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儿童化妆品
icon
搜索文档
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20250820
艾瑞咨询· 2025-08-20 15:56
行业趋势 - 儿童化妆品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国内备案产品超2万种,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3.6亿美元,家长接受度提升但质量参差不齐,监管趋严需平衡安全与创新 [3] - 7月抖音美妆TOP20榜单中国货占16席,韩束居首,小众彩妆品牌蒂洛薇连续3个月登顶彩妆榜,品牌通过细分功效、季节营销和文化IP强化场景适配性 [3] - 抖音流行"盲盒+对对碰"直播销售模式,刺激消费,玩法多样如香水盲盒混搭大小众款,彩妆盲盒结合热门色号,大牌强调稀缺性,国货突出性价比 [5] - 2025年奢侈品行业连续两年零增长,Z世代消费减少导致57亿美元蒸发,中国市场暴跌18%,奢侈品牌如LV推出高端美妆系列但体量较小难替代主业 [5] - 美妆初创品牌如Youthforia和Ami Colé在创立4年内关闭,纯净美妆赛道增速18.6%但品牌平均存活周期仅3.2年,DTC模式面临流量红利消退困境 [6] - "经济上行美学"逆势翻红,烟熏妆、亮片、高饱和色彩等元素流行,源于对经济上行时期的怀旧,美妆品牌推出多功能、高性价比产品融合复古与现代元素 [6] - 妇女节营销关注女性自我认同、身体叙事和性别平等,巴黎欧莱雅、内外等品牌通过广告、短片等活动传递价值,女性营销转向真实需求与系统化战略 [8] - 轻奢品牌如Longchamp跨界香水领域,计划2027年推出香水系列,香水因高毛利率和私密生活方式符号特性成为品牌突破单一品类依赖的关键 [8] - 2025年中国洗发护发市场转向"精准护理",护发精油份额超10%,植物草本和面护级成分受青睐,香氛护发提升体验 [9] - 董宇辉新号"兰知春序"开播不到一个月抖音涨粉200万,7月21日登顶带货榜,美妆品牌合作策略各异,国际品牌聚焦超头达人,国货品牌分层合作 [9] 头部品牌动态 - 欧莱雅2025财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市场结束五个季度下滑,北亚整体业绩降1.1%,主因旅游零售疲软,海南2025年底封关将缩小免税价差倒逼品牌转型 [11] - 锦波生物凭借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三类证实现高速增长,2021年至2025年营收从2.33亿元增至14.43亿元,核心产品薇旖美占营收87%,覆盖4000家医疗机构 [12] - 片仔癀化妆品提出"中式健康美白"新范式,其雪肌润白系列独创成分"雪肌因"有效抑制黑色素,通过28天百人实测验证效果并发布《中式成分健康美白白皮书》 [12]
“儿童专用口红”竟是玩具 选购儿童化妆品认准这四点→
央视新闻· 2025-07-25 15:31
儿童化妆品市场概况 - 近年来中国儿童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儿童普通化妆品备案品种已超过2.8万个[1] - 儿童化妆品定义覆盖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产品,不仅包括彩妆,更涵盖日常护肤品和洗漱用品[1] 儿童化妆品与成人产品差异 - 儿童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全且更敏感,产品设计需遵循"安全优先、功效必需、配方极简"原则[3] - 婴幼儿化妆品(0-3岁)功效仅限于清洁、保湿、防晒等6类,3-12岁儿童可扩展至卸妆、修护等9类[3] - 成人护肤品中常见的美白、祛斑等功效成分可能破坏儿童皮肤屏障,不适合使用[3] 市场乱象与监管重点 - 部分商家将玩具类彩妆(如"儿童梳妆台"含口红、腮红)冒充化妆品销售,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6] - 染发烫发产品因含过氧化氢等强刺激成分,明确不属于儿童化妆品范畴[6] - 国家规定儿童化妆品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误导性宣传,此类宣称与安全性无直接关联[14] 产品选购指南 - 认准"小金盾"标志(非质量认证,仅表示适合儿童使用),优先选择配方简单、无香精酒精的产品[11][13] - 警惕宣称医疗功效(如"治疗湿疹")的违规产品,化妆品不具备治病功能[15] - 建议购买小包装产品以避免长期存放变质,儿童单次用量较少[16] 儿童防晒专项建议 - 儿童年紫外线暴露量是成人3倍,6月龄以下婴儿应完全避免使用防晒霜,采用物理遮盖方式[17] - 6月龄-2岁婴幼儿可选用物理性防晒霜,2岁以上儿童可选"小金盾"防晒产品但不宜追求过高SPF值[17][19] - 喷雾型防晒产品因吸入风险不建议儿童使用,可能引发呼吸系统刺激或过敏[19]
儿童化妆品禁止宣传食品级、可食用
北京商报· 2025-06-27 20:37
北京市化妆品广告发布指引核心内容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化妆品广告发布指引》,全面梳理化妆品广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合规边界 [1] - 指引涵盖适用范围、发布要求、负面清单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明确规范 [1] 儿童化妆品广告规范 - 0-3岁婴幼儿化妆品仅限宣传清洁、保湿等6项功效,3-12岁儿童化妆品可增加至10项功效 [2] - 儿童化妆品广告禁止宣传祛斑美白等与使用目的不符的功效 [2] - 禁止使用"食品级""可食用"等易导致误食的表述 [2] - 非儿童化妆品广告不得暗示适用于儿童或"全人群使用" [3] - 禁止将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与审批认证相挂钩 [3] 广告主体责任规定 - 广告代言人需年满10周岁且必须使用过代言产品 [4] - 儿童或异性用品代言需由代言人近亲属充分使用 [4] - 广告主对真实性负责,经营者需建立审核制度 [4] - 平台需履行主体责任防范违法广告 [4] 广告负面清单 - 明确6项禁止发布广告的情形,包括未注册产品等 [5] - 设定11项内容限制条款,禁止虚假宣传等行为 [5] - 普通化妆品不得宣称特殊功效 [5] - 禁止暗示医疗效果,如抗菌、祛疤等表述 [5] 牙膏及其他规范 - 未经验证的牙膏不得宣传防龋等功效 [6] - 广告需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杜绝低俗内容 [6] - 功效宣传需与注册资料相符,引证内容需标明出处 [6] - 指引覆盖广告全流程各主体,实现闭环管理 [6]
我国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化妆品抽检结果 - 2024年全国药监部门共抽检21362批次化妆品产品,其中20889批次符合规定,占比97.79% [1] - 宣称祛痘类产品符合规定批次占比最高,达99.47%,牙膏和普通护肤类产品紧随其后,分别为99.43%和99.31% [2] - 抽检重点关注风险较高的品种和企业,涵盖祛痘类、牙膏、普通护肤类、彩妆类、祛斑美白类、儿童化妆品等12类产品 [1] 抽检执行情况 - 抽样批次数量排名前三的省(区、市)为江苏(1000批次)、陕西(915批次)、上海(830批次) [2] - 抽样方式包括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其中网络抽样数量为3652批次 [2] - 样品产地分布前三为广东(12281批次)、上海(2251批次)、其他国家(地区)(2184批次) [2] 监管措施与行业影响 - 对抽检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药监部门依法调查并查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2] - 国家药监局通过抽检强化上市后监管,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公众用妆安全 [1] - 抽检工作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执行,检验由33家机构完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