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算力芯片
搜索文档
寒武纪前高管5万元股权增值到上百亿,却无权落袋?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1-04 08:07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商业必读 ,作者余生 每日商业必读 . 商业世界的前沿阵地 导语: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正陷入一场备受关注的天价诉讼案。 近日,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梁军提起的劳动争议诉讼,索赔金额高达 42.87 亿元。这一数字,甚至 超过了寒武纪今年前三季度的全部净利润。 梁军曾是寒武纪的核心技术骨干,领导开发了公司首颗 7nm 训练芯片。他于 2017 年加入寒武纪, 2022 年因"与公司存在分歧"而离 开。 一笔 5 万多元的投资,如今市值高达 158 亿元,悬殊的价值认定背后,是一场关乎百亿财富归属的激烈博弈。 天价索赔 根据寒武纪发布的公告,梁军提出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两项:一是请求确认他与寒武纪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022 年 2 月 10 日 期间存在劳动关系;二是请求寒武纪赔偿股权激励损失 42.87 亿元。 这笔天价索赔的依据,是梁军间接持有的 1152.32 万股寒武纪股票。按照起诉时寒武纪股票最高价 372 元 / 股计算,这些股票的价 值达到了 42.87 亿元。 2020 年 7 月 20 日,寒武纪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梁军间接持有公司 ...
寒武纪的前世今生:营收行业十一,净利润第三,毛利率超行业均值近20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31 07:3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15日,于2020年7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 [1] - 公司是国内AI芯片领域领先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设计,具备较强技术壁垒和产品优势 [1] - 主营业务为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所属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07亿元,在行业48家公司中排名第11位,高于行业平均数29.12亿元和中位数11.56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云端产品线收入28.7亿元,占比99.62%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6.04亿元,行业排名第3位,高于行业平均数3.48亿元和中位数1.07亿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86.38%,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10.12%,低于去年同期的15.56%,且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4.46%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55.29%,略高于去年同期的55.23%,且高于行业平均的36.52% [3]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7.15亿元 [6] - 2025年三季度存货创历史新高,达37.29亿元 [6] 股东结构与管理层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历 [4] - 陈天石2024年薪酬为116.22万元,较2023年增加0.79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6.2万,较上期增加52.13%;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6748.35股,较上期减少34.13%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200.35万股,较上期减少370.05万股;多家ETF基金持股情况发生变动 [5]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公司定增落地,总募资39.85亿元投入芯片、软件开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6] - 华龙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1.30/46.39/72.47亿元,给予"增持"评级 [6] - 华泰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为63.96/140.53/294.9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20.95/53.49/129.2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 - 随着AI模型发展,国内算力芯片采购需求将快速增长,国产芯片采购比例加速提升,公司有望核心受益 [6]
寒武纪(688256):3Q25:库存环比显著提升
华泰证券· 2025-10-22 15:5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寒武纪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 - 目标股价为人民币1,679.40元 [1] - 核心观点认为随着AI模型发展,国内算力芯片采购需求将快速增长,且国产芯片采购比例加速提升,公司有望核心受益 [6] - 预计2025年公司或将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6年随着保供能力提升,有望实现更多客户突破,芯片销量或将大幅增长 [9] 3Q25财务业绩 - 3Q25实现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环比下降2.4% [6] - 3Q25实现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391.5%,环比下降17.0% [6] - 3Q25扣非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299.7%,环比下降20.5% [6] - 3Q25毛利率为54.24%,同比提升3.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4个百分点 [6] - 3Q25研发费用环比增加11.73%至3.01亿元 [6] - 3Q25净利率为32.80%,环比下降5.77个百分点 [6] 3Q25运营与供应链 - 三季度收入主要来源于云端产品线,云端算力芯片在互联网、运营商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7] - 截止三季度末预付账款6.90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1.38亿元 [7] - 截止三季度末存货37.29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0.39亿元,显示公司供应能力逐步提升 [7] - 3Q25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28亿元,较2Q25增加9.29亿元 [7]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2025年9月/10月字节/谷歌Token月均调用量分别达900/1300万亿,海内外大厂Token调用量已出现明显加速拐点,推理端算力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8] -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AI芯片国产替代已在加速,预计公司2025年收入有望超过60亿元 [8] - 公司已完成2025年度定增项目,募资总额39.85亿元将投资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96亿元/140.53亿元/294.94亿元,同比增长444.57%/119.72%/109.88% [5][9]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95亿元/53.49亿元/129.24亿元,同比增长563.13%/155.33%/141.61% [5][9]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最新摊薄)分别为4.97元/12.68元/30.65元 [5] - 预计2025/2026/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8.19%/31.95%/43.56% [5] - 基于2.28倍2025年预期PEG(与可比公司Wind一致性预期均值一致),得出目标价1,679.40元 [9][11]
从智谱华章到清微智能:清华“双子星”的高阶国产替代之路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16:10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全球AI产业在2025年因DeepSeek的出现而加速发展 算力和大模型被视为产业核心底座[1] - AI算力和大模型领域出现"百模大战"和"千芯大战" 同质化竞争使新兴产业成为红海[1] - 国务院在2017年将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重点突破方向[2]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需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 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5] - 摩尔定律逐步逼近物理极限 算力需求对芯片底层提出严峻挑战 可重构芯片价值进一步凸显[7] 公司技术与产品 - 清微智能是国内AI领域唯一采用新一代可重构芯片架构实现高阶国产替代的企业[3] - 可重构芯片具有高能效比 高扩展性和高度灵活性 可纳秒级快速调整电路结构和功能适应不同计算需求[2] - 公司2019年完成全球第一颗可重构商用芯片的大规模量产 2024年发布采用可重构3.0架构的云端大算力芯片[4] - 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2000万颗 算力卡订单累计近2万张 新一代服务器训练性能可与国外行业标杆产品并肩[6] - 公司拥有近200项相关专利 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唯一新型架构算力芯片企业[4][6] 公司发展与商业化 - 清微智能2018年成立 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可重构计算实验室[3][4] - 清华可重构计算实验室近20年潜心钻研 申请三百余项专利和论文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专利金奖[4] - 公司半年时间在国内多个省份落地千卡智算中心 商业化成功使其能持续押注尖端研发[1][6] - 同属清华系的智谱华章2025年4月启动上市 估值超200亿 成为国内最高估值创业大模型公司[1][4]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高阶国产替代被视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的必由之路[2] - 可重构芯片技术有望帮助中国芯片技术摆脱跟随模仿实现跨越[2] - 公司通过原创架构有效规避技术依赖风险 在AI算力国产化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2025年开辟新征途[6] - 可重构芯片成为国家算力主权博弈中的关键筹码 可能开启中国AI芯片的黄金时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