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响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湾区造”展现粤港澳融合发展成果
经济日报· 2025-11-18 06:06
连日来,记者深入十五运会现场采访,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满眼都是"湾区造"。从广州锐丰音响公司的 智能音响系统、深圳优必选公司的机器人"乐师",到佛山万家乐公司的火炬、东莞哈一代玩具公司的全 运会主题"潮玩",再到香港体育馆的无电制冷涂层、澳门的手工"非遗"产品,十五运会上到处可见粤港 澳三地的企业品牌、技术应用和产品展示,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果。 十五运会还在继续,我们为体育健儿加油,也为"湾区造"喝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强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门类齐 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19.41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已经孕育出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广 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工业机器人产量 24.7万台(套)、占全国43.5%。 制造业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2024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63万亿元,其中 ...
漫步者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2811.11万元,融资余额3.3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09:3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下跌1.87%,成交额为1.73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811.11万元,融资偿还1710.58万元,融资净买入1100.54万元 [1] - 截至10月16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3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3.3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84%,融资余额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 [1] 融资融券情况 - 10月16日融券卖出2600股,卖出金额3.42万元,融券偿还0股 [1] - 融券余量12.83万股,融券余额168.59万元,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 [1] - 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均处于较高水平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深圳市漫步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1]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16日,于2010年2月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涉及家用音响、专业音响、汽车音响、耳机及麦克风的研发、生产、销售 [1]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 耳机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58.42% [1] - 音响业务收入占比37.57%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61%,汽车音响业务收入占比0.39%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53万户,较上期增加2.83% [2] - 人均流通股为6922股,较上期减少2.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3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78亿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减少1.95%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00亿元,同比减少9.07% [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515.02万股,较上期减少1142.28万股 [2]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410.25万股,较上期增加76.81万股 [2] - 银华数字经济股票发起式A(015641)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85.66万股,较上期减少49.34万股,景顺长城景气进取混合A(01381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Bang & Olufsen A/S (BGOUF) Q1 2026 Sales Call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10-09 19:36
公司战略与业绩概览 - 公司发布第一季度交易声明而非完整季报 [1] - 公司在经历了近20年来业绩最佳的2024/2025财年后,正按计划推进,本季度重点投资于未来盈利增长,特别是零售卓越、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 [2] - 公司自有门店和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2]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58.7% [2] - 以当地货币计算,第一季度收入下降4%,主要原因是单品牌合作伙伴减少库存 [2]
太平洋给予漫步者买入评级,2025Q2收入表现稳健,音响和海外业务实现逆势快增
搜狐财经· 2025-08-31 14: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表现平稳但业绩承压 [1] - 2025年上半年音响业务和境外收入实现逆势快速增长 [1]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短期承压 [1] - 销售费用率控制合理 [1] 评级与市场观点 - 太平洋于8月31日给予漫步者(002351 SZ)买入评级 [1] - 最新股价为14元 [1]
惠威科技: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7.20%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21:22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232574.20元 同比增长32.2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12924.85元 同比增长437.20% [1]
惠威科技: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881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6: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27亿元 同比增加32.2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81万元 而2024年同期亏损约261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599元 而2024年同期亏损0.0178元 [1] 公司估值 - 截至发稿时 惠威科技市值为28亿元 [2]
惠威科技股价跌5.05%,大成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77.26万股浮亏损失78.0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22
股价表现 - 8月28日股价下跌5.05%至18.98元/股 成交额1.13亿元 换手率7.70% 总市值28.02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专业音响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30.95% 家庭影院系列占26.27% 公共广播系列占19.33% 多媒体系列占8.29% [1] - 其他业务包括喇叭系列4.23% 开发服务3.20% 汽车音响系列1.47% 耳机系列0.89% [1] 机构持仓情况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持有77.2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 当日浮亏78.03万元 [2] - 该基金一季度增持18.4万股 最新规模6.98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今年以来收益34.52% 近一年收益94.57% 成立以来收益217.27% [2] - 基金经理夏高管理资产总规模22.6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217.27% [3]
深圳市韶音听力商贸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43
公司新设主体 - 深圳市韶音听力商贸有限公司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廖风云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音响设备制造销售 家用视听设备销售 家用电器研发销售 电子元器件批发零售及制造 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租赁等 [1]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与经营 第三类医疗设备租赁 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 [1] 业务布局拓展 - 新增医疗器械相关业务 包括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和租赁 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及租赁 [1] - 扩展技术服务板块 涵盖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技术推广 专业设计服务 工业设计服务等 [1] - 新增文化用品设备出租 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 贸易经纪等多元化服务内容 [1]
Partyhouse派对屋星舰家庭影K电视音响,无线影院声场+专业K歌,一机畅享!
金投网· 2025-07-10 09:49
产品发布 - Partyhouse派对屋正式推出星舰系列家庭影K音响系统,主打不占空间但具备影院级声场效果 [1] 核心音频性能 - SC-20A解码合并机功率输出达5×150W,支持Dolby Audio环绕声场技术 [3] - 频响范围20Hz-20KHz,总谐波失真<0.05%,信噪比>100dB(A计权) [3] - 支持K歌、音乐、游戏、TV、电影等多场景模式自适应切换 [3] 专业影K娱乐系统 - 内置专业K歌芯片和18mV高灵敏度麦克风输入,支持一键切换K歌模式 [6] - 集成4K/60Hz超清传输和HDCP 2.2内容保护的多功能影音中心 [6] 智能互联生态 - 支持无线后环绕扩展和语音指令操作,可智能联控家居系统 [8] - 搭载Android 11系统,配备四核ARMCortexA55 CPU,2G内存16G闪存 [9] 硬件设计 - 采用铝合金机身和高效散热结构,保障长时间稳定运行 [10] - 提供HDMI输入/输出、USB、TF卡等多种接口支持 [10] 低频性能 - SC-10B有源低音炮具备300W动态功率,低频下潜至40Hz [13] - 失真度低于0.1%,采用桦木胶合板箱体抑制谐振 [13][15] 音箱设计 - 主箱及中置音箱采用航空级铝合金箱体,配备4×2.75"低音单元+1×1"高音单元 [18][20] - 环绕音箱峰值功率160W,支持壁挂/落地/嵌入式多种安装方式 [22][24] 无线麦克风 - AVK-817SE座充式无线麦克风支持随放随充,具备8小时续航能力 [26][28] - 支持语音+蓝牙双控制,有效工作范围达30米 [30][35] 产品参数 - 星舰系列至臻版5.1CH系统包含解码合并机、低音炮、主箱、环绕箱等组件 [33][34] - 主箱/中置音箱峰值功率240W,环绕音箱峰值功率160W [35] - 低音炮输出功率300W,待机功耗<4W [35]
回音壁全球报告
未知· 2025-05-14 1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回音壁市场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中国市场潜力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技术发展,有望转化潜力为消费能力 [4][5] - 中国音频硬件市场虽在2022年规模下降,但2023年有望企稳回升,回音壁市场规模也将呈恢复性增长 [10][12][35] - 回音壁行业面临技术、竞争、市场规模、版权和供应链等风险,但也有国家政策、消费升级和完善产业配套等发展机遇 [55][56] - 回音壁行业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高品质音效、全面互联、智能化、外观设计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产品创新发展体现在电声产品需求向好、AIoT产品增长和智能穿戴设备成为爆点 [61][64][65] -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经营、技术、品牌和人才等方面,高端市场品牌壁垒高,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71][73][74] 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全球与中国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分析 - 全球市场:Soundbar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及地区,北美、西欧和发达亚太地区销量占比分别达35%、19%和22%,家庭渗透率20%-30%左右,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占比不足5%,家庭渗透率不及1%;预计2021 - 2027年全球蓝牙音箱市场规模从101亿美元增至30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20%,2021 - 2028年全球Soundbar销售额从44亿美元增至1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28% [4][6][8] - 中国市场:2022年中国音频产品市场规模下降,整体音频硬件市场销售量从2.6亿台降至2.2亿台,同比下降16.2%;预计2023年中国整体音频硬件市场销量达2.4亿台,同比增长9.1%;中国蓝牙音响市场规模有望由2021年105.7亿增长至2025年156.4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28%;电视厂商在Soundbar市场有优势,三星和酷开市场份额增长,2023年前五月三星份额超13%,酷开1 - 5月累计份额达6%,Sony、雅马哈份额下滑,山水相对稳定;2023年中国回音壁市场规模预计达87.5万台,同比增长2.9%,销售额达13.1亿元,同比增长4.8% [10][12][14][17][19][35] 第二章 上游原料及下游市场分析 - 产业链:中国蓝牙音响产业链由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中游制造及品牌商和下游渠道及消费者构成 [36] - 上游供应:蓝牙音响由蓝牙芯片、扬声器、锂电池及PCB电路板等构成,各细分赛道成熟,蓝牙芯片海外企业领先,议价能力高,扬声器技术壁垒低,议价能力低 [37] - 下游客户:中国蓝牙音响销售渠道以线上综合电商为主,占比超70%,京东适合拓展精品、高端产品,淘宝适合拓展中低端、性价比市场 [39][40] - 销售渠道:包括直销、分销、电子商务和工程项目渠道 [42] 第三章 全球与中国回音壁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趋势:全球趋势包括产品升级、自主研发、节能环保、产业整合和数字化转型;中国趋势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升级、下沉趋势、环保与能效和产业整合 [43][44] - 产业链简介:介绍了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和中游制造及品牌商的情况 [45] - 上下游影响:中国蓝牙音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分为三大梯队,不同经营模式皆可成功,部分传统综合厂商表现不佳,中小本土企业增长潜力大 [49][50] - 采购模式:包括直接采购、间接采购、合作采购和网络采购 [51] - 生产模式:包括定制化生产、联合设计、工厂化生产和服务化生产 [52][53] - 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分销、电子商务和工程项目渠道 [54] 第四章 行业发展机遇和风险分析 - 发展机遇:国家政策促进发展,消费升级需求增加,产业配套完善 [55] - 面临风险:包括技术、竞争、市场规模、版权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56][57] - 政策分析:回音壁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包括“中国制造2025”、创业板和科技板、税收、引导企业协作和消费需求转型等政策 [58][59] - SWOT分析:中国企业优势在于技术、市场和需求方向,劣势在于品牌营销、成本控制和供应链问题;机会在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增长和多元化市场,威胁在于竞争加剧、技术革新和经济波动 [60] 第五章 全球和中国回音壁行业发展机遇及壁垒分析 - 发展机遇: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高品质音效、全面互联、智能化、外观设计和节能环保;产品创新发展体现在电声产品需求向好、AIoT产品增长和智能穿戴设备成为爆点;政策加持助力行业发展 [61][64][67] - 进入壁垒:行业竞争壁垒有限,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经营壁垒体现在大规模生产能力要求高;技术壁垒在于涉及多学科领域和快速开发新产品能力;品牌壁垒在于国际知名品牌对供应商认证要求高;人才壁垒在于需要技术、营销、创新和团队协作型人才 [6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