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货崛起
icon
搜索文档
本土企业主动将战略重心转向自主研发 企业、园区、监管“力往一处使” 抓住国货机遇 上海拿下美妆第一城
解放日报· 2025-09-08 10:00
上海美妆产业地位 - 上海以17个上榜品牌成为头部彩妆品牌最多的城市[1]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化妆品零售额达685亿元 占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291亿元的约三分之一[1] - 上海化妆品零售额从十年前占全国十分之一跃升至当前水平 体现十年间显著增长[1] 行业核心挑战与转型 - 中国美妆企业长期依赖进口原料 面临供应和价格失控的"卡脖子"风险[2] - 原料被形容为化妆品的"芯片" 其技术缺失影响品牌竞争力建设[2] - 某护肤品牌曾因原料清关问题导致生产脱节 引发大规模消费者投诉[2] 企业自主研发突破 - 自然堂2013年起开展微生物发酵原料自研 通过10次西藏科考筛选600多株特色菌株[3] - 自然堂研发中心设立20个实验室 累计申请524件专利和发表200篇科技文章[3] - 橘朵通过自建实验室和工厂实现连续两年中国彩妆市场销量第一[3] - 优时颜收集超15万国人肌肤数据 联合发布2项行业标准[3] 产学研协同生态 - 上海集聚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亚太最大基地)、资生堂中国第三研发中心和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4][5] - 优时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人才引进 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木兰脂素抗衰成分[5] - 自然堂与华山医院建立皮肤科学联合实验室 与复旦儿科医院成立婴童健康研究中心[5] - 基于复旦儿科71年临床经验推出"己出"品牌 发表7篇核心期刊研究成果[5] 全产业链配套优势 - 上游有巴斯夫等化工巨头 中游有全球最大代工厂科丝美诗[5] - 下游覆盖包材、评测和服务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生态[5] - 自然堂与本地评测企业达成合作 车程仅几分钟提升沟通效率[6] 政策支持体系 - 上海2022年发布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明确推进美妆个性化研发和品牌集萃[7] - 东方美谷推出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 汇聚5000余种原料[7] - 平台通过统一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例如从每吨48-50万元降至45万元[7] - 2024年平台原料交易量预计突破200吨 销售额超2000万元[7] 产业集聚成果 - 东方美谷创造全国首个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多项制度创新[8] - 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 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产业集聚地之一[8] - 2025年前五个月上海口岸美妆进出口值253.2亿元 占全国35.6%[8] - 奉贤新城规划203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 美丽健康产业占比40%[8]
宜家,再不包邮就晚了
虎嗅· 2025-09-08 07:47
宜家的问题在于,大家不爱了。于是,不再关注你的新品,不再去你的床品展区抠脚睡觉,不再花半天 时间去门店走迷宫,不再去吃比雪王性价比还高的冰激凌。 自然,也就不关心你的降价了。 在趋势面前,个体的努力很容易沦为虚无。刚刚宣布闭店计划的北京杜莎蜡像馆,算是缴械投降,认输 离场。本质上,蜡像馆和宜家曾经承载的,都是国内消费者对舶来品的向往。但如今,外来的和尚不香 了,国货才是王道——你看BBA在中国被按头打成什么样? 宜家没有放弃努力,甚至可以说是为中国消费者屈膝了。它在中国市场放弃了自有线上渠道的唯一性, 先后在天猫、京东开店。 降价更是常态。2023年起,宜家就陆续开启大规模降价,但两年过去了,业绩并没有得到提振。2024财 年,宜家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11.5亿元,相比上一财年少了近10亿元,相比2019年更是缩水近30%。 根据宜家方面的表示,2024年的成绩差,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商品售价。然而一个常识是:降价从来都不 是目的。成功的降价应该换来销量的提升,最终带来业绩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降价,宜家最近在2026财年启动会上宣布,计划投入1.6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 ...
全民健身时代,谁能抓住中国运动与户外的消费爆点?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06:53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中国运动与户外产业迎来"黄金十年",由人口老龄化、年轻世代崛起、城市化进程、健康意识提升及疫情后对生命质量的重新思考共同驱动 [1] - 政策推动显著:全民健身计划目标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截至2024年9月该比例已达37.2%,接近提前完成目标 [3] - 健康意识升级:消费者将健康重新定义为身心完整、能量充沛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活力感和营养均衡成为运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赛事经济成为行业引爆点: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F1中国大奖赛回归及崇礼168超级越野赛等赛事推动运动生活方式普及 [3] 消费人群分层 - 热爱投入型玩家占比过半,自驱力强且深度投入特定运动,对专业装备和文化认同感需求极高 [4] - 积极活跃型玩家约占三成,运动频率低于核心群体但具备纵向深耕潜力 [5] - 探索尝鲜型玩家尝试多但频次低,适合品牌横向拓展新品类和跨界活动 [6] - 轻量体验型玩家运动意愿较弱,代表"广覆盖"潜力,需通过降低门槛和激发兴趣实现突破 [6] - 品牌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策略:专业装备面向热爱投入型,入门级产品面向轻量体验型 [6] 生活方式与社交趋势 - 运动深度嵌入日常生活:城市散步/健步走参与率高达94%,成为全民基础型运动 [7] - 场景边界模糊化:运动场所从体育馆扩展到城市街区、公园和自然山野,要求装备适配多场景 [8] - 社交化驱动消费:57%消费者参与过运动线下社群活动,热爱投入型玩家更倾向加入圈层感强的组织 [8] - 运动社群成为品牌塑造认同感和忠诚度的关键场域,改变传统消费路径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5425亿元,同比增长10%,领跑亚太地区 [9] - 本土品牌崛起:安踏营收突破千亿,李宁、特步通过国潮叙事和技术自研强化中端市场 [9] - 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耐克规模领先但增长乏力,始祖鸟、Salomon、On、lululemon依靠高端产品和门店扩张实现快速增长 [9] - 功能性成为首要考量:95%消费者关注功能表现,防晒、防水、防风、防滑和轻盈等性能需求推动专业装备日常化 [9] - 时尚与个性化成为新竞争维度:联名款、定制化设计和潮玩结合强化运动装备社交属性 [9] 国货崛起与消费心态 - 61%消费者更偏好本土品牌,看重科技创新与价值观传递而非单纯社会地位表达 [10] - 民族自信成为市场驱动力,本土品牌需强化"高品质+价值观"长期战略 [10] - 国际品牌需通过社会责任、社区建设和文化共鸣实现深度本土化 [10] - 未来增长点集中于低线城市和银发人群:低线市场需求"性价比+品牌认同"平衡,银发群体需要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10] 未来发展趋势 - 功能与时尚双轨驱动:在强调性能同时通过设计与联名满足社交需求 [11] - 价值观共鸣成为关键:品牌需在科技、文化、公益等维度建立长期信任 [11] - 多元场景与人群拓展:低线城市、银发人群及多样化运动社群成为新增长引擎 [11] - 行业竞争从产品比拼转向功能、文化、社交和价值观的平衡,最终目标是成为消费者生活方式组成部分 [11]
朝云集团(06601.HK):1H25宠物营收翻倍 关注现金价值及股东回报
格隆汇· 2025-09-04 11:55
1H25业绩表现 - 1H25收入13.4亿元 同比增长7.2% 归母净利润1.7亿元 同比下降3.3% [1] - 中期派息每股人民币0.0521元(每股0.0571港元) 派息率40% [1] 分品类收入表现 - 家居护理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3%至12.1亿元 驱蚊类新品成长向好 [1] - 宠物及宠物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1.4%至0.96亿元 线下门店扩展至77家 [1] - 个人护理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5.8%至0.26亿元 [1] 分渠道收入表现 - 线上收入同比增长27.4%至5.2亿元 收入占比提升6.1个百分点至38.6% [1] - 线下收入同比下降2.6%至8.2亿元 [1]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49.3% 家居护理/宠物用品毛利率分别提升2.7/8.6个百分点至49.1%/58.1% [2] - 线上毛利率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至59.9%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2] - 归母净利率13.0%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2] 业务发展策略 - 家居护理业务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升级 高端天然家居护理新品支撑成长 [3] - 宠物业务在用品、食品、终端门店等维度布局完善 受益于宠物行业扩容及国货崛起 [3] - 线上渠道快速发展抖音等内容电商 线下巩固分销渠道领先地位 [1][3] 财务价值表现 - 截至6月30日账上净现金26.5亿元 [3] - 分红率持续保持高位 [3]
获珀莱雅投资 花知晓掘金海外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9-02 19:54
融资事件 - 国货彩妆品牌花知晓完成B轮融资 由珀莱雅独家投资 池杉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花知晓已完成三轮融资 前两轮分别为天图投资主导的Pre-A轮融资及坤言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A轮融资 [1] 品牌定位与市场表现 - 花知晓创立于2016年 以融合二次元文化与少女美学为核心 主打原创设计感少女彩妆 目标人群为年轻群体 [1] - 品牌定位平价市场 单品定价基本在百元以内 2025年整体营收有望突破10亿元 [1] - 珀莱雅投资方认可其少女心美学和高度内容化运营方式 认为其深受Z世代消费人群青睐 [1][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达10% 已进入十余个国家 [2][3] - 2019年以日本为首个出海市场 通过线下代理进入药妆店与本土门店渠道 [2] - 2022年建立欧美独立站 2024年进入美国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 成为首个进驻美国主流零售渠道的国货彩妆品牌 [2] - 在东南亚市场依托Lazada等电商平台实现规模化增量 [2] - 本轮融资目的包括推进品牌全球化扩张 供应链整合与内容创新 [2] 战略协同效应 - 珀莱雅希望通过投资打造业务生态体系 并借助体系化优势加持花知晓 [3] - 花知晓可借力拓展品牌架构并增强彩妆类目竞争力 珀莱雅可借鉴其出海经验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 [3] - 珀莱雅近期宣布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3] 行业投资趋势 - 当前财务性机构投资在消费板块降温 给产业性投资提供契机 [4] - 具备个性化定位的彩妆品牌在当下投资环境中获得发展机会 [4]
别再吹嘘美国离不开中国商品,这些潜伏我国的美国货,你真知道?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28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 美国消费品严重依赖中国制造 日用品价格因关税上涨而直线上涨[4]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对美国依赖 汽车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 高端医疗设备关键部件由美国企业掌控[4] - 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达95% 但核心芯片和算法仍由美国控制[6] 跨国资本对产业链的控制 - 美国品牌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收购策略渗透中国市场 哈尔滨啤酒2004年被百威英博收购 可口可乐中国市场份额惊人但决策权属美国总部[6] - 宝洁/强生等日化巨头通过本土化包装和收购融入中国市场 实际控股权仍属跨国资本[7] - 贝莱德通过股权投资渗透关键企业 持有腾讯/阿里/比亚迪等企业股权并具备董事会影响力[9] 国产品牌发展机遇 - 消费者转向注重性价比与品质 华为突破技术壁垒 鸿星尔克凭借文化自信重获市场青睐[10] - 构建独立自主产业链成为竞争关键 需要在高技术和产业链环节加快自立[12]
潘多拉中国遇冷,销量连跌门店缩减,国货崛起成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9-01 01:45
公司战略调整 - 潘多拉在中国市场关闭门店数量从原计划50家激增至100家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销量连续五年下滑 部分门店缩减为中庭柜台 [3] 市场表现变化 - 潘多拉2019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峰值19.7亿丹麦克朗(约21.3亿元人民币) [3] - 品牌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门店数量迅速增长至240多家 [3] 消费者偏好转变 - 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珠宝品质和服务 而非仅追求品牌效应和外观设计 [3] - 潘多拉产品主要由合金、925银、锆石和珐琅制成 被反映存在发黑、碎裂等质量问题 [3] 竞争格局演变 - 国产高端珠宝品牌崛起 河南柘城年产600万克拉钻石使成本降低近90% [5] - 柘光品牌提供一克拉顶级真钻(VVS净度 D颜色)价格仅8000元左右 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5] 国产钻石品牌优势 - 柘光钻石提供IGI鉴定证书和免费终身售后服务 [5] - 个性化定制服务受欢迎 有用户单次定制用钻量达50克拉 [5]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珠宝市场国产品牌通过品质和服务升级重塑竞争格局 [6] - 洋品牌需在材质、服务、创新方面寻求突破以避免边缘化 [6]
上美股份(02145.HK):净利润同增35% 营收百亿目标指日可待
格隆汇· 2025-08-31 21:20
业绩表现 - 25H1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 同比增长17.3% 净利润5.56亿元 同比增长34.7% 逆势强劲增长 [1] - 25H1毛利率75.5% 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净利率13.5% 同比上升1.75个百分点 [1] - 每10股派5元 现金分红约1.99亿元 分红比例约38% [1] 品牌矩阵 - 主品牌韩束25H1营收33.44亿元 同比增长14.3% 占总营收81.4% 抖音平台月均GMV稳居美妆品类第一 多品类新品跻身细分类目TOP1 [2] - 新锐品牌newpage25H1营收3.97亿元 同比增长146.5% 618期间安心霜销量超33万瓶 叮叮舒缓喷雾和爽身露销量均破18万瓶 [2] - 一叶子25H1营收0.89亿元 同比下降29.0% 红色小象1.59亿元 同比下降8.7% 但跌幅较此前收窄 [2] 渠道表现 - 25H1线上渠道营收38.09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总营收92.7% 其中线上自营收入34.21亿元 同比增长24.6% [2] - 线下渠道25H1营收2.69亿元 同比下降10.6% 战略转型深化 未来将成为发力点 [2] 战略布局 - 韩束25H1线上GMV达45亿元 抖音破亿商品翻倍至6个 次抛精华和男士护肤套盒破亿 [3] - 25年计划推出三大新品牌:高端抗衰Tazu、彩妆Nan Beauty、母婴面包超人 后续计划孵化柯南、初音未来等IP品牌 [3] - 全球化首站落子东南亚 已投资3亿元建厂 未来计划拓展北美和欧洲市场 [3] 研发与费用 - 研发费用率2.5%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期内新申请专利27项 [1] - 销售费用率56.9%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3.7%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1]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49/14.96/18.06亿元 原预测为10.61/13.64/16.54亿元 [4] - 对应PE为29/22/19倍 维持买入评级 [4]
化妆品行业品牌化竞争趋势明显 国货崛起、科技赋能成行业增长双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21:42
行业整体趋势 - 化妆品行业进入存量周期 从高速增长转向精耕细作模式 品牌竞争核心转向长期主义增长路径和高忠诚度消费人群沉淀 [1][2] - 天猫平台头部商家超200家实现确收双位数增长 500多个千万级新品牌成交同比增长40% 超1000家百万级新商成交同比涨幅突破40% [1] - 产品力与创新力取代流量思维成为品牌赢得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白牌及低质产品加速退场 品牌化竞争趋势明显 [1] 平台策略与成效 - 天猫平台围绕现有品牌提效增长和新品牌孵化 从营销、货品、人群、流量四大领域推动增长 [2] - 天猫美妆品牌店播间超500个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KA达人成交增长88% 营销场景拓宽带来业务增量 [2] - 天猫美妆新品流量同比增长6倍 超级新品数同比增长170% 爆款单品数增长86% 趋势新品成交同比增长170% [2] - 天猫通过人群分层运营实现新客全面增长 会员全生命周期价值运营带动品牌复购会员数增长23% 淘宝天猫88VIP成交同比增长25% [3] 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表现 - 近3年618天猫美妆TOP20品牌榜中销量上升的8个品牌有6个是国际品牌 包括圣罗兰、娇韵诗、肌肤之钥、兰蔻等 [1] - 5月16日至28日天猫有260个国产新品牌斩获趋势赛道第一 [1] - 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美妆TOP20榜单中毛戈平、百雀羚、修丽可、丸美、可复美5个国产品牌新入榜 其中国货品牌占4席 [4] - 国货品牌在抗老、修护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例如珀莱雅应用独家专利环肽-161 HBN通过自研原料构建抗老体系 [5] 国货品牌发展态势 - 2023年国货美妆市占率达50.4%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55.74% 超过外资品牌 [5] - 国货品牌从制造优势向技术壁垒发展 在高端原料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5] - 国产品牌如韩束、珀莱雅竞争头部席位 谷雨、自然堂、毛戈平、百雀羚等在中腰部领域强势冲击外资品牌 [4] - 行业长期渗透率提升和国产替代逻辑不变 国货龙头凭借品牌、产品、渠道及管理多重优势领跑 [5]
莲花控股中报解码:当调味品巨头开始“算”未来
证券之星· 2025-08-29 18:17
行业背景 - 国内调味品行业增速放缓至4.1% 市场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整合的关键转变 [1] - 结构性机会向具备品牌 渠道与产品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聚集 [1] 公司财务表现 - 营收逆势增长32.7% 归母净利润增长60.01% 远超行业均值 [1] - 氨基酸调味品营收达10.81亿元 同比增长15.01% [3] - 复合调味品营收2.19亿元 同比增长58.28% [3] - 液态调味品营收5956.38万元 同比增长916.79% [3] - 算力服务营收达6927.73万元 同比增长209% [4] 调味品业务战略 - 构建产品与渠道双轮驱动战略 [2] - 线下拥有30多家分公司 3000多家经销商和超10000家客商组成的网络 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线上拓展数字化营销与自营电商 以年轻化方式触达新消费人群 [2] -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进行产品创新 [2] - 推出莲花松茸鲜 零添加酱油等新产品 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2] 算力业务发展 - 已完成9地智算中心的服务器部署 [4] - 聚焦大B端 央国企及行业科技巨头客户 [4] - 已签约落地34个项目 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 [4] - 与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联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涉及集成电路芯片封装的新型阻燃增层膜制备方法 [7][8] - 推出DeepSeek一体机 采用全栈国产化AI解决方案 支持AI搜索 智能问答 业务流程编排等多个场景 [8] - 提供从选型咨询 系统部署到后期运维的全栈服务 [8] 战略目标 - 2025年营业收入目标值4亿元 触发值3.2亿元 [5] - 2025年净利润目标值0.8亿元 触发值0.64亿元 [5] - 2026年营业收入目标值6亿元 触发值4.8亿元 [5] - 2026年净利润目标值1.5亿元 触发值1.2亿元 [5] 核心竞争力 - 以调味品为轴 向外做能力相关的辐射 复用原有研发体系 渠道网络和品牌资产 [3] - 算力业务以智算中心基础设施为底座 以国产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 以全栈服务为差异化优势 [9] - 传统企业与科技转型通过能力迁移实现协同进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