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儿童电话手表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首次通报20款侵权智能终端!涉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12:29
10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智能终端,其中包括多款智能音箱、智 能门锁、智能学习终端产品等。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发现,这是工信部首次对侵权智能终端产品进行通 报。所涉问题中,最普遍存在的是未提供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未提供权限管控机制。 通报显示,20款侵权智能终端包括5款智能音箱产品,5款智能门锁产品,智能学习终端和摄像机各3 款,另外还有智能机器人、儿童电话手表产品等。 20款侵权产品中,17款未提供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比如"星火小飞侠智能AI智能音箱""卡伦玛仕3D人脸 智能锁(3.10.018)"等;12款未提供权限管控机制,如"神眸小白青春版智能摄像头(2.6.7)""柯迪威 乐智能机器人(1.4.0)"等。"鲸常看棱彩夜视摄像头(3.3.8)"等11款产品违规传输个人信息至云 端,"黑科技儿童电话手表(5.85 1)"等6款产品收集人脸信息未单独告知。 南都N视频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此次被通报的产品中,超过半数同时存在3-4项问题,侵权情况较为 复杂,产品的控制端包括App、小程序、公众号等。 工信部强调,上述智能终端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其将依法依规组 ...
侵害用户权益,工信部通报
中国能源报· 2025-10-22 17:12
监管行动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于2025年10月22日发布通报,发现20款智能终端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1] - 此次抽查是依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公告要求进行[1] - 被通报的智能终端需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依法依规开展处置工作[1] 涉事产品与厂商 - 被通报的20款产品涵盖家庭网络摄像机、儿童电话手表、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学习终端等多种智能硬件[2][3][4][5][6] - 涉事生产厂商包括冠捷视听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奋威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市蓝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聚盛智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等[2][3][4] - 部分产品生产厂商信息未明示,如序号2的儿童电话手表和序号7的凌仕智能门锁[2][4] 主要违规问题类型 - 违规传输个人信息至云端是普遍问题,涉及家庭网络摄像机、3D人脸智能锁、智能机器人等多款产品[2][4][6] - 未提供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问题在智能音箱、智能学习闹钟、智能学习终端等产品中高频出现[2][3][5][6] - 收集人脸信息未单独告知主要集中于智能门锁产品,如卡伦玛仕3D人脸智能锁、倍尔顿智能锁等[3][4] - 强制自动续费问题在家庭网络摄像机、儿童电话手表、智能学习闹钟等产品中存在[2][3][5] - 未提供权限管控机制的问题覆盖摄像机、电话手表、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多种设备[2][3][4] - 超范围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的问题出现在智能摄像头、智能学习终端等产品上[5][6] 应用分发渠道 - 拼多多是问题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20款产品中有16款来源于该平台[2][3][4][5][6] - 淘宝和京东平台也有个别问题产品被发现,如神眸小白青春版摄像头来源于淘宝,锐族V05-pro智能学习终端来源于京东[5][6]
儿童电话手表突然自燃,还能不能戴了?
新华网· 2025-08-14 17:20
新华社广州8月14日电(记者钟焯、马晓澄)近期,一则四川泸州儿童电话手表自燃的新闻引发家长担 忧。监控视频显示,手表在桌上放置时突然溅起火花,随后不断冒出浓烟。据当事家长称,涉事品牌客 服回复,手表需送至维修中心检测才能确定具体原因。 围绕电话手表"整体安全性能如何""为什么会自燃""消费者如何选购和使用",记者采访了安全管理方面 的专家。 "正规合格产品的锂电池一般通过跌落、针刺、撞击、浸水等多种极端工况下的模拟试验,因此正常使 用时,自燃的可能性较小。"长期关注消费电子产品电池安全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慧应急技术与装备 微专业教授级高工王新华表示,儿童电话手表作为贴身佩戴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电池安全性能要求高。 他分析,出现自燃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厂家所选用的电池质量不达标,如无过充保护功能,在使用过 程中易出现电池热失控导致的起火甚至爆炸;二是手表厂家的系统集成能力不足,如手表防尘防水等级 不合格、电路板的电气性能不达标等,那么即使所选配的电池合格,仍可能因电气性能缺陷引发燃爆; 三是使用不当,例如使用非原装充电器充电,也可能因电压不适配等原因造成电池燃爆。 "通常在充电时风险最高,大部分自燃事故发生在充电 ...
“618”促销期间 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信息近1.4万条 促销规则虽简化 售后响应不省心(百姓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47
电商平台促销策略转变 - 平台和商家摒弃"卷低价"策略,主打"简单让利",拼服务、拼技术、拼效率 [1] - 促销规则简化,更多采取立减直降、优惠券和补贴即领即用等措施 [1] - "算不清""买早买贵"等投诉量较2024年下降72.6%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不再将低价视为唯一决策依据,更关注商品品质和配送效率 [1] - 消费者更趋于理性,对优惠透明度和履约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1] - 物流延迟、系统卡顿、优惠券失效、售后响应等问题仍是投诉热点 [1] 数码家电领域问题 - 数码家电领域是"618"期间投诉量最大的品类 [2] - 销售服务响应速度和退款效率成为主要痛点 [2] - 物流运力承压,配送时效和包裹完整性难以保障 [2] - 直播带货中夸大功能或隐瞒瑕疵,导致"货不对板"问题时有发生 [2] - 售后安装问题、性能不达标等服务欺诈频现 [2] 消费者维权诉求 - 退差价、退换货、按时发货、平台监督、退"国补"资格、客服响应为维权比例最高的诉求 [3] - 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是退款退差价,部分平台"先涨后降"或拒绝履行价保承诺 [3] - 价保期间的商品价格变动频繁,部分商家刚过价保期就降价 [3]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商生态正从"价格内卷"向"服务竞争"转型 [4] - 未来需警惕新型变相欺诈,如AI换脸直播虚构折扣等 [4] - AI将与购物节深度融合,但可能因"算法黑箱"或AI误判引发投诉 [4] - 二手电商融入大促,二手商品交易量增长,但鉴定标准不统一、售后责任模糊或将成投诉热点 [4] - 监管强制直播间留存全量数据,虚假人气、刷单等灰色操作空间被压缩 [4]