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金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非银行业周报(2025年第三十五期):A股两融余额创新高券商业务规模扩容-20250929
中航证券· 2025-09-29 16:03
2025年09月27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行业点评 非银金融 非银行业周报 (2025 年第三十五期) A 股两融余额创新高, 券商业务规模扩容 市场表现: 本期(2025.9.22-2025.9.26)非银(申万)指数-0.09%,行业排 9/31,券商Ⅱ指 数-0.18%,保险II指数+0.46%; 上证综指+0.87%,深证成指+1.06%,创业板指+1.96%。 个股涨跌幅排名前五位:湘财股份(+16.87%)、国盛金控(+8.46%)、越秀资 本(+4.47%)、广发证券(+3.01%)、江苏金租(+2.71%); 行业走势图 30% 10% 00% -10% -2006 个股涨跌幅排名后五位:建元信托(-5.59%)、渤海租赁(-5.42%)、天风证券 (-4.60%)、太平洋(-4.50%)、中银证券(-4.42%)。 (注:去除 ST 及退市股票) 核心观点: 证券: 市场层面,本周,证券板块下降 0.18%,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25pct,跑输上证综 指数 0.39pct。当前券商板块 PB 估值为 1.42 倍,位于 2020 年 40 分位点附近,处 于历史低位。 本周,两 ...
养老险公司转型进行时: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划转 增长动力如何破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3:01
近年来,在回归养老主业的背景下,专业养老险公司发展定位和业务结构面临重塑。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正稳步退出短期健康险业务,有助于推动公司更 加专注长期养老保障,但也带来明显的短期阵痛。 考虑到短期健康险业务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专业养老险公司业务结构单一、增长动力不足,朱俊生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快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推进,以帮 助行业平稳转型并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上半年7家养老险公司总保费同比下降14% 2004年12月,首批专业养老险公司由原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主要面向企业客户提供企业(职业)年金管理、团体养老保障服务和员工健康管理类服务。截 至目前,我国已开业的专业养老险公司有10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业务,以及第三支柱养老金业务、养老保险等业务,各家公司业务侧 重点有所差异。 除长江养老外,9家养老险公司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养老、太平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 老、国民养老等7家养老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合计287亿元,同比下降14%(国寿养老、人保养老不适用)。 近期 ...
人保寿险2026校园招聘公告:青春起跑,如获至保
北京晚报· 2025-09-11 09:5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资本257.61亿元,总部位于北京,业务范围涵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其再保险业务 [1] - 机构网络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设有36个省级分公司及301个地市、1593个县(市、区)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 [1] - 公司总资产超7600亿元,净资产396亿元,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8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81% [1] 业务表现 - 2024年社会保障类保险保费收入达981亿元,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5900亿元 [1]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4%,增速处于主要同业前列 [1] - 累计服务3.57亿保险消费者,支付理赔款约770亿元,理赔服务约4000万人次 [2] 战略方向 - 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强化服务国家大局能力 [1] -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满足健康、医疗、养老等领域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2] - 致力于建设价值成长、队伍精实、服务领先的一流寿险公司,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2] 人才招聘 - 公司本部及下属机构共提供330+招聘岗位,工作地点遍布全国,优先招聘金融、保险、精算、医学、法律、投资、财务、信息科技等专业背景的2026届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 [3][13] - 招聘流程包括在线投递(截止时间2026年4月30日)、简历筛选、差异化笔试(综合类与科技类)、分批次面试及签约录用 [4][7][8][9][14][17][18][19] - 应聘者可申报两个阶梯志愿岗位,同一机构限申请1个岗位,支持跨单位调剂意向填写 [11][12][22] 招聘安排 - 网申时间为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4月30日,集团本级培训生岗位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中旬,部分省级机构本级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中下旬 [11][14][15] - 笔试于2025年10月至2026年4月分批次开展,集团培训生岗位仅设2025年10月单批次笔试 [17][29] - 通知通过短信、邮件及电话发送,在线测评需在投递后72小时内完成,与笔试均为必备环节 [25][27][28][30]
“保险+养老”生态进阶:头部险企率先构筑抗周期增长极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养老模式正从战略布局转向价值兑现 头部险企通过整合养老、健康、科技等资源重塑价值链 开辟差异化竞争新赛道 [1] - 养老生态通过客户价值提升、资金流优化和服务协同重构险企价值链 数据显示享有养老权益客户AUM达普通客户4倍 件均保费达传统产品3-5倍 [1][2] - 跨领域协同激活第二增长曲线 大家人寿2025年上半年养老新单保费189亿元同比增长79% 中国平安养老权益客户贡献新业务价值占比42% [4][5] - 养老生态注入抗周期韧性 通过轻资产模式降低50%单床位成本 提供长期稳定现金流 反哺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 [6][7] 养老生态重构险企价值链 客户价值提升 - 养老生态成为高价值客户黏合剂 客户配置养老相关保险产品单客价值翻倍增长 [2] - 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客均合同数和客均AUM远高于普通客户 [2] - 大家人寿五年累计签发城心养老权益确认函6.3万份年均增长38% 旅居养老权益确认函27.4万份年均增长10% 客户储备养老资金2900亿元 [2] 资金流优化 - 年金保险缴费期5-20年 资金沉淀周期长 匹配保险资金长期负债特性 [3] - 期缴型年金保险提升续期保费占比 降低新单保费变化对现金流冲击 平滑寿险业务波动性 [3] 服务协同与品牌差异化 - 头部险企整合健康管理、急难救援等生态资源提升保单继续率 [3] -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模式锚定城市核心地段 突破传统养老社区偏远封闭局限 [3] - 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上线数百项十维服务 中国太保百岁居品牌聚焦居家养老 [3] 跨领域协同激活第二增长曲线 价值贡献 - 大家人寿2025年上半年养老新单规模保费189亿元同比增长79% 签发城心养老权益确认函1.2万张同比增长22% [5] - 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70% 其中养老权益客户新业务价值占比约42% [5] - 中国太平通过康养网络带动上半年新单保费89.80亿港元 新华保险通过康养社区权益拉动保费近200亿元 [5] 渠道能力升级 - 养老生态成为代理人队伍招募培优磁石 大家人寿个险独代队伍依托养老社区逆势增长 [5] - 2025年上半年大家人寿个险渠道新单期交保费16亿元同比提升26% 市场排名第13位 代理人月人均产能15.4万元同比提升27% [5] 养老生态注入抗周期韧性 现金流与成本优化 - 长期稳定现金流匹配保险资金负债特性平滑周期波动 大家保险朝阳城心社区已实现盈利 [6] - 轻资产租赁改建模式使城心社区单床位成本仅为重资产机构50% 将负债端营销费用转化为养老社区投资资金 [6] - 商业地产价格下行趋势下考虑重资产配置养老物业 寻找资产荒下穿越周期投资机会 [6] 数据反哺与需求增长 - 养老服务过程收集长者健康数据 反哺老年专属保险产品开发与精算模型优化 [7] - 中国平安超半数个人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模式入住率快速提升 [7] - 新华保险旅居产品线覆盖31个城市 近1.5万名客户获得康养社区入住权益 24万名客户获得旅居权益 [5][7] 行业竞争格局 - 具备成熟养老服务能力头部险企凭借差异化优势拉开与中小机构差距 [8] - 最终有前瞻性、有资金实力头部险企通过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7]
部分股权拟被拍卖 民生人寿调整未完
北京商报· 2025-09-03 00:30
股权变动情况 - 民生人寿70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12%)拟于9月25日公开拍卖,起拍价为1277.95万元,每股约1.8元,起拍价相当于评估价1825.64万元的70% [1][3] - 该部分股权由湖南前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且已被冻结,近年来公司股权多次被摆上交易台,包括山东华乐实业集团1050万股股权在2020年拍卖,以及中色股份计划在2024年清仓转让其持有的3.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6.1709%)[3][4] - 公司表示股权结构保持相对稳定,21家股东单位中有14家为发起人股东,近十年未发生股东变更,但第三大股东海鑫钢铁集团(持股13.15%)正处于破产重整中,另有少量股权(质押0.5%,冻结1%)面临质押或冻结情况 [5]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已实现超过十年连续盈利,但2020年至2022年间保险业务收入从125.31亿元下降至118.21亿元,净利润从24.15亿元大幅下降至1.85亿元 [6] - 2023年和2024年业绩连续增长,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达128.87亿元,净利润为6.78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7亿元 [6] - 公司保费收入前五的保险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个人代理渠道,过去一完整经营年度中保费收入第一的产品为一款重疾险 [7] 渠道建设策略 - 个人代理渠道是公司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公司持续专注个险渠道,推动代理人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同时积极与银行渠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实现精准营销 [7] - 未来渠道建设将重点建立与中等用户群体精准匹配的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聚焦中等收入用户群体聚集地,深耕核心区位建设,推动省会城市和城市型机构平台突破 [7] 高管团队调整 - 公司近期出现高管变动,总经理吴志军不再兼任合规负责人,审计责任人陶东胜转任临时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关娇阳不再担任临时财务负责人 [8][9] - 目前高管团队仅剩四人,包括董事长鲁伟鼎、总经理吴志军、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关娇阳及临时合规负责人陶东胜,审计责任人与财务负责人两项关键岗位暂时空缺 [9]
14年连续盈利、16次股权流拍,民生人寿的冰火两重天
华夏时报· 2025-09-02 22:06
股权拍卖情况 - 民生人寿705万股股份将以1277.95万元价格于9月25日拍卖 每股作价约1.8元 为评估价70% [2] - 自2020年以来民生人寿股权17次被推向交易市场 前16次尝试全部流拍 无一次成功交易 [2] - 2020年7月首次拍卖1050万股股权起拍价4021.92万元 折合每股约3.83元 未能成交 [3] - 2020年后续拍卖起拍价逐步下调至3619.728万元 每股价格降至3.45元 依然流拍 [3] - 2021年3月拍卖起拍价设置为1059.548万元 每股仅约1.5元 较首次拍卖价格下跌超过60% [4] - 2021年海鑫钢铁集团持有7.88亿股股权先后五次挂牌 均未能找到接盘方 [4]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十四年盈利 已连续三年进行分红 [2][7]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74.95亿元 同比下降4.69% [8]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57亿元 同比下降30.68% [8] - 上半年签单保费前五产品中前四款均已停售 停售日期均在2023年9月之前 [8] - 2024年8月以来仅上新5款人寿保险和7款年金保险 其中分红型产品各仅有1款 [9] - 2024年43款现金分红类产品分红实现率区间在55%-113% 大部分产品集中在50%-60%之间 [9] - 全年分红实现率平均值仅为53.7% 低于累计三年60.2%的平均水平 [9] 行业监管环境 - 监管部门加强对保险公司股东资格和资金来源审核 强化股权结构监管 [5] - 保险股权转让门槛大大提高 "限金令"要求央企回归主业 [5] - 保险行业监管持续趋严 对股东资质、资金实力等要求不断提升 [6] - 保险公司股权变动均需经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6]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股权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21家股东单位中14家为发起人股东 [2] - 公司已近十年未发生股东变更 [2] - 目前仅有4名高管 分别为董事长、总经理、总精算师和审计责任人 [11] - 高管团队极为精简 决策链条短但需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与关键人风险 [11] 产品与战略布局 - 公司产品主要以偏重保障、长期储蓄的传统险为主 [10] - 个人代理渠道为最主要销售渠道 持续专注个险渠道 [10][12] - 未来将继续坚持聚焦个人代理人渠道建设 积极推动创福业务发展 [12] - 重点建立与中等用户群体精准匹配的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 [12] - 着重开拓江浙沪地区市场 为目标用户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险服务 [12]
部分股权拟被拍卖,高管团队密集调整,民生人寿如何应“变”
北京商报· 2025-09-02 21:32
股权拍卖与股东结构 - 民生人寿70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12%)拟于9月25日公开拍卖 起拍价1277.95万元(评估价1825.64万元的70%)每股约1.8元 [1][3] - 股权由湖南前进投资公司持有 该公司持股比例0.12%且股权被冻结 拍卖事项目前0人报名但9人设置提醒 围观286次 [3][4] - 公司股权近年多次被挂牌交易 包括2020年山东华乐实业集团1050万股拍卖(起拍价4021.92万元)及2024年中色股份拟转让3.7亿股(占总股本6.1709%)但均未达成交易 [4][5] - 股东结构存在多重问题:第三大股东海鑫钢铁集团(持股13.15%)处于破产重整 另有四家股东存在股权质押(0.5%)或冻结(1%)情形 [5][6] - 公司称21家股东中14家为发起人股东 近十年未发生股东变更 股权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5]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2020-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从125.31亿元降至118.21亿元 净利润从24.15亿元骤降至1.85亿元 [8] - 2023-2024年业绩连续增长: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128.87亿元 净利润6.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57亿元 [8] - 实现超10年连续盈利 主要依靠产品结构转型降低利差损风险 投资端平衡收益波动 数字化渠道建设压降销售费用 [8] 渠道与产品策略 - 保费收入前五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个人代理渠道 其中重疾险为保费收入第一产品 年金保险次之 [9] - 个人代理渠道为核心销售渠道 通过面对面沟通促进复杂寿险产品销售转化 公司持续优化代理人制度并深化银行渠道合作 [9] - 未来将重点建立中等收入群体匹配的产品体系与服务能力 深耕核心区位及省会城市机构建设 [9] 高管团队变动 - 近期高管团队大幅调整:总经理吴志军不再兼任合规负责人 审计责任人陶东胜转任临时合规负责人 总精算师关娇阳不再担任临时财务负责人 [10][11] - 目前高管团队仅剩四人(董事长、总经理、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临时合规负责人) 审计责任人与财务负责人岗位空缺 [11] - 吴志军自2013年加入公司 历任首席运营官、执行总裁等职 2021年11月起任总经理 [10]
山东人保寿险本月裁撤4家支公司,上半年保费排名下降2名
新浪财经· 2025-09-02 12:56
公司分支机构调整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于2025年8月20日批复撤销人保寿险济南市商河支公司 要求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及业务移交并维护金融秩序[1] - 人保寿险菏泽市曹县支公司及东明支公司于2025年8月18日获批撤销 德州市武城支公司于8月11日获批撤销 本月累计撤销4家山东分支机构[3] 公司经营概况 - 人保寿险成立于2005年11月 注册资本25761亿元 主营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在全国设有36个省级分公司及覆盖301个地市和1593个县区的服务网点[3] -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0513亿元 同比增长145% 保险服务收入14018亿元 同比增长325% 净利润6862亿元 较去年同期9930亿元下降3068亿元 降幅达309%[4] 地区业务表现 - 山东省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228亿元 同比增长224% 但全国排名从第8位降至第10位[5] - 安徽省保费收入增幅达1038% 河北省增幅624% 河南省增幅433% 北京市增幅274% 而四川省出现21%负增长[5] - 浙江省保费收入10650亿元(增幅100%)和江苏省6240亿元(增幅106%)为保费规模前两大区域[5]
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5250.88亿元,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齐鲁晚报网· 2025-09-01 08:39
核心业绩表现 - 总保费达5250.88亿元 同比增长7.3% 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2] - 首年期交保费812.49亿元 稳居行业榜首 [2] - 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303.05亿元 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37.3% [2] 产品结构转型 - 新单保费结构优化:人寿保险占比30.32% 年金保险占比32.01% 健康保险占比33.42% [1] - 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 [1] - 推进产品供给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 业务结构转型实现突破 [1] 市场地位 -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 - 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2]
中国人寿(601628):业务转型显效 价值稳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8 16: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 - 总保费收入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 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至285.4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0.3% [1] 产品结构优化 - 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新单保费比重分别为30.32%、32.01%和33.42%,形成均衡结构 [2] - 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2] - 首年期交保费规模达812.49亿元,位居行业首位,十年期及以上占比提升至37.30% [2] 渠道转型成效 - 个险渠道总保费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超过45% [2] - 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7%,首年期交保费170.32亿元,同比增长34.4% [2] - 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51.8% [3] 投资表现 - 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3.29%,同比提升4.20% [3] - 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78% [3]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过1500亿元,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提升至13.6% [3] 业务品质与创新 - 14个月保单持续率达到92.10%,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2]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 [3] - 分红险在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超过5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