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2049》
搜索文档
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澳门活动周隆重揭幕
环球网· 2025-10-11 16:55
活动概况 - 2025大阪世博会澳门活动周于10月3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1] - 此次活动是澳门回归后首次在海外世博会亮相 也是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时隔15年再度以专题活动形式参与世博 [1] - 活动由澳门特区政府主办 美高梅中国执行 并获保利文化集团支持 [1] 战略意义与定位 - 活动旨在向世界展示澳门发展成就 展现澳门多元文化的自信及创新活力 [1] - 彰显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致力于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东西文明交流互鉴重要窗口 [1] - 澳门将发挥"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用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4] 旅游业发展 - 澳门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方面取得很好成果 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印证 [5] - 澳门荣登"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榜首 [5] - 活动推广澳门的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大型节庆盛事 主题为"感受澳门" [6]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周为期三天(10月2日至4日) 包含创意展示、经贸交流、文艺演出及互动体验 [1][6] - 现场设有大三巴牌坊、妈阁庙等地标建筑装置 并透过数字影像、非遗拓印、葡萄牙瓷砖工作坊等互动体验 [6] - 活动呈现以美高梅驻场演出《澳门2049》醒狮环节为蓝本的创新醒狮表演 结合葡萄牙土风舞等多元文化展演 [6] 经贸文化交流 - 开幕后举行了"中国(澳门)—日本经贸文化交流会" 围绕推动两地经济及文旅交流合作展开深入对话 [5] - 中国贸促会期待澳门发挥好"超级联系人"作用 推动中日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3] - 开幕式有中国 葡萄牙 韩国 泰国 日本等21个国家馆代表出席 [3]
专访何超琼:“大湾区人”是粤商身份新坐标,始终与国家发展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8:36
文章核心观点 - 粤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创新融合和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1][4][9] - 何超琼作为代表性粤商企业家 强调以"大湾区人"身份认同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文化科技融合 [4][5][6] - 粤商精神体现为敢为人先、务实开放和家国情怀 通过世界粤商大会等平台整合全球资源助力大湾区发展 [13][16] 发展定位与区域融合 - 提出"大湾区人"概念 强调粤港澳文化同频和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建设 [4] - 三十年来推动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包括喷射飞航客船、港珠澳大桥金巴等 实现人流物流数据流无缝连接 [5] - 响应国家对外开放要求 创新"一展多地、一演多地、一赛多地"多元化消费场景 [5][7] 文化科技融合实践 - 在澳门打造保利美高梅博物馆 采用国家一级文物展陈标准和第四代科技博物馆概念 [6] - 与张艺谋合作推出驻场演出《澳门2049》 运用前沿科技对8种非遗进行艺术重构 [7] - 抓住粤港澳联合主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机遇 开发跨区域文体旅展商融合线路 [7] 国际交流与出海战略 - 2012年在澳门创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 2014年成为联合国旅游组织全球唯一民间合作伙伴 [10] - 论坛与6个国际文旅组织建立高级别合作网络 包括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等 [10] - 2024年底论坛将拓展至哈尔滨 去年组织200人企业家代表团赴泰国曼谷 [11] - 东南亚作为重要出海市场 粤商凭借文化亲和力和语言优势开展业务 [13] - 新加坡项目获得3项国际奖项 包括英国IPA大奖和亚太房地产大奖五星殊荣 [14] 粤商资源整合 - 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有51家粤商企业上榜 数量全国前列 [16] - 广东籍华人华侨超过2500万 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量42.5% 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 - 通过世界粤商大会平台汇聚侨领 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6]
何超琼:旅游经济正迈向智能化新阶段,技术创新成关键力量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3:04
行业复苏与增长态势 - 全球旅游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即使面临经济挑战[1] - 2025年旅游业预计为全球经济创造11.7万亿美元价值 占全球GDP的10.3%[1] - 中国旅游业对全国就业贡献率达10.6%[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 5G及6G网络为实时导航与安全防护创造基础条件[1] -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打造个性化旅行体验[1] - 沉浸式技术打破传统旅行空间限制 增强旅游参与感[1] - 数字工具升级推动旅行体验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平台普及[2] - 格式化、沉浸式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旅游产品迭代与文旅深度融合[2] 智慧旅游实践案例 - 澳门文化局推出世界遗产VR导览项目 推进智慧文化建设并提升文化遗产传播影响力[2] - 与导演张艺谋合作打造驻场演出《澳门2049》 融合中华文化底蕴与前沿科技[2] - 演出汇聚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传统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2] 城市角色与经济发展 - 城市在旅游转型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2] - 数字智能旅游提供沉浸式体验 促进文化宣介与历史展示[2] - 文化旅游体验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2] 可持续发展与标准建设 - 行业需要制定可持续、负责任的发展标准[1] - 可持续发展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深刻改变旅行方式和资源管理机制[1]
【城市观潮】 演唱会经济的魅力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15
澳门演唱会经济发展 - 澳门通过频繁举办多元化演唱会成功吸引大湾区游客 过夜客人均消费为即日旅客的4倍 显著带动当地各行业及赌企收入增长 [1] - 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定位澳门为"中国南部演唱会之都" 耗时7年与张艺谋合作打造美高梅剧院驻场演出《澳门2049》 强调创作自由度是关键合作条件 [1] - 《澳门2049》融合八种中华非遗与尖端科技(机械人 仿生飞行器) 制作成本高昂 最低票价仅288元 具备大众消费吸引力 [2] 香港演唱会行业改进方向 - 澳门场地收费弹性及审批人性化优于香港 香港拟调整红馆定位从体育优先转为娱乐表演为主 [3] - 演唱会可推动香港成为高科技应用示范地 涉及三维投影 虚拟实境等技术 如蔡国强澳门作品探索AI与艺术结合 [3] - 15-34岁人群占演唱会主力客群60% 香港通过演唱会可激活年轻游客经济 带动社区消费 [3] 演唱会经济溢出效应 - 演唱会产业链创造多环节就业机会(策划 场馆维护 交通 基建) 有效提升人力资源需求 [4] - 活用公共设施举办演唱会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为政府创造额外收益 [4] - 启德体育园(5万座位)启用弥补香港大型场地缺口 业界期待其推动演唱会经济与创意产业发展 [4]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港澳台展区—— 多元文化聚合出彩
经济日报· 2025-06-07 05:41
港澳台文化产业参展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为展示港澳台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吸引众多企业参展,助力市场开拓 [1] 香港潮流文化展示 - 香港馆以"香港原来咁有型"为主题,14家企业参展,涵盖电影、漫画、时装设计、艺术玩具、老字号品牌等领域 [2]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拉布布""茉莉""毕奇"融入香港冰室场景,成为热门打卡地 [2] - 老字号品牌"骆驼牌"推出"116系列"保温壶,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展现本土文化创新 [3] - 服装品牌GOC Studio坚持打造高品质耐用服装,反对快时尚浪费,已在香港开设2家门店 [3] 澳门非遗文化创新 - 澳门馆展示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1项为国家级非遗,展览面积约400平方米 [4] - "祐记龙须糖"传承人阮银钊创新推出巧克力、榴莲、肉松等口味龙须糖,探索内地市场机遇 [5] - 澳门美高梅与张艺谋合作的《澳门2049》演出融合8种非遗项目与高科技手段,已完成百场演出 [6] 台湾妈祖文化推广 - 台湾展团集结30余家厂商,以702平方米展区构建"宝岛妈祖"主题形象馆,展示妈祖文化现代演绎 [7] - 朋朋狗手作社创始人黄嘉文以毛线修剪工艺传递妈祖文化"爱与善"精神,计划在大陆推广手作课程 [8] - 博士儿实业有限公司展示创意几何组教育玩具,帮助儿童构建数学认知体系,已连续参展10余届 [8][9] 文博会平台价值 - 文博会汇聚行业资源与国际视野,帮助企业链接经销商与代理商,实现文化产品与产业价值双向输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