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财产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外资险企在华业务增18%,跨境贸易保障增8%
搜狐财经· 2025-11-20 10:10
据了解,这是中保协连续第六年组织行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 具体举措和突出绩效。 保险业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跨境贸易服务提供风险保障2.37万亿美元,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保险 保障1.14万亿美元 文|《财经》记者 杨芮 编辑|袁满 11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中保协")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下称《报告》)。 坚持惠民利民,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为"三农"、小微企业和老年人、新业态、新市民等特定群体提供质优价廉的 专属产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长期健康险新增保单4489.35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50.30万亿元,赔付支出1187.77亿 元、同比增长3.07%,年末有效保险金额330.55万亿元;寿险新增保单6703.42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8.68万亿元, 赔付支出8449.01亿元、同比增长53.83%,年末有效保险金额100.01万亿元。 截至2024年底,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超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建设养老社区项目130个,同比增长38%。普 惠金融方面,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人身险 ...
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版发布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21:02
11月19日,记者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获悉,《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下称《报 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连续第6年组织行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 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和突出绩效。 据介绍,《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及630余个案例,全面展示了保险业坚持政治性、人民性,认真做 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行业 价值和社会责任。 第三,聚焦灾害防控,在服务社会治理中发挥行业优势。2024年,国家新出台巨灾保险相关制度, 将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巨灾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翻倍;城乡居民住 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河北省试点为全省2635万户、 7400多万群众提供风险保障。责任保险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7053.10万亿元,赔款支出749.55亿元、同 比增长12.34%。 第四,加强公司治理,在合规经营中牢牢守住风险底线。2024年,50%的保险公司建立ESG(环 境、社会和治理)管理制度,90%的保险公司编制并发布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报告,50% ...
《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出炉!外资险企在华业务增18%
北京商报· 2025-11-19 19:12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11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 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 和突出绩效。 《报告》从多个方面展示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从风险保障看,2024年,企业财产保险提供保险金额159.65万亿元,赔款支出331.92亿元;货物运输保 险提供保险金额85.69万亿元,赔款支出167.29亿元;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 元;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从险资运用来看,截至2024年底,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2.4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余额 1.68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6万亿元。保险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投资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50%;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8800亿元,同比增长 107%。 数据显示,2024年,长期健康险新增保单4489.35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50.30万亿元,赔付支出1187.77 亿元、同比增长3.07%,年末有效保险金额330.55万 ...
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外资险企在华业务增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8:10
(原标题: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外资险企在华业务增1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11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 简称《报告》)。 从风险保障看,2024年,企业财产保险提供保险金额159.65万亿元,赔款支出331.92亿元;货物运输保 险提供保险金额85.69万亿元,赔款支出167.29亿元;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 元;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据了解,这是中保协连续第6年组织行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 会责任的具体举措和突出绩效。 《报告》从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优化应急管理,强化风险 减量;加强公司治理,确保合规经营;强化消费者保护,培育保险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助力公益慈 善;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水平开放七个方面展示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从险资运用来看,截至2024年底,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2.4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余额 1.68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6万亿元。保险业为乡 ...
“报行合一”让保险走得更稳更远
国际金融报· 2025-11-17 21:58
政策核心与实施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于11月1日正式落地,旨在倒逼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确保实际使用的条款和费率与向监管报备的材料一致 [1][3] - 政策核心是推动行业从低水平的“资源争夺”和“价格比拼”转向综合实力较量,全面提升专业化能力、服务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能力 [1] - 该政策限制了“赌市场”和“玩一把”的短期行为,标志着非车险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3][4] 行业历史问题与乱象 - 过去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和行业自律流于形式,保险公司普遍存在“报备一套,执行另一套”的乱象 [2]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拆分保额、变相降费、虚列“会议费”和“咨询费”等科目套取费用,许多头部险企也曾受罚 [2] - 长期无序竞争导致保险企业面临亏损风险,影响其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并损害从业人员收入和投保者权益 [2] 政策影响与行业走向 - 政策将深刻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对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短期健康险、旅行险等非车险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1][3] - 险企需精准把握政策变化,加强风险管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优化创新服务模式以在规范健康道路上发展 [4] - 我国保险市场拥有万亿级规模,是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发展对国家重大战略如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提供风险保障至关重要 [1][4] 市场参与者面临的挑战 - 一些中小财险公司本就发展艰难,在夹缝中求生存,过去的行业乱象对其造成拖累甚至拖垮 [3] - 保险行业立身之本在于最大诚信原则,不能为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急功近利,牺牲行业形象 [4]
保险业新规如何让买保险更安心?
金融时报· 2025-10-23 09:58
非车险业务定义与市场表现 - 非车险业务是相对于机动车保险的业务统称,涵盖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各类责任险(如宠物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险、旅行险、退货运费险等 [1] - 非车险业务渗透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方面面,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1] - 非车险业务持续扩容,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今年前8个月的50.8% [1] “报行合一”政策核心要求 - “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报给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与费率必须与实际经营执行时使用的条款与费率保持严格一致 [2] - 制度要求监管审批备案的产品在实际销售中必须“原样”执行,不得突破,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费率、附加费用率等关键要素一经备案便不可随意更改 [2] - 该政策旨在推动非车险业务理性竞争、降本增效、提质扩面 [2] “报行合一”政策出台背景 - 此前部分保险机构为抢占市场,存在“报备一套,执行另一套”的乱象,例如通过拆分保额、更改标的使用性质变相降费,或虚列费用科目套取手续费 [2] - 此类不规范竞争行为导致费用结构失真、承保利润承压,影响非车险业务中长期良性发展 [2] -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督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等六方面强化要求 [2] “报行合一”政策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政策通过堵住擅自降价的“后门”,确保保险公司具备稳健经营和履行赔付承诺的财务基础,有效维护市场公平,保障险企理赔能力 [3] - 政策迫使保险公司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企业必须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风险管理服务、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体验来赢得市场 [3] - 政策是监管部门强化行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将监管关口前移,从事后查处转向事前事中干预,有助于根治市场痼疾 [4] “报行合一”政策对产品与消费者的影响 - 政策促进产品透明,减少销售误导,当产品条款和费率被严格锁定,销售人员无法再使用口头承诺或隐藏优惠吸引客户 [3] - 消费者在不同渠道购买的同一款产品,其价格和保障内容将高度统一,便于比价和选择,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销售纠纷 [3] - 政策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稳健的保险市场,让每一份保单都承载着确定的承诺与保障 [4]
三星财险获评贝氏“A级(优秀)”财务实力评级和“a级”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财富在线· 2025-09-29 12:54
评级授予与展望 - 国际评级机构AM Best授予三星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A级(优秀)”财务实力评级和“a级”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1] 评级依据与公司优势 - 评级基于公司获得两大股东支持,已建立稳定的商业保险业务和持续增长的个人保险业务组合 [2] - 公司风险调整资本实力处于最强水平,评估基于贝氏资本充足率模型,并得到其保守投资策略、良好流动性及全面再保险安排的支持 [2] - 股权变更后公司资本实力得到实质性提升,当地偿付能力充足率远高于监管最低要求 [2] - 两大股东具备卓越信用基础,预计将在中期内持续提供财务及非财务支持 [2] - 公司整体风险管理实践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宜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提供广泛保险产品,包括企业财产险、责任险、工程险、意外健康险以及退运险 [2] - 主要业务涵盖车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雇员忠诚担保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工程保险等多个领域 [3]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东结构 - 公司前身由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三星火灾是韩国领先财产保险公司,具有70多年保险经营历史和30多年车险经营历史 [2] - 2005年4月公司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成功改建为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财产保险公司 [3] - 2010年6月公司开始进入汽车保险市场,2013年2月获中国保监会批复经营机动车电话营销专用产品,同年4月获准经营交强险,是第一家经营直销车险的外资财险公司 [3] - 2022年8月经原上海银保监局批准增资,引入腾讯等5家新股东,正式转型为由三星、腾讯等共同战略支持的合资财险公司 [3]
中意财险首位外资董事长到任,转型、调结构或成当务之急
搜狐财经· 2025-09-24 13:22
公司治理变动 - 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易思乐(Isler Renzo)担任中意财险董事及董事长,填补了该职位长达一年多的空缺 [2] - 此次任命是继2024年中意财险由合资企业转为外资独资企业后的又一重大变化,标志着股权结构变更后控股股东忠利集团首次任命董事长 [2] - 易思乐拥有超过50年的保险业经验,1971年加入忠利集团,曾在超过十个国家的分支机构工作,并曾于2005年至2015年担任中意人寿总经理,具备横跨人寿与财产保险的复合型管理专长 [4][5] - 公司上一任董事长严九于2024年10月卸任,其拥有中石油集团三十余年背景,卸任后转任昆仑金租董事长 [5] - 空缺期间,董事长职权由副董事长Roberto Leonardi代行,其同时担任忠利集团亚洲区负责人及中意人寿董事 [6] 股权结构变更 - 2024年5月,中意财险股权结构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独资获得监管批准,原第一大股东中油资本将其持有的51%股权全部转让给忠利集团 [11] - 忠利集团以近9900万欧元收购该部分股权,交易于2025年3月完成,中油资本全面退出,忠利集团成为公司全资股东 [11] - 此次变更使中意财险成为国内保险业第5起由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案例,公司性质、名称及品牌标识均随之更新 [11][12] 管理层团队构成 - 股权变更后,公司高管团队进行重大调整,目前团队共9人 [7] - 总经理袁颖晖于2018年加入公司,拥有超30年金融保险经验,曾任职于安盛保险及安盛天平财险,并自2025年8月起兼任中意资管董事 [8][10] - 9人高管团队中,3人(副总经理戴玉青、财务负责人王集杰、审计责任人姜小兵)来自原中方股东“中石油系” [7] - 其余6人为外聘高管,均具备财险领域丰富经验,例如总经理助理赵丽曾任职于大家财险、合众财险,总精算师张永建曾任职于前海财险、渤海财险 [8][10]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10.15%,但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0.9%至0.16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改善,保险业务收入达10.3亿元,已达到2024年全年收入的61%,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7.82% [12] - 投资端表现稳健,截至2025年6月末,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1.57%,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3.9% [13] - 综合成本率优化明显,2025年6月末为103.56%,较2024年同期的105.86%下降2.3个百分点,较2024年末的105.59%下降2.03个百分点 [13] - 自总经理袁颖晖2018年上任后,公司自2019年起持续盈利已6年半,扭转了2009-2011年及2016-2018年累计亏损4.45亿元的局面 [13] 业务结构分析 - 车险是公司核心业务,2024年车险保费收入5.56亿元,占原保险保费总收入比重达43.4% [16] - 但车险承保利润波动较大,2018年至2024年7年间呈现“四亏三盈”局面 [16] - 在车险市场,2024年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双寡头利润贡献度分别为69.05%和30.07%,中意财险车险行业利润贡献率仅为0.05%,在66家公司中排名第24位 [17] - 非车险业务承压,2024年责任险、企业财产险、货物运输险、家庭个人险四大险种承保利润全部陷入亏损,而2023年仅责任险亏损 [19][20] - 2025年上半年,非车险前两大险种签单保费出现下滑,第一大险种降至1.88亿元(降幅5.06%),第二大险种降至1.05亿元(降幅36.54%),导致非车前五大险种总签单保费降至4.14亿元,同比下降9.74% [21][22] - 尽管车险签单保费同比增长9.76%至3.11亿元,但受非车险拖累,公司总签单保费规模降至6.89亿元,同比下降8.27% [22]
美的入局三星财险!何享健父子已布局14家金融机构
搜狐财经· 2025-09-11 17:53
股权变动与战略布局 - 宇星科技拟将所持三星财险11.5%股权全部转让给君兰酒店 [2] - 君兰酒店由美的控股全资持有 美的控股94.54%股权由何享健控制 [2] - 间接持股方式可实现战略隐蔽性、税务优化及风险隔离 [5] - 美的集团金融版图覆盖消费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基金及银行股权 [2][15][17] 三星财险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95年设立的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北京代表处 2005年改制为首家外资独资产险公司 [2] - 2022年增资引入腾讯等5家新股东 注册资本由3.24亿元增至8.76亿元 [3] - 腾讯持股32%成为第二大股东 宇星科技与曼巴特投资各持股11.5%并列第三大股东 [3] 腾讯入股后的经营表现 - 2022年腾讯高级顾问任汇川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2023年6月正式获任董事长 [8] - 2024年向微民保险代理支付手续费及佣金5455.41万元 较2023年467.25万元大幅增长 [10] - 2025年披露10则关联交易公告 其中8则与腾讯相关 涉及微信小店退货运费险 [10] - 保费收入从2022年8.99亿元增长至2024年21.32亿元 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33.35% [10] - 净利润从2022年0.87亿元持续下滑至2024年0.12亿元 [10] 业务结构变化 - 退货运费险2024年保费4.12亿元跃居第一大险种 2023年仅54.76万元 [10][11] - 责任保险保费3.91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 健康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分别增长201%和280% [10] - 企业财产险保费4.05亿元同比下滑10.2% 机动车辆保险保费3.65亿元同比增长13.35% [11]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24.32% 净利润6885.07万元激增2353.07% [12] 协同效应与治理结构 - 美的家电销售网络和智能家居场景可为保险业务提供客户画像与销售触达 [7] - 物联网与大数据积累可支持保险产品风险定价与设计 [7] - 股东结构形成"外资+互联网+产业"模式 符合政策导向且利于市场抢占 [12] - 多元股东共治带来资源与视角创新 但面临文化差异与决策效率挑战 [14] 美的金融版图演变 - 曾参与设立金鹰基金(2002年)和皖江金融租赁(2011年) 后均退出 [15] - 持有顺德农商行9.69%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该行2025年7月主动撤回IPO申请 [17] - 控制美的小额贷款、商业保理及支付牌照等10家产业金融公司 [17][19] - 盈峰集团持股易方达基金22.65%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19] - 金融战略从广泛试水转向聚焦主业协同与优质金融股权 [22]
从“量增”到“质升” 上市险企深耕普惠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9-10 14:16
普惠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 上市险企持续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 拓展新市民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1] - 太保产险推出首款面向上海居民的城市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 提供驾驶员意外 车上人员意外 第三方责任保障 应急救援服务四大类保障[1] - 中国人保上半年承办政策性健康险项目1373个 覆盖超10亿人次 新市民产品服务覆盖达1772万人次[1] - 中国人寿普惠型重点业务同比增长5.9% 围绕老年 失能 家政等人群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供给[1] - 中国太保政策性健康险覆盖240城 4.6亿人次[1] 小微企业及农业保险保障 - 上市险企重点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障力度 发展企业财产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 健康保险等产品[2] - 平安产险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2] - 新华保险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投资余额超2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为超3.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4万亿元[2] - 太保产险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01% 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7%[2] - 太保产险累计新开发农险产品771款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2]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 - 上市险企将多元化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赋能 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 便利性 可得性[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3] - 中国人寿围绕"扩面 提质 可持续"三方面推动方案落地 包括创新驱动扩面 服务升级提质 数字赋能可持续[3] - 中国人寿将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强化普惠产品精准定价 高效运营 动态风险监测[3] - 太保寿险开展线下服务活动提升特定人群风险防范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