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软件

搜索文档
黄仁勋子女成长路径曝光:一个学烘焙一个开酒吧,从基层做到英伟达高管
量子位· 2025-08-12 12:35
英伟达CEO子女的职业发展路径 - 黄仁勋女儿Madison(黄敏珊)现为英伟达仿真软件部门Omniverse高级总监,儿子Spencer(黄胜斌)为机器人产品线经理[1][2] - 两人均从基层起步,Madison 2020年加入,Spencer 2022年加入,目前分别负责仿真和机器人两大战略方向[4][5][41] - 两人最高学历均为MBA,Madison毕业于伦敦商学院,Spencer毕业于纽约大学[7][27] Madison Huang的职业轨迹 - 现任Omniverse高级总监,25财年总收入110万美元(含基本工资+奖金+福利)[9][10] - 职业路径:市场营销实习生→活动营销经理→产品营销经理→高级产品营销经理→高级总监[11][12] - 教育背景:美国烹饪学院学士→蓝带厨艺学院→LVMH市场经理→伦敦商学院MBA(2021年)[13][16][19] - 曾参加MIT短期AI高管课程及伦敦政经数据科学课程[17][18] Spencer Huang的职业转型 - 现任机器人产品线经理,年薪53万美元,负责机器人AI模型开发[22][24] - 职业起点:Isaac Sim Cloud团队产品经理(2022年)[23] - 教育背景:哥伦比亚学院本科→MIT AI课程→哈佛商学院短期课程→纽约大学MBA(2022年)[26][27][33] - 此前创业经历:创立R&D Cocktail Lab酒吧并运营8年,曾获亚洲50佳酒吧荣誉[32][35][36] 业务战略布局 - 兄妹分管的仿真软件和机器人业务均为英伟达重点投入的未来方向[5] - Madison所在Omniverse部门涉及3D仿真技术,Spencer团队开发机器人AI模型[9][22] - 两人均未直接参与数据中心核心业务,但所在领域具有前沿技术属性[5][24]
英伟达帝国“储君”:黄仁勋的一儿一女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20:28
家族继承与二代现象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子女黄敏珊和黄胜斌在经历非传统职业路径后,现已成为公司战略新兴业务的核心成员[1][3] - 两人分别活跃于仿真软件与机器人业务领域,这是英伟达近年重点培育的赛道[3] - 黄仁勋公开表示不介意公司雇佣员工子女,认为"英二代"的表现甚至可能超越父母[3] 非传统职业背景 - 黄敏珊曾就读于巴黎蓝带厨艺学校,并在LVMH集团工作近四年[5] - 黄胜斌曾在中国台北经营一家名为R&D Cocktail Lab的鸡尾酒吧[7][10] - 两人2019年才开始接触AI领域,共同参加麻省理工学院为期六周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11] 职业发展轨迹 - 黄敏珊2020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英伟达市场部,后晋升至负责工业模拟软件的Omniverse部门[12] - 黄胜斌2021年结束酒吧运营,2022年加入英伟达机器人仿真业务[13] - 两人均未涉足公司核心芯片业务,而是专注于未来战略部门[14] 工作风格与表现 - 黄敏珊2023年总收入超100万美元,晋升为高级董事并加入CEO核心团队[17] - 黄敏珊以强势工作作风著称,快速响应邮件并在会议中直言不讳[17] - 黄胜斌则更为低调谦逊,但继承了父亲的管理方式如"五件要事"汇报制度[18][19] 硅谷特殊现象 - 英伟达内部存在多个高管子女任职的情况,形成硅谷罕见的"家族色彩"[15] - 与传统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的创始人后代远离家族企业形成对比[3][15] - 黄氏兄妹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已具有较高知名度[19][21]
EDA三巨头为何集体押注汽车系统仿真?
36氪· 2025-07-23 08:57
汽车电子与EDA行业转型 - 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转型推动EDA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安全性与快速迭代需求使芯片设计与系统级开发关系更紧密 [1] - EDA三巨头(新思科技、西门子、Cadence)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收购竞相布局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 [1] - 2024年三巨头均完成系统仿真公司收购,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西门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Cadence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 [1][2][38] 汽车电子仿真的重要性 -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演进使汽车电子系统仿真和验证变得空前复杂 [3] - 仿真在成本、效率、安全性、覆盖范围等方面比传统测试更具优势,可模拟极端场景和大量测试用例 [4][5] - 仿真与测试形成互补关系,仿真适合设计早期验证和快速迭代,测试用于最终实物验证和合规认证 [6][7] 新思科技收购Ansys的战略意义 - 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增强汽车电子领域多物理场仿真能力 [8][17] - 合并后总潜在市场规模(TAM)预计增长1.5倍至约3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1% [20][24] - Ansys的汽车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涵盖车辆工程各学科,与新思科技EDA工具形成互补 [8][17] 西门子收购Altair的战略布局 - 西门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强化系统级软件能力,拓展工业软件生态 [25][26] - Altair的仿真技术涵盖机械、流体、电磁和热管理等领域,客户包括主要汽车制造商 [25][32] - 收购是西门子"ONE Tech Company"计划的一部分,将提升数字收入份额 [26] Cadence的战略收购与技术发展 - Cadence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扩展汽车和航空航天仿真领域布局 [38] - BETA CAE产品与Cadence多物理场系统分析产品组合高度互补,涵盖结构、流体和电磁分析 [39] - Cadence从芯片级设计工具供应商转向大型物理系统设计软件,并布局AI技术 [38][40] EDA三巨头的竞争格局 - 三巨头均围绕物理世界仿真进行并购以补齐产品线和客户群,布局各有侧重但都以系统级设计为核心目标 [40] - 汽车电子复杂性要求EDA工具从芯片设计向系统级仿真延伸,涵盖多维度挑战 [40] - AI技术应用缓解效率问题,EDA公司在AI方面有多年积累 [40]
三年翻倍,深圳龙岗工业软件集群剑指8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43
深圳龙岗软件产业发展目标 - 深圳龙岗力争到202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800亿元,实现3年翻倍 [2] - 截至2024年该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已达392.73亿元 [2] - 目前龙岗已汇聚华为、中软国际等近400家软件企业,建成21个创新平台 [2] 工业软件行业现状 - 工业软件被称为制造业的"数字大脑",影响万亿级GDP但我国企业综合实力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2] -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占全球份额的6.7% [2] - 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缺乏应用场景的核心难题 [3] 龙岗区发展策略 - 通过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开放测试场景,让国产工业软件直面实战淬炼 [2][3] - 云泊软件已与华为、创维、比亚迪合作,其仿真软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碰撞等场景 [3] - 华天创智与比亚迪联合开发汽车外观造型设计软件,有望填补国产空白 [3] - 政府通过政策与补贴打消企业对国产软件的使用疑虑 [4] 产业园区建设 - 深圳工业软件园项目总投资达21.54亿元,占地5.6万平方米,预计7月底竣工 [4] - 未来3年将汇聚超100家创新企业、超6000名科技人才 [4] - 首批入驻企业泊松软件已选定两层办公楼 [4] 产业集群发展 - 龙岗主动招引56家软件企业落户,其中工业软件企业39家 [5] - 覆盖CAD、CAE、CAM、EDA、CAPP等核心工业软件门类 [5] - 推动130多家亿元级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200余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5] - 已成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5]
2025南京软件大会举办多场重大专场活动、重点企业活动
南京日报· 2025-06-19 11:52
南京软件产业发展战略 - 南京正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拥有重点涉软企业3600多家[1][2] - 启动九大行动包括提升规模、开源生态、人工智能+软件、软硬协同等,全力支持鸿蒙生态打造"鸿蒙之城"[2] - 设立"4+N"产业基金集群力争形成超2000亿元资金规模,其中软件产业专项母基金60亿元[5] 工业软件发展举措 - 南京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打造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高地,设立10亿元工业软件专项基金[4] - 江北新区定向设立3亿元工业软件基金用于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资本赋能"创新生态[4] - 将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替代升级工作列入年度重点攻坚事项[5] 城市软件产业竞争格局 - 北京2024年软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将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2] - 杭州聚焦大模型、算力基建与应用生态建设加速AI产业化转型[3] - 成都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并举办创新大赛发掘人才[3] 产业生态建设 - 举办机器人产业工业软件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工业软件在机器人研发设计等环节深度应用[6] - 企业积极寻求合作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如诚迈科技计划每年研发1至2款工业软件拓展多元领域应用[6][7] - 展示区为行业提供交流和供需对接平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