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肢康复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巴斯夫,签约人形机器人国家“小巨人”,沙特阿美已投!
DT新材料· 2025-08-19 00:05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与高分子材料应用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材料下一个十年发展 [1] - 巴斯夫与傅利叶智能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开发机器人应用新材料解决方案 包括工程塑料、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 [2] - 巴斯夫此前已在2017年展示与中科新松合作的工业协作机器人 采用Elastollan®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材料 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源成本 [2] 傅利叶智能公司背景 - 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 是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 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5] - 公司以康复机器人起家 2024年康复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127% 订单排至2025年底 [5] - 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Care-bot GR-3 具备"可触摸"特性 采用柔肤软包覆材设计与全感交互系统 [5] - 已完成13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16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红杉中国、软银集团等 [5] 机器人行业与高分子材料应用 - 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家企业布局高分子材料 包括金发科技、普利特、会通股份等 [8] - 聚氨酯是电子皮肤理想基础材料 可用于仿生皮肤、关节密封圈、足部缓冲垫等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红宝丽、优佰特等 [8] - 傅利叶新品采用润阳科技固特棉(GFOAM) 具有高回弹性、隔音减震等特性 可包覆机器人全身 [9] - 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需求旺盛 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 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可能每年翻番 [9] 行业活动与论坛 - 将举办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涵盖交互人形机器人产品新材料应用、高分子复材替代等议题 [12][13] - 论坛演讲嘉宾包括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CEO、LG化学代表、江苏君华特种高分子材料负责人等 [13] - 同期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 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议题 [14]
首款陪伴型机器人亮相!傅利叶加速布局康养赛道,创始人坦言走入家庭还需很长时间
华夏时报· 2025-08-10 08:47
公司业绩与产品进展 - 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超1万台,包括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为300台[1] - 公司发布陪伴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环保软包设计,具备触摸交互功能与表情变换能力[2] - 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设计,不同场景需求侧重点不同[6] 市场定位与战略方向 - 公司选择在康养机器人赛道深耕,产品目前主要面向B端康养机构,未来可能进入C端市场[4] - 从双足人形机器人开始拓展至导览、咨询、工业等领域,GR-1应用于书店、4S店导览,GR-2面向工业场景[5] - 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成立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训练基地,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将GR-1引入工厂测试[6] 行业前景与数据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4]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老龄化速度全球前列,机器人可解决护理人力短缺、服务标准化和成本控制问题[4] - 多地政策将"智慧养老"纳入规划,推动产业化发展[4] 技术发展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仍需较长时间,但公共服务场景如社区康复养老可优先实现[1] - 当前机器人智能水平有限,存在复杂环境感知不足、多模态交互待优化、非结构化指令理解能力弱等问题[5] - 与人体接触的力反馈控制不成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5] 融资与商业合作 - 公司成立10年来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3000余家机构与医院[3] - 累计完成12轮融资,2025年5月获润阳科技不超过3亿元投资,1月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3]
首款陪伴型机器人亮相!傅利叶加速布局康养赛道,创始人坦言走入家庭还需很长时间|聚焦2025WRC
华夏时报· 2025-08-09 19:5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已超1万台,包括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其中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为300台 [2] - 公司最新发布陪伴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设计,具备可触摸特性和即时身体反应功能 [3] - 公司深耕康养机器人领域,产品线包括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等,覆盖运动功能康复到认知功能训练的多方面需求 [4] - 公司业务已扩展至导览、咨询、工业等领域,GR-1应用于书店、4S店导览咨询,GR-2面向工业场景 [6] 公司融资与市场表现 - 公司成立10年来已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机构与医院提供服务 [4] - 公司已完成12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25年5月获得润阳科技不超过3亿元投资,2025年1月完成E轮近8亿元融资 [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5]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老龄化速度居全球前列,带来庞大养老照护需求 [5] - 机器人可解决护理人员不足、服务标准化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多地已将"智慧养老"纳入政策规划 [5]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较长时间,但公共服务场景如社区康复养老可尽快实现 [2] - 当前机器人智能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复杂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多模态交互待优化、非结构化指令理解有限等问题 [5]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处探索期,在技术成熟度和场景渗透深度上有很大提升空间 [6] 产品应用场景 - 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 [6] - 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开展智能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将GR-1引入工厂应用测试 [6]
傅利叶CEO顾捷:人形机器人将重构医疗康养服务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5-17 20:51
公司动态 - 傅利叶在2025年上海科技节展示两款机器人N1和GR-2,吸引全场目光 [1][3] - 傅利叶N1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最高稳定奔跑速度3.5米/秒,完成1000小时户外测试,单次连续运行超72小时 [3] - 傅利叶GR-2身高1.75米体重63公斤,搭载FSA2.0执行器及12自由度灵巧手,已在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实验性落地 [3] - 傅利叶N1已全开源供社区开发者应用开发,GR-2负载能力强可搬数公斤物品 [3] - 公司成立至今陆续推出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进入全球3000余家医疗终端 [3] 产品与技术 - 康复机器人需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运动控制能力和任务规划能力 [4] - 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康养领域应用难点在于"大脑"和"小脑"结合度有待提高 [4] - 公司已有30多款康复机器人产品,累计交付上万台,服务覆盖基层社区 [4] - 计划今明两年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康养方面应用,预计2-3年后进入大型康复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5-10年后进入家庭 [4] 商业模式 - 当前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较高主要面向机构客户 [4] - 未来通过量产、功能收敛和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 [4] - 公司构建"需求方(医院)+研发方(企业)+资本方"的产业生态闭环,与医院、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 [5]
傅利叶顾捷:一个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要三到四年
虎嗅APP· 2025-05-11 17:3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3年,最初聚焦康复机器人研发,推出上肢康复机器人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成为国内最早将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到医疗康复领域的团队 [3] - 2019年人形机器人项目立项,2022年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实现行走功能 [3] - 2023年7月推出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GR-1,9月发布GR-2,2024年3月推出开源机器人Fourier N1,计划年底推出新款人形机器人 [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康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可借鉴到人形机器人研发,坚持双足形态设计,2023年成为行业首家量产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 [6] - 力反馈技术和外骨骼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突出,集成度高、输出力量大且实时响应性能好 [10] - 构建了类似小脑的运动能力算法,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自适应变化 [10] - 在3000多家医疗机构积累百万级康复案例,拥有丰富的多模态交互模型 [10] 市场定位与战略 - 选择继续扎根医疗康养场景,从严肃医疗延伸到养老和家庭陪伴领域 [6][8] - 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产品从原型到获批约需3-4年时间,包括1-2年验证期和1-2年注册证获取期 [9] - 目前主要聚焦B端市场,暂未规划直接面向C端的产品,但会关注C端形态变化 [15] - 业务不按人形/非人形分类,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具身智能赛道,根据产品实际价值和效率定义形态 [16] 行业合作与生态 - 采取全栈技术整合策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12] - 与商汤等公司在大模型领域合作,利用开源模型进行场景适配 [13] - 选择合作伙伴时重点考虑技术能力和场景理解深度 [13] - 发挥中国制造业优势,推动材料、芯片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13]
傅利叶顾捷:一个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要三到四年
虎嗅· 2025-05-11 13: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0年前,最初聚焦康复机器人研发,推出上肢康复机器人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成为国内最早将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的团队[1] - 2019年公司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2022年首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实现行走功能[1] - 2023年7月推出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GR-1,同年9月发布GR-2,2024年3月推出开源机器人Fourier N1,并计划年底推出新款人形机器人[2] 技术优势与积累 - 公司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对人形机器人研发具有借鉴意义,并坚持双足形态研发,2023年成为行业首家量产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3] - 技术优势包括力反馈技术、高集成度核心零部件、基于AI的运动算法(类似小脑功能)以及多模态交互模型[7] - 公司机器人已进驻3000多家医疗机构,积累百万级康复案例数据,对用户需求有深刻理解[7] 医疗康养场景布局 - 公司选择继续深耕康养场景,认为康复、养老、家庭陪伴场景具有连续性,人形机器人需具备交互性、感知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4][5] - 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场景可承担导诊、查房陪伴、巡逻搬运等功能,并可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养老院和家庭场景[8] - 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从原型机到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需3-4年时间,包括1-2年产品验证和1-2年注册流程[6] 行业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采取全栈技术整合策略,在传感部分与合作伙伴共建标准化部件,在大模型领域与商汤等企业合作,利用开源模型进行场景适配[9] - 公司暂无自建大模型计划,侧重与对场景理解深入的AI公司合作,通过模型蒸馏小型化适配机器人需求[10] - 中国制造业基础为机器人产业链提供支持,需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产业发展[9] 业务战略与形态规划 - 公司业务不按人形/非人形划分,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具身智能"赛道,根据实际价值和效率定义产品形态[12][13] - 当前聚焦B端市场优势,同时关注C端潜力但暂无直接产品计划,未来技术发展可能带来形态变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