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XO(医药研发外包)
icon
搜索文档
银万资本余涛:周期底部“翻石头” 喧嚣中坚守价值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9:33
投资理念 - 投资方法论核心在于估值与周期,遵循公司未来盈利预测和估值水平进行评估 [3] - 投资策略为自下而上翻石头,对每个行业保持学习心态,分析公司基本面、行业格局、竞争力及管理层,在合适价格买入 [7] - 不进行择时操作,若自下而上找到足够多具安全边际的优质标的组成满意组合,则保持满仓运行 [2] 投资案例与回报 - 今年为组合带来丰厚回报的标的包括CXO个股、港股消费股和铜矿股,均是在市场极度悲观时布局 [2] - 布局CXO行业时,部分个股股价因遭遇外部冲击出现惊人调整幅度 [2] - 布局一些港股消费品种时,其因短期业绩增速下滑被市场抛售 [2] 当前关注领域 - 当前将目光投向白酒龙头、家居产业链中集中度提升的龙头企业等暂时被市场冷落的领域 [3] 对特定行业的看法 - 认为AI产业方兴未艾,但当前相关上市公司标的整体估值较高,且产业快速变化超出能力圈 [4] - 在AI产业链中寻找慢变投资链条,重仓铜矿股,逻辑是AI的尽头是电力,电力传输离不开铜 [4][5] - 分析铜的边际开采成本在过去五到十年间呈几何级增长,而需求端受AI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全球老旧电网改造等多重因素驱动,未来五到十年可能出现百万吨级以上缺口 [5] - 认为铜矿股足够便宜,又有足够发展空间,相对确定性比较大 [5] 长期市场观点 - 认为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走势的核心驱动力根植于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6] - 相信市场中会不断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力强大并能创造新需求的企业 [6]
周期底部“翻石头” 喧嚣中坚守价值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06
投资理念与方法 - 采用自下而上、不择时的价值投资策略,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发掘被低估的个股,投资组合基本保持满仓运作 [1][2] - 投资方法论核心在于“估值”与“周期”,遵循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测和估值水平进行评估,利用周期底部低廉价格提供安全边际,追求估值与业绩同步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2] - 投资过程被比喻为“翻石头”,即对每个行业保持学习心态,不断分析公司基本面、行业格局、竞争力及管理层,在合适价格买入 [4] 当前投资布局与案例 - 当前正关注并逆向布局白酒龙头、家居产业链中集中度提升的龙头企业等暂时被市场冷落的领域 [3] - 今年为组合带来丰厚回报的标的包括在市场极度悲观时布局的CXO个股、港股消费股和铜矿股,这些标的在布局时均为被市场放弃的品种 [2] - 例如CXO行业在遭遇外部冲击后,部分个股股价出现惊人调整幅度;一些港股消费品种因短期业绩增速下滑被市场抛售 [2] 对特定行业(AI)的看法与替代选择 - 肯定AI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认为当前相关上市公司整体估值较高,且该产业快速变化,超出其能力圈,因此未参与 [3] - 在AI产业中寻找“慢变”的投资链条,重仓铜矿股,逻辑是AI对电力的巨大需求确定,而电力传输离不开铜 [3][4] - 分析认为铜的边际开采成本在过去五到十年间呈几何级增长,需求端受AI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全球老旧电网改造驱动,未来五到十年可能出现百万吨级以上的缺口 [4] 长期市场观点与自我认知 - 认为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走势的核心驱动力根植于“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相信市场会不断涌现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力强大并能创造新需求的企业 [4] - 承认在投资过程中每年都会犯很多错误,但视其为学习过程,强调价值投资是不断积累甚至指数级增长的“加法”或“乘法”,前提是基金经理需认知到自身缺陷并保持谦逊 [5]
医药一季报和基金持仓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医疗研发外包(CXO)、体外诊断(IVD)、生物制品、医疗设备、创新药、医院服务、医药流通、血制品、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诊断服务、化学制剂 - **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新产业、迈瑞、联影、奥华、开立、普瑞思、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国际医学、光正、爱尔眼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5年一季度行业业绩表现** - 约80%公司发布业绩报告,增速为正的行业有医药(同比增长12%,受益海外业务驱动)、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得益于创新药公司新产品上市)、医院(增长6.7%,眼科、口腔及全科医疗服务表现良好)、医疗耗材(增长1.8%),部分行业增速接近零,总体营收有压力[1][3] 2. **公募基金持仓情况** - CXO和IVD是市场关注度高的细分行业,CXO板块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业绩受海外业务驱动,产能利用率高,国内新签订单改善但整体业绩不如海外;IVD板块与医院运营和政策密切相关[4] - 2025年一季度全行业基金前十大重仓中生物医药占比9.2%,市值占比6.2%,超配3%;剔除医药基金后配置比例4.5%,低配1.8%;创新药持仓比例44%,其他生物制品占12%,两者合计55%;CXO领域持仓比例22%,较2021年第3季59%减少;医疗设备持仓仅剩4%,若下半年业绩恢复有望增配[18][19] - 医院板块曾经最高配置接近18%,现在仅剩1%,2025年一季末行业增速良好,但未来可持续性待观察[20] 3. **各行业具体情况** - **CXO行业** - 2025年一季度海外业务主导增长,国内新签订单改善但整体业绩不理想,头部公司稳定性强,中小型企业表现相对弱势;下半年可能维持上半年良好态势,若海外需求加速,头部公司将向好,但行业全面复苏需回到2021年高需求环境[1][5][6] - 海外订单客户主要是大型MBC客户,需求改善明显;国内明星Biotech公司需求稳定,但普通大众类企业表现不佳,BioTech公司询单改善但未落实到实际订单[24] - 行业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触底,目前稳定,当前业绩下滑周期反映之前签订合同执行情况[25] - **IVD行业** - 2025年一季度整体负增长,试剂消耗量同比下降,化学发光领域因进口替代逻辑表现较好,新产业受益,迈瑞受成熟业务影响表现较差,检测量双位数负增长[1][9] - 国内政策如DRG2.0、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导致检测价格下降、渠道获利空间压缩,影响终端检测量,进口替代逻辑或为头部公司贡献增量[1][10] - **医疗设备行业** - 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4%,终端市场有所改善,受渠道库存影响;预计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代表公司业绩表现各异,医院采购需求预计2025年恢复增长,增幅10% - 20%;经销商库存从2023年底开始清理,部分厂商24Q4和25Q1业绩不佳,预计25Q2 - 25Q3恢复[14] - 招投标情况显示市场恢复迹象,24年前三季度中标金额同比增速显著下降,第四季度开始恢复,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60%,且每月加速,三级医院采购量增加[16] - 国际市场对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增长贡献显著,24年度联影海外业务增长35%,迈瑞21%,奥华43%,新产业28%;25年第一季度新产业海外业务增长27%,迈瑞约四五个百分点[17] - **创新药行业** - 国内订单情况分化,中大型药企需求提升,Biotech公司需求集中在询单阶段,未转化为实际订单,优质客户多的公司订单增长明显,如普瑞思一季度询单增长30%,订单增长20%[22] - 港股创新药行业过去两年增速30% - 35%,预计2024年和2025年继续保持至少30%增长,业绩与国内市场商业化、临床数据、海外业务发展及合作伙伴临床进展密切相关[28] - 创新药占比55%接近历史高位,但仍有空间,若国内创新药出现积极临床数据或医保政策落地,全行业基金可能增加配置[29] - 国内创新药公司大多跟随美国市场,成药确定性较高,中国市场大;整体板块美国商业化确定性高,公司估值按峰值销售额4 - 5倍计算,国内为3 - 3.5倍,目前国内很多公司未泡沫化,2025年关键临床数据及医保政策落地将强化行业逻辑,当前估值合理[30] - **医院板块**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增速良好,但未来可持续性待观察,值得重点关注[20] - 板块存在分化,眼科一季度表现较好与征兵政策变化有关,第二季度能否持续需观察;国际医学等严肃医疗表现与当地医保情况密切相关,如国际医学在西安受当地医保压力影响,第一季度下降15%,眼科光正有4%增长,爱尔眼科有15%增长,全年情况待观察[30] - 一季度眼科白内障收入整体下滑,因DRG支付费用下调,医生手术积极性降低,短期内难以恢复,需观察政策调整效果[31] 4.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研发外包、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有望逐步改善,设备领域表观数据预计改善[13] - 创新药及相关CXO领域、医疗设备以及医院板块值得关注,可能吸引全行业基金增加配置[2][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严肃医疗板块2024年和2025年增速整体平稳,一季度医药流通未见明显增长,血制品增速仅2%,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因集采因素扰动不同,低值耗材反映外资代工情况,诊断服务因外包及高端产品占比降低有偏差[11][12] - 医疗器械行业招投标活动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恢复,联影与招投标同步性强,迈瑞和奥林巴斯等公司仍在清理渠道库存,今年第一季度表现不佳,第二季度预计仍有压力,第三季度有望实现一定程度增长,但不应期望过高增幅[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