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琉璃
搜索文档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2:04
文章核心观点 - 淄博作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已成功实现从依赖短期流量到追求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 [2][6][24] - 城市转型的核心在于将网红效应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文旅产业升级和夯实制造业基础的持久动力 [10][18][25] - 通过主动引导流量,淄博正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城市品牌和坚实的产业体系,目标是从“网红”走向“长红” [13][23][25] 文旅市场复苏与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新兴宝藏小城均呈现高人气,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1] - 网红经济效应下,中小城市通过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成为出行新宠 [2] 淄博烧烤现象与初期应对 - 2023年初淄博凭借烧烤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政府反应迅速,成立烧烤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 [4][9] - 政府高效改善营商环境,7天内建成烧烤节场地,并严控酒店价格涨幅不超过50% [9] - 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 [10] 从网红到长红的战略转向 -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从2024年的“持续放大流量效应”转变为2025年的“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5][10] - 政府牵头机构从商务局的“烧烤专班”升级为文旅部门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重心转向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 2024年淄博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已转化为深度游的持久兴趣 [15]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 - 淄博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 [14] - 八大局市场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 [15] - 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文旅品质 [14]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布局 - 淄博利用烧烤热度发展预制食品产业,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20] - “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 [21] - 布局氢能及储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2025年目标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21] 人才引进与城市发展目标 - 过去两年每年吸引超四万名高校毕业生,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计划 [22] - 城市定下“3510”发展目标: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10年内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23] - 发展依托百亿级重大项目、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的创新生态 [23]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博物馆被挤爆!当地:已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关键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0:53
淄博网红现象与文旅复苏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中小城市文旅市场持续复苏,网红城市借助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1] - 淄博凭借烧烤在2023年初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应对流量的速度被视为城市治理范本[2][5]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6] 政府战略与流量转化 - 淄博政府从商务局牵头"烧烤专班"转向文旅部门牵头"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反映重心从应对烧烤热转移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9] - 2024年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景区[10] - 2024年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转化为深度游持久兴趣[11]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淄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从"烧烤"转向"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向[2][6] - "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提升超10个百分点[17] - 计划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突破300亿元规模,并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人才计划[17][18] 城市品牌与长期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成为夜游新IP[11] - 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16] - 定下"3510"城市发展目标,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大关[19]
再访淄博,“网红”喧嚣过后的万亿雄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19:07
文章核心观点 - 淄博作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发展路径已从被动承接流量转向主动进行战略升级,将短期流量红利转化为城市长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2][5][12] 文旅市场复苏与流量效应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宝藏小城人气依旧,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1] - 淄博八大局市场等热门打卡地在国庆假期仍人流如织,摊主反馈客流量与往年相当 [2][3]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 [5] - 2024年淄博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深度游兴趣转化成功 [9] 政府战略与城市治理 - 面对突发流量,政府反应迅速,成立烧烤专班,7天内建成烧烤节场地,严控酒店价格涨幅不超过50% [4] - 政府服务成为城市亮眼标签,形成“地方特色走红+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游客好评+官方民间合力”的出圈公式 [5] - 政府工作重心从商务局牵头的“烧烤专班”转向文旅局牵头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体现战略转向 [8] - 政府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640亿元 [9] 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从“烧烤”转变为“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2][5] - “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 [18] - 布局未来产业,2025年氢能及储能产业规模目标突破300亿元 [19] - 制定“3510”发展目标,计划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10年内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21]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过去两年每年吸引超四万名高校毕业生,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 [20] - 出台“加强青年人才来淄留淄16条措施”,并开展“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揽才活动 [20][21] - 城市创新生态基于超过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 [21] 文旅产业深度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集合餐饮、非遗等业态,成为新夜游顶流 [9] - 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 [9][17] - 国庆假期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前三天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8] 食品产业延伸发展 - 利用烧烤热机遇,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目标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16]
“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大力推动城市文脉赓续
央视网· 2025-09-13 16:26
城市文脉赓续政策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大力推动城市文脉赓续为重要任务,提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原则[1]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及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17] - 全国范围内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80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6.8万处历史建筑作为传承载体[23] 淄博工业遗存改造案例 - 山东淄博博山陶瓷厂旧址改造为陶瓷琉璃体验馆,保留13座原窑及超过5万平方米关停企业厂房[3][5] - 当地遵循“应保尽保”、“修旧如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原则,将废弃古圆窑改造成咖啡馆、艺术馆,5000平米厂房改造为文化综合体[7] - 项目一期占地150亩,吸引70多家商户入驻,30多位陶琉大师及专业人才进驻,老房子改造为高校实践基地和青年创业基地[9] - 改造推动陶琉产业从传统日用品向高端艺术品转型,实现空间重塑、业态创新和产业链延伸[11][13] 北京亮马河生态修复案例 - 亮马河全长9.3公里,过去环境脏乱,经生态修复后入选住建部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19][21] - 北京市朝阳区实施岸线整治、桥梁改造等六大工程,实现东三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贯通18公里滨水绿道,改造24座桥梁[22] - 建成“1河2湖24桥18景”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带动两岸企业自发投资,从“水安全”扩展到“水生态”、“水环境”、“水生活”及“水经济”[22] 文脉赓续模式与成效 - 通过非遗传承人进驻和青年创业空间实现文脉活态传承,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5] - 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重构“空间—文化—人”的有机联系,建设有根有魂的现代化人民城市[15][17][23] - 理念转变实现多维目标共治,结合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通过景观廊道带动商业繁荣和消费拉动[22]
淄博:多维度构建产业升级体系,为陶琉产业创新发展“搭框架”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9:20
产业地位与特色 - 淄博是国内唯一兼具陶瓷和琉璃全产业门类的产区 涵盖日用陶瓷 艺术陶瓷 建筑卫生陶瓷 先进陶瓷 玻璃 琉璃及制造装备和原辅料等领域 [3] 条例核心目标 - 以发展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 [3] - 针对产业集聚发展 企业培育 转型升级 创新研发 市场培育 品牌建设 文化创意 文旅融合等主攻方向做出细致规定 [3] 产业发展方向 - 支持构建产业新发展格局 发展壮大先进陶瓷产业作为突破传统陶瓷性能边界的新赛道 [4] - 支持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集聚效应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4] - 支持企业梯度培育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增强核心竞争力 [4] - 支持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数智化 绿色化协同提升 [4] -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加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4] 市场与品牌建设 - 支持市场培育 推动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销平台 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5] -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支持品牌建设 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提升城市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5] - 提升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打造陶瓷琉璃名品之都 [5] 文化创意与生态拓展 - 引导激发创意产业活力 打造陶琉+生态圈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5] - 提升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5] 实施保障机制 - 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5] - 定期走访调研企业 解决条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5] - 建立反馈机制评估实施效果并优化调整 [5]
淄博:推动陶琉非遗从保护到利用全链条发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9:20
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 - 淄博市发布《淄博市陶瓷琉璃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陶瓷琉璃非遗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1][3] - 行业主管部门将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推动工作 [4] 行业资源与保护体系 - 淄博市拥有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88项 其中陶瓷琉璃类占65项 含国家级3项和省级19项 [3] - 行业已建成陶琉类非遗博物馆及展馆24家 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家 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 [3] - 行业将通过规范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认定管理流程 并支持新建或提升传承展示体验阵地来完善保护体系 [3] 人才培养与传承推广 - 行业依托12家市级及以上陶琉类非遗工坊扩大培训覆盖面 [4] - 行业深化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以培育高质量专业人才 [4] - 行业利用齐传承非遗课堂等品牌研发特色课程 并开展非遗讲堂研学五进等活动惠及群众 [4]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行业开发琉璃五色石盲盒琉璃花冠等爆款文创产品 [4] - 淄博刻瓷鲁派内画等12件陶琉作品随山东舰出访 淄博琉璃艺术展正在国博举办 展出183件套作品 [4] - 艺术展日均观展人次与文创收入均超过一万 [4]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推动陶琉非遗与颜神古镇周村古商城等文旅场景深度融合 丰富开窑祈福大典等非遗活动形式 [4] - 行业致力于打造非遗特色景区和街区 并持续打造高水平品牌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