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保险

搜索文档
中国保险市场增速领跑亚洲,未来十年寿险增量或占全球一半
第一财经· 2025-07-03 15:20
中国保险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保险市场实现11.2%的增长,总保费收入达7540亿欧元,占亚洲总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2] - 过去十年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份额翻倍至10.8%,稳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 - 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整体增长率预计达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6] 全球保险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保险业增长8.6%,总保费收入达7.0万亿欧元,其中人寿险占比最大(2.9万亿欧元),财产险(2.4万亿欧元)和健康险(1.7万亿欧元)次之[3] - 全球人寿险市场增长10.4%,北美市场因利率新高成为主要驱动力[3] - 未来十年全球保险市场预计年增长5.3%,人寿险复合年均增长率5.0%[5][6] 中国人寿险市场 - 2024年中国寿险市场增长15.4%,远超亚洲平均7.8%和全球10.4%的增速[3] - 中国寿险渗透率仅2.4%,低于亚洲(4.3%)和北美(2.8%),老龄化将推动需求增长[3] - 未来十年中国人寿险预计增长7.8%,贡献全球寿险新增保费的50%(1.1万亿欧元)[6] 中国健康险市场 - 2024年中国健康险增长8.2%,高于全球7%的增速,市场份额达17%[4] - 中国健康险发展速度在区域内独树一帜,成为全球重要组成部分[4] - 未来十年中国健康险预计增长7.9%,高于全球6.7%的预测值[6] 中国财产险市场 - 2024年中国财产险增长4.9%,低于全球7.7%但高于亚洲4.0%,占亚太地区近一半份额[4] - 中国财产险人均支出142欧元,为亚洲平均水平(63欧元)的两倍[4] - 未来十年中国财产险预计增长6.4%,高于欧洲和北美[6] 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 - 未来十年全球保费池预计增长5.3万亿欧元,其中人寿险占2.1万亿欧元[6] - 中国将贡献全球新增保费的1.1万亿欧元,超过北美(4160亿欧元)和西欧(3510亿欧元)总和[6] - 中国人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增速均高于全球同领域平均水平[6]
外资险企发力个人养老金
经济日报· 2025-06-27 05:58
外资保险公司布局个人养老金市场 - 安联人寿推出两款个人养老金产品 华泰人寿表示近期将上线同类产品 [1] - 外资险企将个人养老金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视为链接客户新触点和拓展市场重要抓手 [1] - 外资保险公司产品已涵盖年金保险、终身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等多个品种 [1]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1]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呼吁外资机构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等专业优势 [1]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发展银发经济 将养老金融列为七大潜力产业之一 [2] - 外资险企通过"保险+服务"模式深入养老金融赛道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安联人寿升级"安·未来"产品服务体系 提供特色养老解决方案 [2] - 友邦人寿"养老生态圈"完成4次升级 签约450家康养机构 提供25项服务 覆盖20万客户 [3] - 友邦人寿引入"奥马哈系统" 与华东医院合作制定《居家康养标准》 [3] - 截至2025年5月 友邦人寿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7万户 总保费突破45亿元 [3] 市场发展阶段 - 华泰人寿指出中国"保险+康养"模式进入3.0时代 从单一养老服务转向全生活场景集成服务 [4] - 安联报告建议公众系统学习养老金融知识 政府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4]
富德生命人寿广东分公司“换帅”,宋浩任职资格获批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0:37
人事任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核准宋浩担任富德生命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 [2] - 宋浩此前担任富德生命人寿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 2025年2月曾以该身份出席"美好生活"康养项目揭幕仪式 [3] - 2025年6月宋浩以临时负责人身份出席行业消保工作交流会 提出"三个协同"工作模式 [3][4] 公司业务发展 - 2025年2月富德生命人寿"美好生活"康养项目落地广东 广州客户康养体验中心同步开业 为年内第21家体验中心 [3] - 公司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年金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 注册资本117.52亿元 [4] - 截至2024年底在全国设立35家分公司、近1000个分支机构及服务网点 [4] - 2024年理赔给付39.29亿元 豁免保费6.6亿元 服务理赔客户近32万人 日均赔付超千万元 [4] - 理赔金额前三为重疾、医疗和身故 [4] 信息披露情况 - 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未披露年度报告 [7] - 2025年4月30日声明获准暂缓披露偿付能力信息和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7] - 官网最新偿付能力报告仍为2021年第四季度 [7]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保险 这些要点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7:38
少儿保险配置策略 - 少儿医保应优先办理 作为国家福利保障 具有参保门槛低 费用低 保障范围广等优点 可报销门诊 住院 大病等医疗费用 [1] - 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需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风险针对性配置 0-3岁侧重重疾险 医疗险和意外险 3-6岁强化意外险 7-12岁关注教育金 12岁后考虑终身重疾险 [1][2][3][4][6] 0-3岁保险配置 - 重疾险可在确诊合同约定疾病时一次性赔付保险金 用于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补偿 [2] - 医疗险分为百万医疗险和小额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保额达几百万元 解决大病医疗费用 小额医疗险保额1-5万元 报销日常小病费用 [2] - 意外险需聚焦意外医疗部分 选择不限社保用药 报销比例高 免赔额低的产品 保费每年几十元到几百元 [2] 3-6岁保险配置 - 意外险需强化 可考虑包含意外住院津贴的产品 提供额外经济补偿 [3] - 重疾险和医疗险保额可适当增加 医疗险需关注续保条件 选择续保宽松的产品 [3] 7-12岁保险配置 - 教育金保险具有强制储蓄 专款专用 收益稳定等特点 可为大学等教育阶段提供资金支持 [4] - 重疾险需关注少儿特定高发疾病覆盖和赔付比例 医疗险可考虑高端产品 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4][5] 12岁以上保险配置 - 终身重疾险保障期限更长 保费较高但能提供持久保障 [6] - 教育金相关保险如年金保险 增额终身寿险等可继续积累 确保教育金达到预期目标 [6] 保险配置注意事项 - 需先保障大人再配置小孩保险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经济支柱 [7] - 投保时需如实告知健康状况 否则可能影响理赔 [7] - 保费支出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10% 需合理规划预算 [7]
不再是有钱人专属!一年几万元即可“上车”,《蛮好的人生》同款保险金信托适合普通人买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12:14
保险金信托产品特点 - 保险金信托融合保险杠杆功能与家族财富传承优势,实现1+1>2效果[3] - 通过保险分期缴付模式降低门槛,最低一年几万元可投,未来门槛或降至100万元以下[1][12] - 主流模式包括1.0(保单受益人变更为信托公司)、2.0(投保人变更为信托公司)和3.0(现金信托+信托公司投保),3.0模式实操落地较少[6][7] 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40多家信托公司布局保险金信托,占行业超三分之二,2024年上半年部分公司设立量已超去年全年[8] - 中信信托与中信保诚人寿2014年推出首款产品,目前平安信托、招商信诺等机构积极拓展,2025年将推出未成年人保单装入信托功能[8][11] - 招商信诺将门槛从500万元下调至100万元,平安信托计划降至100万元以下,目标覆盖纺锤形结构中80%非高净值客群[10][12] 产品设计与案例 - 1.0模式下,300万元年金险按月进入信托,支付条件可定制(如受益人需有正当职业),避免一次性挥霍[6] - 40岁女性客户案例:年缴40万元×10年可锁定1000万元保额信托资产,杠杆效应显著[10] - 可装入信托的保险产品包括终身寿险、年金险、养老年金险和增额寿险,分别对冲身故风险、提供现金流等[11] 行业趋势与客群拓展 - 保险机构通过保险金信托实现获客、留客,提升高客服务体验,同时触达普通家庭[9][10] - 养老客群需求迫切,分期缴费模式使普通家庭能以较低成本搭建信托框架[12] - 信托作为"超级账户"可容纳现金、房产、股权等多元资产,增强服务灵活性[10]
《保险研究》2025年第5期目录
搜狐财经· 2025-05-17 08:47
公共数据开放与耐心资本 - 省级数据开放平台开通后,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险资持股水平显著提升,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壮大耐心资本 [2] - 打破信息壁垒和提高持股意愿是重要机制,公共数据开放拓展了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并提高信息获取质量 [2] - 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降低险资持股风险并提高持股收益 [2] - 公共数据开放对险资持股的促进作用在外界关注度低、融资约束严重和所处地区数据开放程度高的样本中更明显 [2] - 险资持股水平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规模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人力资本升级 [2] 县级政府财政压力与农业保险 - 县级政府财政压力显著降低了农业保险险种结构多元化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多层次发展 [4] - 市场竞争对县级政府财政压力与农业保险险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4] - 建议构建差异化、精准化、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机制,探索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多层次发展思路 [4] 长寿风险感知与年金保险 - 长寿风险感知较高的个体对年金保险的需求更大 [5] - 基于各地区人口死亡率与全国平均人口死亡率的差异性,提出了"长寿风险调整年龄"概念 [5] - 强调了个体长寿风险感知对年金保险需求的影响 [5] 中高龄人口死亡率预测 - 基于动态Nelson-Siegel模型对CBD模型的年龄效应进行了非线性改进 [6] - 新模型对历史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并且具有更好的样本外预测性能 [6] - 该模型对于高高龄人口死亡率的外推效果也相对更好 [6] "带病体"健康险可持续发展 - 放宽投保限制或有利于定价效率的提升 [7] - 相比普通人群,极端人群的理赔风险更加难以估测 [7] - 允许"带病体"投保并不必然降低经营利润 [7] 医疗可及性与死亡质量不平等 - 我国老年群体存在收入差距引发的死亡质量不平等问题 [8] - 医疗可及性对死亡质量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 [8] - 提高家庭医疗支付能力和治疗及时性,可缓解不平等 [8] 基本医疗保险效率与劳动供给 - 医保效率的提升与中老年劳动参与度的增长存在显著关联 [9][10] - 自评健康状况在这一关联中发挥中介作用 [9][10] - 医保效率进一步提高可能导致劳动供应减少 [10] 投资型寿险独立账户基金属性 - 独立账户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基金设计 [12] - 独立账户基础关系应为信托关系 [12] - 应在《保险法》中设置准用性条款,参照适用《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法》 [12] 投保人、被保险人不真正义务群 - 现行《保险法》存在诸多不真正义务的义务主体与义务违反主观构成要件不一致等问题 [13] - 未来法律规则设计有必要将不真正义务的义务主体限定为被保险人 [13] - 应在某种程度上引入不真正义务违反私法效果弹性化的法律后果 [13]
解码新华保险“V型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7:32
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62.29亿元,同比增长201.1%,扭转连续三年下滑趋势[1][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02%,复苏态势延续[1][2]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47亿元、98.22亿元、87.12亿元,连续三年下降[2] 投资策略与成效 - 董事长杨玉成提出"做长、做深、做宽"策略:长期资产配置、丰富投资品种、强化投研能力[3][4] - 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8.5%,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5.8%,提升4.0个百分点[7] - 2025年一季度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投资类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44.3%[7] - 举牌高股息医药股(国药股份、上海医药)、银行股(杭州银行)及布局私募基金(鸿鹄基金)[5][6] - 鸿鹄私募基金2024年净利润9.17亿元,2025年拟追加100亿元投向中证A500成分股[6] 负债端转型 - "XIN一代"计划推动营销队伍变革,2025年改版荣誉体系,人均产能和收入显著增长[8][9] - 2025年一季度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增长149.6%,其中个险渠道增长131.5%,银保渠道增长168.2%[10] - 产品转型三大方向:终身寿险/年金险、分红型产品组合、个人养老金业务[11] 战略布局 - 资产端布局医疗康养产业(医药股)、长三角金融协同(杭州银行)、新经济领域(新能源、新基建)[5][4] - 负债端聚焦养老财富管理,开发分红险+万能险组合及个人养老金产品[11]
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二)
东吴证券· 2025-05-13 10: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日本、英国人身险市场均经历转型阶段,重点发展健康险与年金、养老险及其闭环产业链是顺利转型的关键;海外成熟人身险市场通常以保障型产品+储蓄型养老年金为主,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推进养老年金保险市场发展时常用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因各国医保制度差异,健康险发展路径及产品重点各不相同,健康险企业多选择保险+服务模式构建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5] - 美国人身险业密度领先全球市场,完成“储蓄+保障”到“投资+增值”的转变,年金险逐渐成为最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平均死亡率下降带来的老龄化加剧等为年金险及健康险发展提供社会和人口基础 [5] - 日本人身险产品多样化,第三领域寿险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寿命变化是影响产品发展的底层推动因素 [5] - 英国人身险产品起源早、创新积极性高、种类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等是影响其人身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各部分总结 美国人身险产品情况 - 美国人身险占全球市场份额比例上升明显,2010 - 2022年从18.7%波动提升至23.9%;人身险密度领先全球市场,2010 - 2022年从1504美元/人提升至2017美元/人;人身险深度呈整体下降趋势,2010 - 2022年从3.1%下降至2.6% [11] - 美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稳中有升,2000 - 2023年从5429亿美元上升至685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0% [14] - 美国人身险产品完成由“保障+储蓄”到“投资+增值”的转变,二战前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以保障及储蓄功能为主,二战后投资连结型产品及指数型产品具备投资及增值属性 [16][18] - 年金险占比超50%,健康险接过增长大旗;2000 - 2023年寿险保费稳定在1200 - 1500亿美元之间,年金险保费从3067亿美元增加到3609亿美元,健康险保费从1056亿美元增长至2029亿美元;年金险及健康险发展得益于平均死亡率下降带来的老龄化加剧等社会和人口基础、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影响个人年金需求 [20][25][27] 日本人身险产品情况 - 日本人身险业发展逐渐疲软,2022年人身险密度、深度较2010年分别从3445美元/人、7.5%下降至1942美元/人、5.9%;健康险成为增长主力,二战后至1990年主力险种过渡并推出新产品,1990 - 2000年附有定期的终身保险成主流、医疗保险市场占比提升,21世纪以来健康险迅速发展,医疗、护理、癌症险占比持续提升 [33][36][37] - 日本人身险产品演变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人身险公司自身发展、保险监管政策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影响业务需求和产品类型,老龄化加深增加医疗等保险需求,人身险公司通过改变组织与产品构成增强竞争力,监管政策影响行业竞争和产品类型 [39][40][48] 英国人身险产品情况 - 英国人身险保费收入有所下滑,2000 - 2022年从2498亿美元震荡下降至2482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稳定在8%左右;人身险深度与密度长期领先,2022年分别为8.1%、3669美元/人 [50][51] - 英国人身险产品种类丰富,目前主流为年金产品;18世纪以互助保险及年金险为主,19世纪团体险和简易险成主流,20世纪年金保险及新型寿险产品发展,21世纪以来养老年金产品更新迭代,变额年金产品出现 [55][56] - 英国人身险业发展受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监管法案、税收优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提供宏观基础,死亡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推动产品演变创新,监管法案促进人身险业繁荣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塑造产品结构 [5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