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新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澳门特首岑浩辉率团访问杭州 促浙澳科创合作互鉴
新浪财经· 2025-08-17 18:47
澳门与杭州科创合作 - 澳门行政长官率团访问浙江杭州 考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及科创企业 加深了解杭州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1] - 澳门与杭州合作基础良好 双方应进一步互补优势深化合作 特别是在科创领域加大推动两地企业交流合作 [1] - 澳门特区政府正有序开展四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包括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和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 [1] 企业发展机遇 - 期望更多杭州科技企业到澳门拓展业务 与澳门企业共同发展 [1] - 欢迎杭州科企及人才把握机遇来澳发展 助力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1] - 澳门将借鉴杭州在科创领域的成功经验 [1]
36氪出海·中东|中国企业如何在中东“软着陆”?迪拜入驻策略与经验分析
36氪· 2025-08-15 11:33
迪拜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目的地 - 迪拜凭借完善的政策框架、灵活的税收体系和卓越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目标 [2] - 2023年阿联酋中小企业贡献了63.5%的 GDP、占注册公司95%,天然适合中国中小及初创企业 [3] -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家中国企业在迪拜 IFZA 成功落地,注册经营范围最多的三类是:投资类、综合贸易类和 IT 资讯类 [3] 中企落地迪拜的趋势 - 行业方面,阿联酋以贸易和投资类业务为核心支柱,但近年来AI、新能源、高新科技企业大幅增加 [4] - 建筑和设计类企业在2025年增长显著,主要因中东基建项目对中国资质和质量的认可 [4] - 企业类型从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中大型企业甚至上市公司明显增多,尤其是科技企业 [4] - 出海动机从寻找新市场升级为全球化品牌建设,旨在提升国际形象和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4] 迪拜自贸区的优势 - 不同自贸区之间的业务往来不受限制,货物进出口在自贸区范围内免关税 [6] - 阿联酋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9%,利润低于37.5万迪拉姆时免税 [6] - 可以实现百分之百外资独资,不需要本地股东,企业资本和利润可以自由汇出 [6] - 行政服务高效,可以在线完成公司注册、办理签证等,员工少于三人时不需要实体办公空间 [6] 落地迪拜的注意事项 - 企业需要先判断自身行业与自贸区的匹配度,进行合规、合法性评估 [5] - 财税合规尤为重要,涉及5%的增值税和9%的企业所得税 [7] - 企业需要在三个月内注册企业所得税税号,若未按时办理将面临1万 AED罚款 [7][8] - 财务软件需支持迪拉姆(AED)或美元做账,所有财务数据及支持文件必须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七年 [7] 迪拜市场的机会与策略 - 科技行业有一定的联盟,可以通过联盟找到客户和供应商 [9] - 制造业有工业园生态,可以找到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审批、供应商入库等经验分享 [9] - 中东主要消费群体是25-35岁的年轻人口,购买力强,喜欢有创意、有卖点、有噱头的产品 [10]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促进跨境资本流通 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环境
证券日报网· 2025-05-19 11:07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与发展 - 深圳金融局将重点推动深港金融合作项目化、清单化 利用香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机制 [1] - 支持深圳及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 同时欢迎符合条件的香港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 [1] - 加强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合作 降低企业跨境交易成本 [1] 香港金融业优势与创新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将继续深化与内地的金融互联互通 拓展股票通、债券通等功能 [2] - 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包括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等创新工具 [2] - 香港绿色证券发行量在过去四年已超过2000亿美元 [2] - 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2] 澳门金融发展定位 - 澳门将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体育四大领域 [3] - 推动债券市场、快速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的对接 加强与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 [3] - 打造"精准联系人"角色 利用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促进双向投资 [3] 企业界视角与资本市场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应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制度型开放 增强产业链韧性 [3] - 优化融资结构 促进跨境资本流通 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环境 [3]
一位西班牙学者眼中的成都“隐藏副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2 13:32
城市发展规划 - 成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的平衡 在高新科技和文创产业发展的同时 公园城市建设和社区打造提升生活品质[1] - 天府绿道作为全球最长绿道体系 规划总长度16930公里 截至2024年底建设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 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功能协同[3] - 绿道系统配备完善服务设施 包括小商店 厕所和自行车修理点 形成社区生活服务圈[5] 文化产业创新 - 宽窄巷子作为历史文化地标与活力社区结合体 融合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商业业态[7] - 东郊记忆通过旧工厂改造为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举办音乐现场 戏剧表演 艺术展览和时尚市集等文化活动[10] - 皮影艺术光影秀与火车头非遗市集轮番登场 提供数字艺术展等现代化文化体验[10] 科技创新能力 - 高新区新川产业园聚集多行业高新科技企业 展现城市科技创新实力[12] - 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城市体系深度融合 以大模型为基础提升系统分析预测决策的及时性与精确度[14] -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 形成创新之城的发展格局[14] 国际城市对标 - 成都与巴塞罗那在历史文化 美食 创意产业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 包括建筑 科技 游戏 旅游和会展领域[15] - 巴塞罗那通过足球产业带动教育 场馆和文创周边等全产业链发展 形成单产业带动多产业进步案例[17] - 成都可借鉴目标群体差异化营销策略 针对游客 求职者或求学者制定个性化城市推广方案[19] 城市品牌价值 - 欧洲市场对成都认知主要集中于熊猫形象 实际城市具有更多元的故事挖掘空间[20] - 成都独特魅力在于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与高新科技产业的同时 保持高质量生活环境 区别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繁忙生活方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