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信与数据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超预期! 立讯精密2025年三季报净利同比大增 全年AI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0:58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高于业绩预告上限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净利润为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 [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净利润区间为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至28.59% [1] - 公司宣布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60元,总计派发11.65亿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10.12% [8] 业务板块与战略 - 公司已形成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三大核心业务布局,并通过内生外延策略推动融合发展 [1] - 公司战略方向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发挥海外生产基地作用,并加大在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热管理、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投入 [2] -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以“场景生态、AI赋能、全球协同”为战略方向,通过“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拓展成长空间 [3] 消费电子业务 - 消费性电子是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柱,公司是苹果AirPods和iPhone的核心供应商 [3] - AI终端智能化转型带动AI手机、AI笔记本、AR/VR设备爆发式成长,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垂直一体化优势,成为少数能提供完整AI终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3] - iPhone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上市后前10天销量较iPhone16系列增长14%,其中iPhone17销量几乎是iPhone16的两倍,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将充分受益 [4] - 公司管理层预计三、四季度市场需求将呈现平稳略增的态势 [4]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 - 全球生成式AI应用爆发推动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高速扩张,市场对高速光电互联、热管理及电源解决方案需求旺盛 [5] - 为应对高速光模块(如800G功耗18W,1.6T功耗超25W)的功耗与散热挑战,公司推出LPO、CPO及液冷光模块I/O冷板系统等解决方案 [5][6] - 技术方案成效显著:51.2T CPO+冷板方案使电信号损耗降低40%以上,散热能耗减少近90%,助力数据中心PUE降至1.1以下;800G DR8LPO模块功耗仅8W,较传统方案降低50% [7] - 公司光电互联解决方案已实现规模化落地,并与头部厂商完成批量验证,竞争力显著提升,从行业跟随者成长为技术引领者 [7] 汽车电子业务 - 汽车产业“新四化”深化,智能座舱与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单车价值量显著增长 [8] - 公司依托“零件-模块-系统”三级研发制造能力,从线束、连接器基础成功进军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及智能底盘等核心领域 [8] - 通过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深度合作及与莱尼集团融合,汽车业务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订单稳步攀升,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和巨大成长潜力 [8]
立讯精密交出“靓丽”业绩单:递表港交所 发力AI光电互联技术
经济观察网· 2025-08-29 11: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1]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8.90亿至113.44亿元,同比增长20%至25% [4] - 第三季度预计净利润42.46亿至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至27.74% [4]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977.99亿元,同比增长14.32%,占总营收78.55% [3] - 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86.58亿元,同比激增82.07% [3] - 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 [3] - 外销收入1057.26亿元,同比增长17.38% [3] - 汽车电子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0.85亿元,同比增长98.9% [11]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8.79亿元,同比增长48.5% [1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45.94亿元,同比增长8.86% [6]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51.92亿元,拥有7164件发明专利 [6] - 推出800G OSFP DR8硅光模块,支持多种以太网应用 [8] - 2024年2月推出800G LRO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8] - 自主研发CPO技术,模块体积缩小40% [7] - 开发CPC技术,缩短信号传输路径,降低传输损耗 [7] - 实现1.6T光模块方案落地,布局下一代光通信技术 [9] 战略布局与资本运作 - 8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2][10] - 预计融资规模20亿至30亿美元(约145亿至218亿元人民币) [12] - 2024年9月以5.2541亿欧元收购德国莱尼公司50.1%股权及Leoni K的100%股权 [12] - 募集资金将投向生产基地扩建、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投资等领域 [12]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收入计,2024年精密智造解决方案行业全球第四、中国大陆第一 [11] - 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三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11] -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未来几年CAGR预计22%,2029年或突破370亿美元 [8] - 以太网光模块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50% [8] - 800G光模块已完成与NVIDIA、Arista、Juniper等品牌主流交换机的适配测试 [8]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容量到2030年预计增长近三倍 [6]
汽车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立讯精密上半年实现营收1245.03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8-26 17:3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3][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99亿元,同比增长12.9%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58亿元,同比下降169.05% [4] - 总资产2443.5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17%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7.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78% [3][4]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发展,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并在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深化客户合作 [5]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把握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提供高速铜缆连接器、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速光模块及服务器电源热管理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5] - 汽车Tier 1业务持续获得国内外主流车企新项目定点,产品线不断丰富且客户群持续扩大 [6] 战略与竞争优势 - 坚持市场及客户需求导向,强化垂直整合与智能制造能力 [5] - 依托精密制造、材料科学及系统集成领域积累,推进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 [5] - 采用多元产品矩阵、本土研发和全球交付的运营策略,支持中国品牌出海并服务全球客户 [6] 行业环境 -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影响产业链稳定与重构 [4] - 以AI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从云端算力向边缘侧、端侧设备渗透,为高端制造企业带来结构性发展机遇 [4]
立讯精密赴港IPO:年入2688亿,七成营收依赖单一客户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7:03
上市计划与背景 - 公司正式递交H股上市申请 计划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2] - 赴港上市旨在寻求国际资本加持 为全球化布局与业务多元化注入新动力 [2][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2688亿元人民币 逼近2700亿元 [2][3]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2140亿元、2319亿元和268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22亿元和146亿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9%至618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31.3%至34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为营收绝对基石 2024年贡献收入2331亿元 占总营收86.7% [3] - 汽车电子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38亿元 占总收入5.1% 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9.6% [4]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84亿元 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6% [4]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高达98.9% [4] 市场地位与产品渗透率 - 以2024年销量计 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2] - 产品深度渗透全球消费电子、汽车及通讯市场 [2] 战略布局与收购行动 - 2024年启动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相关业务 2025年7月完成收购 [4] - 收购旨在加强公司在欧洲、非洲及美洲的战略部署 加速汽车业务全球化进程 [4] - 通信与数据中心领域提供从铜互联、光互联、散热模组到完整功能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服务 [4]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2-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3%、75.2%和70.7% 超过七成收入依赖单一客户 [5][6] - 市场普遍认为最大客户为苹果公司 经营业绩与主要客户产品周期、销售表现及供应链策略高度绑定 [6] 供应链集中度特征 - 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62.3% 其中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56.0% [6] - 最大供应商同时为最大客户 行业存在"买售"模式 客户要求向指定供应商采购核心零组件 [6] 募资用途规划 - 所得款项将用于扩大升级现有生产基地 重点针对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 [7] - 资金将投入技术研发 完善制造流程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7] - 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上下游产业链优质标的 以及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营运资本 [7] 行业趋势与背景 - 苹果核心供应链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会师"趋势明显 反映产业链龙头对国际资本的共同需求 [7] -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以对冲潜在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