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情神话》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创造更多高质量作品,激活影视产业消费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7:46
电影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1] - 年度票房波动明显 2019年突破640亿元 2023年549亿元 2024年425亿元 2025年春节档票房突破95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清明档和五一档票房仅为2024年同期一半左右 [1] - 暑期档票房冠军《南京照相馆》收获28.92亿元 [1] 行业挑战分析 - 票房波动与供给质量和结构问题相关 电影质量尚未实现产业突破 存在"单片扛市"现象 影视产业融资缩水影响供给 [1] - 制片方过度依赖档期红利 导致档期集中上映过多而日常供给较少 形成电影节日消费特征 [1] - 需求端从娱乐消费转向"话题消费" 依赖社会舆论焦点吸引"社交性观影" 过度话题营销导致营销信任度下降 [2] - 过往影视资本建立在IP套现与艺人流量之上的商业逻辑导致部分影迷流失 [2] 产业发展路径 - 需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持续稳定增值 资本需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并尊重产业规律 [2] - 应建立基于专业分工体系的工业化生产 重视标准化生产 [2] - 需降低影视制作成本 过高成本与市场风险不利于社会资本进入 影响供给与产业活力 [2] - 减少对流量明星 营销和社会情绪依赖 转向好故事驱动 尊重产业规律与影迷需求 [2] - 小制作影片如《爱情神话》实现商业增值示范新产业模式 [2] 产业价值与机遇 - 影视文化娱乐是服务消费重要内容 具有长生产链价值链 创造更多就业 提供高质量文化娱乐产品 [3] - 影视产业内容创意体现社会活力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 [3] - 中国超大规规模市场为影视产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需通过行业共同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3] - 科技与通信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 但影视内容生产待加强 需补上内容产业短板激活TMT动能 [3]
创造更多高质量作品,激活影视产业消费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6:41
票房表现与市场波动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1] - 年度票房波动明显 2019年突破640亿元 2023年549亿元 2024年约425亿元 春节档票房创历史新高突破95亿元 但清明档和五一档票房仅为2024年同期一半左右 [1] - 单片扛市现象显著 暑期档票房冠军《南京照相馆》达28.92亿元 [1] 供给结构问题 - 电影质量尚未实现产业突破 影视产业融资缩水影响供给能力 [1] - 制片方过度依赖档期红利 春节档和暑期档集中上映导致日常供给不足 形成电影节日消费特征 [1] - 过高制作成本与市场风险阻碍社会资本进入 需降低制作成本减少对流量明星和营销的依赖 [2] 需求变化与消费模式 - 电影消费从娱乐性转向话题性 需成为社会舆论焦点才能吸引社交性观影 [2] - 过度话题营销与质量欠佳导致营销信任度下降 IP套现与艺人流量商业逻辑造成部分影迷流失 [2] - 小制作影片如《爱情神话》通过好故事驱动实现商业增值 形成新模式范例 [2] 产业战略与发展空间 - 影视文化娱乐具有长产业链价值 创造就业并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3] - 内容创意体现社会活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超大规模市场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3] - 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专业分工的工业化生产 通过行业共同体补足内容产业短板 [3] 国际对比与资本视角 - 全球资本长期追逐TMT行业 Netflix等四大流媒体平台持续向全球输出影视内容 [3] - 中国在科技与通信领域达国际前沿 但影视内容生产仍需加强 需激活TMT动能 [3]
票房与口碑双双“倒戈”:第六代导演下桌?
36氪· 2025-08-11 10:12
导演换代现象 - 暑期档电影市场出现导演代际更替现象,传统名导姜文《你行!你上!》上映26天票房未过亿,管虎《东极岛》预测票房跌至6亿+,而新生代导演申奥《南京照相馆》上映16天票房突破20亿,预测冲击30亿大关 [1] - 姜文作品《你行!你上!》投资2.8亿但上映近一月票房仅9064.9万,被观众批评"爹味"叙事与当下市场脱节 [21] - 申奥《南京照相馆》总票房达21.69亿(分账19.38亿),观影人次6122.9万,预测票房31.90亿 [2] 新生代导演崛起 - 邵艺辉凭借《爱情神话》《好东西》等作品以女性视角获得年轻观众喜爱,《好东西》豆瓣评分9.1成为年度华语电影评分第一 [6] - 饺子导演《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159亿,打破国产动画商业上限 [8] - 大鹏作品如《保你平安》《长安的荔枝》擅长用娱乐化外壳包装社会议题 [11] - 陈思诚采用"产品经理思维"打造"唐探"系列和《消失的她》等商业片 [14] 创作方式变革 - 新生代导演更注重与观众平等对话,如申奥《南京照相馆》用隐晦镜头处理历史题材,与陆川《南京!南京!》等老派导演的史诗化叙事形成对比 [17] - 邵艺辉剧组坚持下午六点收工,提前一周杀青,打破行业熬夜文化 [29] - 申奥团队《孤注一掷》拍摄60天票房38.48亿,《新生》网剧50天完成拍摄,《南京照相馆》从开机到上映仅5个月 [38] 市场生态变化 - 观众结构变化推动市场偏好转型,00后观众更追求直白情绪共情而非政治隐喻 [21] - 数字技术降低创作门槛,社交平台帮助新导演获得曝光机会 [27] - 行业从"大鱼吃小鱼"转向多元共存生态系统,新导演以高效率(如53天完成《南京照相馆》拍摄)重构生产逻辑 [38][42] 作品数据对比 - 《南京照相馆》猫眼想看人数32.8万,观影画像显示男性观众占比75.4%,20-24岁为主 [2] - 《你行!你上!》猫眼想看人数0,今日新增152,峰值15239 [2] - 饺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159亿票房纪录 [8]
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每一帧”光影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 2025-06-21 01:49
电影节概况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期10天 展映400多部中外佳作 举办约100场主创见面会 主题为"电影之城 每一帧都是生活" [2] - 作为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 上影节通过新机制孵化新力量 新媒介赋能新表达 持续引领行业风尚 [2] 行业趋势与观众变化 - 观众审美标准显著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 观众对"高分电影"的评判标准较去年提高15% [4] - 95后成为观影主力 对文化产品认知诉求提升 更关注电影叙事和视听效果 习惯通过"切片"和评论探讨影片内核 [4][5] - 文化消费多元化背景下 电影需强化"好看性"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5] 创作方向与案例 - 行业共识为"重建电影与观众关系" 《破·地狱》创作过程中收集1000名观众意见 剪辑调整至第50版 [6] - 暑期档影片如《长安的荔枝》《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聚焦小人物叙事 金爵奖参赛片《比如父子》探索中式家庭关系 [6] - 专家强调电影需观照现实与个体生命 平衡"华语巨制"与"小而美"作品的社会责任 [6] 新人扶持体系 - SIFF YOUNG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新增制片人名额 四年来已孵化《万里归途》《孤注一掷》等票房口碑双收作品 [7] - "6+1"阶梯型培育体系推动112个电影项目进入制作 其中77部入选国际影展 74部实现院线上映 [9] - 亚洲新人奖单元21年来发掘曹保平、宁浩、新海诚等导演 形成行业良性循环 [9] 技术创新应用 - 虚拟制作影棚实现即时场景合成 AI技术将传统建模时间缩短50% 水下机器人技术已应用于《酱园弄·悬案》等影片 [10] - "SIFF ING青年新锐影像计划"征集3600部AIGC与竖屏作品 探索创作形态革新 [11] - "未来影院"单元展映16部VR作品 暑期档将推出《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