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合一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李宁(02331.HK):25Q3流水承压 产品推新和奥运营销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10-31 05:14
财务表现与指引 - 2025年第三季度全渠道流水同比下跌中单位数,且7月、8月、9月呈现逐月走弱趋势,7月下跌低单位数,8月和9月跌幅均加深至中单位数 [1] - 管理层维持2025年收入持平、净利润率高单位数的业绩指引 [1][3]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规模分别为24.0亿元、27.1亿元、29.6亿元,同比增速为-21%、13%、9% [1][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规模分别为287.4亿元、302.9亿元、318.7亿元,同比增速为0%、5%、5%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17倍,2026年市盈率15倍 [1][3] 渠道运营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线下渠道流水同比下跌高单位数,其中批发渠道下跌高单位数,直营渠道下跌中单位数 [1] - 2025年第三季度线上渠道流水同比增长高单位数 [1]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主品牌门店总数达6132家,较上一季度末净增加33家,较上年末净增加15家 [2] - 门店结构持续优化,直营店铺1251家(较上年末净减少46家),批发店铺4881家(较上年末净增加61家) [2] 产品与库存管理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渠道折扣同比加深低单位数,批发渠道略微加深,直营和电商渠道加深幅度较大,环比上一季度线上线下折扣均进一步加深 [2] - 2025年第三季度库销比因备货环比同比有所上升,但控制在5-6个月的健康水平,库龄结构健康,预计年底全渠道库销比可控制在4-5个月 [2] -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推新,跑步系列将推出超beng胶囊应用于飞电6和赤兔9等核心产品,篮球系列将推出韦德之道12和驭帅20,户外系列推出三合一产品等 [2] 市场营销策略 - 公司坚定对奥运等营销资源的投入,2025年10月正式发布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 [3] - 2025年12月计划在崇礼滑雪圣地开展滑雪赛事合作活动,并安排米兰时装周相关活动,未来将围绕杨瀚森打造专属故事包 [3] - 李宁Young(童装)门店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共1480家,较上一季度末净增加45家,较上年末净增加12家 [2]
李宁(02331):25Q3流水承压,产品推新和奥运营销持续推进
招商证券· 2025-10-29 11:52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5] 核心观点 - 李宁作为国内运动鞋服龙头品牌,将产品和营销重心放在奥运+科技方面,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丰富产品品类 [5] - 短期内在消费需求偏弱和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司收入及利润均承压,但管理层保持2025年收入持平、净利润率高单位数的指引 [1][5] - 考虑到公司重新开始奥运营销并加速产品推新,报告小幅上调2026-2027年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17倍,2026年市盈率15倍 [1][5] 2025年第三季度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全渠道流水同比下跌中单位数,且7月、8月、9月呈现逐月走弱趋势,7月同比下跌低单位数,8月和9月同比跌幅均加深至中单位数 [5] - 分渠道看,线下渠道流水同比下跌高单位数,其中批发渠道同比下跌高单位数,直营渠道同比下跌中单位数;线上渠道流水同比增长高单位数 [5] - 折扣水平同比加深低单位数,其中批发渠道同比略微加深,直营和电商渠道同比加深幅度较大;库销比环比同比有所上升,但仍控制在5-6个月的健康水平 [5]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主品牌门店共6132家,较上一季末净增加33家;李宁童装门店共1480家,较上一季末净增加45家 [5] 产品与营销策略 - 产品推新方面,跑步品类预计推出超beng胶囊应用于飞电6和赤兔9等核心产品,篮球品类预计推出韦德之道12和驭帅20,户外品类推出三合一产品等 [5] - 营销活动方面,10月正式发布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12月计划在崇礼开展滑雪赛事合作及米兰时装周活动,未来将围绕杨瀚森做专属故事包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收入规模分别为287.4亿元、302.9亿元、31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5%、5% [5]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规模分别为24.0亿元、27.1亿元、2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3%、9% [1][5]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93元,2026年为1.05元,2027年为1.14元 [6][9] - 当前总市值为435亿港元,每股净资产为10.5港元 [2]
巨一科技(688162):盈利拐点已现 看好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2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3亿元,同比下滑4.5%,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2] - 分季度看,24Q4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下滑11.8%,归母净利润0.41亿元;25Q1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3.2%,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3.3% [1][2] - 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环比增长54.5%,经营质量改善明显 [2] 业务结构 - 2024年智能装备业务营收23.43亿元,同比下滑20.22%,系公司主动控制规模以提升交付质量;电机电控零部件营收11.35亿元,同比增长64.13%,交付量27万套,同比增长55% [2] - 智能装备业务毛利率17.0%,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电机电控零部件毛利率9.75%,同比大幅提升10.4个百分点 [3] - 25Q1整体毛利率15.2%,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3] 成本控制 - 2024年四费合计费率12.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 [3] - 25Q1四费合计费率12.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规模效应显现 [3] 发展战略 - 智能装备业务将加速国际化拓展,重点服务特斯拉、Rivian、沃尔沃、大众等战略客户 [4] - 电机电控零部件将聚焦三合一产品在理想、奇瑞等车型上的量产,提升市占率 [4] -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应用场景,探索eVTOL、专用机械等新兴领域,打造新增长极 [4]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51/2.09亿元(原值1.93/2.51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2.67亿元,对应增速606%/39.1%/27.4% [5] - 当前PE估值24/18/14倍(2025-2027),较可比公司平均PE(剔除英博尔后27倍)仍有9%上涨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