32][38] 菜篮子工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筑基拓渠(1988~1994) - 核心任务是解决城市副食品供应短缺,构建全国性流通骨架 [14] - 实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保障供应纳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 [14] - 截至1993年底,全国建成2080个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8万多个城乡集贸市场,初步形成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 [15] 第二阶段:设施农业革命(1994~1999) - 重点攻克蔬菜生产的季节与地域限制,大棚种植和日光温室技术得到大规模推广 [16][17] - 设施农业使黄瓜、番茄、辣椒等喜温果菜实现冬季生产,彻底改变了北方冬季依赖白菜、萝卜、土豆的历史 [18] - 冷链物流的完善与产能提升相结合,保障了蔬菜的反季节、跨区域快速流通 [20] 第三阶段:质量升级(1999~2009) - 在保障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消费升级需求 [21] - 2001年启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21] - 通过储备调节、区域调剂等多种手段稳定菜价,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22] 第四阶段:体系完善(2010至今) - 信息技术普遍赋能,设施农业规模扩大,公益性批发市场现代化改造,零售业态多元化发展 [24] - 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冷藏车数量从数万辆增至近五十万辆 [24] -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进一步细化市长负责制,将产品自给率、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 [27] - 在新冠疫情期间,该体系经受住考验,如武汉封城期间创造了日均数千吨蔬菜高效入汉的奇迹 [28] 中外蔬菜供应体系差异 目标差异 - 中国将“菜篮子”定义为公共产品,通过公益性批发市场保障民生,促成了蔬菜市场的多样化 [32][34] - 欧美蔬菜供应链被零售巨头垄断,资本优先选择耐储运、标准化的品种,导致超市蔬菜品种稀少,不足中国大型农贸市场1/5 [32][33] 权力结构差异 - 中国通过中央规划、专项转移支付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备强大的危机响应能力 [36][37] - 欧美政治结构散装,农业政策受游说集团绑架,联邦制下跨州协调低效,在危机中反应迟缓 [36][37] 市场设计差异 - 中国实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在生产端补贴设施农业,在流通端建立公益性农贸市场,防止资本侵蚀民生 [38][39] - 欧美奉行市场原教旨主义,资本深度绑架供应链,最大程度压榨利润,导致“食物荒漠”等民生问题 [33][38]
“菜篮子”这样的工程奇迹,为何只出现在中国?
虎嗅· 2025-10-22 10:39
中国蔬菜供应现状 - 截至2025年,中国蔬菜年产量达到8亿吨,全球占比超过50%,比其他国家总和还多 [13] - 中国蔬菜种类的丰富程度和新鲜程度冠绝全球 [13] -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超过4200万亩,占全球总面积80%以上 [25] 菜篮子工程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1988-1994)核心任务是解决城市副食品供应短缺,构建全国性流通骨架,实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15][16][18] - 截止1993年底,全国共建成2080个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配套8万多个城乡集贸市场 [20] - 第二阶段(1994-1999)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大棚种植和日光温室技术解决蔬菜种植的季节局限性 [22][23][24] - 第三阶段(1999-2009)从保障数量转向提升质量,2001年启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引入优质新特蔬菜品种 [27][28] - 第四阶段(2010至今)体系完善阶段,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冷藏车数量从数万辆增至近五十万辆 [31][32][33] 中外蔬菜供应体系差异 - 中国模式核心目标是民生保障,通过市长负责制将自给率、价格稳定等纳入政绩考核 [46][47] - 欧美模式由资本主导,超市巨头垄断供应链,优先选择耐储运的标准化品种,导致蔬菜品种稀少 [47][49][51] - 中国通过中央政府规划协调资源,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而欧美联邦制下跨州协调低效 [54][55] - 中国建立公益性批发市场作为“蓄水池”,欧美缺乏政府调控,形成“食物荒漠” [46][50][52]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 - 设施农业技术如“琴弦式温室”实现反季节种植,彻底改变北方冬季蔬菜供应格局 [23][24] - 冷链物流体系显著提升,果蔬冷链流通率提高,有效降低损耗 [26][33] - 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手机“扫一扫”便知来源 [37] - 疫情期间应急体系经受考验,武汉封城期间实现日均数千吨蔬菜高效入汉 [40] 市场体系与零售业态 - 公益性批发市场(如新发地、寿光)成为保供稳价核心枢纽 [32][52] - 零售业态多元化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32] - 政府通过储备调节、区域调剂等手段熨平菜价异常波动 [30]
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保障 双节“菜篮子”量足质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30 16:21
蔬菜供应与生产情况 - 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834万亩,同比增加160多万亩 [1] - 辣椒、番茄、黄瓜等主要蔬菜日均供应量均在10万吨以上 [1] - 山东莘县46万亩在田蔬菜进入丰产期,合作社每日订单量超过两万斤 [1] - 湖南长沙县每日蔬菜供应量超过900吨,较平常增加10% [1] - 全国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基本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2] 设施农业与技术创新 - 安徽蒙城智能蘑菇房通过智慧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四季不停产,单台方舱月产平菇5吨 [2] - 江苏宿迁猕猴桃基地引进先进滴灌设备,预计亩产达2000斤以上 [2] - 山东威海国际生鲜基地拥有234个暂养池,可一次性容纳600吨海鲜 [2] 冷链物流与市场配送 - 首衡高碑店市场每日进出场物流车辆达一万多台,运力调度系统沉淀超10万辆运力资源 [3] - 冷链车可根据果蔬品类和目的地设置专属温度,如叶菜类需零下3至4摄氏度,果品需5摄氏度 [3] - 物流网络依托近千条专线覆盖13个省区市,确保300-1000公里范围内12小时内送达 [4] 节日市场供应与进口补充 - 商超加大进口产品备货,如泰国柚子、榴莲及秘鲁百香果、蓝莓,以丰富节日供应 [1] - 农业部门精准预判市场需求并推送信息,协助农户进行市场对接和储备 [1]
“果盘子”“菜篮子”抢“鲜”供应节日市场 节前市场消费旺
央视网· 2025-09-30 10:43
蔬菜供应基本面 - 全国在田蔬菜面积达10834万亩,同比增加160多万亩 [1] - 辣椒、番茄、黄瓜等主要蔬菜日均供应量均超过10万吨,可满足节日需求 [1] - 长沙县每日蔬菜供应量超过900吨,较平常增加10% [3] 蔬菜产区季节性变化 - 蔬菜供应产地随气温转冷逐步南移,东北、西北、华北露地蔬菜产能收缩 [3] - 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南产区夏秋茬露地蔬菜正大量上市 [3] - 山东莘县46万亩在田蔬菜进入丰产期 [3] 农业技术与管理优化 - 农业部门根据市场喜好制定良种清单并推广新种植模式 [5] - 菜用红薯叶等蔬菜采收时间从4月延伸至10月底,有效应对市场需求 [5] - 设施农业通过可调控环境为市场供应提供支撑,全国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8][10] 设施农业与智能化应用 - 设施农业基本实现全年均衡供应,食用菌大多来自该领域 [10] - 安徽蒙城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使用智能蘑菇房及智慧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四季不停生长 [12] - 江苏宿迁宿豫区3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多个品种进入收获期 [14] 供应链与市场备货 - 各地商超加大进口产品备货量以丰富消费选择 [7] - 山东威海国际生鲜基地234个暂养池可一次性容纳600吨海鲜,实现从深远海直采后10几小时内送达全国各地 [15]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端牢中国饭碗!这份“民生答卷”沉甸甸
央广网· 2025-09-18 15:40
粮食生产与安全 - 全国粮食产量在去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1] - 夏粮稳产丰收 早稻增产 秋粮长势正常偏好 为夺取丰收奠定基础 [2] 设施农业发展 - 设施农业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生产 是现代农业方式 [1] - 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全球85% 草莓樱桃西瓜等设施水果上市时间延长 [1] 乡村振兴与农村建设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6%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2] - "千万工程"经验全国推广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带动乡村文化多元发展 [2]
【延安】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陕西日报· 2025-08-22 08:18
设施农业政策支持 - 冯庄乡依托宝塔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维修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15个 [1] - 全乡设施果蔬种植面积突破4500亩,规模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1] -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并解决就业难题,村集体持续优化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 [1] 设施农业建设成效 - 延安市上半年新建设施蔬菜基地2140亩、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3595亩 [2] - 开工设施农业产业链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4.4亿元 [2] - 新建和盘活利用集约化育苗基地7个,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基地20个 [2] 蔬菜瓜果生产数据 - 上半年瓜菜播种总面积37.5万亩,总产量82.6万吨 [2] - 蔬菜种植面积29.3万亩,产量71.4万吨 [2] - 瓜果种植面积8.2万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面积与产量双提升 [2] 个体经营案例 - 村民通过3个温室大棚种植油菜,年种植四五茬,年收入达6-7万元 [1] - 村民通过2个大棚种植莲花白和油菜,年销售收入约3.7万元,产品半天内售罄 [1]
破解草莓高温育苗难题,雷马草莓专用膜亮相第六届草莓种业大会
行业背景 - 中国草莓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是全球种植面积与产量最大的国家 [2] - 草莓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 主流露天育苗模式粗放 难以保障种苗品质和稳定供应 [2] - 推动草莓育苗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 提升种苗质量 成为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2] 产品技术优势 - 草莓专用膜透光率达92%以上 充分满足育苗期间光照需求 [2] - 冬季具备红外阻隔层 夏季拥有自清洁抗UV涂层 精准匹配种植户季节需求 [2] - 采用高品质材料 具备出色抗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可承受大风低温等极端天气 [2] - 2014年率先推出自主研发散光膜 通过漫散射技术将直射光转换为散射光 解决强光灼伤问题 [2] - 在云南强紫外线种植区有效解决强光灼伤问题 实现真正防灼伤技术应用 [2] 产品线布局 - 除草莓专用膜外 还研发蔬菜花卉葡萄蓝莓黄瓜等专用大棚膜 [3] - 以散光功能为基础 拓展连栋温室膜散光PO膜高保温阻隔膜等系列产品 [3] - 为不同作物提供特色农业个性定制方案 [3] 市场服务 - 服务覆盖云南90%设施农业重点行业及区域 [3] - 通过柔性设计功能定制服务模式 提供精准配方定制和高效供应链支持 [4] - 24年来积累丰富应用数据 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3] 战略定位 - 产品亮相不仅是展示 更是对中国草莓产业发展加码的承诺 [4] - 用云南经验突破 靠创新膜材加持 解决种植痛点助力产业升级 [4] - 秉承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 聚焦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和作物生长需要 [4]
耕耘都市菜园,收获开心农场(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阳台种菜消费趋势 - 社交平台"阳台种菜"话题讨论量超过270万条,浏览量近10亿次,反映都市人群对种植的高度兴趣 [1] - 消费者将自种蔬菜作为"社交货币",例如水培樱桃萝卜在朋友圈收获200多个点赞,种植行为兼具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阳台种植满足都市人群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具有"园艺疗法"功能,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1] 电商平台销售数据 - 去年超5000万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蔬菜种子,销售额超8亿元,今年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 [2] - 日均超8万用户搜索"种菜箱(盆)"等产品,成交金额超200万元 [2] - 蓝莓盆栽因社交平台话题带动销量暴涨,家庭园艺用品搜索量持续攀升 [2] 种苗供应链发展 - 山东临沂蓝莓育苗基地数据显示,种苗需求是果实的10倍,基地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并提供浇水、施肥等全流程技术指导 [2] - 江苏沭阳宋庄村近九成村民从事蔬菜育苗产业,引进樟树港辣椒、黑珍珠番茄等高端种苗,去年单日最高发货量达30万单 [3] - 物流采用带土发货+季节防护(夏季加冰块、冬季裹保温棉),保障4天内到货鲜活度 [3] 产业经济影响 - 宋庄村蔬菜育苗产业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 [3] - 电商平台推动家庭园艺设备升级,如多层立体水培塔、全光谱LED生长灯、鱼菜共生种植箱等产品实现种植智能化与空间高效利用 [3][4] 行业未来方向 - 专家建议开发私域空间(楼顶、阳台)自动种菜机等休闲园艺设备,推动家庭种植普及化 [4] - 城市景观设计可融入农业元素,发展都市景观农业,拓展公共空间的生态功能 [4]
黄土塬的“菜篮子”成为百姓“钱袋子”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6:22
蔬菜种植规模与产量 - 甘肃崇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西兰花1000亩,首茬亩产3000斤,通过复种实现"一地双收" [1] - 西峰区建成千亩蔬菜基地2处、百亩设施基地11处,新建钢架大棚1500座,总量达4000座以上 [2] - 肖金镇设施辣椒与露地辣椒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棚均产量7000斤,棚均收入7000元以上 [2] - 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12万亩,产量10.6万吨,实现产值4.3亿元 [4] 种植模式与技术应用 - 西峰区采取"设施农业为主、露地种植为辅"的种植模式,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1] - 肖金镇以"分散种植、集中销售"模式发展辣椒产业,配套建设辣椒集散交易中心、冷链仓储服务点 [2] - 种植户胡万平引进荷兰水果黄瓜,配套滴灌、防虫网等设施,2棚总收益3.5万元,较传统绿黄瓜增效5000元以上 [3] - 西峰区推广大棚多层覆盖早熟栽培等3项新模式,开展豆角品比试验、温室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示范 [3] 品种引进与效益提升 - 西峰区成功引进苏椒、沃隆102辣椒、美青70西兰花等9个蔬菜新品种 [3] - 荷兰水果黄瓜因甜度高、口感好,批发价每斤最低2元 [3] - 胡万平种植38棚蔬菜,预计年总产值50万元,计划扩大新品种黄瓜种植规模 [3] 产业带动与农户收益 - 芮岭村在基地带动下,20多户民众发展蔬菜产业,全村各类蔬菜大棚达270多座 [2] - 肖金镇辣椒产业带动2000人在基地务工 [2] - 西峰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2]
贵州贵定:从十二时辰观德新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1:07
烤烟产业 -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德新镇2024年种植烤烟44户,合同面积1703亩,产值665万元 [1] - 2025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800亩,烟农增至52户,预计产值712万元,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 [3] - 采用"烟叶+N"特色产业体系,农作物与烤烟轮作,改造高山生态蔬菜园、生态玉米园等 [1] 小黄姜产业 - 贵州高寒小黄姜专业合作社2024年成立,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基地种植300亩,带动农户种植180亩 [3] - 开创"订单式农业"模式,明确种植品种、质量标准、保底收购价格,开发姜茶、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带动农户405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48万元,农民工工资增加收入55.72万元,订单收购预计增加收入100万元 [5] 林下经济 - 德新镇林下经济包括天麻、骨碎补、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亩,每亩产值1.8万元 [5] - 天麻预计产量12万斤,何首乌园村民务工繁忙,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近100万元 [5] - 中药材销往知名公司,每年累计务工人员近10000人次 [5] 刺梨产业 - 德新镇刺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鲜果产量160吨,产值约65万元 [7] - 晓丰村为刺梨种植先行村,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原特色刺梨产业 [7] 黄桃产业 - 德新镇丰收村2021年开垦荒山种植黄桃,总投资67.5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10户共834人 [7] - 2024年鲜果产值13万余元,村民入股合作社实行滚动分红 [7] - 2024年引入水肥一体化建设,计划年投入40万元,2025年计划产出15万斤,用工量最大时每天约30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