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品牌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再访荣昌,从“泼天流量”到“产业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1:58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利中被 " 重新发现 "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们则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复苏仍在持续。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刘艳美 编者按: 在流量冲刷下, " 泼天流量 " 如何改变和重塑了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从 " 网红 " 到 " 长 红 " 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都源于发展的决心。近日,我们重访近年来成功出圈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聚焦 " 后网红时代 " 的城市生长轨迹,以期揭示流 量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真相,探寻城市韧性生长的法则。 2025年10月8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重庆荣昌区荣滨南路东段的夏布小镇里,秋日的阳光温和地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香料气息。 在"卤鹅哥"林江的特产馆门口,穿着印有"荣昌卤鹅哥"字样红色短袖的林江本人悠闲地坐在店门口,与他旁边1:1穿着红色大棉袄的人形纸板显得相得益 彰。虽然他仍主动配合着零星游客的合影请求,但早已不见今年"五一"假期时那种几乎要冲垮店面的喧嚣 ...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博物馆被挤爆!当地:已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关键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0:53
淄博网红现象与文旅复苏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中小城市文旅市场持续复苏,网红城市借助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1] - 淄博凭借烧烤在2023年初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应对流量的速度被视为城市治理范本[2][5]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6] 政府战略与流量转化 - 淄博政府从商务局牵头"烧烤专班"转向文旅部门牵头"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反映重心从应对烧烤热转移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9] - 2024年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景区[10] - 2024年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转化为深度游持久兴趣[11]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淄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从"烧烤"转向"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向[2][6] - "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提升超10个百分点[17] - 计划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突破300亿元规模,并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人才计划[17][18] 城市品牌与长期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成为夜游新IP[11] - 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16] - 定下"3510"城市发展目标,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大关[19]
演出经济考验城市“软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 演出经济正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新引擎,其价值在于通过“聚人”效应撬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全链条消费,并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标签 [1] - 城市更新的逻辑正在变化,文化流量成为一种“软更新”工具,通过文化氛围、情感共鸣和数字传播提升城市可感知的热度 [2] - 演出经济应被纳入城市战略,作为推动文商旅融合的引擎,塑造城市持久的吸引力与格局 [3] 演出经济的价值与模式 - 北京市朝阳区借势演唱会,在两个月内实现相关街区客流量翻番,线上传播量超4.5亿次,成功塑造“宠粉城市”口碑 [1] - 行业通过“空间场景+商业服务+情感体验”的三维联动模式,将演唱会流量转化为城市记忆,具体包括前期街区布景、中期商业联动、后期衍生市集和合唱路演等活动 [1] - 演唱会撬动了万人规模的消费全链条,当各种消费汇聚成体验,便积累为城市形象的独特标签 [1] 城市更新与品牌塑造的新逻辑 - 与传统“建地标”的硬更新相比,演出经济带来的是发生在歌声、灯光和人群中的“软更新” [2] - 文旅、商业与粉丝的“三向互动”赋予消费者更深的文化参与感,案例包括上海打造夜间经济地标和西安大唐不夜城成为旅行目的地 [2] - 城市品牌来源于鲜活的故事,如一份“大鸡腿饭”或一张“打卡合影”都可能成为年轻人主动分享传播的城市标签 [2] 对城市软实力的考验 - 行业考验城市在短时间内统筹交通、安保、商圈、社区等资源的能力 [2] - 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节中展现温度,让歌迷产生“这座城市懂我”的情感认同,并在热潮退去后延续品牌,吸引人们“旧地重游” [2] - 演唱会只是舞台,真正的比拼在于幕后的城市运营与品牌维护能力 [2]
金山上海湾区,闵行大零号湾,奉贤东方美谷,宝山该出啥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7:36
上海区域品牌IP建设案例 - 金山通过"上海湾区"品牌实现转型,依托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禀赋,形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12][13] - 闵行"大零号湾"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科研支撑,构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学研一体化生态,2023年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22][25] - 奉贤"东方美谷"聚焦美丽健康产业,6年内实现品牌价值280亿元,集聚全市1/3化妆品企业,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5][29][30] 宝山区现状分析 - 拥有邮轮旅游、机器人等六大产业基础,以及罗泾十字挑花等非遗文化,但缺乏核心品牌认知[35][36][38] - 当前"文明滨江,花开宝山"等口号通用性强,品牌符号设计感不足,活动影响力有限[49][50][51][53] - 产业布局分散,南大智慧城、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尚未形成协同效应[47][54] 品牌建设方法论 - 需遵循"一牌两基三号四品五超"体系:明确核心品牌定位,融合产业基础与文化基因[42][43] - 建议围绕邮轮旅游打造超级IP,建设"海上世界"等50万方滨江载体形成示范项目[56][58] - 需建立差异化品牌口号和视觉符号,策划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活动矩阵[49][53] 产业发展路径 - 重点培育邮轮旅游、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强化环上大科技园等载体功能[36][47] - 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品牌化运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54] - 通过国际邮轮试点复航等举措提升产业能级,构建长三角一体化节点优势[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