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hone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2500亿,潮汕神秘女首富要去IPO了
创业家· 2025-07-11 18:07
公司动态 - 立讯精密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超2500亿[3] - 预计融资逾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由中金、中信、高盛三大投行护航[5] - 若成功上市,将实现A+H两地上市[6] 创始人背景 - 董事长王来春为潮汕女首富,2024年财富620亿元,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9位[37] - 196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初中辍学后进入富士康工作,从普通工人升至课长[18][19][21][22] - 1997年离职创业,1999年与兄长共同收购立讯有限公司,2004年正式成立立讯精密[25] 业务发展 - 2010年深交所上市,主营电子连接线和连接器业务[8][25] - 通过关键并购切入苹果产业链: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60%股权进入苹果供应链[28] - 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布局声学模组,获得AirPods订单[29] - 2020年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切入整机组装[29] - 2023年底收购昆山世硕扩充iPhone代工能力[3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688亿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3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3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增长20%-25%[34] - 王来春2024年税前年薪733.33万元,涨幅266.67%[36] 战略规划 - 港股上市目的: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海外业务拓展和新技术研发、吸引海外人才[14] - 公司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从材料、工艺、流程等多维度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13] - 2025年3月收购闻泰科技部分资产,优化客户结构[30][31]
天崩开局的“富士康打工妹”,逆袭成“潮汕女首富”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24
赴港IPO计划 - 公司宣布赴港IPO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治理透明度[3] - 预计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由中金、中信和高盛三大投行护航[3] - 公告次日A股股价上涨5.45%至35.77元/股,市场反应分化[3]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总营收达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净利润133.66亿元[7][8]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83.37%(2240.94亿元),但通信和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6.83%和5.12%[7][8] - 前五大客户贡献78.5%营收(2110.24亿元),最大客户占比70.74%[8] - 外销收入占比87.6%(2354.67亿元),制造基地覆盖11个国家[9] 战略布局与收购 - 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产业链,后续通过收购纬创资产等进入整机组装领域[13] - 2023年以21亿元收购昆山世硕强化iPhone代工能力[15] - 汽车领域:2022年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并斥资100.54亿元入股奇瑞系;2024年以44.29亿元收购德国莱尼公司50.1%股权[17] - 2025年以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资产包进军ODM业务[19]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员工成长为市值2460亿元企业掌门人[5][23][24] - 上市后10年营收增长60倍,利润增长40倍,2024年个人财富620亿元[26] - 2025年连续三年位居《财富》中国商界女性榜首[26] 行业定位与挑战 - 位列"果链三巨头"之一,但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苹果依赖度[5][15] - "三个五年计划"推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医疗等多板块发展[17] -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对果链企业构成潜在风险[15]
零售业40%损耗来自“家贼”?家贼不妨,企业必亡
36氪· 2025-06-12 12:46
行业现状 - 全国便利店平均毛利率20.1%,但损耗率连续三年突破1.8%,其中员工监守自盗占比超过40%[1] - 零售行业普遍存在员工监守自盗现象,从连锁卖场到小城超市均受影响[1] - 员工盗窃行为从个体作案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网络[4] 典型案例分析 - 内蒙古大福源购物中心因16名员工联手盗窃半年内亏损200万元倒闭,审计显示87万元商品被盗[2][4] - 某连锁超市防损员张某两年内盗窃86箱名酒,涉案127万元[5] - 电商员工李某利用系统漏洞盗取73部iPhone,涉案48万元[7] - 山姆会员店前员工张某冒领550万元名酒,伪造协议套现[8] - 珠宝店店长吴某某盗窃1029.91克黄金饰品,价值50万元[9] - 乌鲁木齐珠宝销售胡惠三年盗取几十公斤黄金首饰,变现1894万元[9] 作案手法 - 生鲜区员工利用消防通道转移商品[2] - 收银员使用"1元通关术"低价结算高价商品[2] - 店长勾结供应商伪造进货损耗报表[2] - 利用系统漏洞修改退货记录[7] - 滥用商品调价权限低价自购转卖[7] - 利用未注销的系统权限冒领货物[8] 企业应对措施 - 苏宁易购投入3亿元升级AI监控系统,内部盗窃案下降62%[17] - 荷兰Jumbo超市将员工最低工资提高20%并设立5%利润奖金池,盗窃率下降18%[17] - 沃尔玛中国引入EAP员工帮助计划,提供心理咨询和经济援助[17] 员工福利与管理 - 某企业提供底薪3500元+绩效1500元+岗位补贴500元的基础薪资结构[18] - 包含五险一金、重大疾病保险、员工餐折扣等福利[18] - 设立结婚贺金、生育贺金、育儿补贴等关怀福利[18] - 每年带薪休假40天,婚假产假等假期制度完善[18] - 设立委屈奖5000-8000元,老员工贡献奖等特殊待遇[18] 行业反思 - 技术防控如AI监控只能治标,需关注员工心理需求[17] - 提高员工待遇和归属感是降低盗窃率的有效手段[17][20] - 商业本质是信任,企业需真正把员工当家人[20] - 员工尊严感和归属感是防范监守自盗的核心[19][20]
即时零售,需要618吗?
36氪· 2025-06-06 20:57
即时零售行业增长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但即时零售增速是前者的三倍多 [1] - 即时零售覆盖品类从餐饮外卖扩展到iPhone、服装、酒水等主流品类,30分钟内送达 [1] - 美团闪购2024年1-8月夜间订单占比达26%,显示非传统时段需求旺盛 [4] 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仓店一体和前置仓模式因高成本、低毛利(如每日优鲜暴雷)逐渐被淘汰 [2] - 当前主流模式为美团、饿了么整合社会化供给,合作41万家独立店铺和4000家品牌连锁,远超自营能力 [6] - 闪电仓(80平方米,7000-8000个SKU)租金成本仅为门店一半,单仓利润率最高达10% [6] 用户需求变化 - 3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超70%,消费行为受情绪和社交驱动,囤货需求减弱 [7][9]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60%-70%,主力场景为出行和社交,生鲜、食品、医药为高频品类 [9] - "一代户"(独居年轻人)在京沪等地占比超55%,推动即时需求激增 [9] 竞争格局与影响 - 美团闪购3C家电品类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提升,直接冲击京东基本盘 [10] - 传统电商618/双11大促销售额占比下降,平销期和小型营销节点重要性上升 [7][10] - 便利店品牌如全家、罗森近40%已接入即时零售,茅台酱香酒等高端品类通过代运营入驻 [14] 品牌与商家策略 - 青岛啤酒通过数据筛选60个前置仓替代传统1万家终端,降低铺货成本 [13] - 成人用品等隐秘品类在酒店集中商圈单店月订单达722单,依赖精准选址 [14] - 平台补贴战(如100亿元投入)短期内加剧市场竞争,但可能扭曲供给质量 [13] 行业趋势展望 - 即时零售网络效应加速品类扩张,可能蚕食服饰、美妆等电商优势类目 [9][10] - 去中心化模式重构品牌线下渠道,数据驱动降低传统进场费与人力成本 [13][14] - 行业从"大促依赖"转向常态化运营,商家需适配场景与产品独特性 [15]
最大的确定性——中国企业关税战生存图景调查
和讯· 2025-05-26 18:52
贸易政策动态 - 特朗普同意将对欧盟征收50%关税的最后期限延长至7月9日 [1] -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未来几周可能与中国达成多项大型贸易协议 [1] - 中美5月12日达成90天协议后,高额关税暂缓加征 [2] 贸易数据变化 - 中美协议达成后一周(5月12-18日),中国到美国集装箱预订量激增:玩具和运动用品涨幅280%(3845至14574标准箱),家具类涨幅358%(6695至30728标准箱),钢铁制品涨幅347%,机械设备涨幅385%,塑料制品涨幅497% [2] - 上海至纽约美西线运价大涨31.7%,上海至长滩美东线运价涨22.0%,部分货主锁定舱位价格翻倍 [4]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沿海港口(青岛港、盐田港等)出现货物抢运潮,航运经纪人电话被打爆,集卡车队昼夜不歇 [3] - 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Singapore)增聘2500名员工应对激增的港口作业需求 [4] - 企业通过提前抢运规避90天窗口期后的不确定性 [4] 关税现状与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达51.1%(涵盖所有商品),中国对美国商品平均关税为32.6% [5] - 相比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上升30.4个百分点(涨幅1.5倍),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上升11.4个百分点(涨幅超50%) [6] - 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比2018年贸易战前高出15倍以上 [6] 企业战略调整 - 部分企业逆势扩张成为新独角兽,部分因供应链考验被淘汰 [10] - 供应链韧性、多市场选择、多元资产配置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7] - 中国政府通过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等政策提供确定性支持 [8] 长期趋势预测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64%专家预测全球秩序将因大国竞争碎片化,多边主义承压 [7] - 专家认为贸易战不确定状态可能持续,但部分企业期待90天后中美达成新妥协 [6] - 中国企业经历技术封锁、关税壁垒等挑战后,正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9][10]
说好的硬气呢?特朗普:印度同意不向美国收取任何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5-16 00:01
美印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印度已同意不对美国商品收取任何关税 但未透露美国是否降低对印关税 [1] - 印度商务部长将率团访美 谈判第一阶段协议中印度提出将60%对美关税降至零 并为近90%美国商品提供优惠准入 [2] - 美印设定了将双边贸易额从1290亿美元增加一倍以上至5000亿美元的目标 [5][7] 苹果供应链动态 - 特朗普反对苹果将生产转移到印度 称印度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 并希望苹果在美国建厂 [3] - 苹果主要供应商为规避美国关税 3月向美出口价值近20亿美元的印度产iPhone 创历史新高 [5] - 莫迪政府推动印度成为智能手机制造中心 苹果供应商已加大在印产量 [5] 印度对美贸易立场变化 - 印度拟提高部分美国商品关税 作为对美国钢铝关税的报复措施 涉及76亿美元出口和19 1亿美元关税 [7] - 印度国内舆论认为政府此前在贸易谈判中对美让步过多 此次行动被视为展现强硬立场 [8] - 分析指出中国促使美国达成协议的做法可能影响了印度采取更坚定谈判策略 [8] 美印贸易数据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达1290亿美元 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7亿美元 [5] - 印度提议在对等基础上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和药品等商品实行零关税 [7]
5月后,80%小企业可能熬不过去了?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45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 于2025年5月2日正式实施 现需缴纳货值120%或最低100美元的税费 [1] - 政策实施后 美国低收入群体网购中国商品成本大幅上升 例如260美元连衣裙需缴纳540美元运费 实际支付达800美元 [3] - 跨境电商卖家每单至少多交25-50美元关税 利润被大幅压缩 中小企业面临涨价或退出美国市场的两难选择 [4] 跨境电商行业连锁反应 - 跨境电商短期销量将下滑 长期需通过涨价或转移仓库至美国/墨西哥应对 但成本均会上升 [5] - 物流时效延长风险 美国海关人工检查可能导致包裹配送从3天延长至半个月 [5] - 部分卖家可能拆分包裹规避政策 如将800美元包裹拆为10个80美元微包裹 [5] 关联行业冲击 - 代运营、设计美工、翻译等行业订单量将显著减少 [5] - 化纤布料、小五金等原材料供应商面临需求萎缩 可能被迫缩减产能 [5] - 快递、仓储业务量下降 因跨境包裹减少且部分仓库转移至海外 [7] - 跨境电商培训行业萎缩 相关广告投放量减少 [7] 行业转型趋势 - 部分创业者转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开设网店 [5] - 中小企业普遍进入观望状态 行业整体面临转型压力 [7]
走访300+消费公司后,我发现了一个超级品牌的共性
虎嗅· 2025-04-10 14:35
消费品行业核心壁垒 - 超级渠道是孵化超级品牌的关键支撑,如可口可乐、雀巢、达利食品、农夫山泉等均以渠道力为核心竞争力 [2][4] - 路斯股份从ODM转型自有品牌时,优先布局KA系统(如沃尔玛)、专业渠道及线上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并逐步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倾斜资源 [5][6][7] - 渠道多触点布局直接反映品牌基本面,稳定性增长依赖渠道通路建设而非短期流量 [10] 超级产品战略 - 战略单品(如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瑞幸生椰拿铁)是品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1] - 老板恋上鱼通过聚焦板烧鮰鱼单品,优化产品矩阵并强化差异化,体现"产品上限即品牌底线"的逻辑 [14][15][17] - 国际案例中耐克Air Jordan、优衣库摇粒绒等均验证超级产品对品牌塑造的长期价值 [12] 渠道力与产品力辩证关系 - 美妆品牌玛丽黛佳曾借丝芙兰渠道半年内成为彩妆TOP6,但渠道变革可能削弱品牌独立性(如永辉优选/山姆自有品牌冲击) [21][23][25] - 牛栏山案例显示品牌力可超越产品实际成本(消费者偏好标识产品而非更高成本盲测酒体) [28][29][33] - 江小白遭遇"酒精勾兑"舆论危机,反映技术门槛与消费者认知错位,品牌力需匹配产品真实价值 [34][36][38] 品牌发展三阶段 - 产品竞争时代:以武大郎豆腐vs张大娘豆腐为例,品质决定胜负 [44] - 销售竞争时代:如喜力滋啤酒通过USP定位("4次高温消毒")强化卖点 [47][48] - 营销竞争时代:Lululemon通过细分场景满足用户物质+精神需求,内容多元化成为关键 [49][50] 内容驱动品牌势能 - 观夏以杂志选题会模式开发新品,先定故事再做产品,强化内容一致性 [53][54] - 内容四大功能:沟通信息/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劝说改变,多数品牌聚焦劝说改变但效果有限 [56][59] - 淄博烧烤案例验证《引爆点》三法则(威力环境/个别人物/附着力),通过大学生圈层→社交平台→热搜实现破圈 [70][73][74] 跨媒介内容策略 - 小红书侧重女性用户,半亩花田通过磨砂膏成分可视化(油画颜料类比)实现2018年1亿→3亿增长 [110][111][114] - 抖音依赖效果对比视频,情景剧KOL展示使用前后差异推动2019年销售达10亿 [115][116] - 传统货架触点需差异化设计(如隅田川红色包装vs咖色咖啡货架)并分层展示消费决策因子(品类/痛点/卖点/指令) [148][161][165] 品牌价值整合方法论 - 认养一头牛通过"养牛合伙人"分销体系,将KOC转化为传播节点,统一顶层价值主张与个性化传播 [172][173] - SB7故事框架以用户为主角,构建"问题-向导-解决方案"叙事逻辑,避免内容割裂 [176][177][179] - 苹果"Think Different"案例显示过滤冗余信息、聚焦单一主张对品牌传播的核心价值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